滄桑中國/文明中國書典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黃智平 編著  頁數(shù):280  字數(shù):237000  

內(nèi)容概要

  《滄桑中國》分為滄桑自然、滄桑社會和滄桑文明三編簡要講述了中國的部分歷史,包括石器時代、大禹治水、歷史大地震、樓蘭古國等內(nèi)容。

書籍目錄

第一編 滄桑自然
 第一章 耳得之而為聲,日遇之而成色
  一、在爬滾中傲然站起
  二、借“火’’送我上青云
  三、器具完成了人由自然到社會角色的嬗變
 第二章 水兮水兮,禍兮,福兮?
  一、水成了圖騰
  二、大禹,有多少人踏上了你開啟的治水之路
  三、都江堰:上善若水的智慧
  四、水為我用:高峽出平湖
 第三章 在地動山搖中崛起
  一、歷史在顛簸中前行
  二、唐山大地震:在廢墟上艱難站起
  三、汶川地震:華夏子孫,同此國殤
 ……
第二編 滄桑社會
第三編 滄桑文明

章節(jié)摘錄

  人類自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一直在嘗試與自然對話,這對話在人類 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上,經(jīng)歷了一段艱難的旅程。人類由一個完全依賴自然、嗷嗷待哺的嬰兒,漸漸成為自食其力的人:不斷地發(fā)展自身的技能,在大自然中獲取更多的物質(zhì)生活資料……而與此同時,人類也在自身的不斷進步中反思自己與自然的關(guān)系,并 不斷調(diào)整人類對待自然的行為。當人的行為與自然協(xié)調(diào)時,人在自然中將是多么的愜意與自由!正如 蘇軾所言:“唯江上之清風,江上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自然,為我所用。一、在爬滾中傲然站起 人是什么?雖然人總是自詡是最高等的動物,其實也是動物而已!我們跟一般的脊椎動物一樣:爬行。爬行,能夠帶我們走多遠?然而,有一天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使我們直 立起來,從此,我們筆挺腰桿做真正的人!我們是爬行動物 人是上帝隨意拋灑給自然的種子,一個偶然,自然把這些種子孕育成 一個個赤裸裸的孩子,與古猿一樣,甚至與貓狗一樣。后人說:我們是由猴子變來的。其實,我們本身就是一只只“猴子”。我們曾在森林中跳來跳去,以大欺小,聚眾對外,靠捕狩小動物而生 活。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快樂,本能地活著,很簡單。陽光暖暖地照著,我們辜負了無數(shù)的陽光;雨水淅瀝瀝地下著,我們 讀不懂這首無韻的詩……因為,我們只是一群棲息在樹上的動物。如果,地球永遠靜止不動,如果自然始終如一,我們的子子孫孫,會 在這樹上日復(fù)一日地跳著。直到跳死為止……可是,有一天,當我們還在樹上跳著,眼睛里、心里分明被一個詞填 滿——若干年后,我們才知道這就是“恐慌”。和煦的陽光不再和煦,溫暖濕潤的空氣被干燥寒冷取代:我們第一次 知道了什么是口干舌燥;更讓我們惶恐的是,昨日還是綠葉成蔭的樹。今 日已經(jīng)干枯。我們失去了家園。有很多同伴,在于枯的樹葉里,靠尋找小動物的尸體茍且地活著;有 很多同伴,易子而食,甚至弱肉強食……智慧者呼吁:逃離森林,否則只有死路一條!我們連滾帶爬,離開了那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森林。我們勇敢地站起來了 那是數(shù)百萬年前,我們離開森林的日子。一群或幾群,一種或幾種靈長類四足爬行動物的“我們”——現(xiàn)代人 稱它們?yōu)椤邦惾嗽场?,來到了一大片沼澤地??墒?,靠四肢爬行,幾乎?捉不到食物,死亡——其實是滅種的陰影,始終籠罩在我們周嗣。這片沼澤地大概有數(shù)千平方公里,而水里長有很多營養(yǎng)豐富、鮮嫩的 水生植物,還有成群的魚、蝦、蟹、貝等,水底有水生植物的根、莖,這 些都是“美食”。我們開始嘗試在岸邊啃食水生植物的嫩葉、嫩芽、種子,撿食岸邊的 死魚、蝦、蟹和鳥蛋等,很快岸邊可食的動植物被吃光了,便試著進入淺 水里,淺水里可食的動植物也吃盡了,又試著往更深的水域進發(fā)??墒牵覀兊耐?,好些在進了深水區(qū)之后,再也沒有回來……這都 是四肢著地惹的禍。下次再進入深水區(qū)的時候,我們試著用后肢站立在水底,前肢離地,身體豎立起來,居然獲得更多的食物,占據(jù)了更寬廣的水域。而在浮力的作用和水生植物的簇擁下,站立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很快我們的群體成員都學會了這種在水里直立行走的方式,并以此獲得更 多的食物。在沼澤地里。我們不但能獲得了充足的、種類繁多的、營養(yǎng)豐 富的食物,而且不用與其他動物競爭,不用逃避捕食者的追逐,不用追逐 捕食。我們終于站起來了,像人一樣!我們再也不想離開這片“熱土”!就這樣又過了數(shù)萬年,“它們”變成了“他們”。漸漸地,我們已經(jīng)完全忘掉了祖先的模樣,只知道自己是直立行走的,皮膚裸露的,與其他動物大不一樣,就給自己取名叫“人”。深度思考 直立行走使我們成為真“人” 在與自然的對峙中,我們學會了直立行走;在自然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我們改變了我們自身,我們終于成了頂天立地的“人”。直立行走后,我們的上肢被解放出來,手腳分工;直立使視野開闊,便于發(fā)現(xiàn)險情,取 食和御敵更為便捷;直立使我們的喉頭的聲道角變小,促使發(fā)音器官出現(xiàn) 很大變化;直立還使我們的頭顱托置于脊柱上,促進腦的發(fā)育,具有“人”的高智商。直立行走,是人滄桑變化的第一步。從此,“人”形成了人所特有的體態(tài)結(jié)構(gòu)。我們的雙手越來越靈巧,制造工具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大腦也越來越發(fā)達。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過 程中,人與人之間要交流信息,從而產(chǎn)生了語言。手、腦和語言的發(fā)達又 進一步提高了勞動效率,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逐漸形成了人類社會。如果沒有直立行走,地球上不會有人類;如果沒有直立行走,就不會 有人類社會。知識視野 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差異 頭骨是我們的骨架在進化旅程中發(fā)展最大的部分。跟黑猩猩的的頭骨 相比較,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我們的頭蓋骨已經(jīng)擴大到足以容納更大的大 腦。黑猩猩的臉像我們自己祖先的臉那樣,顎骨及牙齒,向前突出很大,而在我們的臉上,上下顎骨處于一條垂直線上。我們顱骨底部的開口,讓 脊椎骨與大腦連接,與黑猩猩的不一樣。人類顱骨底部的開口更靠近腦的 底部,因此一顆人頭可以更穩(wěn)當?shù)刈湓谥绷⒌娜松砩稀:谛尚傻娘B骨開 口位于下后部,因為黑猩猩行走時,基本上是四肢行走,或靠指關(guān)節(jié)行走,這時它們的頭部向前傾斜。讓我們再來看看腦袋里面有什么不同。黑猩猩的大腦與人腦有相同的 結(jié)構(gòu),他們甚至有一個類似人腦的布洛卡區(qū),該區(qū)被認為是人類語言控制 中心。然而,人類的大腦約有黑猩猩大腦的兩倍大。兩者腦部的某些結(jié)構(gòu) 也特別不同。人有一個更大的角形腦回,它綜合來自感官的信息,可以幫 助人們利用抽象符號,如文字,與實際的東西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想。P2-5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滄桑中國/文明中國書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