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化學

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上??萍嘉墨I  作者:大衛(wèi)·E.牛頓  頁數(shù):160  字數(shù):154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新材料化學,力求展現(xiàn)化學領域尖端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新材料的起源,追蹤化學家的科研歷程。展現(xiàn)在你眼前的這本新材料化學將從化學的視角去分析新型的材料,為您講述每一類型新材料的發(fā)展沿革,同時還包含詳細的各類新材料的解讀。

作者簡介

大衛(wèi)·E.牛頓博士(David E.Netwon Ph.D)從事數(shù)學和物理學教學13年。在美國塞勒姆州立學院(Salem State College)擔任化學和物理學教授長達15年。在舊金山大學職業(yè)技術學院任兼職副教授10年。他著作頗豐,已出版的達400多部。這些著作中包括教材、百科全書、教師參考書、研究指南、普及讀物、還有其他類型的教育材料。牛頓博士在Facts On File出版公司出版了《核能量》與《干細胞研究》兩本書,還為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lick)出版了傳記。

書籍目錄

前言簡介1 材料革命 早期的材料 現(xiàn)代化學的誕生和新材料的發(fā)現(xiàn) 約翰·韋斯利·海厄特(1837—1920) 需求中的新金屬 亨利·貝西莫爵士(1813—1898) 材料研究的未來2 復合材料 復合材料的性質 人類歷史上的復合材料 高級復合材料 斯蒂芬尼·克沃勒克(1923—) 高級復合材料的應用 歐文-康寧玻璃纖維公司3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的歷史 組織工程學 伊爾安尼斯·V.揚納斯(1935—) 替代部件 人造血液 托馬斯·張(1933—)4 納米材料 什么是納米技術? 理查德·費曼(1918—1988) 德雷克斯勒納米技術 德雷克斯勒納米技術引起的反應 K.埃里克·德雷克斯勒(1955—) 納米技術的風險與利益 納米技術研究工具 納米尺度的研究成果5 智能材料 什么是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的種類 壓電和電致伸縮材料 磁致伸縮材料 電流變效應和磁流變效應 雅各布·拉比諾(1910—1999) 形記憶合金 光致變色 智能凝膠 田中豐一(1946—2000)6 新型聚合物 加成聚合物 縮合聚合物 熱塑性和熱硬化性聚合物 聚合物科學最新的發(fā)展 傳導聚合物 白川英樹(1936—) 樹狀聚合物和超支化聚合物 人造蛋白質 大衛(wèi)·A.貝克(1962—)結語譯者感言

章節(jié)摘錄

  樹狀聚合物最具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它們具有一系列獨特的頗有價值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屬性。例如,它們的分子結構是如此精確,以至于人們幾乎可以精確地鎖定其分子中每個種類的每個原子所處的位置。因此由這些分子構成的材料有可能既是均質的,又是純凈的。樹狀聚合物分子操縱功能團的能力,使得以許多種方式增加其化學性質成為可能,比如增加或減少其在親水或疏水溶劑中的溶解度,或提供與其他分子形成化學鍵的機制。可以通過以下這種方式來合成一個多功能樹狀聚合物分子:首先通過以某種方式修改分子中某些部分的某些功能團,以另一種方式修改分子中其他部分的其他功能團,再以另一種方式阻塞分子中的其他部分的其他功能團,從而形成一個在分子的不同片段能夠執(zhí)行不同功能的產(chǎn)品。樹狀聚合物分子最令人感興趣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有典型的位于其中心的凹陷空穴。該空穴提供了一個場所,可以存儲和運輸原子、分子、離子以及其他化學物種,如同可以存放硬幣的隨身攜帶的錢袋一樣。  正如一些科學家建議的那樣,樹狀聚合物可以構成一種非常特殊的給藥系統(tǒng)的主要成分。患者所需的藥物可以先被注入到一個樹狀聚合物的中心空穴中,并且該分子的外表面可以被修改成能夠“識別”和定位某種特殊類型的需要此種藥物的細胞(比如某種癌細胞)。樹狀聚合物藥物包一旦進入人體,接下來就會定位到需要治療的特定細胞,而不會定位到可能會被該藥物損傷的其他細胞。一旦樹狀聚合物藥物包完成了對目標細胞的定位,樹狀聚合物分子就會打開并釋放出藥物給該細胞。類似的過程可以用于向細胞中轉染DNA。轉染是指為了起到諸如治療遺傳紊亂的作用,而將外來遺傳物質注入到某些宿主細胞中的過程?,F(xiàn)在已經(jīng)設計并構建出能夠傳輸藥物、基因和其他物質的樹狀聚合物分子。然而,目前與廣泛應用所涉及的技術和經(jīng)濟方面的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尚未得到妥善處理。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材料化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對最新的研究進展寫的通俗易懂,但不失原理上的精到的闡述。很適合初高中生和大學低年級的學生閱讀。對大學老師也是合適的教學輔助材料,對于啟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方向會更明確。不過翻譯不失很好,有些明顯意思反了。國內現(xiàn)在流行撰寫專著,其實科普著作的對科學的普及更重要、更有效。很愿意看到將來有自己的類似的科普小冊子出版。
  •   通俗易懂。希望國內能盡快出現(xiàn)好的科普書
  •   這本書內容很不錯,講了一些化學前言的問題,關于材料方面的論述很不錯,收益頗豐!
  •   就是輸?shù)膬r格有點高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