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哥王陽明

出版時間:2013-3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呂崢  頁數(shù):336  
Tag標簽:無  

前言

王陽明的時代,到了明萬歷年間,內(nèi)閣首輔王錫爵曾對東林書院的創(chuàng)始人顧憲成抱怨說:當今所最怪者,朝廷認為對的,外界一定認為不對;朝廷認為不對的,外界一定認為是對的。一個政府,不得人心到如此境界,也算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朵奇葩。然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者,上下交征利;最可怕者,棄嬰垂死于鬧市而路人不聞不問;最可怕者,互相投毒,共識破裂,階層固化,黑白顛倒;最可怕者,真愛已死,理想破滅,道德淪喪,法度陵夷。在這片廢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無邊際。從失望到絕望乃至無望的世人不禁想問:尚有光明之可能乎?1872年,一直堅信光明的曾國藩去世。一位知他最深的故交送上這樣的挽聯(lián):盡瘁武鄉(xiāng)侯,千秋臣節(jié);望隆新建伯,一代儒宗?!拔溧l(xiāng)侯”是諸葛亮,而“新建伯”就是曾國藩的精神導師,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的王陽明。曾國藩生前事事效仿王陽明,身后得此蓋棺定論,可以含笑九泉矣。其實,無論是在思想的影響還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國藩都稍遜其偶像王陽明一籌。政治上,王陽明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謚文成公。軍事上,王陽明不費朝廷一兵一餉,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guī)模叛亂;又在高層的掣肘下,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shù)萬叛軍,一舉粉碎其蓄謀了幾十年的篡位大計;而南贛剿匪、征討思田更體現(xiàn)了他撫剿并用、文武兼修的軍事思想,將兵家權謀上升到了“此心不動即為術”的化境。思想上,王陽明融合儒、釋、道三家之精華,打破僵化的官方意識形態(tài)程朱理學的窠臼,獨創(chuàng)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大命題為核心的陽明心學,信從者上至宰相,下及走卒,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縱觀古今中外亦不多見。他的弟子中官居高位者不計其數(shù),入閣拜相者不乏其人(徐階、張居正、趙貞吉),在各自領域獨領風騷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徐文長、湯顯祖、徐光啟、李贄)。在明朝,他從祀孔廟;在近代,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孫中山,“五四”時的陳獨秀、胡適之無不從陽明心學中吸取人性解放、自尊無畏的思想,建立了不朽的事功。梁啟超認為他“在近代學術界極其偉大,在政治和軍事上亦有很大勛業(yè)”。章太炎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維新,王學為其先導”。孫中山更是贊嘆道:“心之為用大矣哉!”誠如章太炎所言,王陽明對明治維新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數(shù)之不盡的日本政治家、企業(yè)家對他奉若神明。倒幕領袖西鄉(xiāng)隆盛、久坂玄瑞、前原一誠,維新功臣伊藤博文、高杉晉作,日俄戰(zhàn)爭總指揮山縣有朋盡出王門。三菱集團創(chuàng)始人巖崎彌太郎,日本國立銀行創(chuàng)始人、實業(yè)巨擘澀澤榮一,早稻田大學創(chuàng)始人、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無一不是王陽明的追隨者。而在中國,蔣介石對王陽明的崇拜更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據(jù)蔣介石自述:我早年留學日本的時候,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都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后,就閉目靜坐,似乎是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于是跑到書店,抱回一大堆王陽明的著作,不斷閱讀研究,到了后來,真是一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心領神馳的仰慕……1914年,蔣介石研讀王陽明、曾國藩和胡林翼的著作,在日記中稱“研究至再,頗有心得。甚至夢寐之間亦不忘此三集”。蔣介石在1926年11月的日記中寫道:“車中悶坐,深思看陽明格言?!?不僅如此,蔣介石還在各種場合為偶像振臂高呼:“王陽明的眼光,超過他同時代的一切讀書人?!薄拔覀円锩⒁葒?,就必須奉行陽明心學”。同時,蔣介石還經(jīng)常寫信給留學蘇聯(lián)的蔣經(jīng)國,讓他多看王陽明的書。在他的影響下,蔣經(jīng)國對王陽明尊崇有加,說:“陽明先生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而且能將學問實用實行”,并教育部下:“我們要做總裁的信徒,為陽明的學生?!庇谑?,一個問題浮出水面:為什么這么多一流人物對王陽明頂禮膜拜?的確,王陽明是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書法家,別人博而不精,他卻越博越精。而且,他的哲學絕非書齋里的空想,而是學以致用的利器。用到政治上,他成了第一流的政治家;用到軍事上,他又成了最可怕的軍事家。 因此,被成功學洗腦多年的中國人應該捫心自問一下:為什么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么日夜學胡雪巖仍然一貧如洗?因為沒有經(jīng)歷和他們一樣的心路歷程。道理人人會講,諸子百家各有用武之地,但不從心上用力,砥礪出不偏不倚、動轉得勢的強大心靈,即使做同樣的事,說同樣的話,動作也會走形。畢竟相由心生,情隨事遷。陽明心學是煉心的學問,是“乾坤萬有基”。王陽明之所以將國人宏大而細膩的心理圖譜精確地描繪出來,就是要傳達一條真理:一切戰(zhàn)斗都是心戰(zhàn),內(nèi)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在這個基礎上,他為世人曝曬出了心體,以自性之光照亮自己,凌駕于意識之上俯察喜怒哀樂,作出準確客觀的判斷,塑造出一個“情順萬物而無情”、“終日有為而心常無為”的堅實心體。首先,“心即理”告訴我們要相信自己,傾聽內(nèi)心,樹立起強大的主體意識。其次,煉心的目的也不是成為圣賢一了百了。陽明心學是一種信仰哲學,而信仰只有被實踐時才有意義。王陽明融三家之長,卻歸宗于儒家,提出振聾發(fā)聵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強調(diào)內(nèi)圣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卓越的事功。綜上所述,在內(nèi),陽明心學讓人不把外界的非笑毀謗、個人的進退榮辱看得太重,養(yǎng)成無所虧蔽、無所牽擾、無所恐懼憂患、無所好樂憤懣,富有彈性的心理狀態(tài);在外,由于有了內(nèi)在的支撐,一事當前,不待思考,所行便能執(zhí)兩用中,恰到好處,動容周旋而中禮,從心所欲而不逾,既不過分也無不及,理直氣壯又通權達變,最終邁入無內(nèi)外之分、無人我之間、與天地合德、同萬物一體的境界。很顯然,王陽明做到了,甚至超越了。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說:夫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國事者一人群心理之現(xiàn)象也。一個人對了,一個國家就對了。你是什么樣,社會就是什么樣。我依稀聽見,有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正站在門外。他們是王門弟子,是王畿、徐愛、王艮、錢德洪、羅汝芳、何心隱、黃宗羲,是中江藤樹、佐藤一齋、吉田松陰、木戶孝允、佐久間象山……他們穿越歷史的風塵,身著青衫,面帶微笑,正砸響門環(huán)。王陽明的時代,到了。

內(nèi)容概要

王陽明是明朝最為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哲學家,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
王陽明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出身書香世家,卻曾是叛逆少年;走上仕途后觸怒權貴,被貶謫邊遠地區(qū),卻在龍場悟道,洞徹世事人心;身為一介書生,卻能料敵制勝,用兵如神;目睹政治黑暗,民生疾苦,他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創(chuàng)立陽明心學這一劑提升自我、拯救時弊的心靈解藥,折服了五百年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
《明朝一哥王陽明》是迄今為止最受好評的王陽明傳記,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陽明心學入門讀本。新銳歷史作家呂崢,歷時三年精心創(chuàng)作,用幽默有趣的新式筆法,讓你全面了解王陽明的傳奇一生,輕松讀懂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學會開啟和運用與生俱來的正能量。

作者簡介

呂崢,新銳歷史作家,心學傳人,歷時三年精心創(chuàng)作出《明朝一哥王陽明》。另著有《孤獨的先知——顧準傳》《中國病人袁世凱》等作品。

書籍目錄

序言 王陽明的時代,到了
第一章 萬古長夜,第一縷光
沒過多久,問題少年王守仁就主動找到老師,問了他一個問題。這成了王守仁一生的真正起點。
問題是:“何為第一等事?”
這說明少年王守仁已經(jīng)開始考慮人生的價值問題,多么不俗的孩子!可惜,一個庸俗的老師給出了一個庸俗的答案。
不過,正是這個答案成就了王守仁早熟的名聲。
老師回答說:“唯讀書登第耳。”這和今天教育小孩要考重點大學差不多,雖然善良,卻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
王守仁搖了搖大腦袋,不以為然地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
    明朝出了個王陽明/ 2
    乘云降生/ 3
    反腐不是作秀/ 5
    耕讀世家/ 7
    圣人童年很華麗/ 9
    何為第一等事/ 11
第二章 天性不羈,躍馬揚鞭
人,是要有些信仰才能支撐著活下去的。沒有了大義可以選擇蒼生,如果連蒼生的代言人于謙都落個鳥盡弓藏的結局,那么路在何方?像莊子那樣身如不系之舟,脫離這“曳尾于涂中”的苦海?兩千年來,無數(shù)的人都這么做過,劉伶醉酒,阮籍狂狷,他們真的快樂嗎?生命就是在這喋喋不休的追問中慢慢成熟的,每一個人,無論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對越來越復雜的環(huán)境,詢問最多的問題終究是“我要做什么樣的人?”
直到王陽明的出現(xiàn),這一終極命題才被終結。
    孔子的困境/ 15
    圣人必可學而至/ 18
    科舉還得當回事兒/ 22
    為圣為文兩彷徨/ 26
第三章 以日以年,上下求索
朱熹自認為很扎實的學問在陸九淵看來都是虛的。九淵同學早就說了,小朱啊,你那套理論都是“歧出和假借”,支離而空洞,是“道問學”,于身心性命無關,最多也就成個專家學者,對學術文化有所貢獻,而于道德踐履、成圣成賢沒什么關系。
陸九淵認為成圣之學是內(nèi)在的感悟,是人格的完成和踐履,由內(nèi)而外,達到與天地合德、同萬物一體的境界,而與知識多寡、學問深淺并無直接聯(lián)系,這也是后來王陽明“人人皆可成圣”的由來。
一言以蔽之,理學與心學的區(qū)別就是“為學”和“為道”的區(qū)別。
    官場其實不好玩兒/ 31
    良知到底是個啥/ 33
    盛世危言/ 35
    朱陸異同/ 39
    三個理學達人/ 42
    俞伯牙和鐘子期/ 44
第四章 政治風波,光榮下獄
一個月后,王陽明接到上諭:廷杖四十,革職查辦。
午門。
陽光灼人,城樓上當差的侍衛(wèi)看戲般望著樓下,旁邊點著的香正微微地冒著煙。
一根燃完了,又一根燃完了。
終于,一隊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wèi)步伐整齊地從午門魚貫跑出,其中幾個還舉著粗圓的朱紅色廷杖。
明代最有創(chuàng)意的刑罰又一次粉墨登場,這次的主角是王陽明。
官不聊生的日子到來了/ 47
    問世間權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50
    劉瑾開始耍流氓/ 52
    最優(yōu)秀的老師是生存/ 55
    化險為夷獨賴心力/ 57
    亡命天涯/ 61
第五章 萬里乾坤共寂寥
陽明頓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所謂的天理,圣人之道,全在我心中,全在我與生俱來的秉性中,為圣之道,只需向自己內(nèi)心深處去挖掘和尋找。
歷經(jīng)風雨如晦的朝廷,亂象紛呈的輿論,光怪陸離的一切,時代終于選擇了王陽明,喊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聲音:
眾神已死,我是上帝!
春光荏苒如夢蝶/ 67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70
    宗教VS科學/ 73
    宇宙維度和人擇原理/ 76
    徐元慶謀殺案/ 80
    欲動天下者,當動天下之心/ 83
    心即是理/ 85
第六章 我光造日月
王陽明悟出“心即理”后,為了驗證,拋開一切書籍,只憑記憶和深思寫成了《五經(jīng)臆說》。
摒棄一切舊說,擺脫所有窠臼,直抒“胸臆之見”,不必盡合于先賢而成的《五經(jīng)臆說》,反而更合五經(jīng)原旨,且新見迭出。
不是嗎?所有的經(jīng)典都不過是對“我心”的記載,是各人的心路歷程。因此對它不能當作教條來頂禮膜拜,而是取其益者用之。
靈魂深處爆發(fā)的革命/ 90
    龍場悟道/ 93
    貴州講學/ 96
    千古奇文《瘞旅文》/ 100
    別了,龍場/ 103
    安民于廬陵,傳道于京師/ 106
第七章 中原“王旋風”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沒有人可以引領你,每個人的路都是自己選的,真正能改變你的只有你自己。書本的作用也僅僅是告訴你,你可以做到這樣,如此而已。
因此,蘇格拉底曰:未經(jīng)過審思的生活沒有價值。王陽明曰:心外無物。
一個真實的自我可以讓人有效地應對真實的世界,從而完整地把握世界。
一切皆因思想而異。如欲改變命運,首先改變自己。如欲改變自己,首先磨煉內(nèi)心。
引爆重磅炸彈/ 112
    原來這才是《大學》/115
    徐愛和黃綰/118
    明礬總動員/ 120
    槳聲燈影,布道金陵/ 123
第八章 文攻武衛(wèi)
當程朱理學成為官方意識形態(tài)之后,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最終的結果便是否定人心,肯定道心。
性統(tǒng)治了情,理主宰了心,人悲哀地淪落為理的載體,存在于世的意義與山川草木無異。說難聽點,就是植物人。
于是,以陸九淵為首,不愿被忽悠成植物人的反對者紛紛跳了出來。
一直反對到陳白沙,陳白沙收了個徒弟叫湛若水,湛若水有個鐵哥們叫王陽明。
王陽明廓清陸九淵以降所有朱熹反對者紛紛擾擾的觀點,六個字解決問題:少廢話,心即理。
農(nóng)民又起義了/ 128
    二王PK/131
    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那點事兒 134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 137
    知行合一沒商量/ 140
    看書要看《傳習錄》,打仗需學王陽明/ 142
第九章 南贛戡亂
贛州今夜注定無眠。燈會上游人如織,寶馬雕車香滿路,一片歡騰。然而祥福宮卻并未給池仲容帶來任何祥福,他揮舞著兵器,罵聲不絕,橫沖直撞。突然,只覺胸口一涼,一把利刃穿心而過。
琵琶收撥,樂聲驟歇,曲終人散。一口殷紅的血噴濺到雪白的窗紙上,王陽明手中的佛珠驀地停了下來。
人生一場虛空大夢,韶華白首,不過轉瞬。池仲容,不是我要殺你,而是你不愿善終,自取滅亡,以致天要殺你,你認命吧。
冰鑒和鐵腕/ 147
    避實擊虛,兵以詐立/ 150
    軟硬兼施,上兵伐謀/ 152
    百里妖氛一戰(zhàn)清/ 157
    連環(huán)計/ 160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163
第十章 目標,朱宸濠
王陽明站在座船的箭樓上觀戰(zhàn)。
他閉上了眼睛,耳邊的廝殺聲漸漸變得遙遠。
這就是戰(zhàn)爭,屏蔽掉政治、經(jīng)濟、外交、陰謀等等一切之后的真實面貌。
你可以不喜歡這個面目可憎的怪物,但你沒有辦法不去面對它。
人世間所有的戰(zhàn)斗,剝除了各種外衣之后,都是心戰(zhàn)。
強者和弱者的唯一區(qū)別在于,信念夠不夠堅定。如果交戰(zhàn)雙方都是強者,那就看誰的信念更堅定。
戰(zhàn)場之上,求死者生。
春風化雨氣象萬千/ 168
    明騷易躲,暗賤難防/ 171
    舌戰(zhàn)腐儒/ 174
    內(nèi)心憧憬光明,就不會懼怕黑暗/ 177
    對付流氓要用流氓的手段/ 180
    此心不動,隨機而行/ 183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186
    鄱陽湖大戰(zhàn)/ 188
    火燒朱宸濠/ 192
第十一章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陽明認準目標,挽弓如月。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翎飛箭到時。
只眨眼間,箭已射中靶心,不偏不倚,竟與之前許泰中間那箭命中處吻合,由于力道過大,箭尾彈晃不已,嗡嗡作響。
不待眾人喝彩,陽明飛身下馬,換了個角度,射出第二箭。
眾人回頭望去,陽明手中已無第三支箭,再定睛一看,原來后兩箭連珠齊發(fā),在空中連成一條箭鏈。前箭方中,后箭已至,分毫不差,順延前箭箭桿,將之一劈為二,最后竟直透木靶,像釘子一樣釘在上面,紋絲不動。
眾人驚呆了,待回過神來,不禁歡呼雀躍,震天動地,齊聲高喊:“王都堂!王都堂!王都堂!……”
皇城鬧劇/ 197
    紫禁城旅行團/200
    政治即人事/203
    堅挺以待,動轉得勢/206
    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210
    文韜武略/ 213
第十二章 先秦精神文明建設
韓非重法,認為法既立,則為國人言行之最高標準。君主以下,皆須遵守,君主以外,無權更改。如此,雖后世有中庸之主,奉法而行,亦足以治。
說白了,法就是明確獎懲的律令,什么該獎,什么當罰,嚴格執(zhí)行,利用人性的趨利避害,驅動其自私自利的特性來為君主服務。
勢立威,術馭臣,法制民,由此整個國家成為一臺高速運轉的、君主的個人電腦。
如果說仁愛兼愛是儒家同墨家的區(qū)別,有為無為是儒家同道家的區(qū)別,德治法治就是儒家同法家的區(qū)別。
清理醬缸/ 218
    解剖儒墨/ 222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225
    世界觀很重要/ 229
    孟子很憤青,荀子太理智/ 232
    三部天書/ 235
    冷血韓非/240
第十三章 位我上者燦爛星空,陽明心學在我心中
良知是知,致良知是行,知行之間無非隔著一個意,意誠了知和行只是一件事。因此,王陽明認為:六經(jīng)皆史。
這是從宏觀上看知行合一,經(jīng)是言論,是思想,是知;史是人事,是實踐,是行。
人生天地之間,五谷雜糧,吞風飲露,如能致其良知,復見心之全體,盡己之性,則亦能盡人之性,盡物之性,知往察來,由此及彼,無所不悉。最終既無內(nèi)外之分,也無人我之間,達到萬物一體的境界,能夠“參天地,贊化育”。
是謂天人合一。
神棍現(xiàn)世,政教合一/245
    宋儒趕上了好時候/249
    雷霆啟寐,烈耀破迷/ 252
    千圣皆過影,良知乃我?guī)?255
    有無之境/ 258
第十四章 傳薪有斯人——泰州學派
王艮一脈的王門弟子重實干、輕思辨,屬于王門三派中激進的“現(xiàn)成派”,他們對歷史的推動遠遠大于其在哲學方面的貢獻。
其中保守者稍知收斂,乃能位高權重,如趙貞吉官至禮部尚書、入閣拜相;耿定向官至戶部尚書;著名書法家孫應鰲官至刑部侍郎。
中間者不戀權位,術業(yè)專攻,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如萬歷十七年的狀元、著名學者、藏書家焦竑,其弟子、著名科學家徐光啟;著名詩人、講學家羅汝芳,其弟子、著名文學家湯顯祖。
談笑之間收王艮/ 262
    成圣心切的富二代/ 266
    泰州風暴/ 269
第十五章 大議禮
王陽明早有預見。所以在大議禮期間,門生故吏,數(shù)不清的人寫信向他垂詢意見,他總是不置可否、不做評論。
這天夜里,玉宇無塵,銀河瀉影,陽明獨自來到碧霞池畔,靜默良久,方道:“無端禮樂紛紛起,誰與青天掃宿塵?”
月光灑滿了池塘,涼風徐徐襲來,陽明衣袂翩翩,遺世而獨立。
世人良知不能明覺,所言所行總是缺乏遠見。有人領悟了一點新思想就沾沾自喜,既而有懷才不遇之感;有人為了貫徹執(zhí)行自己的思想,不擇手段乃至付諸暴力,結果呢?
楊廷和布局/274
    借花獻佛,張璁得志/276
    桂萼發(fā)家史/279
    歷史深處的目光/284
第十六章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陽明心學已不僅僅是簡單的儒學正脈,他吸收了佛、老二者之精華,借用儒釋道三棵大樹,釀出了自己的心學之果,最終在致良知上歸宗。
錢德洪又問,“致良知”到底有沒有一個從本體到功夫,簡易精一的概括?
陽明沉思片刻,吟出了那首著名的天泉證道四句教: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四句口訣好比內(nèi)功心法,吃透了它,就吃透了心學的本質(zhì),心學的功夫。
王與朱共天下/ 288
    狂狷天泉橋/ 291
    戲爐焰上片雪飛/295
    兵不厭詐/ 298
    千古毀譽隨風散,只是良知更莫疑/ 301
附錄一 陽明心學進階導讀/ 307
附錄二 王陽明年表/ 320
后記 千古圣雄何處尋,心中自有王陽明/ 322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第十章 目標,朱宸濠 王陽明站在座船的箭樓上觀戰(zhàn)。 他閉上了眼睛,耳邊的廝殺聲漸漸變得遙遠。 這就是戰(zhàn)爭,屏蔽掉政治、經(jīng)濟、外交、陰謀等等一切之后的真實面貌。 你可以不喜歡這個面目可憎的怪物,但你沒有辦法不去面對它。 人世間所有的戰(zhàn)斗,剝除了各種外衣之后,都是心戰(zhàn)。 強者和弱者的唯一區(qū)別在于,信念夠不夠堅定。如果交戰(zhàn)雙方都是強者,那就看誰的信念更堅定。 戰(zhàn)場之上,求死者生。 此心不動,隨機而行 做完這一切,王陽明鋪紙研墨,平靜地寫下了七個大字:飛報寧王謀反疏。 與表面的平靜相反的是隱藏在這一舉動背后的兇險。 據(jù)后來的刑部尚書鄭曉同志回憶說,當年寧王造反時自己正在杭州參加科考。那幾日江西臨近各省都有文書發(fā)到杭州,或曰南昌有變,或曰江西巡撫被害,就是沒人敢明言朱宸濠造反。 很好理解。事涉宗室,情況未明之前誰也不想自找麻煩。再者朱厚照行事荒唐,朱宸濠密謀已久,搞不好就成了朱棣第二,到時候人家就不是造反而是靖難了,原先說造反的人就只有自己打口棺材往里睡的份了。 所以鄭曉才會說王陽明此舉是“不顧九族之禍”。 懂得明哲保身不難,難的是懂得什么時候挺身而出。 所有的人都站在一邊并不一定是好事,比如他們都站在船的一邊,最后的結果就是船翻人亡。 歷朝歷代都逃不過一種規(guī)律:王朝初創(chuàng)時會用嚴刑峻法懲治犯罪分子,用寬徭薄賦獲取群眾基礎。接著進入烽火相傳的階段,社會經(jīng)過休息逐漸繁榮,同時,流淌在每一個人血液中的文化痼疾開始潛滋暗長。官場的內(nèi)耗,國家的虛耗,終使社會積重難返,尾大不掉,表面的繁榮也逐漸成為泡沫,像吹出的肥皂泡,體積越來越龐大,而隨著肥皂水的張力到達極限,越來越脆弱,然后一觸即破。 心學是教會了很多人使用權術,但更重要的是,它教會了我們什么時候不用權術,這才是它之于這個歷史悠久的泱泱大國的最根本的意義。 朝廷接到王陽明的奏疏,立刻做出反應,將錢寧、陸完等朱宸濠的同黨論罪下獄,革除朱宸濠王爵,向南方諸省通報寧王反情,著令地方官員配合王陽明剿滅叛軍。 吉安附近的大小官員、軍隊、有志青年都以吉安為圓心,從四面八方奔赴而來,只待王陽明一聲令下,便即為國效命。 總共七八萬人把吉安圍了個水泄不通,王陽明卻不見了蹤影。 這幫人光每天吃喝拉撒就得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伍文定拖不起,趕緊找到王陽明,問他怎么不發(fā)兵。

后記

千古圣雄何處尋,心中自有王陽明王陽明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湮滅了太久的態(tài)度。清雍正四年,福建巡撫毛文銓在向皇帝匯報福建海關的情形時抱怨說,此前十幾年間到福建來的外國商船越來越少,甚至“數(shù)年以來,竟絕無一至”。毛巡撫分析說,外國商船之所以不愿到福建來,是因為福建的各個衙門需索陋規(guī)太厲害,一艘載貨價值十萬兩白銀的商船,且不說底下的各級文武官吏,光是總督、巡撫、提督、總兵四大衙門就先要勒索五六千兩銀子,外商們了解了這一情況就都不敢來了。在中國人看來,外商們有點大驚小怪了,潛規(guī)則之于國人早已是習以為常見怪不驚,倘或不收,我等心下反而惴惴不安。可洋人有洋人的邏輯,東印度公司在嘉慶年間被粵海關各級官員敲骨吸髓掠奪了五百萬兩銀子,英商忍無可忍,決定突圍,英國政府訴諸武力,才有了鴉片戰(zhàn)爭?;仡櫋赌暇l約》具體條款,可知這其實是一場“陋規(guī)戰(zhàn)爭”。中國的歷史遵循以暴易暴的“血酬定律”,這就是它不能走出專制王朝循環(huán)更替的根本原因。歷代思想家為了尋求擺脫這一周期律的答案搜索枯腸,得到的最佳答案無非是儒家的仁政,亦即“以德治國”。而這套方案的致命缺陷,梁啟超看得很透:“儒家論仁政只能當如是,而無術使之必如是?!逼鋵?,傳統(tǒng)中國是一個以小農(nóng)經(jīng)濟為基礎的社會,其重要表現(xiàn)就是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剩余極其有限,農(nóng)民稅負能力很差。統(tǒng)治者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農(nóng)業(yè)稅一般不高于10%,低的甚至不到1%。然而事實并不像“永不加賦”聽起來那么美好,國家的正式賦稅雖不高,然而地方政府的“賦外之賦”卻遠遠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也會使其取締這些“法外之稅”,但歷史證明這些努力都是徒勞,即使一時被取締,不久之后又會死灰復燃,這就是著名的“黃宗羲定律”。既然合法渠道走不通,那就只能通過非法的途徑來解決,社會動蕩由此而生,中國式的歷史宿命也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了。1892年的《紐約時報》刊登了一則新聞,說“中國開始發(fā)生該國歷史上最深刻的變化”。其實,這個被報紙信誓旦旦地認定為“最大的變化”的只是一則花邊新聞:21歲的光緒皇帝開始學習英文了。美國記者的邏輯是,皇帝屈尊學英語之后,三千年的“老規(guī)矩”就會被放棄,國家制度就將被改變,然后躋身于文明國家的行列??上v史沒有耐心等待這種漫長的演變,很快它就以一種殘酷的方式讓中國人瞪大了充血的眼睛。平心而論,晚清最后十年的政治體制改革是穩(wěn)步向前發(fā)展的,不管立憲是否出于真心,滲透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大小改變都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如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所言:“對于一個壞的政府來說,最危險的時刻通常就是它開始改革的時刻?!备锩h人等不及這種漸進式的改革,定要清廷“爾曹身與名俱滅”,武昌城里的一聲槍響,天地為之變色。歷覽前史,掩卷沉思:暴力革命并不能帶來國民的幸福,只能帶來專制的反復。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卻仍未逃脫獨裁統(tǒng)治的窠臼。誠然,中國的氏族血親傳統(tǒng)決定了這種封建家長制具有很大的慣性,然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根植于每一個中國人大腦中的皇權思想。民主政治是人民做出政治決定并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代價的政治體制,但人民有時候是好逸惡勞、自私短視的。因此,沒有與之匹配的文化土壤和規(guī)則意識,民主政治只能是一張永遠無法兌現(xiàn)的空頭支票。在面對清末民初光怪陸離的亂象時,嚴復曾經(jīng)說過一句發(fā)人深省的話:制無美惡,期于適時;變無遲速,要在當可。這與梁啟超“于國體則承認現(xiàn)在之事實,于政體則求貫徹將來之理想”的主張不謀而合。這是兩個遠比只知砸爛一切的“五四”青年深謀遠慮的思想家,后來的歷史也證明了一點:在這片以實用理性為主導思想的土地上,醬缸你是砸不爛的,想辦法改造里面的文化,甄別地吸收才是理智負責的態(tài)度。什么時候我們構筑起了獨立自主、充實完整的心靈世界,勇于自己承擔責任,不再把錯誤推諉于他人;什么時候中國走出了革命——專制——革命的歷史怪圈,在制度上完成了從一元到三元的分立,在思想上形成了有風度的對抗以及和平競爭的思維,中國才能真正從內(nèi)部崛起,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然而這一切,都自陽明心學始。在思索這些問題時,我徜徉于北京的各大書店。國學貌似復興了,寫《論語》的書不下百本,講《孟子》的書琳瑯滿目,即使在擺放《荀子》、《墨子》的書架前,也頗多駐足瀏覽之人。我搖了搖頭,繼續(xù)尋找,終于在一個布滿灰塵的角落,發(fā)現(xiàn)了一本無人問津的王學書籍,孤零零地躺在那兒,靜靜地觀察著遠處的喧嘩與躁動。拂去塵埃,那個華麗的時代引人遐想。中國有沒有可能在本土的文化傳統(tǒng)中孕育出民主科學的思想,進而過渡到公民社會?王陽明給出了答案。陽明心學具有思想解放的意義,它提倡人格獨立,不盲從權威,人人都可成王成圣。悍然獨往卻隨機轉化,變而通之又巋然不動。心有主,我制外;心無主,外制我。心為本體,萬物在我。陽明心學是明朝中后期啟蒙運動的發(fā)軔。自萬歷十二年王陽明從祀孔廟以來,陽明心學便以順風揚帆之勢風靡天下。據(jù)時人記載:“始于一方,則一方如狂;既而一國效之,則一國如狂;至于天下慕而效之,則天下如狂?!睆埦诱?、徐文長、湯顯祖、李贄、黃宗羲、徐光啟等王門弟子分別從政治、軍事、藝術、思想、科學等各個領域運用心學思想進行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錯過了王陽明,中國停滯了數(shù)百年;得到了王陽明,日本有了明治維新。然則陽明心學,與當今之個體又有何干?人生糊涂識字始,人生強大煉心起;知行合一常磨煉,心學悟后無六經(jīng)。你可能遍覽群籍,無所不曉,你可能左沖右突,尋找成功的法門。然而你可知道,心理弱小之人注定無法成功,生活亦不可能幸福;取得輝煌事業(yè)的人,均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心理素質(zhì)。陽明心學不是辭章之學,而是促使你心理強大、成王成圣的實學??上?,人的眼睛向外,永遠看不到自己,我們都是自己的陌生人。長此以往,你失去自我,淪為他人的客體。任何人的語言都可以輕易繞過你的思維,迅速進入你的心理結構,激起你情緒的波瀾。更可悲者,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反思,而是被媒體裹挾著去消費,去憤怒,去笑去哭,發(fā)泄剩余的精力,直到有一天,你的內(nèi)心徹底被虛假的信息支配,你成了心理的奴隸,變得唯唯諾諾,成為一張和眾人一樣規(guī)整而蒼白的A4紙。你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蒙上各種雜垢,它們是外界勢力出于各自的目的強加于你的。如果你認同了喝茅臺的比喝二鍋頭的值得尊敬這一價值排序,面對前者你就會畏首畏尾,面對后者你便會色厲內(nèi)荏——你早已聽不見自己的聲音,真假不辨是非不明。而另一個事實是,中國人的交往成本已經(jīng)越來越高,每個人都陷入陰謀文化的泥潭中不能自拔,陰謀論成為所有人解釋世界現(xiàn)象的唯一工具。其實,陰謀文化之所以盛行,究其原因是人們擔心上當受騙,所以加強防備,看誰都像騙子,聽誰說話都暗藏玄機。然而神經(jīng)緊張的結果卻事與愿違。當下騙局花樣翻新,閉門家中坐都會收到各式各樣的詐騙短信。于是,所有的交易都人為地設置了重重障礙,以防無所不在的欺詐,結果是人人不勝其煩,卻仍不斷被騙。越是這樣,人們就越對陰謀感興趣。吃了虧,總感慨自己道行不高,應該進一步修煉,陰謀文化也就愈演愈烈,不知伊于胡底??v覽青史不難發(fā)現(xiàn),非凡的成就決不屬于只會玩弄小聰明的人,成大功者必有大智慧。王陽明早就說過:“用兵何術?此心不動即為術?!边@才是術的最高境界——道術一體,以道馭術,而不是拾人牙慧,拆東墻補西墻,最終畫虎不成反類犬。譬如下棋。圍棋的變化有360的360次方種,生命也是如此。生命中的每個“下一刻”都是無法預料的,事先很難做出準確的計劃。但是,外界無法一目了然,我們可以了然于心,因為事都是人做出來的,對弈的主體也是人,把握了自己就把握了世界,對人心認識越深,就越能獲得主動權。陽明心學就是要人攤開來檢視自己,認識生命,從虛假信息和不良情緒搭建的自我意識中跳出,站在心體的層面審視、監(jiān)督意識,用正確務實的觀念來指導行動,用對人心深刻的體察來打破他人的心墻。就像歌詞里唱的一樣:從來就沒有救世主。只有你能為你做出的判斷負責,只有你才是你命運的主人,只有你才是你世界的主宰,只有你知道到底值不值得,只有你能排除旁人嗤之以鼻的雜音,找到一條自己的路。這就是“心即理”,它告訴我們一條真理:人的本質(zhì),一切人性,并非自然獲得,而是人類自我建立起來的。對人類整體而言是這樣,對個體來說也是如此。光靠書本和說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王陽明最反對盲目崇拜、人云亦云,將之比作矮子看戲,隨人喝彩。事實也是如此,貪官和騙子的話天花亂墜卻一文不值,只有經(jīng)過實踐,身體力行,千錘百煉,才能看穿一個人的本質(zhì),檢驗一個道理是否行之有效,這就是“知行合一”。用在個人,這是一種雷厲風行的作風、理性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審時度勢的智慧。而用在國家,它又是推動一切政策貫徹落實的利器,消滅各種不正之風的靈丹妙藥。畢竟,歷覽前賢國與家,從來就不缺好的制度,缺的只是將其執(zhí)行到位的人。五百年前,有明一朝最杰出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王陽明平地一聲響雷,以恢宏無匹的氣概,打破了明朝媚俗、沉悶的世風,建立起獨樹一幟的思想體系。他為世人的安身立命找到了精神歸宿,那是一種脫胎換骨、由內(nèi)而外的洗禮,又傳授了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終極奧義。他改寫了一個時代,影響了三個國家(中國、朝鮮、日本),就像那個被人用濫了的比喻一樣: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走。飛的我可以射,走的我可以網(wǎng),游的我可以釣。但是龍,我不知該怎么辦?。W識淵深莫測,志趣高妙難知。龍乘風云,可上九天!任何溢美之詞都已顯得多余,彼時,他的門生故吏已遍布天下;身后,追慕膜拜者更是延綿不絕,連清乾隆皇帝也要附庸一把,親筆為他書寫“命世真才”的御碑。然而,面對這一切,九泉之下的王陽明只是淡然一笑。他從來就不自囿于權威,也反對任何形式的造神運動,即使那些文治武功早已成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傳奇,王陽明卻從來沒有變過,他永遠只是那艘載你過河的船,河的對岸是你的內(nèi)心世界。既已渡河,船也會自然而然淡出你的視線,消失在那霧氣蒙蒙,虛無縹緲的河面上。隨露珠凋零,隨露珠消逝,此即吾身。龍岡的往事,宛如夢中之夢。此刻,我依稀聽見從東海之東飄來一個聲音,那是歷史深處的回響,是高杉晉作正在吟誦自己的詩:王學振興圣學新,古今雜說遂成煙。唯能信得良知字,即是羲皇以上人。這個聲音久久不散,久久不散……

媒體關注與評論

  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心有立,然后可以應天地萬物之變也。  ——蔣介石  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跏康潯 ∽钥酌弦詠?,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S宗羲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鴩 £柮飨壬?,其事功,其志業(yè),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  ——左宗棠  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獓缽汀 ∶髦腥~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淘唷 ⊥鯇W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時良藥,未有切于是者?!  簡⒊ ∪毡揪S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绿住 ⌒扌臒捘?,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倒幕領袖 西鄉(xiāng)隆盛  一生伏首拜陽明。  ——日本“軍神” 東鄉(xiāng)平八郎  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yè)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yè),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  毡局麑W者 高瀨武次郎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 ?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杜維明  日本維新諸豪杰,沉醉于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說,皆具獨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萬人于水火,成就大功?!  獙O中山  日本自立國以來,舉國上下,普遍學我們中國的是什么?就是中國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他們竊取“致良知”哲學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統(tǒng)一了支離破碎的封建國家,竟成功了一個今日稱霸的民族。我們中國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國精神,拋棄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  ——蔣介石

編輯推薦

《明朝一哥王陽明》編輯推薦:王陽明是改變世界的心靈導師,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爭議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國藩、梁啟超、蔣介石、伊藤博文等中外名人一致推崇!陽明心學是一劑提升自我、拯救時弊的心靈解藥,陽明心學的核心精髓,—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旨在讓讀者學會開啟和運用與生俱來的正能量,強大自我內(nèi)心,洞徹世事人心,走出人生困局,成就輝煌事業(yè)。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預言: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迄今為止最受好評的王陽明心學大傳!《明朝一哥王陽明》也是一部最通俗易懂的陽明心學入門讀本,由新銳歷史作家呂崢歷時三年精心創(chuàng)作。初版問世后,迅速暢銷20萬冊,引起了圖書市場的王陽明熱。不同于其他王陽明傳記,本書在講述王陽明傳奇一生的基礎上,系統(tǒng)講解陽明心學,深受讀者口碑傳頌,并得到余世存、章立凡、石述思、吳稼祥等眾多名家的一致推薦?!睹鞒桓缤蹶柮鳌啡聢D文精印版,新增一萬字陽明心學精要導讀,精心設計十多幅精美插圖,直觀傳達王陽明一生的重要事跡,全書雙色精印,精美超值,全面超越同類書,是讀者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的最佳讀本。

名人推薦

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心有立,然后可以應天地萬物之變也?!Y介石王文成公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王士禎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S宗羲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鴩柮飨壬?,其事功,其志業(yè),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左宗棠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獓缽兔髦腥~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淘嗤鯇W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時良藥,未有切于是者?!簡⒊毡揪S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章太炎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毡镜鼓活I袖 西鄉(xiāng)隆盛一生伏首拜陽明?!毡尽败娚瘛?東鄉(xiāng)平八郎我邦陽明學之特色,在其有活動的事業(yè)家,乃至維新諸豪杰震天動地之偉業(yè),殆無一不由于王學所賜予。——日本著名學者 高瀨武次郎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绹鸫髮W教授 杜維明日本維新諸豪杰,沉醉于中國哲學大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之說,皆具獨立尚武的精神,救四千五百萬人于水火,成就大功。——孫中山日本自立國以來,舉國上下,普遍學我們中國的是什么?就是中國的儒道,而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國王陽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學。他們竊取“致良知”哲學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萎靡的日本,統(tǒng)一了支離破碎的封建國家,竟成功了一個今日稱霸的民族。我們中國人自己忘了自己的立國精神,拋棄了自己固有最良的武器?!Y介石少年天才之作:實事求是的評價,當然也只是個人的感覺:全書才思飛揚,文氣貫通,文筆汪洋恣肆,看出有模仿《明朝那些事兒》又絲毫不遜于彼。如果一定要把兩者做一下比較并找出本書的所謂缺陷的話,就是感覺本書內(nèi)容如果不是具有相當?shù)哪托娜ゼ氈碌乩斫馄肺兜脑挘_實有龐雜感,不過或許這未嘗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恰恰很好地詮釋了陽明心學的現(xiàn)實意義和真正內(nèi)涵。 同意一位評論者說的,確是“少年天才之作,觀點獨到,語言犀利,是一本很好的王學啟蒙類書籍”?!獊嗰R遜網(wǎng)店讀者 心媛地偏最通俗的王陽明傳記:最通俗易懂的王陽明傳記,作者旁征博引,文筆汪洋恣肆,可讀性極強,值得推薦的好書!——亞馬遜網(wǎng)店讀者  huanglala這本書不錯的:1、本書的基本風格與書名一致,類似題材書籍的正統(tǒng)感被詼諧、調(diào)侃的風格替代。作者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就像聽講座一樣。2、書中歷引經(jīng)據(jù)典、生動小例,俯拾皆是,很強的故事感,更難得的是,常常讀到這一段,心中的疑問馬上就會被下一段所回答,讓人很驚奇。3、作者思維縝密,書中大量看似信手拈來的精辟論斷讓人折服。確實是一本難得的好書!推薦!——亞馬遜網(wǎng)店讀者  榮爽重新認識王陽明:高中政治課的時候,老師講哲學,談到“唯物”和“唯心”的概念,王陽明第一次走進了我的視野。不過由于老師是學馬列的,而馬克思老大爺是玩“唯物”的,無辦法,所以王大爺被當作批判的對象,我當時年紀小,老師講東,我不敢話西,所以我也跟著搖旗吶喊,狠批王大爺,哲學考試分數(shù)過85。后來,我年歲漸增,閱歷漸廣,道聽途說了一些王老大爺?shù)氖论E,第一條消息是日本維新派中大名鼎鼎,打敗過俄國海軍,創(chuàng)造過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納爾遜”之譽,與陸軍的乃木希典并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的常勝將軍?!獤|鄉(xiāng)平八郎非常崇拜王陽明,他總把一方印章佩在身邊,上面刻著七個字:“一生低首拜陽明”。第二條消息是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后,常常上一座山游玩,并在山上修建了別墅。而這座山原來叫“草山”,蔣介石嫌這個名字不好聽,有“落草為寇”的味道,所以把它改為“陽明山”。正是這兩條“路邊社”消息讓我對老師的說法起了疑心,老師會不會老點我啊。我想,雖然東鄉(xiāng)平八郎是日本人,蔣介石是反動派,但是他們都是名人啊,一個被名人推崇的人,應該不簡單。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翻查了一些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王大爺原來真是一個牛人。古代儒家有“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如果大家想更詳細的了解這些內(nèi)容,可以到百度查一查。我沒有和王大爺生活過,他有無“立德”,我不知道。不過他肯定“立言”和“立功”了?!傲⒀浴狈矫妫^承并發(fā)揚了陸九淵的學說,創(chuàng)了了“陽明心學”,并且掀起了一股“明旋風”,他走到哪里,“粉絲”就追到哪里。他的學說直接挑戰(zhàn)當時的學術主流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主流—“宋明理學”。“立功”方面他也頗有建樹。為官上,他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歷任南贛巡撫,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謚文成公,可謂官場高手。軍事上,他不費朝廷一兵一餉的前提下,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guī)模叛亂;又在朝廷高層的掣肘,率領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民兵,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shù)萬精兵,一舉粉碎了其蓄謀幾十年的篡位。可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由此可見,王陽明老大爺不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一位軍事家,一位政治家?!睹鞒桓缤蹶柮鳌肥且槐窘榻B王陽明生平與思想的通俗讀物。作者用幽默流暢的語言將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力求全景式的展現(xiàn)陽明先生傳奇多彩的一生。用歷史故事去講述人物,并透過人物的經(jīng)歷與遭遇凸顯其在精神世界的困惑與求索,迷思與頓悟,讓讀者深入淺出的了解“陽明心學”的形成發(fā)展過程,清晰呈現(xiàn)心學思想的脈絡。同時,作者旁征博引,用現(xiàn)代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故事去比對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使讀者更容易理解陽明哲學思想的精粹。我以前對于王陽明的全部了解來自高中政治老師的講解和網(wǎng)上,這些信息都不全面,缺乏深度。而通過此書,我對王陽明先生的認識才算全面,才不會以點蓋面。當然,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陽明先生的學說,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亞馬遜網(wǎng)店讀者 xzm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明朝一哥王陽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0條)

 
 

  •   ——被歷史“斷掉”的偉人王陽明對很多人來說,“心學”絕對是個生僻的字眼,而談及“王陽明”,盡管有些人略曉,但也僅限于略曉---我對桌的同事,就一直以為他是射雕中的“中神通”。歷史的吊詭在于,與此同時,王陽明是中國哲學史無法跳過去的偉人: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中國“立德、立功、立言”兩個半人中的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其文可以著書立說開宗立派,其武可以安邦定國撥亂反正,其德可以為人楷模教化世人。沒有王陽明,明代晚期歷史定將被赫然改寫。其信從者上至宰相,下至農(nóng)夫,流傳之速,蔓延之廣,不僅有明一代無人能匹,古今中外亦為罕見。《明史》定論:“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也”。如此巨大的反差,源自意識形態(tài)主導下的人為遮蔽。隨著思想與語境的開放,關于王陽明及陽明心學的著作開始與日俱增,但大都著眼于理性的思辨分析,哲學知識匱乏的一般大眾讀起來暫時還困難重重。相比之下,呂崢這部《明朝一哥王陽明》,顯然更易獲得青睞:言淺意深,不僅僅是本書的特點,也暗合心學之宗旨。心學是儒家的一個支派,遠祖遙指孟軻,引路者是北宋程灝,開門者是南宋陸九淵,王陽明則首度提出心學二字,從此心學開始有了清晰獨立的學術脈絡。在此之前,朱熹理學因有穩(wěn)定統(tǒng)治的作用,被奉為正統(tǒng)思想。但如此穩(wěn)如泰山的官方思想,王陽明卻敢跳出來懷疑并用其一生時間進行徹底批判。王陽明大刀闊斧對理學進行改革,在陸九淵的早期學術基礎上,把天理、本心、誠意徹底打通,使心學的建立成為中國思想史最重要的解放運動之一。可以說,心學是靠批判理學發(fā)展起來的,但在早期,這種斗爭非常低調(diào)。本書將王陽明的人生和心學的發(fā)展交織在一起,從王陽明的立志、治學、仕途與戰(zhàn)功等多角度,全面闡述了其學術發(fā)展歷程和心學核心宗旨、整體構架。這種寫法充分體現(xiàn)了陽明心學來自于生活而又實踐于生活的本質(zhì)特征。而長期以來,王陽明在“龍場悟道”被蒙上神秘面紗,仿佛其一夜之間飛升。呂崢鐵畫銀鉤般地挖掘出其間種種重大細節(jié),使其人其事及心學坎坷歷程豐滿立體,便于讀者直觀了解??梢哉f,這是一部人物傳記,也是一部心學發(fā)展史,是迄今為止最宏觀而又最微觀的關于陽明心學的讀物。但如果你硬把它當作學術論文,那你的失望是自找的---這是一部關于王陽明的科普。這種歷史科普的創(chuàng)作手法,正是呂崢歷史研究的獨到之處,值得在普羅大眾間廣為推廣。朱熹理學強調(diào)格物致知,這種定位使道德難以上升至更高層次。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逼呷崭裰袷『?,王陽明開始了數(shù)十年的認真思考,這種持續(xù)思考在一顆聰慧的頭腦中終于結出了碩果。在對大學古本進行追問與復原后,其對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做了最全面、最準確的概括,亦即所謂的天泉證道: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這是陽明心學的根本之根本。從整體來說,陽明心學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有機而成為一個完整、嚴密、去偽存真的思想體系?!靶募蠢怼笔且浴拔嵝摹睘榕袛嗍欠堑臉藴剩缟袀€人意識、獨立思考和個性解放;針對朱熹的“知先行后”,王陽明第一個提出“知行合一”,一掃當時坐而論道、言行不一的頹糜世風,成為無數(shù)后人的座右銘;“良知”是判別是非的標準,王陽明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分本然和明覺兩種狀態(tài)。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陽明心學認為,人人皆可成圣,所有的想法都是人性的體現(xiàn),覺察它、理解它、疏導它,把“本然”升華成“明覺”,才是一條趨光之路?;诟裎镏轮闹祆淅韺W,其推崇的條分縷析只會讓生命離真相越來越遠,正如《天龍八部》中的掃地僧所說,少林七十二絕技的修煉需與修佛同步。作為踐履之學,心學對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為世人提供了一種不為外物所役的光明指導。真正的強大來自內(nèi)心。讀懂陽明心學,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而立于不敗之地。王陽明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為人類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在人心愈感孤獨、苦悶、矛盾的當今時代,陽明心學將使大眾獲得從未有過的輕松、自由。從“孔子的困境”開始,生命就在千年的喋喋不休追問中反復升沉,而獨具異彩的心學卻因其唯心主義的定性在國內(nèi)一直受到批判。歷史地看,其對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治國神圣化具有強大的挑戰(zhàn)性,進步意義不容忽視。更重要的是,呂崢在書中多次涉筆宇宙學和現(xiàn)代物理學,例如通過薛定諤的貓,揭示了量子物理與陽明心學的相通之處。陽明心學絕不僅僅限于對朱熹理學的批評,其現(xiàn)實及未來意義無法窮盡,這也正是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的“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的真正內(nèi)涵。讀者如果能在閱讀當中用自然科學主義的觀點理解心學,當有新的、無窮的發(fā)現(xiàn)。除此之外,書中大量涉及中國古代思想哲學,對《中庸》、《大學》、《道德經(jīng)》等進行了精準獨到的闡釋。事實上,陽明心學原本就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之精髓:“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這正是心學強大的根基:兼收并蓄,以內(nèi)心為趨光的主導,以教條為逃離的范本,強調(diào)每一個個體所具有的理性潛能和感性力量?!靶闹l(fā)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 多年的仕宦沉浮及亙久不移的思考,使王陽明在龍場的某一夜擺脫了世間凡俗,修煉出強大的內(nèi)心,而縱觀王陽明的一生,是與小人、疾病及叛亂做斗爭的一生,更是將己心提純、深化、定型為一門偉大科學的非凡旅程,其臨終遺言于無聲處讓我們聽到了春雷的炸響:此心光明,夫復何言?錢穆把王陽明的《傳習錄》歸為七本“中國人必讀書”之一。先讀呂崢的作品,再讀《傳習錄》,應是研習“心學”這門“圣人之學”的正確途徑。作者提示到,為什么天天讀曾國藩還是仕途失意?為什么日夜學胡雪巖仍然一貧如洗?因為你沒有經(jīng)歷同樣的心路歷程。內(nèi)圣才能外王,將心性之學轉化為**的事功,全在于提煉你強大的內(nèi)心修為?!按诵牟粍蛹礊樾g”。如此高超的思想與語境,試問天下幾人可淡然處之?呂崢筆下的明朝一哥王陽明,心與名同強。
  •   談及“心學”和王陽明,很多人覺得朦朧甚至生僻。但王陽明的煌煌歷史地位令人咂舌: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稱為孔、孟、朱、王;中國“立德、立功、立言”兩個半人中的一個;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其文可以著書立說開宗立派,其武可以安邦定國撥亂反正,其德可以為人楷模教化世人。陽明心學的信從者上至宰相,下至農(nóng)夫,其流傳之速,蔓延之廣,古今中外實為罕見。意識形態(tài)主導下的人為遮蔽使王陽明蒙塵許久。伴隨著思想的開放,王陽明及心學重新浮出水面,但此類著作大多受拘于理性的、枯燥的思辨分析。相比之下,呂崢的《明朝一哥王陽明》顯然更易獲得青睞:言淺意深,風趣幽默,這不僅僅是本書的特點,也暗合心學之宗旨。透過作者的生花妙筆,讀者看到一個“此心不動、我自巋然”的偶像宗師王陽明。心學是儒家的一個支派,從孟軻、程灝到陸九淵,一路蜿蜒至明朝,在王陽明手里正式誕生。此時,朱熹理學正被奉為官方正統(tǒng)思想,在眾人俯首乃至啞然的時風中,王陽明卻拋出懷疑論并用其一生時間對理學進行了持久的批判與大刀闊斧的改革,心學的建立成為中國思想史最重要的解放運動之一。但在早期,這種斗爭仍屬低調(diào)。本書將王陽明的人生歷程和心學的發(fā)展軌跡交織在一起,從王陽明的立志、治學、仕途與戰(zhàn)功等多角度,細致闡述了心學的核心宗旨與整體構架,其間種種重大細節(jié)的披露,使其人其事更加豐滿立體。無論是作為人物傳記,還是心學發(fā)展史,它都是迄今為止最宏觀而又最微觀的陽明心學普及讀物?!皻v史科普”的創(chuàng)作,是呂崢歷史研究的獨到之處,值得在普羅大眾間廣為推廣。朱熹理學強調(diào)格物致知,這種定位使道德難以上升至更高層次。正如王陽明所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逼呷崭裰袷『螅蹶柮鏖_始了數(shù)十年的思考,在對《大學》古本進行追問與復原后,對格物、致知、正心、誠意做了最全面、最準確的概括,此即所謂的天泉證道: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陽明心學的根本之根本。陽明心學是由“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有機而成的一個完整、嚴密、去偽存真的思想體系?!靶募蠢怼笔且浴拔嵝摹睘榕袛嗍欠堑臉藴剩苯油苿恿恕俺缟袀€人意識、獨立思考和個性解放”等社會新思潮的涌動;“知行合一”論一掃當時坐而論道、言行不一的頹糜世風,成為無數(shù)后人的座右銘;“良知”是判別是非的標準,王陽明創(chuàng)造性地將其分本然和明覺兩種狀態(tài),認為通過內(nèi)心的修煉,完全可以從蒙昧至光明。月印千江水,千江月不同。人人皆可成圣,所有的想法都是人性的體現(xiàn),覺察它、理解它、疏導它,把本然升華成明覺,才是一條趨光之路。朱熹理學中空乏浩繁的格物只會讓生命離真相越來越遠,作為踐履之學,心學對內(nèi)心世界的探索,為世人提供了一種不為外物所役的光明指導。真正的強大來自內(nèi)心。讀懂陽明心學,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內(nèi)心而立于不敗之地。在人心愈感孤獨、苦悶、矛盾的當今時代,陽明心學將使大眾獲得從未有過的輕松和自由。而呂崢對量子物理的引入,讓我們看到了現(xiàn)代物理學與陽明心學的相通之處。事實上,陽明心學的現(xiàn)實及未來意義無法窮盡,這正是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的“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的真正內(nèi)涵。仕宦沉浮及亙久的思考,使王陽明在貴州龍場的某一夜擺脫了世間凡俗,修煉出強大的內(nèi)心,其臨終遺言“此心光明,夫復何言?”是真正的強者面對生命、人類和社會時,發(fā)出的最具哲理和力量的聲音。王陽明由普通人到“超人”的超越,為人類提供了自我完善的典范。以內(nèi)心為趨光的主導,強調(diào)個體具有的理性潛能和感性力量,“心之所發(fā)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這就是陽明心學的“內(nèi)圣外王”之道?!按诵牟粍蛹礊樾g”,將心性之學轉化為**的事功,全在于提煉你強大的內(nèi)心修為。
  •   明朝一哥王陽明(曾國藩、梁啟超、蔣介石等一流人物的心靈導師——王陽明心學大傳,余世存、章立凡、石述思、吳稼祥、袁騰飛一致推薦!參透王陽明,開啟正能量!全新圖文精印版)文字幽默有趣 生動,
  •   歷史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現(xiàn)實了,都是因為那些潛心研究歷史、并深度結合現(xiàn)實情況的學者和寫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用他們自己的理解和經(jīng)歷,重現(xiàn)歷史中的人和事。如果說讀者認為王陽明過于唯心,他的《傳習錄》過于晦澀,那么這本《明朝一哥王陽明》可以幫助你近距離了解一下這位因為時空之隔和理論之深難以接近的心學大師,陽明先生一生的坎坷經(jīng)歷,他練就“心學大法”的磨難征程,在那個荒誕不經(jīng)的朝代,顯得那樣的不容易。《明朝一哥王陽明》作者雖然年紀輕輕,但筆法顯得老道、成熟;他對于陽明心學顯然已經(jīng)了然于胸,說起來頭頭是道;對于明朝歷史的描寫,通俗幽默的語言直指歷史的軟肋,也頗有當年明月的影子;而用陽明先生的一生經(jīng)歷串講的方式,把哲學和歷史很好地融合在本書中,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中國傳統(tǒng)常用“立德、立言、立功”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陽明先生顯然在這三方面都已經(jīng)足以不朽了,雖然他在世時歷經(jīng)磨難和挫折,偶爾也獲得了朝廷的認可,但歷史的事實和生活的吊詭就在于:英雄總是憋屈地活著,死了以后才能光輝起來。陽明先生少年得志,在八股文的約束下依然執(zhí)著自己的哲學追求,逆境之下造就的強大內(nèi)心也促成了他的事功,在那個荒誕不經(jīng)甚至黑白顛倒的時代中,陽明心學成為了眾位有志之士追求的真理,引致后代數(shù)偉人也將陽明先生作為崇拜的偶像,不能不說這就是陽明先生最大的成就。《明朝一哥王陽明》書中用這種講故事的方式,揭開了陽明心學的形成、發(fā)展、完善和成熟,在唯物主義盛行的今天,用唯物主義的思維寫就了唯心思想的內(nèi)涵所在。堂堂中華五千年文明,直至今天我們?nèi)孕枰匪莸嚼献孀谏砩先で罄碚摰囊罁?jù),不能不說這是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不足的證據(jù)。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告訴我們中華文明的發(fā)展開始落后于世界,始于明朝,一哥陽明就是活在明朝,此時政治腐敗、社會動蕩、學術頹敗,陽明先生試圖力挽狂瀾,拯救人心,乃發(fā)明“身心之學”,倡良知之教,修萬物一體之仁。然而移風易俗非一人之功、一時之功,時勢造就了陽明,陽明心學卻未能拯救明朝甚或中華封建帝國?!睹鞒桓缤蹶柮鳌芬步栌眠@個事實來闡述作者的觀點:以史為鑒幾乎不可能,鐵打的帝國流水的人,歷代皇權變更、王侯將相輪流上臺,成為了中國這個氏族宗法社會的主旋律?!皟?nèi)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這句如此勵志的話成為眾多書籍競相引用的原因,想來也是因為它引導眾人從自己內(nèi)心去挖掘潛力、尋求發(fā)展之動力。陽明先生一生歷經(jīng)磨難、生活窘迫但從未放棄對“何謂第一等事”的追尋,獨創(chuàng)“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主題的陽明心學,稱之為明朝一哥,為后人敬仰,不為過矣。
  •   《明朝一哥王陽明》是一本講述明朝大儒王陽明的歷史通俗類傳記。此書的作者新銳作家呂崢歷《明朝一哥王陽明》凝聚了作者披閱三載,增刪數(shù)次的心血。在窮盡一切辦法搜羅中外王學著作研究的基礎上(以陳來、楊國榮、岡田武彥先生的觀點為主),用通俗幽默的語言將王陽明幾起幾落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力圖全景式地展現(xiàn)陽明先生蕩氣回腸的一生。除此之外,作者并不止步于寫一本通俗歷史傳記,而是舉重若輕、深入淺出地將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發(fā)展貫穿其中,并結合歷史,使心學思想的脈絡有跡可循。
  •   高中政治課的時候,老師講哲學,談到“唯物”和“唯心”的概念,王陽明第一次走進了我的視野。不過由于老師是學馬列的,而馬克思老大爺是玩“唯物”的,無辦法,所以王大爺被當作批判的對象,我當時年紀小,老師講東,我不敢話西,所以我也跟著搖旗吶喊,狠批王大爺,哲學考試分數(shù)過85。后來,我年歲漸增,閱歷漸廣,道聽途說了一些王老大爺?shù)氖论E,第一條消息是日本維新派中大名鼎鼎,打敗過俄國海軍,創(chuàng)造過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納爾遜”之譽,與陸軍的乃木希典并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的常勝將軍?!獤|鄉(xiāng)平八郎非常崇拜王陽明,他總把一方印章佩在身邊,上面刻著七個字:“一生低首拜陽明”。第二條消息是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后,常常上一座山游玩,并在山上修建了別墅。而這座山原來叫“草山”,蔣介石嫌這個名字不好聽,有“落草為寇”的味道,所以把它改為“陽明山”。正是這兩條“路邊社”消息讓我對老師的說法起了疑心,老師會不會老點我啊。我想,雖然東鄉(xiāng)平八郎是日本人,蔣介石是反動派,但是他們都是名人啊,一個被名人推崇的人,應該不簡單。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翻查了一些資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王大爺原來真是一個牛人。古代儒家有“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如果大家想更詳細的了解這些內(nèi)容,可以到百度查一查。我沒有和王大爺生活過,他有無“立德”,我不知道。不過他肯定“立言”和“立功”了?!傲⒀浴狈矫?,他繼承并發(fā)揚了陸九淵的學說,創(chuàng)了了“陽明心學”,并且掀起了一股“明旋風”,他走到哪里,“粉絲”就追到哪里。他的學說直接挑戰(zhàn)當時的學術主流和國家意識形態(tài)主流—“宋明理學”?!傲⒐Α狈矫嫠差H有建樹。為官上,他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兩廣、湖廣、江西四省總督,歷任南贛巡撫,生前封新建伯,身后謚文成公,可謂官場高手。軍事上,他不費朝廷一兵一餉的前提下,選練民兵,平定了為禍南方四省的大規(guī)模叛亂;又在朝廷高層的掣肘,率領沒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民兵,僅用35天就擊潰了寧王朱宸濠的數(shù)萬精兵,一舉粉碎了其蓄謀幾十年的篡位??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由此可見,王陽明老大爺不僅是一位哲學家,還是一位軍事家,一位政治家?!睹鞒桓缤蹶柮鳌肥且槐窘榻B王陽明生平與思想的通俗讀物。作者用幽默流暢的語言將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娓娓道來,力求全景式的展現(xiàn)陽明先生傳奇多彩的一生。用歷史故事去講述人物,并透過人物的經(jīng)歷與遭遇凸顯其在精神世界的困惑與求索,迷思與頓悟,讓讀者深入淺出的了解“陽明心學”的形成發(fā)展過程,清晰呈現(xiàn)心學思想的脈絡。同時,作者旁征博引,用現(xiàn)代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故事去比對王陽明的哲學思想,使讀者更容易理解陽明哲學思想的精粹。我以前對于王陽明的全部了解來自高中政治老師的講解和網(wǎng)上,這些信息都不全面,缺乏深度。而通過此書,我對王陽明先生的認識才算全面,才不會以點蓋面。當然,如果要更深入的理解陽明先生的學說,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   呂崢的《明朝一哥王陽明》讓我認識了王陽明以及“王學”。作為一個對歷史不擅長也不是很感興趣的讀者,能讀到這樣一本用通俗、風趣的語言來寫的有關歷史、哲學、心學的書籍,的確是一件十分幸運和值得高興的事情。85年出生的呂崢在本書中向讀者證明了他在寫作才華和潛力,而敢于抒發(fā)自己獨到見解的魄力與充滿張力的文思,更令我贊嘆不已。   有人說《明朝一哥王陽明》模仿了《明朝那些事兒》,并寄希望于借助后者的名氣來增加銷量。依我看,雖然兩本書的作者都很年輕,文筆也都比較幽默和犀利,但是畢竟《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是歷史,《明朝一哥王陽明》寫的是哲學,前者是對大明朝成敗興衰的娓娓道來,后者則是對王陽明的一生的介紹,以及對“陽明心學”的深入淺出。兩本書的側重點不同,自然不可作比較。   也許《明朝那些事兒》讓人讀過之后大呼過癮,但是從精神補給以至于有補于世的角度出發(fā),顯然《明朝一哥王陽明》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畢竟書中的主角是王陽明以及他的思想。我對國學的微小積累,僅限于讀過李澤厚的《論語今讀》,零星的看過幾集《百家講壇》節(jié)目。因為在我印象中,諸子百家爭鳴出來的結論,無非就是一些空話大道理、處世格言云云,沒什么實用價值。畢竟具有千年文化底蘊的中國,現(xiàn)如今依然是發(fā)展中國家。而只有百年基業(yè)的大雜燴國家美國,卻成了世界老大。想到此處,不禁為文明古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感到陣陣唏噓。但是,同樣是發(fā)達國家的日本,卻是利用了陽明心學,完成了推動國家迅速崛起的“明治維新”。正如書中所說:錯過了王陽明,中國停滯了數(shù)百年;得到了王陽明,日本有了明治維新。   王陽明究竟何方神圣?曾經(jīng)擔任過高中政治課代表的我,對教材中批判唯心主義的案例印象不是很深刻,因為考試的時候,只要求你掌握:唯物主義是對的,唯心主義是錯的。但是究竟何為唯心主義,人民教育出版社顯然沒有在他們的出版物上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哪怕是一本影響了N代人、上億莘莘學子的出版物。但是跟許多同齡人一樣,王陽明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被我初識并錯過。   在讀《明朝一哥王陽明》時,我一直在尋找答案——王陽明如何“內(nèi)圣外王,知行合一”、陽明心學的原理又是什么?但是正如呂崢在書中提到:不把中國思想史這本爛賬算清,你就無法體認良知之學的偉大。所以像我這種對國學比較絕緣的人想一下子弄明白心學顯然不可能。幸好,呂崢慷慨地在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帶我重溫了一遍相關歷史,并且又一次問候了那些曾經(jīng)在語文課本上留給我輩無數(shù)文言文去背誦的思想家們。   實事求是地說,合上本書之后,我并沒能掌握王學的奧義及原理。但這與我讀此書的初衷并不違背——我的確讀到了一本好書。又額外獲得了一個新的方向供我選擇,即“心學”。從另一方面講,如果我想學習國學,我可以少走不少彎路——不必在各種“子”中囫圇吞棗,只要向一哥王陽明學習就行了,不是嗎?   可能有很多讀者跟我持有同樣的態(tài)度,就是對年輕作家要給予支持和鼓勵,尤其是像呂崢這樣初露鋒芒、霸氣外露的年輕作家。除了這篇評論開頭的那些話之外,我希望呂崢能夠進一步提升自己,寫出一本以詮釋“陽明心學”為主的書,讓更多生性駑鈍之人如我者易于掌握這門偉大的思想哲學。
  •   王陽明是個圣人,是心學這門信仰的至圣先師,他的一生用任何贊美之詞評價都不為過,做過的事跡更是讓世人經(jīng)久傳唱。但這都僅僅是在王門之中,更多的人對他還真是不了解,他是誰?他做過什么?為什么上至總統(tǒng)大將,下至黎民百姓都那么崇拜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究竟能從他身上學到些什么?想解開這些問題,我們真得去看看這本書。    其實,歷史上關于陽明的書也不算少,從《傳習錄》到《王陽明大傳》,可參考的東西也很多,但多數(shù)都是較難懂的,畢竟是涉及到了很深的哲學問題,但這本書不是,書腰上就寫的很明白,叫板當年明月。雖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事書商的一種宣傳方式,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的寫作風格確實更容易讓大家所接受,而且作者本身也習慣于這種方式。    在前兩天有幸得到了一本作者親筆簽名的書,上面還有四個字:共倡心學。我想這是作者在全書出版完后最大的心愿吧,當初看到作者所寫的東西時,還是在天涯的論壇,估計當時他也沒想到會有出版商過來找他談出書的事情。但他所寫的東西,卻很吸引我,對于當時癡迷于心學并且不愿讀些乏味的古書的我來說,這是救命的稻草?;剡^來再說:共倡心學。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為什么那么多人癡迷于他,他真的就那么厲害么?他到底有什么用?其實陽明心學甚是偉大,只是因為歷史及政治的原因,在本國境內(nèi)傳播范圍甚小,普通人想要了解確實不易,更別說要給別人講明白了,還好作者做學問做的很刻苦,通過此書,一點一點的為我們把這些都剖析開來用現(xiàn)代語言進行講解,不敢說他寫的東西都是對的全的,但對于入門者來說,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看完書后,我想多數(shù)讀者會被吸引到陽明門下,因為心學不是像其他的工具書或勵志書僅僅教會我們?nèi)绾巫鲗δ骋患虑?,而是教會了我們在不借助外力的情況下,如何作對每一件事情。這些都是現(xiàn)代社會人缺少的能力,而且不僅是缺少,可以說是退化。因為我們在長久的教育體制下,已經(jīng)習慣了逆來順受,已經(jīng)習慣了照本宣科,已經(jīng)習慣了不用自己思考,可這些對社會的發(fā)展顯然是沒有什么用,甚至是起到了反作用。我們需要這么一股“異類”的思想來沖破加固在我們思想上的枷鎖,因為我們是人,只要是人就允許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是人就可以有選擇的權利。其實陽明的意思也是如此,人人皆可成圣,我們完全可以不用對圣人、高人以一種仰視的態(tài)度,做最真誠的自己,最自由的自己,你就可以是圣人。而這些東西都不是靠外界的贈予,而只是需要從我們的內(nèi)心出發(fā),懷揣理想,一步一步就可以完成的。    說完書,再說點其他想說的:    一個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個誰都知道,但能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卻難上加難,例子太多,不做解釋,但世人給予這種人一個響亮的名號:自由之人。    這應該是對人最高的評價,中國古時對人最高的評價是隨心所欲(但不是放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做事,對于一個珍惜自由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多么歡樂的事情(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但世事卻不是如此,眼下的社會充斥著利欲熏心,充斥著沽名釣譽,好比一盆清水,渾濁的很,就算你是一滴清水,也會被迅速給染黑;如果你不想被染黑,會被他人認作是另類,想起部很經(jīng)典的電影《勇敢的心》里最后一個場景,主人公被砍首,最后他發(fā)出了一聲怒吼:自由!但刑臺下的人民卻對之嗤之以鼻,甚至是感到反感。這件事更是證明了一句話: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手里。    說了兩段,跟此書沒關系,但跟作者有關系。    作者寫了這本書,是因為他想做這個事情,原因就是這么簡單,沒有那么多名譽、利益、私心之用。開始我還想拿他和別人進行下對比,后來想想,確實沒有必要,他就是他,他要做的就是這個而已,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就算是有,也都是結果演變與他人評說。    最后再多說一句話,是我對作者及此書的簡短評價:他寫的不是書,而是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詮釋他自由的靈魂;而此書亦是一種信號,傳播開來,喚起他人的真實之美。
  •   關于信仰:仰而信,信而仰,信、仰、合、一?   最近讀了《明朝一哥王陽明》,對其中的一些思想和觀點產(chǎn)生了共鳴。   本以為這本書是寫寫王守仁的生平,介紹一下心學思想,但后來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加了不少的“私貨”,也就是作者自己的理解,這些理解是把現(xiàn)代人的一些觀念與王陽明的學說互相比照融合,這樣讀者就能夠以親身的經(jīng)歷和感受來與幾百年前的思想進行碰撞,從而形成自己的領悟。這與心學所倡導的某種價值不謀而合。   作者提到把心學作為一種信仰,他的博客介紹文字是“一生俯首拜陽明”。確實,在一段歷史時期中,心學是作為一種信仰而存在的。我不禁聯(lián)想到信仰這個東西,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心學是否解讀了信仰本身。如果像日本某些人那樣把王陽明當作神來看待,把心學當作圣經(jīng),那是否和陽明先生所推崇的東西相左呢。   在《一哥》書中提到了陽明剛開始不愿學生把他的學說總結成經(jīng)典來傳播,因為這不符合心學之學,由心而發(fā)、由己而出的觀念。想來很多圣賢、哲人、先知都對自身的理論學說以文字形勢傳播有所顧忌。老子本來不想留下任何文字,只是被粉絲“強烈要求”才留下5K的文檔,而且開門見山就講“道可道非常道”。耶穌以主人給三個仆人金錢的故事,啟示不可死抱著一本經(jīng)實行教條主義,要繼往開來發(fā)展新思想,否則本來所擁有的信仰也會失去。馬克思說要懷疑一切,并強調(diào)一切自稱馬克思主義者的都是**,因為他拿出的是方法和工具,是時代與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而不是死板的最終結論。   心學是尤其反對教條的,也反對以教條為基礎的信仰,它強調(diào)人的內(nèi)心,強調(diào)每一個個體所具有的理性潛能和感性力量。我覺得在這種價值的指引之下,實際上它也提出了一種信仰的準則。相對于心與理、知與行,我認為“信”與“仰”也有類似的關系。   以前很多宗教或意識形態(tài)往往要求“仰而信”,也就是說你要先承認某些事物具有超越一切的性質(zhì),把個人身份放在從屬地位(或者你的默認身份早就已經(jīng)被歸屬),被動接受教誨。“仰”居高臨下,它說我是偉大的,你是渺小的,你必須歸屬我,才能慢慢鍛煉你的“信(心)”,而后才能明白完善自己,才能有所獲得。   近現(xiàn)代的人本主義思潮讓人們開始改弦易轍,追求“信而仰”,只有我個人覺得認同的,我才去信,進而只有經(jīng)過普遍認證大部分人都認可的,我才會認為是真理,才會有歸屬感,才回去依之而行。但這樣往往最終無物可仰,人成了自身欲望的奴隸,成了從眾心態(tài)的奴隸,讓叢林準則變成了真理和信仰。   心學告訴我們向內(nèi)追求和向外拓展的統(tǒng)一,一種思想一種價值觀讓我有所感悟,讓我能在自身上找到解釋這種思想的實例來,那么我就認同它,就進一步用實踐來證明它,最終證實了這是一種偉大的有力的思想,這是很自然而然的認知過程。這里的信是對自己理性認同,仰是理性延伸出來的感性認同,這樣的信仰是“信仰合一”的,是對簡單自然的思維方式的肯定,也是對個體追求思想解放的肯定。
  •   實話講,之前在學校從課本中所學的知識著實有限,并且一不小心,容易走火入魔,妄下是非的判斷。例如唯物主義的反面唯心主義,簡直成了批評的對象,一無是處,連帶著鼓吹和奉行唯物主義的人,都成了廣大人們?nèi)罕姷臄橙?,成了所謂的壞人。這種看法流毒甚廣,需要慢慢清除。劃分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僅憑個人對世界的看法,何況,錯與對的標尺從來沒有絕對的標準,哲學上更是如此。現(xiàn)在看起來,以前以為王陽明不幸作為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因此是壞人的想法,很是可笑。實際上,王陽明是中國哲學史上的關鍵人物,研究中國哲學,無法繞過這一人物,他提倡的心學一掃兩宋理學的桎梏,將個人的知行合一推到個人前進的主要動力上來,跟之前老子、孔子、墨子、朱熹等人的看法大為不同,與佛教倡導的“佛法即是心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更飽有積極入世的精神,難怪后世曾國藩、毛澤東、蔣介石等人皆對其學說頗為青睞。通俗地說,王陽明是自明朝以來數(shù)一數(shù)二的勵志大師,讓很多人回歸內(nèi)心,在自我身上找到了奮發(fā)的勇氣和智慧。給這樣的牛人立傳,并非易事,需要有對王朝明身上的最顯著標簽“哲學”歷史的熟悉,對中國哲學史上眾多人物和他們的思想要了若指掌,這樣才能追本溯源,左右參照,做出橫向或縱向的對比。寫這樣的書,當然離不開古籍文獻詞章的點綴,并要保證有自己的見解,弄不好的話,則成了史料的堆砌,則讀者聞風而逃,看不下去。從這方面說,《明朝一哥王陽明》的作者是頗為及格的,其對中國哲學的了解和熟知,可以說是信手拈來,毫不費力,沒有相當?shù)闹R和思索是無法完成的。其將王陽明放置在中國哲學史的坐標上,和古代及他同時代的人互相對照,娓娓道出他們思想和觀點的異同,讓人對王陽明的哲學及中國的哲學,有了一定的認識?!睹鞒桓缤蹶柮鳌分v了王陽明的一生,使得先前模糊的歷史人物浮現(xiàn)在讀者面前,我們看到王陽明的為人,并非之前戴著有色眼鏡看的那樣。作者有意為王陽明洗清歷史的塵埃,還原一個有思想有智謀的王明陽,因此行文中事實與評論兼有,文字卻不是板著臉的腔調(diào),而是向輕松幽默貼近,這樣才能保證往下觀看的興趣。
  •   呂崢以通俗幽默的語言方式,將王陽明的人生歷程娓娓道來,并舉重若輕地將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發(fā)展貫穿其中,使心學思想的脈絡有跡可循。除此之外,他還用時下的網(wǎng)絡語言對心學從陸九淵沿革到明代的歷史進行了詳細的講述,并回顧和總結了先秦哲學、宋明理學,知識性和娛樂性互動起來,讀來大有欲罷不能之感。
  •   陽明心學告訴我們判斷人生價值的標準不在外部世界,不在官職高低、權勢大小,而在自己的內(nèi)心。心安自足、充實強大才是安身之本、成功之基。 我們必須要尊重所處環(huán)境,順應環(huán)境,任何事業(yè)都是從處理好與眼前環(huán)境的關系開始的。并且,這種順應不是違心的、偽裝的,而是調(diào)整與糾偏之后此心與環(huán)境的逐步契合。    全書看完,才明了書名《明朝一哥王陽明》的由來,我想這與作者整個幽默、風趣、詼諧的行文風格分不開吧!他只是用時下最流行的語言去評述千古一圣王守仁!縱觀明朝歷史,確實也只有陽明老先生稱得“一哥”此一稱謂吧!    很幸運能與《明朝一哥王陽明》結緣,讓我能拂去心上塵埃,找到真實的自己。衷心希望每一位讀者也能從此書中找到真實的自己,期待屬于自己的華麗轉身!看完之后去看傳習錄先看的明朝那些事認識王陽明,然后是看這書,看完之后去看傳習錄,雖然沒有看完,但是覺得王陽明沒話說,牛人一個。
  •   有人說《明朝一哥王陽明》模仿了《明朝那些事兒》,并寄希望于借助后者的名氣來增加銷量。依我看,雖然兩本書的作者都很年輕,文筆也都比較幽默和犀利,但是畢竟《明朝那些事兒》寫的是歷史,《明朝一哥王陽明》寫的是哲學,前者是對大明朝成敗興衰的娓娓道來,后者則是對王陽明的一生的介紹,以及對“陽明心學”的深入淺出。兩本書的側重點不同,自然不可作比較。 也許《明朝那些事兒》讓人讀過之后大呼過癮,但是從精神補給以至于有補于世的角度出發(fā),顯然《明朝一哥王陽明》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
  •   我是讀了《明朝那些事》知道王陽明的,本書寫法詼諧輕松,雖沒有《明朝那些事》那么夸張,但也很風趣,越看越有味,書中不僅描述了王陽明偉大傳奇的一生,還講述了陽明心學的主要思想,并介紹明朝及之前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讓你明白心學到底高明在哪里,確實是一本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的通俗入門讀物
  •   如何在險惡世界中,煉就強大內(nèi)心?如何在浮躁現(xiàn)實中,得到心靈安寧?如何在殘酷競爭中,成就輝煌事業(yè)?古今中外萬千精英人物一致推薦——讀王陽明傳,學陽明心學!
  •   從《明朝那些事兒》書中,第一次了解到王守仁這個人,知道他是明朝的常勝將軍,創(chuàng)建了“知行合一”這一理論,其后眾人紛紛跟隨,成為王學的弟子。當然自己也喜歡上王守仁這人。   也很奇怪,為何學校的課本之中,沒有介紹這一位偉人呢?直到看過《明朝那些事兒》。于是咱也成了追星族,有機會看到圖書《明朝一哥王陽明》。這書從其哲學系統(tǒng)上全面介紹了王守仁的為人與理論。不過自己的哲學思想不行,說真的很難理解領悟這些內(nèi)容??纯聪旅娴乃木淇谠E:   “無善無惡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為善去惡是格物?!弊匀蝗绻茴I悟其理論,我也該有一番小小的成就吧。   對我而言,這是本不錯的圖書,家中有了第一本系統(tǒng)講“心學”的圖書。也希望第二本心學圖書盡快到來。
  •   王陽明這個人物很早就知道,但是真正試著深入了解還是在大學時代。只是當時關于王及其心學的書都是比較文言的,較難懂。而呂崢的這本書無疑很好地解決了文言的問題,讓人易懂。陽明心學在今天看來很有意義,所以就這方面而言是本難得的好書。
  •   在一次讀書講座中,于丹老師推薦我們讀王陽明的《傳習錄》,我擔心自己看不明白,于是順帶買了這本書,作家用幽默有趣的語言,描寫了王陽傳奇的一生,可以輕松讀懂陽明心學。我個人認為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
  •   王陽明先生的主要觀點有三個:“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為行,知決定行。如對好人的定義不是不做壞事,而是把想的好事做出來;“致良知”,致吾心內(nèi)在的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神不是外在的精神寄托,而是我們自己;人人皆可為圣賢。古人研究來研究去,無非是圍著《大學》的觀點在轉,明明德、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陽明將這一切歸結為:立志、勤學、改過、責善。其實中西方文明中關于精神層面的追求是相通的。
  •   很多人拿這本書和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做比較,認為這本書較之晦澀難懂。個人覺得兩本書不具有可比性,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描繪的是整個明朝歷史中的各色人物,雖也涉及心學,總體上來說還是站在歷史的角度評說王陽明,當年明月選取了王陽明人生歷程中幾個轉折點來重點描述,尤其關于平定朱宸濠、智斗徐泰、張忠部分濃墨重彩,確比本書精彩。本書作者則是站在心學的角度詳細描述了王陽明的一生,初讀心學部分感覺比較難懂,硬著頭皮讀完發(fā)現(xiàn)作者還是在努力用盡可能大眾化的語言講述心學內(nèi)容,心即理,致良知,作者是在描述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為惡是格物。
  •   這本書真是兼具知識性和實用性,既能完整了解一代大儒王陽明的一生經(jīng)歷,又能學習到陽明心學的核心知識,還能學到實用的處世哲學,非常好的一本書。
  •   我是因為看了佛學書《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兩本書后,加上不明白基督教徒的強大精神力量從何產(chǎn)生,對精神的力量很感興趣,所以就買了這本有關王陽明的心學的《明朝一哥王陽明》來看,希望管窺王陽明心學。到手后粗略看了一下,很好看。
  •   看了不少王陽明的書,還是這一本最好,不但講了陽明先生的傳奇經(jīng)歷,還解讀了陽明心學和儒學的發(fā)展,非常有收獲!
  •   這本書新增加了王陽明年表、插圖,還有陽明心學導讀,比原來的版本好多了
  •   除了講王陽明的一生經(jīng)歷,還完整的闡述陽明心學,不錯
  •   梁漱溟老先生說自己不佛不儒,要說的話也是跟著王陽明走。南昌有一條路叫陽明路,王陽明的心學值得好好深入學習。本書也算深入淺出,很不錯
  •   我實在《明朝那些事》中了解王陽明的。自那以后我熱愛心學。這種逆境順行的方法很適合為人處事。此次開始研究心學的一系列書籍。這一擊不知道是我買的第多少本王陽明了。但是每一本我都認真研讀。知行合一!才是心學的一大真諦。
  •   一個真實客觀的王陽明,讓我重拾了一份內(nèi)心,灑脫,不羈,知行合一,一個全新的生活態(tài)度,真真正正的讓我明白,一個人內(nèi)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彪炳顯赫,明之一世,微乳陽明者。
  •   王陽明的心學很有創(chuàng)新,也是明朝以后500年來諸多領袖人物必讀之書,作為21世紀的我也想學學
  •   想了解明朝、了解心學、了解王陽明的不妨一看。作者的語言很新穎,古今結合,時代感很強。留著自己慢慢解讀消化。
  •   王陽明在哲學史上好像更有名一些,陸王心學中的王派。心學是什么,自己看書去找吧,(估計看了也未必明白,腦子漿糊的就省了)。其實我想說,對我們生活和中國文化最大的貢獻是一個用爛了的詞:知行合一
  •   對于想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的初學者是一本很好看的書,歷史作品如此活潑新銳,作為80后的作者實在難得
  •   當年明月中對王陽明的了解作為一個入門,通過這本書又有了更深的體會??偟挠X得這本書寫得還是很不錯的,作者既對王陽明相關的歷史有較透徹的了解,看得出知識面還是很廣的,也確實很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人物。作者對于諸子百家,以及對中華文化思想影響甚深的人物的介紹及評論,還是讓我受益匪淺。 也看得出作為一個85后的年輕人,思想這么深刻,而且也有很強的使命感,真的讓人感動。 接下來,我會看錢穆的著作,或者王陽明的《傳習錄》??赡苓@是一個了解和讀懂王陽明心學的一條較好的路。
  •   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王陽明的寫照。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本了解王陽明,了解心學的入門書。條理清晰,深入淺出,明白易懂。作者下了功夫,讓普通人快速了解王陽明,了解心學要義。其中最贊的是有一個章節(jié)理順了諸子各家的思想條理,對比了各家的思想差異,并循序漸進地引入了心學的核心思想,非常清晰易懂。書的內(nèi)容很不錯,印刷、紙質(zhì)一般。
  •   經(jīng)朋友介紹了解了王陽明,很偶然的買了這個書,個人覺得寫的非常好,情節(jié)曲折,語言詼諧,對心學的形成闡述細致如理,五星推薦。
  •   心即理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真的是很不好懂啊,作者對王陽明哲學的解讀有點意思。
  •   這本書文字通俗詼諧,閱讀起來還算舒服。王陽明的文韜武略,心學也流傳后世。雖然被學校材料視為唯心主義的代表,但是對后世思想之解放有發(fā)展作用。尤其對鄰國日本的歷史發(fā)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
  •   早已通過《明朝那些事兒》了解了一些關于王陽明的事情,也更對他的“知行合一”的思想有所感悟。要參透他,需繼續(xù)看,繼續(xù)領會。
  •   陽明心學是一劑提升自我、拯救時弊的心靈解藥,折服了五百年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
  •   非常不錯,如果開始看王陽明文集會不太懂,把他的人生經(jīng)歷了解一下,會對心學的產(chǎn)生有更深的認識。
  •   對于“心學”的具體內(nèi)容還沒有認真學習,看了一遍,關心的是傳主的經(jīng)歷。從前只知道把王陽明當作批判對象,說他是唯心主義哲學家,其他的也就不知道了。本書作者把“心學”評得很高很高。我最喜歡的是后記,很耐讀。
  •   我用了兩周時間,讀完了這本書,讀完后的第一感覺是,內(nèi)容太緊,不太圓潤。是作者故意保留了還是另有原因呢?總之我感覺呂崢,有沒說完的話,有沒寫完的字。    看完本書,真是受益頗多。以前我經(jīng)常性的聽朋友,同學,領導大談,特談孔孟學說。當我饒有興致的想了解下。他們異常積極的推薦,南環(huán)瑾的論語別裁,翟鴻燊的講座。還有于丹的視頻鄧于是我聽取了他們的意見,耐著性子,粗看了遍??赐旰螅腋杏X。很遠,我看書,以實用為主。對自己有用的,我才去看。我才能看的懂。真的很遠。別看現(xiàn)在很多人大肆追捧孔孟之道。在我看來,絕大多數(shù)是跟風。人云亦云。除了賣弄,沒有絲毫的幫助。很少有人能耐著性子,系統(tǒng)的學習,儒家思想和文化精髓。你讓他們背誦論語,學習古今字,詞的意思。然后通讀四書五經(jīng)和一些經(jīng)史典籍。說實話,還不如殺了他們。所以,很遠。    當我第一次,聽聞,心學,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時,我猶豫了。然后用自己所限的知識去解釋這些感念,然而我困惑了。但是我感覺的,這些真的離我很近,特別的近,我想弄明白他。毫無疑問,呂崢的書,通俗易懂,尤其是在書的結尾處,大幅度的闡述中國古代思想進展的順序,不厭其煩的解釋致良知。這的確讓我明白些古代先哲們的心血,看的出,呂崢花了不少心血在里面。把一句很難得話,講簡單了,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思想方面的,要是沒有一定的基礎知識,你很難知道他在說什么。我看完之后,悟了點,懂了點,的的確確有一種愉悅之情暫住于心。第一次有了豁然開朗的感覺。我也有些心得,愿意分享。也希望能得到達人們的指正。    很人多,在碰到生活在基層的人們的時候,往往的大侃特侃,妙語連珠。真有點談笑風生的味道。但是碰到有錢人,老板,。往往是捉襟見肘,唯唯諾諾,束手束腳。為什么呢。功利性太重。在碰到比我們差的,我們往往回看起不起人家,而碰到比我們強的人呢,我們往往怕人家看不起我們,或者想讓人家看得上我們。當我們真的遇到生命中的貴人,也是抓不住機會,當你急于表現(xiàn)的時候,往往是丑態(tài)畢露的時候。人都是看到美女,有錢人,欲望膨脹,想占有,從中獲到一些東西,想表現(xiàn)自己。但是效果確實差強人意。我們都是活在別人的印象當中,生怕別人對自己印象不好,生怕別人說自己壞話。生怕別人了解自己。做人,做事,一切向別人看齊,缺往往迷失的自己。這樣伴隨著,煩惱,郁悶,憂愁。經(jīng)常性的圍繞著你。。。。    心學就是要找回自己,做自己,心外無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當你一味的迎合別人,只會導致你們之間的裂痕越來越大。分歧也越來越明顯。當你一味的追逐名利,而拋棄人性最基本的東西。你最后的結局不是變態(tài)就是瘋掉。那么該怎么避免這些呢?借用王老師的一句話,此心光明。    我看完此書后,意猶未盡,曾經(jīng)自己跑到西單圖書大廈,尋找關于心學的書籍。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最后到前臺去找人幫我搜索了下。找到之后,我傻眼了,數(shù)量少也就不說了,關鍵是太舊了,不但舊,而且還有灰塵。真是破舊不堪。我真是無法想象。除了遺憾之外還是遺憾。希望呂崢能花些心血著重在寫寫關于心學的書籍。    心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你可以擁有別人無法比擬的外表,別人嫉妒的財富。和別人無法超越的智力。但是,這些,也不能證明你的強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   講述心學大師王陽明的一生,非常精彩。
  •   王陽明一直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的一生更是給明朝注入了一股新的能量
  •   推薦看看。推崇王陽明心學
  •   風格有些類似,明朝那些事。明朝一哥王陽明 展示一個有血有肉的圣人。
  •   接觸他的思想還是最近幾年。因為不被主流媒體歡迎,王說一直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本書大略看了一下,有點象是一個劇本,加上了作者的很多主觀東西,我覺得我讀到的一個王陽明就是一個經(jīng)過作者咀嚼過的王陽明。 不管怎么說,這本書對于心學在中國大陸的推廣肯定是有...
  •   明朝是如此的生動,之前看過明朝的那些事,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人物,而看過這本明朝一哥王陽明后,才知道這些人都是他們的徒子徒孫啊,真的是偉大,創(chuàng)立的思想意識能夠影響如此之大,真的不愧明朝一哥的稱號!
  •   王陽明的心學,可以從內(nèi)心變得強大
  •   在讀《傳習錄》之前,先讀讀這本書詳細了解一下王陽明的生平。 一直有些疑問就是,指導日本人明治維新的是王學的什么思想?怎么那個打敗俄國人的日本的東鄉(xiāng)平八郎會“一生俯首拜陽明”的,陽明先生的軍事思想怎么就那么厲害?
  •   中國人的精神,這個本子翻譯得最好,還是中英文本,打折購買,非常劃算。王陽明傳,文筆風趣俏皮,卻不油滑,側重對心學深意的挖掘,非常不錯。
  •   了解王陽明及其心學的首選讀物,很值的一讀
  •   看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王陽明的心學核心。
  •   書的質(zhì)量還可以,閱讀也很輕松,王陽明的心學很有價值。
  •   書的質(zhì)量還可以,閱讀也很輕松,作者過高評價了王陽明心學得價值。但還是受益匪淺。
  •   讀這本幾乎是一氣呵成的,很久沒有遇到讀到淋漓盡致的感覺的書了,對于認識王陽明和心學很有參考意義,作者雖然比較年輕,但眼光心得很厲害。
  •   這本書總體來說還是不錯,適合想了解王陽明生平和心學理論的入門者閱讀。
  •   書整體還是不錯的。只是此書更多的是作者借王陽明來表達自己的很多思考和想法。全書對王陽明經(jīng)歷和心路歷程的描寫不是重點,重點是作者對王陽明心學的一個解讀和作者自己的思考。如同作者說的,這是個哲學書籍。至于是否符合預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1.對王陽明的了解加深! 2.對心學向往更進一步!
  •   陽明的故事斷斷續(xù)續(xù)聽說過,但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介紹他生平的書籍,此書算是第一本看到的,挺不錯的,介紹了王陽明的成長歷史。對大家很有借鑒意義。
  •   讀過這本書才知道明朝一哥王陽明有多偉大。
  •   明朝一哥王陽明 你家的書架必須要有一本 讀了一定有收獲!
  •   一直很崇拜王陽明,買來看看學習下心學
  •   最近才開始關注王陽明,學習心學大師
  •   王陽明。心學
  •   有幸看到這本專門寫王陽明生平和心學的書籍,受益匪淺,現(xiàn)在心學成了我的信仰!
  •   王陽明的心學很有用,能學到一些處事方法
  •   還沒看。參透王陽明,開啟正能量。
  •   明朝一哥王陽明,非常喜歡,長智慧
  •   明朝一哥王陽明
  •   重新認識明朝一哥王陽明,收益非淺!
  •   我在買這本書時,同時購買了周月亮的《大儒王陽明》,回頭一了解,兩書作者為師徒關系。《一哥》可讀性強一些,比當年明月的語言更通俗,很適合入門讀者,用現(xiàn)代語言解讀哲學,這種方式很好。
  •   寫的不錯,一個年輕人有如此的哲學功底還是讓人佩服,雖然看起來有點亂,但在熙熙攘攘的現(xiàn)在,有誰能靜下心來研究哲學哪??梢哉f是了解王陽明的入門書了。
  •   人都面臨改變世界還是改變自己的問題,其實解決問題的根源還要回歸到我們自己,如作者所說“一切戰(zhàn)斗都是心戰(zhàn),內(nèi)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回歸自己的內(nèi)心,需要的是找一個沒人的角落認認真真的問問自己相關的問題。人活一輩子,無非是我是誰,我向哪里去,我要做什么,或者我這人怎么樣,我怎么樣處理跟外界人的關系等??催^王陽明,不能說肯定成功,但至少不會在空虛寂寞,不在沒有信仰,不再迷失自己。
  •   王陽明真乃曠世奇才也!立言立德立功,華夏五千載歷史上做到的人寥寥無幾,他乃其中之一!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王守仁者也??!
  •   年輕的作者卻有一顆老練的心,王陽明的確值得我們品讀,在當今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顯得難能可貴!
  •   寫的不錯,一部分和《明朝那些事兒》差不多,一部分對中國的哲學有一個總結和評價,這不分不錯,奇怪的是,兩本書都沒有對王陽明自己的家庭生活做任何描述,也許圣人不需要家庭和感情?
  •   出世而入世,入世而出世。中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中國真正的哲學,中國最無私的教育家,中國真正的思想家。 “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云過太空?!保蔚鹊臑⒚?,何等的看破。老子是鼻祖,到了王陽明那兒是中國文化的又一次升華。 一本能讓人心靈沉靜下來的書。
  •   作者是用心交心來寫書啊,他是看透了王陽明的心,就想兩個戀人一樣,支持這樣的作者!
  •   作為一個讀書人,莫不以王陽明為楷模,立言、立功、立德,三者俱全,令后人難以企及!
  •   作者筆法活潑幽默,不枯燥,很好看,我由此喜愛上了明朝的老王。希望能再買一些關于王陽明的書籍。
  •   我本是通過讀了《明朝那些事》以后才了解王守仁的。感覺大明王朝如果王陽明能夠多一點的話,明王朝的國運不至于那么慘!一人拙見,各位見笑了
  •   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盡量使哲學部分通俗曉暢,讓現(xiàn)代年輕人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領略“心學”精妙,不折騰、不迷茫,活出真正精彩的一生。
  •   現(xiàn)代社會雖然物質(zhì)發(fā)達,生活豐富,但是大多數(shù)人的靈魂還是缺少了點什么,追尋自己的靈魂吧!中國有了王陽明,西方哲學家不敢說中國沒有哲學家了,作為初步了解王陽明的書籍,書的內(nèi)容很好很全面的反應了王陽明的一生的思想軌跡,同時深入淺出的探討了這個世界的本質(zhì),推薦大家認真去讀一讀這本書。
  •   看完明朝那些事,一直對王陽明崇拜有加,這本能看懂,學習
  •   讀了明朝的那些事情,知道了王陽明的牛逼,也知道了他的弟子是多么的厲害。所以才詳讀了這本書。不錯很好,對于沒有是非觀的年輕人是一本明確未來方向的好書。
  •   先是在《明朝那些事》中看了關于王陽明的篇章,然后是因為講課的時候要介紹王陽明的學問,就在網(wǎng)上訂購了這本書。讀完受益匪淺。
  •   看了以后看了覺得不錯,挺厚一本,我因為看了明朝那些事所以對類似的書比較感興趣 所以就買了這本,看了以后對王陽明更加感興趣,后來又買了傳習錄
  •   先看的明朝那些事認識王陽明,然后是看這書,看完之后去看傳習錄,雖然沒有看完,但是覺得這人沒話說,牛X一個。
  •   非常推薦這本書的原因: 1、王陽明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歷史人物,這本書非常系統(tǒng)的介紹了王陽明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對王陽明的心路歷程有很好的詮釋; 2、一個85后的孩子,能夠用他的思想寫出這么一部著作,不管怎么樣都應該給予支持,希望有一天能夠帶動中華文化的騰飛;
  •   不容錯過的讀物。近段時期看了《明朝吧些事兒》知道里邊有個王陽明是個牛B的人物。所以買來看~~正在學習中~~
  •   最通俗易懂的王陽明傳記,作者旁征博引,文筆汪洋恣肆,可讀性極強,值得推薦的好書!
  •   當年明月也寫過王陽明,但明朝那些事兒主要是講故事,哲學內(nèi)容沒有這本書深入
  •   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值得我們?nèi)ズ煤脤W習,應用比較通俗的語言闡述了一代大師的哲學觀念,好
  •   作者寫了這本書,是因為他想做這個事情,傳播陽明心學,讓更多的人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
  •   對王陽明是仰慕已久,這本書將歷史和小說筆法進行融合,很好的講述了王陽明的一生,很不錯
  •   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好書,強烈推薦。講述王陽明的一生,風趣幽默,讀起來很輕松,非常非常喜歡
  •   喜歡王陽明,看了這本書更崇拜他了,知行合一,很不錯
  •   還在閱讀中,作者看來也是個明礬,自己非常喜歡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   作者年紀比我小,比當年明月也小,但思想顯然比我犀利! 確實,中學受到的歷史教育,現(xiàn)在看來基本屬于白費。 就如當年明月所言,歷史本來很精彩,但卻被教得如此暮氣沉沉,以致我到最近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最應該學習的竟然是王陽明。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