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神諭

出版時間:2011-10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印度】安東尼?德?梅勒  頁數(shù):221  譯者:孫張靜  
Tag標簽:無  

前言

三十年前,安東尼·德·梅勒和我初次相逢,地點就在羅納瓦拉那所后來成為靈修學院的房子里。    當時,安東尼還是個耶穌會學生,不過,他也給剛學完初級課程的學生上課。他和這群初學者來到圣斯坦尼斯洛斯學院度假幾天。我記得他們坐在廚房外面的樹下?lián)癫?,準備做飯。他一邊擇菜,一邊不停地講故事,初學者們聽得入了迷。    那以后,世事變遷,安東尼本人也日漸成熟,他的能力更強,興趣更廣,工作成效顯著。當然,他講故事的本領無人能及。他講的逸聞趣事沒有多少是原創(chuàng)的,有些也不是十分高明??墒牵适乱坏乃炖镎f出來,就變得生動活潑、寓意深刻,與人們息息相關,當然有的只是供人一樂。另外,故事的主題都鮮活、有趣。    現(xiàn)在,《失落的神諭》成了他送給我們的告別禮物,也是他的佳作之一。盡管他談起自己的創(chuàng)作時,口氣非常隨意,但他對故事的編寫一絲不茍。他離開印度去美國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和出版商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會談,討論了書稿的每一個細節(jié)。雖然我并不曾有幸見到他的文稿,但我知道他一直掛念著它。    那次會談發(fā)生在1987年5月30日晚間。幾天后的6月2日,由于心臟病突發(fā),他倒在紐約的住所里,不幸去世。在紐約期間,他抽空給一位密友寫了封長信。在信中,他談到了自己之前的感受:“一切仿佛屬于另一個時代,另一個世界?,F(xiàn)在,我把全身心投到了別處,投到了‘精神世界’中,其他諸事都無關緊要。過去至關重要之事,現(xiàn)在仿佛不值一提。我癡迷于禪修大師阿姜查這樣的人,心無旁騖。這是幻象嗎?我不知道??墒?,我一生中從未這般快樂和自由?!?   這段話足以說明安東尼在突然離世前的日子里的所思所想——事實上,別人對他的評價也是如此。他去世時,還差三個月就滿五十六歲了。現(xiàn)在,大量文學作品因他而生,這是真正的黃金傳奇,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見證。許多人說,他們與他素未謀面,卻被他的作品深深感染。有些人很高興和他有過深交,另一些人只是體會過他的語言魅力。    不是有很多人贊同他的言行,尤其是在他超越了靈修的固定框架后——安東尼也不指望人們跟從他,他的想法正好相反。他激勵每個人質(zhì)疑、探索,跳出思想和行為的窠臼,拋棄陳規(guī),勇于找到真我——總而言之,去追尋更偉大的真實,這正是眾人關注他和他的思想的緣由。    不斷地探尋真實——這是安東尼換用不同方式啟迪我們的目的,這得歸功于他的多才多藝、誠懇的態(tài)度和個人魅力:它能使對峙雙方放松下來,和諧融洽。他總是樂于交友,與人分享??扇藗儼l(fā)覺,他身上總有難以觸及之處?;蛟S,他喜歡熱鬧,講些不合規(guī)矩的笑話??墒牵哪康氖冀K是嚴肅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多年來,他在方方面面都有變化,然而,他的本性從未改變。    一個令人驚訝的例子就是他一直保持著耶穌會會員的身份,雖然他不再熱衷于圣伊納提最初的靈修規(guī)劃——這是人們當初欣賞他的原因。事實上,最后,他已經(jīng)走上了與圣伊納提的靈修相左的道路??墒牵麖奈捶艞壱d會會員的身份。當然,沒有任何人強迫他這樣做,這也不太合情理。不過,他感到與圣伊納提心心相通,因為他深深理解這位圣人。    1983年,他在印度各邦的耶穌會會員的集會上發(fā)表了一次演講。他和與會者都參加過上一屆大會,或者叫社團集會。他與大家分享了對圣伊納提精神的領悟,這番話更像是安東尼本性的流露:    “早年的神父們有個信仰:上帝給了圣伊納提恩典和寵愛,也給了全社會和每個耶穌會會員同樣的恩寵。如果要我為自己和全社會在圣伊納提擁有的眾多恩寵中進行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三種:默想、創(chuàng)造力和勇氣?!?   德維卡·帕瑪南達    1987年9月4日

內(nèi)容概要

  我們都只有一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
  在本書中,印度心靈大師安東尼?德?梅勒搜集了100多個哲學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學、哲學、宗教等領域范疇。本書分靈修、人性、人際關系、服務于人、開悟等五個單元,小故事貼近人們的生活,在供人一樂之余也給人啟發(fā)和深思,從而豐富人生。
  該系列已出版《上帝的公式》、《另一個上帝》、《十字架上的愛》,本書為第四本。

作者簡介

  安東尼·德·梅勒1931年出生于印度果阿,成年后成了一名耶穌會士,多年來一直擔任靈修導師。德?梅勒以一位智者的身份,采用東方靈修的傳統(tǒng)方法進行靈修,他在20世紀80年代前往美國,并引起巨大的轟動。
  德·梅勒被認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在過去50年中,他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并不斷影響至今。他的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書籍目錄

前言
忠告
特別感謝
一、人生的修行
 黑暗的高塔
 一只腳踏出了圈子
 真正的尋求者屈指可數(shù)
 我還是我
 交換椅子的興奮
 吉普賽人
 死后進入天堂
 老鼠的心
 尼姑了然
 無足之舞
 盯著那個洞
 大旅社宮殿
 上帝何時發(fā)笑
 可食的珍珠
 連你都不是你自己的
 消失的山洞
 禪師和賊
 皮洛斯國王何時滿足
 清真寺里的小偷
 市場里的蘇格拉底
 平常的茶最好喝
 大師和珍珠
 釋迦牟尼和波斯匿王
 貴格派教徒的空地
 猴子和鬣狗
 龍樹菩薩的金缽
 朱耐德拒絕金幣
 鎮(zhèn)定的釋迦牟尼
 露露
 不看他的咒罵
 三十年后開悟
 佛陀和強盜
 一切都是宗教
 如何得道
 電話快速指導
 老婦人與和尚
 向所有人誦經(jīng)
 山上的兩顆星
 丟了兩美元
 釋迦牟尼如何找到正道
 財富買不來一小時生命
二、人性的洞察
 假想的食物中毒
 電梯上哪兒去了
 辨別男女
 兩個醉漢借車
 假想的籠子
 三明治恐懼癥
 試金石
 問喇嘛的問題
 鬼魂和狼
 給法官的鷓鴣
 林肯之美
 黑色的氣球也很棒
 戈德斯坦和墨菲
 鎮(zhèn)長的榮譽
 監(jiān)獄的名聲
 給狗做彌撒
 一杯又一杯
 我有賭金
 送小狗
 汽車得有個收音機
 侵占農(nóng)場
 鬼魂和黃豆
 一片面包
 寧愿生氣,也不要甜點
 喬治?格什溫的天賦
 蟲子都能做到
 潛艇的緊急停車
 精神病醫(yī)生和內(nèi)疚
 把炸彈放到座位下面
 小男孩的年齡
 精神病醫(yī)生和工作狂
 不再想女人
三、心的溝通
 西奧多?羅斯福和獵手
 卡爾文?柯立芝的沉默
 技術不起作用的時候
 卸貨還是裝貨
 下雨的訂單
 臥床不起
 寫清楚點兒
 我喝的酒把你變模糊了
 我也太煩你了
 靠親戚過活
 猴子住哪兒?
 約翰和公羊
 鎮(zhèn)靜劑
 骯臟的鄰居
 怎么會得關節(jié)炎
 兩小時前就沒唱歌了
 假如他說不呢
 我發(fā)誓會相信你
 不退訂婚戒指
 喜帖的變化
 和平的代價
 喜歡沉默的嬉皮士
 這是第一次
 嘎吱作響的波斯水車
 約翰說好吧
四、處世之道
 分享最好的玉米種
 你會遇上問題
 反抗胃
 火車在福德姆不停
 假想的昏厥
 趕緊跑
 鳥吃人食
 善待動物
 兔吃鳥食
 你和你的十杯咖啡
 買大象的錢
 急救箱
 睡著的人吃安眠藥
 貴婦和流浪兒
 躲避妻子的音樂會
 用金錢增益靈修
 五個鈴鐺
 慈愛和感恩
 鼓聲何意
 什么時候叫醫(yī)生
 昏迷的時候才叫神父
 把他搬出去還是把他叫醒?
 現(xiàn)在輪到我頭疼了
 如何贏得朋友和敵人
 老婦人照料老婦人
 消滅麻雀
 摩西的困惑
 湯石
 約翰神父的耐心
 苦行與慈愛
 我是下一個演講者
 酒桶里的水
 無處安居
 象牙連著大象
 金色肚臍
 家庭和世界
五、開悟
 石匠
 誰會在意
 正受禪師和狼
 風暴中的奴隸
 被救之人的快樂
 鐘擺
 草莓的甜美
 鞋子是怎么發(fā)明的
 阿南達的開悟
 老人沒有時間來浪費
 蘇格拉底和抒情詩
 克服了恐懼的侍衛(wèi)
 術士和龍
 托缽僧和國王
 奴隸市場上的戴奧真尼斯
 掉下懸崖該怎么辦
 圣人喂狗
 一連串克利須那神
 動物糖果
 苦行者和大象
 白羊還是黑羊?
 骨頭有何不同?
 羅摩的意愿
 警察和拉比
 牧羊人什么天氣都喜歡
 老修女的習慣
 讓我出去
 真理就在家里
 自家廚房里的財寶
 鱷魚牙齒和珍珠
 大日子
 誰做的三明治
 我害怕你會吻我
 人力車比賽
 兩個槍手
 我讓她贏
 鄰居們怎么想
 死于扁桃體炎
 死人不說話
 被俘的獅子
 沙漠中的小溪
 阇拿迦王和印度教大師阿什塔夫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17禪師和賊 有位老禪師名叫野倉,獨自住在山腳下的茅屋里。一天晚上,野倉禪師正在打坐,一個陌生人揮劍破門而入,讓禪師交出錢來。禪師沒有停止打坐,只是對此人說:“錢都在那邊架子上的碗里,給我留五元,下周交稅,其余的隨你拿?!?賊把碗倒空,扔進去五元,并且順手牽羊,拿走了架子上的一個貴重的花瓶。 “小心點兒拿,”禪師說,“花瓶易碎?!?賊又四下里瞧瞧,準備要溜走。 “你還沒有感謝我呢!”禪師說。 賊道了一聲謝,便離開了。 第二天,全村人都吵嚷起來,許多村民都說遭到了搶劫。有人注意到禪師家中架子上的花瓶不見了,便問他是否也是受害者。禪師說:“不,不是。我把花瓶送給了一個陌生人,還送了些錢給他。他道完謝就走了。他很友好,就是拿劍的時候有點兒不當心。” 18皮洛斯國王何時滿足 皮洛斯國王的朋友賽尼斯來拜訪他,并問他:“陛下,假如您征服了羅馬,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皮洛斯國王回答道:“西西里就在羅馬附近,那里易攻難守,是我的下一個目標?!?“那,得到西西里之后,我們又干什么呢?” “那么,我們就進軍非洲,洗劫迦太基?!?“洗劫迦太基之后呢?” “當然就返回希臘了?!?“好。那么我能問問嗎,這一系列征服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呢?” “好處就是,”皮洛斯國王說, “我們能夠坐下來,享受生活?!?“那,我們現(xiàn)在不是在享受生活嗎?”

編輯推薦

《失落的神諭:心靈大師被封禁的人生哲思錄》編輯推薦:1998年被羅馬天主教廷列為禁書!星云大師、林清玄、張德芬等著名作家多次引用。作品驚動東西方,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成功改變千萬人命運! 《失落的神諭:心靈大師被封禁的人生哲思錄》作者安東尼·德·梅勒被認為是與克里希那穆提、??斯亍ね欣⒘械漠敶顐ゴ蟮牡男撵`導師。他的作品和思想一直在中國的作家、學者、科學家、政治家等精英中流傳…… 《失落的神諭:心靈大師被封禁的人生哲思錄》他為我們搜集了100多個哲學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學、哲學、宗教等領域范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失落的神諭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2條)

 
 

  •   “不斷地探尋真實和自我”這是德•梅勒啟迪讀者的目的,有人說,讀他的書,你要冒改變自己人生的風險!
    很喜歡這本書,在網(wǎng)上找來一些關于這本書及這個系列圖書的文字性介紹。

    安東尼•德•梅勒被認為是與克里希那穆提、??斯?amp;#8226;托利齊名的,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去年11月份,德•梅勒巨作《上帝的公式》引進出版后,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湖南人民出版社陸續(xù)推出德•梅勒系列靈修圖書——《另一個上帝》、《十字架上的愛》、《失落的神諭》,被譽為“德•梅勒四部曲”。
    該套靈修圖書在1998年被羅馬天主教廷信理部(前身為宗教裁判所)列為禁書,至今仍未解禁,命令全球主教回收所有德•梅勒的著作,并禁止在外間流傳,或須在書上標明:“此書危害信仰”。
    但美國天主教卻將他的書列為祈禱、默想的最佳讀物,鼓勵大眾積極向善,尋找自我。
    安東尼•德•梅勒出生于印度果阿,成年后成了一名耶穌會士,多年來一直擔任靈修導師。他以一位智者的身份,采用東方靈修的傳統(tǒng)方法進行心理治療,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引起巨大的轟動。在過去50年,德•梅勒的作品和思想驚動東西方,享有極高的國際聲譽,并不斷影響至今。他的作品被翻譯成數(shù)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德•梅勒的作品從未在中國大陸出版,但是,他的思想?yún)s一直在中國的作家、學者、企業(yè)家、科學家、政治家等精英中流傳。他的故事、智慧被著名作家張德芬、林清玄、張小嫻、成君憶,佛教宗師星云大師,國學大師南懷瑾,好萊塢編劇斯蒂夫•康拉德等人改編引用。

    看過后,這套書并不覺得是危害了信仰,相反,卻幫助了我們尋找自我和真相。
    有時我們太執(zhí)著太在乎太熱愛,反倒容易迷糊雙眼,看不清前進的方向。

    是時候還原你的本真,放下一切加諸在你前面的修飾及形容詞,你是誰?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你是你,你永遠成不了別人。
    不如專注于腳下的路。
  •   《失落的神諭》是被譽為當代最偉大心靈導師之一的安東尼·德·梅勒的作品,原名《青蛙的祈禱》,引進國內(nèi)后被分為三部出版,第一部名為《另一個上帝》,第二部名為《十字架上的愛》,第三部即為手頭這本。

    “神諭”的意思應該著神的諭旨,一本書的作者敢于把自己的作品稱為“神諭”,其實是在冒天下之大不韙,除非其有過人之處,要么是作者的自信心膨脹到爆棚,對自己的作品極度自信,要么是這本書本身就非同凡響,有著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如果仔細品讀這本書,他敢于如此自稱倒是有一定道理。從作者來看,本書的作者安東尼·德·梅勒是享譽世界的當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與克里希那穆提、奧修、??斯亍ね欣R名;而從內(nèi)容來看,作者用176個耐人尋味、發(fā)人深省、幽默風趣的小故事,來闡釋深奧的生命哲理和人生哲思,為我們揭開生活的真實面目,讓讀者自己領悟其中所蘊含的“神諭”,從而找到通往內(nèi)心和平與內(nèi)在力量之道,打開幸福人生之門。

    這本書其實是一本故事集,卻是一本非同小可的故事集,頗有些《伊索寓言》的那種風格。所有的故事情節(jié)都非常簡單,大多都只有半頁紙,最簡短的象《我讓她贏》、《讓我出去》、《家庭和世界》、《精神病醫(yī)生和工作狂》等更是只有了了兩句話,都不超過40個字,卻暗含了人類在某一方面的遭遇,非常精彩。象第一篇《黑暗的高塔》,不就是暗指人生就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旅行,我們的過往終究要被時間所吞噬,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而《一只腳踏出了圈子》則把一個懦弱的男人的形象描畫得淋漓盡致,可能每個男人都有象阿Q那樣做一些純粹意淫而又于事無補的事情吧?最后一篇《閉拿迦王和印度教大師阿什塔夫》的對話,與我們的典故“莊周夢蝶”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所經(jīng)歷的與所夢到的,哪個才更真實?可以說,這176個小故事為我們指出了人生的176種境遇,揭示了人生的176條真諦,告知了我們176條追尋幸福生活“神諭”。

    但就是這樣一本別有意趣的書,在1998年,也就是作者死后12年,卻被羅馬天主教廷公開譴責,并把作者的所有著作列為禁書,禁止在外間流傳,這讓人殊為不解。話說作者安東尼·德·梅勒是一個印度人,印度的宗教繁多,但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人數(shù)占據(jù)了94%,信奉基督教的只有2.4%,作者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是一名耶穌會修士,但是在他的書中卻摻雜了很多佛教、印度教,甚至是伊斯蘭教的故事,對東方傳統(tǒng)智慧和西方現(xiàn)代心理學及哲學的精華,還有就是他倡導的這種頓悟的靈修方式,又與基督的傳統(tǒng)格格不入,難道是他的這種肆意妄為觸犯了羅馬天主教廷?還是書中的內(nèi)容有違天主教的教義?但是,又為什么不在剛出版時去禁卻非得要在他去世12年后再來禁呢?個中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被列為禁書,現(xiàn)在卻被人拿來作為市場推廣的噱頭,增加了不少的銷量,正和書中《五個鈴鐺》的故事一模一樣——在獵奇心理的支配下,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是有市場——人們總是確定不會被懲罰的時候去犯規(guī)——這大概也能夠算作是一條“神諭”的。

    可是,話又說回來,神是萬通的,神是不死的,既然是“神諭”,又怎么會失落呢?是羅馬天主教廷刻意隱瞞或者獨占這些“神諭”,再由自己來扮演神的代言人嗎?羅馬天主教廷禁止其書的傳播似乎有這種嫌疑,但上文已經(jīng)寫過,發(fā)禁的時間不對,顯然不是那么回事兒。在我以為,這種“失落”是我們的社會“進步”造成的!從宗教方面說,因為科學的進步,人們對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具體,宗教信仰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已經(jīng)日漸弱化,宗教教義也失去了對人們認識世界、生產(chǎn)生活的指導作用,包含其中的“神諭”也就自然而然的要失落了,這是科學的力量讓我們遠離了“神諭”。從社會方面來說,因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成功的定義和評價標準變得日漸單一而絕對,社會導向嚴重同質(zhì)化,仔細想想,書中所揭示的道理我們并非不知,并非不懂,卻依然全都被孔方兄騙入彀中,無法自拔,這是社會的力量讓我們不敢順從“神諭”。從個人方面說,因為價值觀念的變化,失去了來世的約束,人們的行為變得現(xiàn)世化,對物質(zhì)享受的追求赤裸而盲目,絕對而極端,喪失了自我的主體意識,心靈逐漸被物化,失去了皈依,反而離幸福越來越遠,這是我們自己主動拋棄了“神諭”。一句話,是我們在盲目追求物質(zhì)進步的過程中,先丟失了自我,而后又丟掉了“神諭”,進而丟掉了我們的幸福生活。這應該是作者取此書名的目的所在,也是我們對既往發(fā)展的反思。

    事實上,如果我們只有明白了自己為什么會讀這本書,才能夠真正讀懂這本書,才能夠明白作者創(chuàng)作這本書的初衷,才能夠在作者的啟發(fā)下明白那一個個故事中所隱藏的“神諭”,才能夠從書中汲取積極的力量——勇敢的打破物質(zhì)的羈絆,重新找回“失落的神諭”,重新回心靈的自由、自足和寧靜,從而重新獲得人生的幸福吧。
  •   不知道這樣一本書為什么于1998年被羅馬天主教廷列為禁書?懷著好奇之心,在反復看了數(shù)遍后,才有些懵懵懂懂。作者安東尼 德 梅勒是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他于1931年出生于印度(感覺印度是個充滿靈性的國家,否則為何會誕生出如此多的靈修大師),他的偉大之處,在于他超脫了宗教中靈修的模式——不希望他人追隨他,而是希望每個人勇于找到自我,找到偉大的真實。這便是作者的堅持的真理。
    如前言所說的,“盡管人人心中都向往在自由和快樂中找到真理,但是,人類對真理作出的第一個反應是敵意和恐懼,這真是一個不解之謎?!闭驗槿绱?,在古希臘才有那么多的哲學家被活活燒死;中世紀時,天主教和基督教對科學家們的殘酷迫害;還有歐洲發(fā)生過的,大肆燒殺女巫的“排巫行動”……宗教為了捍衛(wèi)自身的學說,而以排除異己的方式試圖將真理消滅,而愚昧的人類則對未知充滿恐懼,以致成為儈子手。
    所以時常會對信仰產(chǎn)生質(zhì)疑。比如,明明宗教是為了撫慰人們的心靈,為了揚善懲惡,為了引導人們走向智慧、光明的道路而設立的,到后來為什么反而成為禁錮人們思想的愚民條款呢?也許宗教本身是好的,但后來持著這面宗教之旗的人,有著強烈的欲望,試圖更好的掌控他人,并享受更多的尊重與威望,以致做出種種與慈悲的宗教相違背的事情。
    因此,這本《失落的神諭》才成為禁書吧。

    其實本書只是一本短篇的故事集。每一個故事,都短小精悍到極致,甚至有的只有兩句話。但是,讀起來卻意味深長,令人回味無窮。書中前言還提及閱讀方式:“最好按照書中的順序來讀故事,如果你想從故事中得到啟示,別貪多,一次只讀一兩個就足夠了?!?br />
    昨夜發(fā)了一個漂流瓶,說:“許了個愿,希望自己內(nèi)心清澈?!焙髞硎盏交貜停骸霸S了個愿,希望自己內(nèi)心骯臟?!痹诳吹臅r候自己突然的產(chǎn)生一種慚愧之心,正因為自己的內(nèi)心不夠純凈,才會許下這樣一個愿望,也許對方只是在開玩笑,于我內(nèi)心卻是一種反省。
    人生就是一種修行,不在于做多少偉大的事業(yè),而在于簡簡單單的活著,以真實的自我面目活著,不偽善、不害人、不欺騙、不貪婪,以本我之心,去獲得幸福和飽滿。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修行中的障礙和掃除障礙的契機。書中的故事,則起到了在某個時間上,突然成為自己內(nèi)心一盞亮燈的作用。或許并不會在此刻讓你有所感悟,但當你遇到某一件事時,心中便明朗起來。

    所以,這樣的書,要細讀,慢讀。放在床頭,常讀。我們不是六祖,無法“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蹦敲矗蛯W習神秀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做一個努力潔凈內(nèi)心的人吧。
  •   《失落的神諭》是一部傳遞“因受圣靈感動而說話”的神諭的神奇的靈修之書,這么說它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雖然此中只集合了100多個來自不同國家民族與宗教信仰的古老傳說,與古今中外科學哲學神學中簡單通俗的哲理性小故事,集合了一些為獲得簡單快樂而喜不勝收的男男女女、動物植物,不是自己的自己、市井里的蘇格拉底,佛陀、強盜、釋迦牟尼……以及普通人的信仰宗教和認知。但就是這樣一些貌似繁雜無章的小故事卻無處不閃耀著人性智慧的光芒,讀來令人涉思深遠,繼而頓生得悟。

    以前曾無數(shù)次地關注過關于心靈建筑以及靈修研究的書籍著作,但是總是感覺它們距離自己太過于遙遠,而自己的普通與平庸也根本無資格無能力問鼎這樣高的人性之修,不過在讀了此書中那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故事之后,我似乎豁然開朗。或許就像毗耶娑在印度史詩《摩柯婆羅多》中所說的那樣,“如果你仔細聽完一個故事,你就會和從前判若兩人,因為故事會鉆到你的心里,消除你內(nèi)心和神相通的障礙,哪怕你只是出于消遣來讀故事,偶爾也會有個故事沖破你的防線,向你揭示真理?!蹦切┬」适抡娴你@進了我的心,它們會在不經(jīng)意的某個時刻,泛起微微漣漪。于是我開始這樣問自己:我是那個幸運的人嗎,完成從蒙昧到啟蒙的艱難過程,僅僅因為一則則簡單敘述波瀾不驚,卻又如此深入心靈的古老故事?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規(guī)劃也各有不同,但怎樣活出一個真實的自己是所有有思維的頭腦都在共同追尋的。于是為所期所想付出自己的不懈努力,是每個人終其一生的不變追求,可是除了極少的一部分最終能夠遵從于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而絕大多數(shù)人還艱難地跋涉于奔赴的路上。這種情形像“一個人來到一座高塔前,走進塔后,里面一片漆黑。他在塔里摸索,找到一處螺旋形樓梯。他想知道樓梯通向何方,便開始爬樓梯。此時,他意識到自己內(nèi)心漸漸不安起來,便回顧身后,卻驚恐地發(fā)現(xiàn),每當他向前踏出一步,身后的那塊樓板便消失得無影無蹤。前面是蜿蜒盤旋的樓梯,他不知何處是終點,身后又是無盡的黑暗,仿佛要將他吞噬……”如此一個在黑暗中不斷前行的人,一邊是無望的未來一邊是無盡的黑暗的情形,也仿佛是我生命的某個時刻的真實寫照,那個時候理想還遠在天邊,現(xiàn)實總是面目猙獰,自己則一片迷惘。

    其實不僅僅是這一點,本書有關靈修、人性、溝通、處世、開悟等五個單元分類的故事中,無論可愛、風趣、諷刺,還是哲思、犀利與批評,它們樸素平易的許多情境與情景都仿佛距離我們那么近那么近,它們貼近人們簡單生活,直抵閱讀者的心靈,并逐漸喚醒人類對生命的嶄新思考。于是,我篤信了一定有那么一個時刻,一個人的認知奇遇是從一個小故事的浸染開始的。
  •   很有智慧的一本小故事,匯集了德梅勒的禪意。
    雖然好多故事并非德梅勒自己寫出來的,而是匯集古今中外的小故事,但是從他口里講出來,又別有一番趣味。

    推薦閱讀,全五星,好書。
  •   因為對西方宗教不甚了解,并不理解這本書為何而被羅馬天主教所盡。但書中的故事卻像是鏡中的折影一般為我們的生活提點了很多的道理與哲理。每個小故事都很短,卻能夠使我們思考良久。是本能夠時刻提點自己精神的好書。
  •   很喜歡這套書,已經(jīng)買了前三本《十字架上的愛》、《另一個上帝》、《上帝的公式》。每一本里都有那么幾個震撼我的故事,直接揭示了生活的真意。


    第209頁的【我害怕你會吻我】
    深夜, 約翰和瑪麗兩個人在街上走?!?我很害怕, 約翰?!爆旣愓f。 “你怕什么?” “我怕你吻我?!?“我兩只手都拎著桶,胳膊下面還夾著一只雞,怎么可能會吻你呢?” “我怕你會把雞放進桶里,這樣就能吻我了?!?

    你以為別人會對你做的事情大多數(shù)的時候是你讓他們這么做的!

    看到文章末尾的解釋,真是瞬間開悟。這不就是我們活生生的現(xiàn)實嗎?


    關于愛,沒有人會強迫你,都是你自愿的。
    關于生活,沒有人能逼迫你,都是經(jīng)由你自己的心做的選擇。

    一起來感悟吧,請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
  •   心靈大師的系列 3 優(yōu)秀
  •   雋永小故事,受益匪淺,靈修之精品
  •   很喜歡書封上的這句話“我們都只有一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br /> 這句話對我來說很有力量!最近急需這樣的鼓舞。
    生活中我們太多次都是聽從父母同事領導的指引,而不敢去做真實的自己,到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活得越來越無力迷茫。

    因為那些并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
    也正如“我們在追求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執(zhí)著于不必到達的目的地”這句話說得那樣。

    我們真正需要的,只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   這本書并不在當當?shù)奈逍菆D書里,如果就書的本身質(zhì)量,真不算非常好,紙質(zhì)給人感覺有些差。但書的內(nèi)容不錯,可以給人以感悟,也許因為我悟性未夠,有些小故事我并不太明白它主要想告訴我們什么,我想需要反復閱讀來感悟吧。推薦大家讀一讀。
  •   四本都是好書,真搞不懂怎么算禁書?
  •   多看對自己的心靈有好處
  •   和 上帝的公式一起買的,老公很喜歡,孩子也能讀。
  •   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精短,但卻蘊含了一個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本智慧之書。
  •   小故事、大道理,收集了作者的全套產(chǎn)品。
  •   前三本都買了,分享了幾個故事在網(wǎng)上,很多人都喜歡,講故事果真是療愈的最好方式。
  •   那些小故事要細細品味
  •   書真的超級棒了 很喜歡 很滿意
  •   一個故事看世界
  •   很簡單的故事,看著很輕松又能回味很久.給孩子念了幾個,她居然很喜歡,自己沒事就看
  •   故事意味深長!
  •   故事太好了,這才是真正的故事。
  •   全部是短故事
  •   書很不錯,思已過
  •   幽默中顯露智慧之光
  •   挺不錯的一本書,。。。
  •   也是在圖書館選好的書籍,挺不錯的一本書。
  •   感覺不值得這個價格,字少,內(nèi)容沒有想象豐富!
  •   包裝很好,紙質(zhì)也很好,內(nèi)容也不錯,贊一個~
  •   相比經(jīng)典還有差距
  •   初中生有興趣
  •   同事看后說很不錯,自己還沒顧的看那。
  •   心中的信仰,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   我們在追求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執(zhí)著于不必到達的目的地。
  •   同桌讓買的??!
  •   孩子喜歡,借給別人看都舍不得
  •   這本書的廣告打的是很醒目的,1998年被羅馬天主教廷列為禁書!用上這觸目的紅顏色就是為了吸引讀者的眼球。老實說閱讀這本書也是因為被它的廣告詞所打動的。這本書的作者是安東尼•德•梅勒,他被認為是與克里希那穆提、奧修、??斯?amp;#8226;托利齊名的心靈導師。這一本是繼《上帝的公式》、《另一個上帝》、《十字架上的愛》出版的同一系列書籍中的第四本。
    這本書的中的有些篇章已經(jīng)被其他一些靈性大師改編出版過。比如書的第一部分《人生的修行》中第9篇《尼姑了然》曾經(jīng)被印度靈性大師奧修改編寫入《沒有水,沒有月亮》中;第11篇《盯著那個洞》被臺灣的佛教宗師星云大師改編寫入《人間佛教叢書》一書中的《佛教的財富觀》。第五部分《開悟》中第6篇《鐘擺》被美國著名靈性導師芭芭拉•安吉麗思改編寫入超級暢銷書《活在當下》的第三章《迷途》中;第42篇《阇拿迦王和印度教大師阿什塔夫》被國學大師南懷瑾改編引用于《現(xiàn)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中。從中可見這本書的中文版雖然沒有全書在大陸出版過,但它的影響力已經(jīng)存在了,而且引用者多是一些靈性大師。這次在中國大陸出版,也算是大陸讀者的一件幸事。
    這本書是由一個一個哲理性的小故事組成的,總共有176個,被分別編選在五個部分中,五個部分的名稱分別為《人生的修行》、《人性的洞察》、《心的溝通》、《處世之道》、《開悟》。這些小故事每一個都很富有哲理性,給人很大的啟迪。怪不得,在這本書的閱讀指導中宣稱:如果你想從故事中得到啟示,別貪多,一次只讀一兩個就足夠了??跉馐呛艽蟀?!但是如果你真的認真閱讀了這本書的話,你會覺得它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書的內(nèi)容精彩,說話有底氣嘛!但作為讀者的我們,很少會真的一次只讀一兩個故事,一般總是會讀上很多個小故事,有的甚至一口氣就把整本書就讀完了。不過像這本書里的小故事,我覺得還是一次少讀幾個好,因為書里面的很多小故事值得你細細品味,甚至認真思考其中的哲理。如果你真的被書中的一個一個小故事所吸引,一口氣把整本書都讀完了,那也沒有關系,但是你最好在第一次囫圇吞棗的基礎上,再次細細把書中的每一個小故事每天再讀上一兩個,相信你依然會從中得到不少啟示。
    好故事不厭千遍讀!
  •   印度的靈性大師安東尼.德.梅勒1931年出生于印度果阿,成年后成為一名耶穌會士,多年來一直擔任靈修導師。他的靈修,是從宗教領域跨越到心理治療的領域,以智者的身份,以先知的慧言,給予那些飽受心理困擾人們一種東方式的靈修方法,并將之推廣到西方。德.梅勒1987年逝世,1998年羅馬天主教廷信理部(前身為宗教裁判所)公開譴責并令全球主教回收所有德.梅勒的著作,并禁止民間流傳。作為與克里希那穆提,??斯佚R名的世界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我在想這本充滿智慧的短篇小文集為什么會在1998年被羅馬教廷列為禁書。如果有答案一定是“愛智慧”這三個字。
      
      哲學,philosophia,由philo+sophia兩個詞組合而成,前者是愛,后者是智慧。對于希臘哲人而言,愛智慧是勝于愛世上一切的精神取向。隨著西方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技術和商業(yè)的比重在人們生活中占的比例越來越重,精神的迷失使得西方的富裕階層開始向東方借智慧,比如印度的瑜珈,中國的道家易經(jīng)和禪。這些對西方原有的宗教體系都是一個極大的沖擊,西方禁書的唯一目的怕也是擔心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東方的智慧,獲得靈性的自由,而放棄了原有的宗教信仰。
      
      在德.梅勒的這本書里,我看到的一篇篇充滿哲理的小短文,那是德.梅勒整合東方的智慧和西方哲學的精華,融匯而成的先知之語。這些小故事,短小精悍,耐人尋味而又發(fā)人深省,每則后還有一句話評述,像伊索寓言,又比伊索寓言少了說教意味。只有更多的生活哲理,更多的人性奧秘,更多的內(nèi)心和平與重獲內(nèi)心力量。德.梅勒的《失落的神諭》分為五章節(jié):人生的修行,人性的洞察,心的溝通,處世之道,開悟。一步步漸進深入本質(zhì)。那些在黑暗、困惑、逆鏡、悲傷之種種情緒之中糾結的失望憤怒憂思難過,在這些故事里都可以找到光和亮,愛與尊重,陪伴與支持。一個人的靈魂,尋求著超越,尋求著自由,那么這些智慧便是他的收獲,于是在這些先知之智慧之語中,收獲心靈的和諧和寧靜。解除束縛,讓心對萬物自然反應,讓自己的心恢復自由,靈敏和生機。我想,羅馬教廷之所以反對,也許這也將是現(xiàn)代西方宗教信仰崩潰,人類智慧再度覺醒的號角之緣故吧。
  •   我們都只有一個人生,一定要活出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這是《失落的神諭》腰封上的內(nèi)容。讀著這句話,我想起周國平先生所言,活得簡單才活得自由。只有一個人生,我們是渾渾噩噩還是清清楚楚,每人的基調(diào)不一,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如何去感受人生、體味人生,做真實的自己,活出真性情,活出自我,這也是我們該思考的內(nèi)容?

    信手打開書頁,隨著心靈大師安東尼.德.梅勒的目光,探尋智慧之光,采摘智慧之果。本書由印度心靈大師梅勒搜集了176個哲學小故事,囊括古今中外科學、哲學、宗教等領域范疇。從人生的修行拉開序幕、人性的洞察、心的溝通、處世之道、最后落筆于開悟,五部曲環(huán)環(huán)相扣,開啟了智慧之源。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無常,任何東西都非你我所有,無論你如何用力攥住,它都會如流水般消失,握得越緊,消失得越快。亦如風箏線的把握,松了易跑,緊了易斷,松緊高遠,全憑我們的意愿。

    通讀全書,我對第一章人生的修行比較感興趣,他從各個角度講解人類的貪欲。貪念產(chǎn)生,阻礙了自我的成長,正是心無牽絆百事興,心有羈絆萬事哀?!独鲜蟮男摹分v一只老鼠內(nèi)心欲望變化的過程,老鼠害怕貓,巫師同情它,把它變成貓,可它又怕起狗來,巫師又把它變成狗,可它又怕起豹子,巫師又把它變成豹子,他又對獵人心懷恐懼,巫師沒有把它變成人,并對它說:“無論我怎么做也幫不了你,因為你一直有顆老鼠心?!蓖庑螐娜跣〉綇姶螅瑥氖萑醯奖牒?,一再改變,萬變不離其宗,你依舊是顆老鼠膽,無法適應外部的環(huán)境,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屬于你的永遠屬于你,強求于己不利,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

    世界在發(fā)展,人類在進步,萬事萬物都有一個變數(shù),凡事不是非你不可,保持一顆“過客”心態(tài),用過來人的眼光看問題,會覺得沒有什么過不去的門檻。就像《大旅社宮殿》所講,每個人都是游客,在人生旅途小住后,最終所有人都在等待離開。

    176個故事,176種頓悟,梅勒先生用他的智慧,為我們解惑,在人生這個疆界中,點亮智慧之光,開啟智慧人生,踏上智慧旅途,步步前行……
  •   我之所以決定閱讀這本書,是因為我有一點好奇,好奇書中究竟有什么樣的內(nèi)容,會被羅馬天主教庭列入禁書。一讀之下便發(fā)現(xiàn),書的內(nèi)容與我的期待有不小的反差,原以為,我會遭遇到激烈而叛逆的言辭,誰曾想,書的語言相當溫和,溫和中透著一絲狡黠,在輕松的話語中,安東尼·德·梅勒的智慧閃著人性的微光。此書的前言的作者帕瑪南達提到梅勒是一個非常擅于講故事的人,講起故事來還不講究場合,甚至可以一邊擇菜一邊講,他講的故事不一定是他的原創(chuàng),故事設計得也不見得有多高明,但是,他就是有本事能將故事講得生動活潑,讓聽者入迷。這樣一個看起挺平易近人的一位靈修導師究竟寫了什么惹惱了羅馬教庭呢?我想,可能是書中的一些小諷刺、小玩笑觸動了羅馬教庭的神經(jīng)吧,如第三章節(jié)--《心的溝通》的第十五個故事《怎么會得關節(jié)炎》;再如第四章節(jié)--《處世之道》的第二十九個故事《約翰神父的耐心》等等,故事中被諷刺的人的身份是教皇與神父,也許,安東尼·德·梅勒筆下的教皇與神父只是一個載體,他可能只是想借此揭露教庭中確實存在的一些現(xiàn)象,也可能只是對人類身上某種與生俱來的本性開一個小小的玩笑,并沒有諷刺教皇不守清規(guī)、嘲笑神父貪財?shù)囊馑迹?,當著和尚的面說禿子,總會讓人心里不舒服吧?不過,話說回來了,一個宗教若連這樣的雅量都沒有,它又能拿什么來服眾呢?對于宗教,我沒什么研究,只些許地看過一些宗教故事,如說行淫的婦人的故事等,故事中深刻的含義或許我無法完全領會,但是對于其中傳達出的智慧與寬容還是有些明白的。
     
     其實不止安東尼·德·梅勒如此,許多心靈導師都會選擇通過一些通俗而短小的故事來向人們傳遞的他們的人生哲思,他們期望這些小故事能起到橋梁的作用,讓人們的心靈走向祥和安寧。相對于嚴肅的教義來說,這些小故事有著相當親民的特質(zhì),哪怕你目不識丁,只要聽過,便很容易記住,也樂意將之傳揚。至于每一個故事的寓意如何,沒有定論,你的閱歷、你的思想、你的文化修養(yǎng)與道德修養(yǎng)會為它們作出一個個注解。所以,在看這一類書籍時,最不愿看到的是編者一廂情愿的解說,如果把這些文章比作一座座奇峻的山峰,那么,山就在那兒,你橫看成嶺,而我可能會側看成峰。假如編者們真覺得書的每一頁的頁腳空落落地放在那兒實在不好看,總得寫上點什么才好,那么我希望能看到文章中所蘊含的典故。順便說一句,個人覺得,此書中的插圖非常不錯,與正文相得益彰。
  •   開悟
    評《失落的神諭》

    自從告別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后,我們就匆匆忙忙背上了人生的負累,開始為了自己的生活奔波,為瑣事煩惱,為前途擔憂,直到有一天我們不堪重負,為了活得更加坦蕩一些終于決定放棄一些東西的時候,我們也許會突然領悟到:原來所有的煩惱,都是我們強加給自己的;所有的壓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可怕。然而,凡夫俗子的我們并不能時刻保持如此的超脫,因為欲望、目標等原因,煩惱和憂愁隨時會找上門來;我們能做到的只是隔一段時間反思一下,然后拋棄一些煩惱。于是人生出現(xiàn)了很正常的怪現(xiàn)象:我們一路前行,步履蹣跚,一邊在扔東西,一邊卻還在撿東西。

    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喜歡長篇大論的大道理,而喜歡娓娓道來的小故事,這個特點被大師們掌握,并迅速運用到宗教傳播和哲理說教之中。《失落的神諭》里面有176個小故事,每一個小故事就像我們?nèi)粘I钪锌赡芙?jīng)歷過或者見識到的一樣,稀疏平常,每個人都能讀得懂;故事的標題應該是作者想帶給我們的教導,而我們可以根據(jù)故事和標題,重新梳理我們的理解;每個故事的背后充滿了關于人生的哲理和反思,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閱歷和積淀,不是每個人都能領悟到的。所以,在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開悟”這個詞屢屢出現(xiàn),或者說某個正在靈修的信徒正在努力開悟,從這個信徒的努力中展現(xiàn)智慧的魅力;或者說某個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啟發(fā)我們開悟。

    我所認為的開悟,應該就是從故事中讀出哲理,把感悟應用于生活。故事本身來自與生活,而哲理一方面用來撫慰心靈,另一方面和生活結合,這本身就是一個完美的結合。在《失落的神諭》中,我們看清了人性的弱點,也從中吸取了更多關于靈修方面的精華。在眾多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大師們植根于生活,并且超脫于生活的智慧;在眾多的哲理中,我們領悟了靈修、死亡、自由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等哲理。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否已經(jīng)開悟,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借用“神諭”的力量,以一種開悟的視角來看待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各種事情。

    宣傳頁上說本書于1998年被羅馬教會列為禁書,而在書中有一個小故事《怎么會得關節(jié)炎》,是在開羅馬教皇的玩笑。姑且認為這是羅馬教皇開悟了,他不愿意所有他掌握的人性都暴露出來,他不愿意在他的高深理論中顯現(xiàn)出一點淺薄,你說呢?
    2011-11-12
  •   真本書內(nèi)容狠少,屬于寓言故事,書的尺寸也小于一般書的尺寸,不是標準的32開。據(jù)書背后的評論,書中的內(nèi)容曾經(jīng)被為南懷瑾、星云大師等大師所引用。安東尼德梅勒本人也是和克里希那穆提齊名的大師級人物。這類書籍很神秘,說的玄點就是“靈學”,也就是超出一般常識和人們的知識領域的“知識”;是本來擁有,但是暫時忘卻的靈性體驗。
  •   失落的神諭 由一個一個小故事組成 都是寓意深刻并且建設性強的 命名為當時的禁書 可見它確是靠著思維的開放和成熟 引領了精神改革的潮流 本書看上去不像其他書一樣的枯燥乏味 小故事細細品味起來 有很大的在生活處事上的收獲。
  •   本書是有無數(shù)個小故事組成的,每個故事都是獨立的,講的最多的是佛家的思想,以及佛祖修行的事,主題思想是靈修,可是有些故事看的懂故事看不懂深意。
  •   很多故事的說,感覺很適合用作高考作文的材料~~~~能夠引起人的思考,現(xiàn)代版寓言~~~~比一般書小很多,硬皮的,裝幀很不錯,暢銷書的樣子~~~~說是一次讀一兩個故事,結果故事比較短,一讀一不小心就讀了好多個~~~這種“限制”本身就是一件有啟發(fā)的事~~~
  •   把一些復雜哲理融入到簡單故事中,短小精悍,方便閱讀。
    隨時都可以拿起,默默閱覽;放下,細細品讀。
    可以先看熱鬧似的瀏覽一遍,增加趣味;再仔細回味,便可以得到許多人生啟迪。
  •   還沒有認真看過,是由一個一個小故事組成了,擔心自己還沒有那個智慧參透呵呵
  •   也就一個個耳熟能詳小故事,雖然寓意較深,但感覺一般。
  •   拿到后直接看了,小故事很快就看完了,只是里面的意思還沒深刻理解
  •   書很漂亮, 收藏慢慢讀
  •   書的質(zhì)量不夠好,有點失望
  •   有點無聊的一本,還好還好就當零食
  •   買給同學的,不知道怎么樣。
  •   有些有意義
  •   懂得 可是做起來還是要一段時間
  •   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我們中國人去深入理解外國書籍的含義和題外話。但是,中國人特有的好奇心又驅使著我總是找一些相關的外國作家所編著的作品。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外國人的思維方式畢竟有別于國人。有時候,我讀一些外國作者的書籍往往更能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失落的神諭》作為一本1998年被羅馬天主教延列為禁書,心靈大師被封禁的人生哲思錄于是不期然地收納入了我最近閱讀的書目范圍之內(nèi)。最初選擇此書是因為它名字的個性。神諭的偉大卻以失落為前綴,何嘗不讓人不想去探究其中的各種原委。其次,在思想文化相對中國開放的外國,居然還會被羅馬天主教廷所禁,可見內(nèi)容上有著獨到的見解觸及了教廷的痛腳。而這同樣是此書的一大看點之一。與此同時,本書的定位是哲學性。對于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思想洗禮。可以讓我們有一種超脫凡塵,放眼哲學的釋放。

    字面意思理解,神諭就是指神向被選定的人昭示的具有暗示未來的方式。也許這是通靈;也許這是頓悟;也許這是窺測天機;也許這是一種思維的升華。盡管我們知道世上沒有神,但是我們很多時候會借助神的角度來闡述某些為平凡世人并不能直接接受的觀念或者主題。在《失落的神諭》一書中,我們其實看以學習和閱讀到很多作者當年通過精心設計,細微觀察,借助凡間的人,事,物來闡述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哲理??此粕願W的內(nèi)容因為作者通過很多我們平??梢砸姷降膭游?,事實向我們闡述著原本也許發(fā)生卻自己并非察覺的真理。因為很多的道理被寄予于微小的故事中,所以我們總可以在那些小故事的背后找到那些話里有話的意義所在。及至不同的故事類別被分門別類地歸類于各自所屬的章節(jié)中,讀者不需要費力地歸納總結,而是只要順著故事的原委慢慢閱讀便可。因為作者已經(jīng)為我們做好了最形象貼切的分類和歸納。于是乎,于細小處見精華;于故事中見真諦;于回味中品味哲學;于感慨中頓悟人生。有著特殊光環(huán)般的神諭原本距離我們?nèi)绱诉b遠,卻在安東尼-德-梅勒引領下凸顯出獨特的魅力。

    盡管說這本書作為哲學類而存在,但是對于我這個對哲學并不精通的讀者而言,我更覺得這本書是將深刻的道理穿插融匯入簡單的故事。于其說是哲理,不如說是寓言;語氣是說大講道理;不如說是觸發(fā)讀者自身的思想頓悟和開竅。

    名為《失落的神諭》在這里其實并未被失落。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完全可以感慨于在黑暗之中找尋到光明的所在;在尋找神諭的過程中找到開啟神諭寶殿的大門。失落的神諭并沒有被失落。它反而在人們的找尋過程中綻放著更為獨特和神奇的精髓之花。作為讀者的你我也在讀書的過程中不斷找到和發(fā)現(xiàn)有關于做人的啟迪。失落的神諭在前方,你我的目標也在前方,在神諭的引領之下,你我奔向有著深厚哲理的頓悟旅程。
  •   內(nèi)容和價值并不成正比
  •   小故事,讀讀而已。
  •   翻譯很不到位。感覺有些意思被曲解,有深奧的意義,但要慢慢品味,以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去看。
  •   像寓言故事,很簡短。但如果說有多少啟示我覺得還好。
  •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經(jīng)歷著這些故事,只不過很少能以那種旁觀者的角色來審視自己!試試吧,看看自己在那種狀況下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感受!
  •   沒想到的一本書,有些看不懂
  •   朋友推薦的書,應該不錯
  •   幫朋友帶的,應該還不錯
  •   質(zhì)量沒問題。內(nèi)容是很多很短的小故事 富哲理性 但是說真的我看不太懂 。
  •   包裝精美,不過經(jīng)典的篇目只有幾篇。
  •   適合慢慢細讀,多讀。
  •   看了沒幾頁感覺和《人與永恒》頗有類似只是 《人》感覺更易懂一些《神諭》太過高深了 太過隱晦了某些篇章 我很想裝作自己懂了 或者說 模模糊糊有點輪廓但是 裝不出來。。。確實對于凡夫俗子來說大概只能壓箱底了印刷太過精美 紙張上乘 但是每一頁印了的字寥寥無幾不知道是我孤陋寡聞 因為看不懂那些文字是值千金的 所以一頁印上那么幾個足以還是有說 排版騙RMB的嫌疑。。。但是不能接受這么玄 這么深 這么隱晦的書的童鞋 務必慎重
  •   文中的故事短小但足以震撼性靈,記得一個故事中的一句話:靈修不是要我們知道想要什么,二是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浮躁的社會,沉重的壓力,真的需要這本書為你卸下心靈負擔,輕松前行。
  •   一本珍藏版的哲學故事書。雖然有某些故事我看不懂,但是在我看懂的故事里都富含哲理。書的紙質(zhì)是相當?shù)暮?,但唯一不喜歡的就是書的封面有點粘手,應該是某種物理現(xiàn)象吧。
  •   還沒看,看上去比較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