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的薄暮

出版時間:2011-11-1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愛爾蘭) W. B. 葉芝  頁數(shù):288  譯者:田偉華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跟隨葉芝的步履,尋找遠(yuǎn)逝的天真,感悟隨時間而來的智慧。
  窺視生命有限的窄縫,生出無限的冥想。

書籍目錄

THE HOSTING OF THE SIDHE
希神的出征
A TELLER OF TALES。
講故事的人
BELIEF AND UNBELIEF
信仰與懷疑
MORTAL HELP
凡人的幫助
A VISlONARY
幻想者
VILLAGE GHOSTS
鄉(xiāng)村鬼魂
“DUST HATH CLOSED HELEN’S EYE”
“塵土合上了海倫的眼睛”
A KNIGHT OF THE SHEEP
羊騎士
AN ENDURING HEART
一顆忍耐的心
THE SORCERERS。
巫師
THE DEVIL
魔鬼
HAPPY AND UNHAPPY THEOLOGIANS
快樂的神學(xué)家與不快樂的神學(xué)家
THE LAST GLEEMAN
最后的吟游詩人
REGINA,REGINA PIGMEORUM,VENI
女王,仙人的女王,來吧
“AND FAIR,F(xiàn)IERCE WOMEN”
“那些美貌而強悍的女人們”
ENCHANTED WOODS
受到蠱惑的叢林
MIRACULOUS CREATURES
神奇的物種
ARISTOTLE OF THE BOOKS
博學(xué)的亞里士多德
THE SWlNE OF THE GODS
仙豬
A VOICE
聲音
KIDNAPPERS
擄掠者
THE UNTIRING ONES
不知疲倦者
EARTH,F(xiàn)IRE AND WATER
土、火和水
THE OLD TOWN
古鎮(zhèn)
THE MAN AND HIS BOOTS
男人和他的靴子
A C:OWARD
膽小鬼
THE THREE O’BYRNES AND THE EVIL FAERIES
三個奧伯尼和邪惡的仙人
DRUMCLIFF AND ROSSES
德拉姆克利夫和羅塞斯
THE THICK SKULL OF THE FORTUNATE
幸運者厚實的頭蓋骨
THE RELIGION OF A SAILOR
水手的宗教
CONCERNING THE NEARNESS TOGETHER
OF HEAVEN,EARTH,AND PURGATORY
關(guān)于天堂、地獄和煉獄的接近程度
THE EATERS OF PRECIOUS STONES
食寶石者
OUR LADY OF THE HILLS
我們的山夫人
THE GOLDEN AGE
黃金時代
A REMONSTRANCE WITH SCOTSMEN FOR HAVING SOURED THE DISPOSITION OF
THEIR GHOSTS AND FAERIES
抗議
WAR
戰(zhàn)爭
THE QUEEN AND THE FOOL
王后與傻子
THE FRIENDS OF THE PEOPLE OF FAERY
仙人的朋友們
DREAMS THAT HAVE NO MORAL
無意義的夢
BY THE ROADSIDE
在路邊
INTO THE TWILIGHT
走入薄暮

章節(jié)摘錄

  希神的出征  大軍正從諾克納雷奔馳而來,  掠過克魯斯一娜一貝爾的墳?zāi)股峡眨弧 】宋樘厮又侨紵念^發(fā),  尼爾芙呼喊著:“來呀,一起去吧;  倒空你心中的凡俗的夢?! ¢L風(fēng)已覺醒,樹葉在飛旋,  我們的面頰蒼白,我們的頭發(fā)散亂,  我們的胸膛起伏,我們的眼睛閃亮,  我們的臂膀揮舞,我們的嘴唇張開;  如果有誰注視我們這支急行的隊伍,  我們就來到他與他手中的事業(yè)之間,  我們就來到他與他心中的希望之間?! 〈筌娙找辜娉?,匆匆向前;  哪里有這般美好的希望和事業(yè)?  克伍特甩動著他那燃燒的頭發(fā),  尼爾芙呼喊著:“來呀,一起去吧。”  ·講故事的人  一個叫做帕迪·弗林的給我講述了這部書中的很多故事,他是個小個子老人,有著一對明亮的眼睛,住在巴利索代爾村一間漏雨的小屋里。他總是說“這里是整個斯萊戈郡最高貴的地方”——他的意思是說這里如同仙境一般。然而,其他人則認(rèn)為這里僅次于德拉姆克里夫和德拉姆黑爾。我第一次見到他時,他正在為自己煮蘑菇;再次見到他時,他正在樹籬下睡覺,夢中還帶著微笑。的確,他總是很快樂,盡管我能在他的眼中發(fā)現(xiàn)一絲憂郁;當(dāng)它們在布滿皺紋的眼窩中向外打量時,他的眼睛像兔子的一樣靈活,這種憂郁純粹與生俱來,所有的動物都是這樣?! ∪欢?,在蒼老、古怪和耳聾帶來的孤獨中,生活中總有許多讓他感到沮喪的事,散步時,孩子們總聚攏在他的周圍?;蛟S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如此信賴于快樂與希望。例如,他熱衷于講述圣高隆如何取悅母親的事?!澳赣H,你今天感覺怎么樣?”圣徒問道?!案鼑?yán)重了?!蹦赣H答道。“愿你明天更嚴(yán)重?!笔ネ秸f道。第二天,圣高隆又來了,兩人的對話與前一天一模一樣。第三天,母親卻說:“感謝上帝,我今天感覺好些了?!笔ネ交卮鸬?,“愿你明天能更好些?!彼€熱衷于講述上帝在最后的宣判日獎勵善者和把惡者拋入永不熄滅的烈火中時如何露出同樣的笑容。他見過許多令其快樂或者悲傷的奇怪情景。在我問他是否見過仙女時,卻得到了這樣的答案,“我見過,就在河邊,正在用手拍打河水呢?!薄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凱爾特的薄暮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49條)

 
 

  •   跟隨葉芝的步履,尋找遠(yuǎn)逝的天真,感悟隨時間而來的智慧。窺視生命有限的窄縫,生出無限的冥想。
  •   詩人浸淫在愛爾蘭文化中多年,對于愛爾蘭傳說中的仙女等等魔幻力量的存在深信不疑,這種浪漫信仰給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增添了特殊光彩。為了回報愛爾蘭民族文化這個提供給他以無限靈感的美的母體,葉芝用詩人的筆觸,記錄下他喜愛的凱爾特風(fēng)土人情?!秳P爾特的薄暮》集結(jié)了或綿延數(shù)頁,或寥寥幾句的鄉(xiāng)人閑談和神話傳說,風(fēng)格和形式有點類似我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不過,與《聊齋》不同的是,《凱爾特的薄暮》更多的是強調(diào)詩人本人對于魔幻世界的思索與感激。反正寫得非常的不錯哦,極力推薦此書。
  •   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屬于詩人剛出道時的練筆吧。這就是說,一方面,他的文筆還不夠優(yōu)美,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才氣。我一直很喜歡搜集奇聞異事、神話傳說、寓言童話,當(dāng)然還有詩歌小說,比較之下,文學(xué)理論接觸并不多。所以跟我臭味相投的知己們,特別是喜歡愛爾蘭和愛爾蘭精選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葉芝的最經(jīng)典作品。因詩人深受東方神秘教義的影響。圍繞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靈與肉進(jìn)行了獨特的創(chuàng)作。詩人前期作品帶有脫離現(xiàn)實的唯美主義傾向,浪漫、朦朧,中期作品則歌頌著愛爾蘭民族特有的創(chuàng)想性與熱情,而后期作品更為成熟地融入了現(xiàn)實主義、象征主義與哲理思考三種因素進(jìn)行創(chuàng)作,以內(nèi)涵豐富的象征手法取得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與藝術(shù)價值。
  •   不愧是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不愧是葉芝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絕對值得一讀。
  •   在我們現(xiàn)在的世界中,美的便不在智慧,智的便不再美麗,我們最美好的時光也難免滲透著一股粗礪之氣,或者摻雜了一絲悲傷回憶的刺痛?!~芝《凱爾特的薄暮》
  •   《凱爾特的薄暮》是20世紀(jì)最偉大的英語詩人最經(jīng)典的篇章。
    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第一位詩人 世界詩歌史上的里程碑。書挺好的,個人喜歡比較簡潔些的。是中英對照。
  •   奈何一個人隨著年齡增長,夢想便不復(fù)輕盈。他開始用雙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實而非花朵。——葉芝《凱爾特的薄暮》,寫的真唯美、真詩意??!
  •   買這本書,是一個朋友推薦的,他說像小說,但又是文學(xué)書,反正就說這本書,看了會對自己的身心有一定的好處.果不其然,書一到手,還真的是非常的喜歡.非常喜歡葉芝這本書,這里沒有宗教的肅穆和壓抑,山野間遍是性靈之美。 感覺沒有比這更美妙的了:邊聆聽著愛爾蘭歌手Enya的純澈之音,邊感受著凱爾特的薄暮在深濃的夜色中浸透……這樣一種肆意盡興地放歸想象確實是一種享受。(真的建議看書的時候放Enya的音樂哦~)
  •   一百多年前,著名詩人葉芝沿著童年生活過的愛爾蘭西北海濱一路采風(fēng),搜集了不少民間靈異故事,穿插自己的經(jīng)歷、人生感悟和軼聞趣事,寫成了這本《凱爾特的薄暮》。如今我有幸讀此書,真是欣喜之極,百感交集。怎一個喜歡了得~
  •   《凱爾特的薄暮》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典型創(chuàng)作特征的作品。它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鬼怪、仙人、幽默故事和鄉(xiāng)間傳說層出不窮;它的文體更可謂雜而不亂:時而是一段關(guān)于生命和死亡的嚴(yán)肅探討,時而是一段農(nóng)人放肆地講出的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之間穿插著葉芝的詩歌片段。全書筆法自由輕松至極,行文充滿想象力,張揚一種神秘浪漫的美感以及對淳樸思想的熱愛。
  •   這位被艾略特稱作“而是世界最偉大的英語詩人”的愛爾蘭人,最先折服我的便是那首,才知道,愛,原來可以被寫得這樣感人,這樣溫暖人心,仿佛一股清泉,緩緩在心底流淌。
    “灰色薄暮比愛情更仁慈, 清晨露水比希望更親切?!?還未翻開這本剛來的《凱爾特的薄暮》,卻已經(jīng)感覺又將會是一本讓自己對葉芝更有別的認(rèn)識的好書。
  •   神話、民間傳說、眾人的講述還有葉芝自己的詩交織這本泛著霧氣的《薄暮》。凱爾特式的靈魂大概都是如此不羈,追求美而又虛無飄渺的事物,用葉芝自己的話說:“我們的腳步總愿意在美曾經(jīng)悲哀地生活過的土地上徘徊,好讓我們意識到它并不屬于塵世?!焙懿诲e的書,我很喜歡。
  •   詩人葉芝的一生幾乎都用于對生命奧秘的無盡探求和對美的無限追求,讀《凱爾特的薄暮》從頭到尾都彌漫著一種神秘的氣息,非常喜歡這本書,帶給我許多閱讀的樂趣。
  •   《凱爾特的薄暮》中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鬼怪、仙人、幽默故事和鄉(xiāng)間傳說層出不窮;它的文體更可謂雜而不亂:時而是一段關(guān)于生命和死亡的嚴(yán)肅探討,時而是一段農(nóng)人放肆地講出的荒誕不經(jīng)的故事,之間穿插著葉芝的詩歌片段。
  •   一間安靜而小的書房,面對這本暗藍(lán)漸變色的《凱爾特的薄暮》,漸漸地,我感覺時光一層層褪去,葉芝開始施展魔法。寂寞之霧氤氳升騰,遮天蔽地,人書合一。
  •   《凱爾特的薄暮》一書既帶有早期葉芝唯美主義的鮮明烙印,又極富醉人的神秘色彩,是一部令喜愛夢境式閱讀感受的讀者無法忽視的佳作。
  •   這本書從裝幀到內(nèi)容都很贊。葉芝的隨筆行文不像詩歌那樣華麗、晦澀,而是以直抒胸臆的率真為特點。這本書的譯者很好地把握住了這種風(fēng)格。它可能最適合坐在床上,看看想想,然后睡覺的那種讀法。傾向于超脫現(xiàn)實,直接為“美”所觸動的人可能會比較喜歡讀它。
  •   凱爾特的薄暮關(guān)于詩歌的篇幅其實沒那么多,主要還是愛爾蘭民間的傳說,仙子與巨人什么的,你可以從這些傳說中把握葉芝詩歌中很多意象的出處!
  •   《凱爾特的薄暮》是葉芝的代表作之一,是作者飽含著詩人的激情整理出的一部優(yōu)美的愛爾蘭神話傳說集。詩人浸淫在愛爾蘭文化中多年,對于愛爾蘭傳說中的仙女等魔幻力量的存在深信不疑,這種浪漫信仰給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增添了特殊光彩。文章難度介于普及性讀物與專業(yè)性讀物之間,可作為由一般英語學(xué)習(xí)者向?qū)I(yè)英語使用者過渡時的教材使用。
  •   我情不自禁想象那些早已不在我們視線中的靈物,因為葉芝在這本書中讓他們的存在變得如此自然而然,很棒的書,凱爾特的薄暮。。。
  •   葉芝死后花了九年的時間,終于讓身體回到了這片薄暮之中,并留下一句富有凱爾特氣質(zhì)的碑文:冷眼一瞥/生與死/騎者,且趕路!
  •   葉芝是愛爾蘭的驕傲,這本凱爾特的薄暮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充分表現(xiàn)了葉芝早期作品神秘主義、浪漫主義風(fēng)格。此書讀來既有文學(xué)性,又可以了解愛爾蘭的古老傳說,妙趣的很。
  •   凱爾特的薄暮或許不是葉芝最好的作品,但是他很花功夫的作品。值得喜歡葉芝詩文的朋友們珍藏的版本。很有收藏價值。
  •   雖然葉芝是詩人,但是這本書不是詩集?。?!最開始我也搞錯了。怎么說呢,這個類似于《聊齋志異》《閱微草堂筆記》這樣的神話傳說故事筆記小說,當(dāng)然更像散文、更唯美。中國古代文人說志怪較多丑惡,敘事時重說理評論,貫穿忠孝仁義等封建禮教;老外的散文筆記,敘事不明顯,重想象和抒情,語言活潑,描寫的東西美的居多,丑陋的一筆帶過,而且盡量排除宗教影響,適合休息時閱讀,但是較少文學(xué)素養(yǎng)的人會覺得悶。。。。。
  •   生活中很多事還是存在著某種神秘的聯(lián)系,剛花兩晚看完了電影"水中仙",又偶然細(xì)細(xì)重讀葉芝"凱爾特的薄暮",仿佛連著三天感受海洋與森林,頓時對愛爾蘭這個充滿詩意的國度充滿了向往。
  •   從這些文字上看,葉芝是敏感、動情、溫和的,是我們一生都在渴求的那種文雅、平和、心心相印的談話對象。然而我們和華茲華斯一樣,和葉芝相隔100余年。我們別無他計,只能對著《凱爾特的薄暮》,做出一種單向的、永遠(yuǎn)為遺憾所糾纏的交流姿態(tài)。
  •   《凱爾特的薄暮》一半是愛爾蘭編年史,一半是葉芝自傳的結(jié)合。
  •   在床上看葉芝的<凱爾特的薄暮>催眠,看到詩人給自己寫的墓碑,覺得挺酷: cast a cold eye on life on death horseman pass by~
  •   英俊無比的詩人葉芝的這本散文集《凱爾特的薄暮》,用浸淫在想象和神秘論中的純潔心靈,演示了一則永遠(yuǎn)保持幻視神力的成人童話。
  •   優(yōu)美的文字躍然紙上,大師細(xì)膩的筆觸感人至深,非常美好深遠(yuǎn)的神話集。喜歡葉芝,也喜歡這本《凱爾特的薄暮》。
  •   被“凱爾特的薄暮”這個名字所吸引,裝幀是漸變的海藍(lán)色,很寧靜。某女說“愛爾蘭是個好地方”。很久沒看類似于童話的故事了。葉芝是個不錯的詩人。
  •   我覺得這本書,不光是在講表面的那些神話故事,透過薄暮,穿過時光的隧洞,葉芝的文字中積淀下來的是凱爾特文明吟詠傳承的史詩。
  •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愛爾蘭風(fēng)笛,喜歡馬登的哨笛音樂《愛爾蘭畫眉》,喜歡愛爾蘭的踢踏舞《大河之舞》,喜歡恩雅通靈般的歌聲。這些當(dāng)下風(fēng)靡世界的藝術(shù),其實有一個共同的古老名字:凱爾特。倘若我們追溯淵源,會在其中發(fā)現(xiàn)愛爾蘭大詩人葉芝的影子。
  •   葉芝是相信有仙人的,凱爾特的傳說令他驚喜,好像一個發(fā)現(xiàn)深山奇寶的孩子。28歲的他,在愛爾蘭的清新草木之間逡巡——清晨的露水,夜半的月光,這些都是仙人生存的世界。
  •   一個想象的世界。葉芝在本書中用散文的形如游俠悠然自得地記錄著關(guān)于他的民族——凱爾特的奇妙世界,展示了人們對自然的無窮想象。非常不錯的一本書,讓人浮想聯(lián)翩。
  •   葉芝對于書中講述的故事深信不疑,他在凱爾特和農(nóng)人住在一起搜集愛爾蘭古老的故事,那些仙人們、鬼魂、精靈,他們無拘無束地生活著,住在那個比人類世界更純潔的國度里,用一切優(yōu)美的意象哀悼著我們隕落的世界。
  •   1865年出生的愛爾蘭人葉芝,19歲就開始寫詩,一直寫到74歲辭世。他的一生精彩迭出:傳奇的初戀、愛爾蘭文學(xué)復(fù)興運動、阿比劇院和愛爾蘭戲劇、轟轟烈烈的國家獨立、遲來的愛情和婚姻、巴里利方塔之夢,還有諾貝爾文學(xué)獎。
  •   見識有限,無從剖析葉芝的憂傷寧靜之類的脫世心態(tài)。我覺得他從未將自己與這個凱爾特的世界分開而談,這世界即是他,他即是世界。
  •   非常喜歡葉芝,尤其是葉芝這本書。文字太美了,意境亦是非常好。愛不釋手,床頭最愛。
  •   仔細(xì)揭開這層薄暮的面紗,就會發(fā)現(xiàn)葉芝埋藏在下面的其他東西:置身于現(xiàn)代文明與愛爾蘭獨立兩股洪流之中的詩人,同時表述出的是對遺忘與死亡的雙重感懷。
  •   因為自己并不是很了解愛爾蘭的當(dāng)?shù)厣裨捄蛡髡f故事,所以并不是很懂得欣賞書中的美妙之處。但是在最后“在路邊”一節(jié)中,葉芝表達(dá)的對民間傳說和文化間的關(guān)系,我覺得很有同感。民間藝術(shù)是最質(zhì)樸的思想也是最美麗的藝術(shù)。
  •   好的神話故事從來都不是給孩子看的,《凱爾特的薄暮》更不是。它應(yīng)該是一爐香,對,一爐琥珀和玫瑰香,在你最沮喪最煩躁的時候告訴你,對這個世界還可以換個觀看的方式。
  •   葉芝,憑借他的神秘主義,成為了我心目中最喜愛的英語詩人,大愛葉芝的作品。
  •   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有著各自的信仰,他們熱愛著自然,熱愛著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
    透過葉芝一行行的文字,可以隱約窺見那個令他一生都魂牽夢繞的奇幻之地,仿佛自己依然踏入愛爾蘭的薄暮,坐落在山腳下的炊煙繚繞的寧靜鄉(xiāng)村,就在眼前。
  •   愛爾蘭的神秘色彩在每一位愛爾蘭作家的筆下都可見端倪,葉芝神神叨叨地講給我們聽那些神奇的人物與事件。葉芝確信仙人、精靈、矮人的存在,可我卻覺得雖然仙人很神奇,精靈很神奇,矮人很神奇,……但解決問題的是人,最終只有人。
  •   《凱爾特的薄暮》一本詩人寫的民間、神仙故事筆記。少數(shù)的幾個故事有共鳴,比較有趣,最有趣的是最后一個《無意義的夢》,簡直就是雙胞胎男版的灰姑娘,但又比灰姑娘好看好幾倍。其他的故事還不如《搜神記》。中外的神怪故事傳說風(fēng)格太不一樣了,也許跟地理,氣候環(huán)境有關(guān)。
  •   葉芝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瑰麗的、仙境般的、與眾不同的愛爾蘭,喚起了愛爾蘭人的自我認(rèn)知,讓他們重新審視自己身上的凱爾特精神。這種精神將永遠(yuǎn)流傳,好!
  •   《女王,仙人的女王,來吧》中,葉芝以親身經(jīng)歷,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撒滿玫瑰的“仲夏夜之夢”。他對愛爾蘭民間文化的喜愛和發(fā)掘,或許正是意識到這種匿名的文學(xué)陳釀,最大限度濃縮了一個民族最質(zhì)樸的審美感受,是“思想中最古老的貴族”。
  •   讀完這本《凱爾特的薄暮》 最大的感觸就是輕松,身心的輕松!很好!
  •   因為葉芝的這本書,讓我對愛爾蘭充滿向往,這個古老民族漫溢著浪漫氣質(zhì)的想象,對仙人的力量深信不疑,對鬼怪世界開的幽默玩笑,時不時親身感受的幻視經(jīng)歷無不令人激動,在這里似乎尋找到了連接兩個世界的通道,克服了對于另個世界的恐懼,無疑有一種樸素的智慧存在。
  •   一直都很喜歡葉芝的作品,已經(jīng)讀了很多遍了。它不僅能抒發(fā)人的情懷,還告訴我們一些人生哲理!
  •   葉芝搜集了愛爾蘭各地的民間傳說,并娓娓道來,所謂的凱爾特精神,就深藏其間。
  •   盡管現(xiàn)實殘酷不堪,但至少,這一刻,我還擁有凱爾特,擁有葉芝……
  •   愛死了New Age里的凱爾特曲風(fēng),更愛死葉芝筆下的凱爾特。
  •   葉芝用詩人的筆觸,記錄下他喜愛的凱爾特風(fēng)土人情。
  •   我最喜歡葉芝這本書里面那句詩,說的是他愛上了很樸實的一位愛爾蘭姑娘,兩個人一見鐘情。
  •   本書是葉芝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部特殊的作品。之所以說它特殊,原因有二:第一,這是詩人葉芝以詩歌的筆法寫出,卻又并非詩集的作品。第二,這是詩人用來表達(dá)他對愛爾蘭永恒的熱愛的一部重要作品。實際上,這是一部葉芝飽含著詩人的激情整理出的一部優(yōu)美的愛爾蘭神話傳說集。
  •   對于書的質(zhì)量來說,算是不錯的了,對葉芝的書有較高的期望值,看了一半感覺很經(jīng)典,里面都是比較短小篇幅的小故事,完全沒有神話故事的亮點,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現(xiàn)在推薦給更多的朋友,是文學(xué)書,但內(nèi)容確實非常的經(jīng)典哦.
  •   推薦這本書,閱讀起來,凱爾特的薄暮,給人感覺就是霧氣蒙蒙的,很有感覺,很仙。
  •   我毫不懷疑書中的故事均為愛爾蘭民間所述,當(dāng)然我也毫不懷疑葉芝在這基礎(chǔ)上不無浪漫主義的改編。但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人入魔,絕對暢銷!
  •   很喜歡這個書的封面~很有感覺,當(dāng)當(dāng)送貨也還挺快的~
    個人認(rèn)為比起詩歌我反而比較喜歡葉芝的這本散文選集,而且這書在外面貌似挺難買到的~:)
  •   本書為搜集自斯萊戈和戈爾韋的神話、傳說合集首版于1893年,1902年修訂。這是一部反映了作者早期的典型創(chuàng)作特征的作品,葉芝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早年偏向浪漫、唯美,后期偏向現(xiàn)代主義。隨著閱歷漸深,他對現(xiàn)實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意識到人民因苦難、困頓的生活而滋生的巨大力量,以及這種力量的獨特之美。
  •   葉芝用美好的文字,把一切神奇的、非人間的美捕獲于紙頁之上:仙人、武士、海浪、農(nóng)人、愛情,蒼翠的平原,幽深的山谷,還有住著寂寞怪人的高山之巔。
  •   我這樣一個半路學(xué)文學(xué)的人來說,學(xué)習(xí)的困難可想而知,但他永遠(yuǎn)滿懷著期待讓我看到未來的希望。是他引領(lǐng)我走近愛爾蘭并進(jìn)而了解它的文學(xué)和文化,是他以博大的胸襟和精深的學(xué)術(shù)知識引導(dǎo)我走進(jìn)葉芝的精神世界,去感受這位文學(xué)大師的藝術(shù)魅力。恩師的教誨會時刻鞭策我,指引我今后的人生。
  •   警覺世人,發(fā)人深思的書。如果說葉芝筆下的愛爾蘭是一個“泛靈”的社會,我們現(xiàn)在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肆意蹂躪大自然,什么生靈都敢拿來大嚼,對終極存在毫無敬畏之心,連他人的內(nèi)心都極少施予認(rèn)可和尊敬。
  •   書好、裝幀好、翻譯得也好。很喜歡這樣樸素的小書,很純凈很神秘和唯美!
    愛爾蘭的神話,讀著像在fairyland旅行。用葉芝的才華寫愛爾蘭的傳說~~~~哇!
  •   蠻喜歡這本書的。一則是因為翻譯得很不錯,能將葉芝筆下充滿魔幻想象,唯美具有神秘色彩的故事譯得很美;二來書中一些段落很能觸動自己,讀讀魔幻,玄妙,精靈和仙女,讓自己的夢輕盈起來。
  •   閱讀《凱爾特的薄暮》可以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浪漫主義氣息,會被作者及其豐富的想象力所震撼,而又能引起讀者對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是一本不錯的書。
  •   葉芝先生的作品給了精靈棲居地,在森林的中央,召喚丑陋的美麗的神奇的,我們沒有擁抱過的生靈
  •   這個價錢對得起這本書了。喜歡葉芝的作品,我會繼續(xù)尋找好的作品集的。
  •   這本書不同于葉芝的其他詩集,它是一本充滿著神奇的鄉(xiāng)間故事的集合,涂抹著森林深處墨綠的神秘痕跡,又時不時有裊裊的生活氣息飄出。非常有意境。。
  •   這本書讓我領(lǐng)略了凱爾特人的智慧。人生確是又苦又短,幸福和不幸常突然而至,讓我們想象是仙人在搗鬼會讓生活輕松許多。多么好的一本書,值得擁有~!
  •   杯咖啡,深秋靜謐的午后,和狗一起守著滿屋斜斜的影子,還有這本《凱爾特的薄暮》……
    適合休息時去看,不用動腦,一些神話傳說,簡單,干凈,沒看過書,但封面只一眼就打動了我。
  •   這是一本葉芝的神話隨筆集,適合靜靜地看,文字很美,插圖也很美。
  •   喜歡葉芝,一如既往的喜歡。這本書外觀很好,描繪了一個神奇的國度,和詩人一樣,深深熱愛著它。
  •   當(dāng)然這本書也不例外、 剛剛送來的時候真的激動了一下、那封面比我想象中的還要美好呢【笑】、外觀是很重要的、 內(nèi)容上、它并不是詩作、但仍舊以一個詩人的角度去描繪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而我愛著這個、 恩、讀完之后、我仍舊喜歡葉芝、一如既往地喜歡、只增無減、
  •   之前沒看過葉芝的作品,朋友推薦的,剛開始讀,覺得挺不錯
  •   在《凱爾特的薄暮》一書中可以體驗來自另一個世界般的暢想和自由想象的樂趣。非常好的體驗,十分過癮。
  •   葉芝的書是生活的一種品味,一生一會,玄思生起,妙想呈現(xiàn)。
  •   以為是寫給小孩子看的書,中英對照,有待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還可以以了解一下葉芝的生活、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   與其譯為《凱爾特的薄暮》,不如譯為《凱爾特的曙光》。 前者讓人聯(lián)想到將暮未暮的沉靜,但不免有些消沉,而后者讓人聯(lián)想到東方欲白的生機,給人以蓬勃的希望。
  •   這本書的質(zhì)量和內(nèi)容都是相當(dāng)不錯的,制作精美,讓人著迷的《凱爾特的薄暮》。
  •   《凱爾特的薄暮》——講故事的人吶,讓我們大膽向前,盡管去抓住心靈需要的任何獵物吧,不要害怕。這一切都存在,都是真的,人間,只是我們腳下的一片塵土而已。
  •     凱爾特的薄暮:英漢對照集結(jié)了或綿延數(shù)頁,或寥寥幾句的鄉(xiāng)人閑談和神話傳說,風(fēng)格和形式有點類似我國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與之不同的是,更多的是強調(diào)詩人本人對于魔幻世界的思索與感激。
  •   也許是命運使然,如此精美的傳統(tǒng),終于等到了葉芝這樣一個唯美的傳播者,兩者結(jié)合,以“美”為旗,所向披靡。
  •   葉芝的詩,文,都讓人充滿了想象,挺好的,值得一讀……
  •   如此精美的裝幀,普天之下,也只有葉芝和他的文字當(dāng)之無愧;換了別的人、別的字,或許都不可能如此天衣無縫、渾然一體。
  •   價格便宜,印刷不錯,下次再來,喜歡的書籍,對于葉芝的這本書,很多給人感覺有趣的地方的。
  •   可愛的葉芝,偉大的葉芝,深情的威廉•巴特勒•葉芝,我愛葉芝的人,更愛葉芝的詩與文。
  •   喜歡葉芝的這本書,讓人如臨其境。值得一讀。
  •   很精美,很愛葉芝,翻譯也很不錯,可以讓我更好的閱讀,并提高英語閱讀能力。。這個對熱愛葉芝的人來講 很重要
  •   裝幀設(shè)計就很不錯,內(nèi)容更不用提,在葉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啞巴!
  •   葉芝的詩歌得以流傳的真正原因不是什么宏大的東西,正是他用唯美的手法抒發(fā)出的人類的普遍情感和他如幻覺般的神秘體驗,看完本書你會堅信,愛爾蘭就是仙靈居住的故鄉(xiāng)。
  •   愛爾蘭的神秘色彩在每一位愛爾蘭作家的筆下都可見端倪,葉芝神神叨叨地講給我們聽那些神奇的人物與事件。
  •   是送給同學(xué)的禮物,當(dāng)然自己也看了這本書,是葉芝很有代表性的一本書。
  •   在有陽光的午后,聽一首Peter Sterling的豎琴演奏。再看這本名叫《凱爾特的薄暮》的書,這就很美好了~
  •   花錢從不手軟,對書更是如此,凱爾特的薄暮,這本書買的非常值,非常喜歡這樣的閱讀,享受其中。
  •   《凱爾特的薄暮》一書是作者飽含著詩人的激情整理出的一部優(yōu)美的愛爾蘭神話傳說集。
  •   很多年前在一本諾獎得主文選中讀到《最后的吟游詩人》,大愛之,熟讀成誦。當(dāng)時就牢牢記住了此文的出處:《凱爾特的薄暮》。
    書剛剛收到,裝幀印刷內(nèi)容無一不佳,愛不釋手。
  •   有些華麗的詞藻只有在同樣華麗的描寫中才能找到,凱爾特的薄暮就是這樣一部書,靜謐的感覺會一直圍繞著你,美妙無比。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