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學史(全二冊)

出版時間:2008-1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方克立 主編,陳代湘(執(zhí)行)  頁數(shù):全二冊  字數(shù):897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湘學概念的范圍,其上限應斷自周敦頤(詳見本書第二章第三節(jié)),其下限則可確定在清末民初之際。其內(nèi)容包括濂溪學、湖湘學、船山學以及近代湘學。湘學精神的現(xiàn)代轉(zhuǎn)換與改造已具有新的時代內(nèi)涵而不屬于傳統(tǒng)湘學的范圍。毛澤東曾受到湘學學統(tǒng)的深刻影響,但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毛澤東思想與傳統(tǒng)湘學卻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不能歸屬于湘學的范疇。從學術史研究的角度來說,周敦頤之前的湘楚文化和那個時期流寓湖南地區(qū)學者的思想,是湘學的地域文化基礎和思想淵源,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朱子學一方面繼承和發(fā)展了湖湘學(朱熹早年的老師胡憲是胡安國的侄子兼弟子,因此可以說朱熹是胡安國的再傳弟子;而從學術觀點來看,朱熹對于胡宏之學的某些觀點也做了批判的繼承),另一方面又對湖湘學派的發(fā)展產(chǎn)生過多方面的重要影響,對這種相互關系的研究,自然是湘學史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陸象山與張拭生于同時,其學異中寓同,同中有異;到明代陽明學興起后,湖湘地區(qū)亦有其傳播者,即所謂“湘中王學”,因此陸王心學與湘學的關系也當屬于湘學史研究的范圍。由于湘學的本質(zhì)特征是尊崇理學,主張心性修養(yǎng)與經(jīng)世致用、踐履篤行并重,因此佛、道二教不是湘學研究的重點,但湖南地區(qū)的佛教和道教卻與湖湘學統(tǒng)、湘學精神有著極為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湘學史研究亦應關注本地區(qū)宗教思想的發(fā)展。    以上是我們對湘學內(nèi)涵以及湘學史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理解,本書各章節(jié)論述的內(nèi)容基本上就在這個范圍之內(nèi)。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湘學的地域文化基礎及其思想淵源  第一節(jié) 湘楚地域文化  第二節(jié) 湖湘流寓學者  第三節(jié) 儒家內(nèi)圣外王之道第二章 周敦頤與湘學的肇始  第一節(jié) 湘學興起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周敦頤的生平與著作  第三節(jié) 周敦頤思想的特色及其在湘學史上的地位  第四節(jié)   《太極圖》與《太極圖說》  第五節(jié)   《通書》  第三章 胡安國的“春秋學”    第一節(jié) 湖湘學派概論  第二節(jié) 胡安國的生平與學術師承  第三節(jié) 胡安國“春秋學”的精神實質(zhì)  第四節(jié) 胡安國“春秋學”在湘學精神傳統(tǒng)中的意義  附:胡安國子弟及門人第四章 胡宏的“知言”    第一節(jié) 胡宏的生平、學術師承及著作簡介  第二節(jié) 胡宏的性本論理論體系  第三節(jié) 胡宏論心性關系  第四節(jié) 胡宏的工夫論  第五節(jié) 胡宏論天理人欲  第六節(jié) 胡宏在湘學史上的地位  附:胡宏子弟及門人第五章 張栻?qū)鎸W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張栻的生平與學術師承  第二節(jié) 張栻的本體論  第三節(jié) 張栻的人性論  第四節(jié) 張栻的工夫論  第五節(jié) 張栻的知行觀  第六節(jié) 張栻的影響及其在湘學史上的地位  附:張栻門人第六章 朱熹與湘學  第一節(jié) 朱熹對濂溪學的繼承和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朱熹對胡宏思想的批判和繼承  第三節(jié) 朱熹與胡宏門人子弟的學術交往及思想異同第七章 陸王心學與湘學  第一節(jié) 陸象山與湖湘學派  第二節(jié) 王陽明與楚中王門第八章 王船山與湘學的集大成  第一節(jié) 王船山生平、著述及學術淵源  第二節(jié) 合兩端而一致的辯證思想  第三節(jié) 體用一如的宇宙本體觀  第四節(jié) 虛實合一的氣化流行觀 ……第九章 清代中期的湘學第十章 中西文化沖突與近代湘學的開端第十一章 湘學與湘軍第十二章 湘學與自強運動第十三章 湘學與維新運動第十四章 近代湘學中的今文經(jīng)學、考據(jù)學第十五章 湘學與近代革命第十六章 湘學與近代中國的文化更新第十七章 湘學與湖湘佛教第十八章 湘學與道家道教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 周敦頤與湘學的肇始第一節(jié) 湘學興起的歷史背景湘學是一個標志湖南地區(qū)學術傳承的學術思想史概念。宋以前湖南地區(qū)的學術雖有一定的思想上的連續(xù)性和地域上的共同性,但沒有明顯的傳承統(tǒng)緒。具有比較嚴格的學理和學術傳承意義的湘學實際上始于宋代。湘學不是一般意義的理學分支及其流緒,它以內(nèi)圣與外王并重、經(jīng)世致用為突出特征。它的這一特征并非獨有或原創(chuàng),而是對儒學原有實學特征的繼承與發(fā)揚。早在孔、孟、荀那里,儒學之關懷始終不離“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這一極為現(xiàn)實的目標。作為傳承周敦頤濂學而為湖湘學術思想直接來源的二程洛學就十分注重經(jīng)世致用。湘學在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更加強了重實學實用的經(jīng)世致用特征,并且把經(jīng)世之學與講求大本大原的天道性命之學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湘學的興起可以說是與宋代理學的興起同步的,它反映了宋代重建儒家秩序的大背景,同時,也是中國文化重心南移的一種表現(xiàn)。一、中國文化重心南移與湖湘文化的發(fā)達在宋代以前,湖南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并不太大。湖南地區(qū),北阻洞庭,南薄五嶺,西接黔蜀,風氣錮塞,自古是所謂的“三苗之地”。晚清學者皮錫瑞說:“唐開科三百年,長沙劉蛻始舉進士,時謂之‘破天荒’。”當時的湖南之所以如此落后,是由于它遠離中原地區(qū),特別是“北阻大江,南薄五嶺,西接黔蜀,群苗所萃,蓋四塞之國”的獨特地理環(huán)境,加上湖南“重山疊嶺,灘河峻激,而舟車不易為交通”。

編輯推薦

《湘學史(共2冊)》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湘學史(全二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