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作者:高中華,孫新,張健 編著 頁數(shù):596
內(nèi)容概要
《辛亥革命全記錄》主要內(nèi)容包括:辛亥革命的歷史大背景,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斗爭的開端,辛亥前夜的革命風潮,武昌首義,星火燎原--辛亥革命在全國,共和之肇,殘陽如血。
書籍目錄
第一章 辛亥革命的歷史大背景
第一節(jié) 西方列強侵略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節(jié)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中國資產(chǎn)階段改良運動的流產(chǎn)
第四節(jié) 清末新政的破產(chǎn)
第二章 資產(chǎn)階級革命斗爭的開端
第一節(jié) 初出茅廬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第二節(jié) 新型知識分子階層日益活躍
第三節(jié) 革命思潮風云激蕩
第四節(jié) 革命團體的相繼建立
第三章 辛亥前夜的革命風潮
第一節(jié)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與活動
第二節(jié) 世紀大論戰(zhàn)
第三節(jié) 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
第四節(jié) 1907--1908年孫中山領(lǐng)導的中國南方6次武裝起義
第五節(jié) 浙皖起義
第六節(jié) 安慶馬炮營的槍聲
第七節(jié) 四川各地起義
第八節(jié) 廣州新軍起義
第九節(jié) 燦爛的碧血黃花
第十節(jié) 革命黨人的暗殺活動
第十一節(jié) l909一l911年孫中山的活動
第四章 武昌首義
第一節(jié) 保路風潮——辛亥革命的導火線
第二節(jié) 荊楚火種
第三節(jié) 首義槍聲
第四節(jié) 粵軍都督府成立
第五節(jié) 鐵血陽夏
第五章 星火燎原——辛亥革命在全國
第一節(jié) 湖南辛亥革命
第二節(jié) 陜西辛亥革命
第三節(jié) 江西辛亥革命
第四節(jié) 山西辛亥革命
第五節(jié) 云南辛亥革命
第六節(jié) 貴州辛亥革命
第七節(jié) 上海辛亥革命
第八節(jié) 浙江辛亥革命
第九節(jié) 江蘇辛亥革命
第十節(jié) 廣西辛亥革命
第十一節(jié) 安徽辛亥革命
第十二節(jié) 廣東辛亥革命
第十三節(jié) 福建辛亥革命
第十四節(jié) 四川辛亥革命
第十五節(jié) 直隸辛亥革命
第十六節(jié) 山東辛亥革命
第十七節(jié) 河南辛亥革命
第十八節(jié) 甘肅辛亥革命
第十九節(jié) 新疆辛亥革命
第二十節(jié) 東北三省辛亥革命
第二十一節(jié) 海軍起義易幟
第六章 共和之肇
第一節(jié) 孫中山歸國
第二節(jié) 南北議和
第三節(jié) 籌建臨時政府
第四節(jié) 孫中山就職
第五節(jié) 臨時政府的組織機構(gòu)
第六節(jié) 革命時代之政府
第七節(jié) 北伐與暗殺
第八節(jié) 紫禁城的喪鐘
第九節(jié) 孫中山辭職
第七章 殘陽如血
第一節(jié) 袁世凱北京臨時政府
第二節(jié) 南京留守府
第三節(jié) 孫中山游歷各地和黃興北上
第四節(jié) 亙古未有的民初政黨活動
第五節(jié) 1913年孫中山訪日
第六節(jié) 宋教仁被刺案
第七節(jié) 二次革命
第八節(jié) 袁世凱復辟帝制
第九節(jié) 辛亥革命的成敗得失
大事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其次,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還遭到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民族工業(yè)雖然獲得清政府的承認,但并沒有得到法律上的保護,束縛和阻礙民族工業(yè)發(fā)展的苛捐雜稅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日漸增多。有人說:華商辦一企業(yè),“或督撫留難,或州縣留難,或某局某委員留難。有衙門需索,有局員需索,更有幕府需索、官親需索。不遂其欲,則加以讕言,或謂其資本不足,或謂其人品不正,或謂其章程不妥,或謂其與地方情形不合,甚或謂奪小民之利、奪官家之利。路礦則謂礙風水、礙墳墓,又添出紳士之需索矣。內(nèi)河行輪,則謂礙民船、礙厘金,又添出厘員之需索矣。種種留難,凡待華人莫不如是”。②當時的《時報》毫不客氣地指出:“自商部設(shè)立,而當事諸公,紛紛聚議,不日開統(tǒng)捐,即日加關(guān)稅,不日勸寡紳富慨贈巨金,即日招徠南洋富商責令報效……自有商部,而我商人乃轉(zhuǎn)增無數(shù)剝膚吸髓之痛。天下名實不相符之事,乃至如此!”③這是民族工業(yè)無力與外國商品競爭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19世紀末年,由于中國處于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嚴重危機之中,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上層和中下層都感受著很大的壓力。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中下層由于經(jīng)濟力量薄弱,社會政治地位比較低下,不僅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壓榨,而且受到民族資產(chǎn)階級上層的排擠,革命要求比較強烈。主要由官僚、地主、商人、買辦轉(zhuǎn)化來的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同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又保持著各式各樣的聯(lián)系,因此它便選擇了改良主義這一溫和的政治變革的范式。1898年出現(xiàn)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運動,主要是代表了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盡管如此,戰(zhàn)后民族資本主義畢竟獲得了初步發(fā)展,為即將到來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運動提供了內(nèi)在動力,民族資產(chǎn)階級作為一種社會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政治舞臺。隨著它的力量的逐漸壯大,它必然會提出其政治上的要求,這就為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準備了階級基礎(chǔ)。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