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年12月 出版社:廣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鄒振環(huán) 頁數:488 字數:326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翻譯本身,是溝通著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不同的文化體系,甚至不同的文明。而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翻譯家,關注的重點及熱點之所以常常有很大差異,除去個人興趣外,更多的是根源于文化自身的變遷。同一部著作,在不同的譯者、不同的讀者那里,解讀可以完全不同,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誤讀、甚解,除去個人水平外,更多的是文化背景的相異。近代以來,從西方,從日本,引進了大量新的詞匯,并使大量老的詞匯具有了全新的內涵,但是,同一詞匯,人們的理解或人們所作的意義詮釋,差異卻是如此驚人,便是明證。翻譯出版史的研究,將引導我們從這種文化的對話、誤解與正解,從更深的層次上去考察近代以來中國思想變遷。
作者簡介
鄒振環(huán),1957年生,副教授,中國古代史教研室。
本人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1982年6月獲歷史學學士,同年考入本校歷史學專門史(中國文化史)專業(yè)攻讀碩士。研究方向是“明清思想文化史”,1985年獲史學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晚清西書中譯與文化界》。畢業(yè)后
書籍目錄
序言緒論 一 “翻譯出版”概念的釋義 二 翻譯出版與文化變遷 三 區(qū)域翻譯出版與上海文化傳統(tǒng)第一章 文化的挑戰(zhàn)與應戰(zhàn)——徐光啟與上海翻譯出版之源頭 一 《幾何原本》的譯述與徐光啟的翻譯旨趣 二 墨海書館與近代上海翻譯出版史的開篇 三 江南制造局翻譯館與清末科技的引進 四 教會的翻譯出版與傳統(tǒng)文化的叛逆者群體 五 小結 第二章 “求術”與“求方”——世紀初的民營翻譯出版業(yè) 一 嚴譯《天演論》與林譯《巴黎茶花女遺事》 二 南洋公學譯書院 三 商務印書館早期的翻譯出版 四 廣智書局出版的譯著 五 作新社、金粟齋與新學會社 六 會文學社與《普通百科全書》的譯刊 七 《小說林》民小說林主的翻譯 八 小結第三章 “竊火”者的足跡——“五四”時期的翻譯出版 一 《新青年》的“易卜生號”與《娜拉》的譯刊 二 《新青年》的“俄羅斯研究”與蘇俄問題譯者 三 《共產黨宣言》第一個全譯本和“天火”在中國的燃燒 四 中華書局的“新文化叢書”與商務印書館的“共學社叢書” 五 上海出版界的“杜威熱”、“羅素熱”和“泰戈爾熱” 六 女權、家庭、婚戀問題的譯述與婦女解放運動 七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著作在上海的譯刊 八 小結第四章 西書中譯史上的“名著時代”——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譯界第五章 “孤島”的聲音——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前的爐上翻譯出版活動第六章 為“起義的奴隸”偷運“軍火”和為新世界輸入健康的血液第七章 潮起潮落——1949年至41966年的上海譯壇第八章 荒蕪年代的白皮書——“文革”時期上海的翻譯出版第九章 新時期的譯潮——1978年至1999年的上海翻譯出版界簡短的結語:翻譯·會通·超勝——歷久彌新的世紀課題附錄:20世紀上海重要翻譯出版機構一覽表參考征引文獻舉要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20世紀上海翻譯出版與文化變遷/20世紀中國出版文化叢書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