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

出版時間:2003-8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小海  頁數(shù):29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九十年代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介紹到中國,中國文學與世界文學接軌,其間產(chǎn)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人。由于文學理念的碰撞、爭論,大家各執(zhí)一端。因為更關注于紛爭與話題,所以許多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隱沒其中而被忽略。本卷展示的十位詩人風格各異,但同時可以窺見他們在實踐詩歌語言和空間的態(tài)度上所保持的異常的清醒與自尊。
“年代詩叢”第二輯為九十年代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分別為:楊鍵《暮晚》、伊沙《我的英雄》、藍藍《睡夢,睡夢》、劉立桿《低飛》、宋曉賢《馬蘭開花二十一》、吳晨駿《棉花小球》、杜馬蘭《合唱團》、普珉《光陰的梯子》、侯馬《精神病院的花園》、小海《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
《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收入了詩人小海的代表作,其中《村莊》、《田園》和《北凌河》等系列組詩曾在詩壇引起廣泛的影響。

作者簡介

小海,出生于1965年5月,江蘇海安人。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yè)?,F(xiàn)居蘇州。1979年開始寫作。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詩歌千余首。詩選入過百余種選集,被譯成多國文字。

書籍目錄

自序村子拖鞋狗在街上跑咖啡館李堡小鎮(zhèn)有或許無樓蘭給小微微歲月的花朵屈從我的生活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田園天光北凌河父親的宣言自我的現(xiàn)身發(fā)現(xiàn)父性之夜場記精神病院訪客像春江伙伴在江陰一去不返失傳的,淪喪的……血緣遲到的詩篇懦夫的希望母馬勸喻門檻村莊組詩(節(jié)選)老地方人間天堂烏鴉說話早安,母親鄰居鐘聲響起清水謠……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附: 小?!蹲x詩》
      
      在一個早晨
      我讀到你的詩
      我想你現(xiàn)在正走回家
      走過一片木柵欄
      推開花叢
      
      你寧靜的家里沒有外人
      你妻子一個人坐在窗前
      她此刻已放下手上的活計
      是聽到你的腳步聲
      還是在回想那愛戀的日子
      
      那扇門早已讓風吹開
      窗戶一塵不染
      詩人站在門外
      
      這情景讓我熱淚盈眶
      我想看清詩人的面容
      可詩人此刻已經(jīng)進門
      可詩人此刻已經(jīng)把門關上
      
      1986年
      
       見于詩集《必須彎腰拔草到午后》,小海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第208頁
      
       從各個角度而言,這首《讀詩》,更像是一篇詩化的讀后感,像李森所提倡的那種“詩性的批評”?!蹲x詩》所批評的對象是一首可能是虛構的詩,其主要部分則完全是作者的體驗與想象,這種批評方式所起到的效果甚至比死板的、邏輯的術語堆砌還要富有生命力,更能明晰地傳達一種別致的審美效果,這比一些用單純而枯燥的詞語來形容一首詩的所謂藝術特點要生動、透徹很多。謝有順在《批評與什么相關》一文中指出“我發(fā)現(xiàn),最偉大的批評,都不只是文學現(xiàn)象的描述或某種知識背景的推演。”在列舉了本雅明評波德萊爾,海德格爾評荷爾德林等例子之后,他又提到“可這類文字(上述例子)的最大特質是飽含了探查存在的熱情,批評家更多的是與批評對象之間進行精神上對話,借此闡釋自己內(nèi)心的精神圖像,對美的發(fā)現(xiàn),以及對未來的全部想象?!被赜^《讀詩》這首小詩,我們似乎也可以有類似的感覺,在這個意義上講,《讀詩》是一篇詩性批評作品。
      
       前文曾提到《讀詩》是一個具有雙重結構的藝術模型,其實《讀詩》的雙重結構不僅體現(xiàn)于詩歌內(nèi)部,而且還映生在詩里與詩外。因為當《讀詩》的讀者讀到這首詩時,又何嘗不會想到詩中的“我”就是讀者自己,詩人“你”就是《讀詩》的作者小海呢?所以詩中“你”、“我”的復指性與多義性構成了《讀詩》詩內(nèi)與詩外的雙重結構。它使人難以斷定究竟是誰在讀詩,究竟是誰擁有這樣一份溫馨的感覺。詩內(nèi)的雙重結構與詩歌內(nèi)外交融的雙重結構使讀者直接感覺到自己就如身臨其境一般,體味著兩首詩(很可能只是一首),并為那種溫馨的景象感動地熱淚盈眶,最后雖似是不得其主旨,但已有繞梁三日般的值得長久回味的美感,而要知道:美,就意味著一切。
      
       那么,到底是誰在讀詩?在讀誰的詩?看來這種種疑問的答案并不是某個明晰的個體,可能是小海,是我,也可能是你,總而言之,是我們每個擁有那份溫馨感覺的人。如果回到本文開篇的那個話題,這個雙關的問題似乎可以這么回答:請不要問到底是誰在讀詩,只要還有人在讀……
      
       是?。∶鎸θ绱睡偪衩詠y的巨大的世界機器,面對那冰冷的鋼鐵工業(yè)和殘酷的商業(yè)經(jīng)濟,面對貧血的大地和與大地一樣赤貧的人民,面對即將崩潰的價值體系,只要有人在讀詩,只要那首詩能重新喚起我們塵封已久的人性,能帶來令我們“熱淚盈眶”的溫馨與詩意,那么,我們可以流著幸福的淚水向無情的時間宣告:陽光之下,一切都是新的。這個世界如此美好,活在其中,我無比自豪。
      
       《讀詩》給我?guī)淼捏w悟不僅僅是上述這些,當我為那木柵欄、花叢、風和窗戶感動的時候,這幸福的感覺讓我想起198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波蘭詩人米沃什的一首詩,我也非常愿意用這首詩來作為本文的收尾,因為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人在讀詩,一定有那么一種溫馨的感覺長久地停留在你我心中。詩是這樣寫的:
      
      如此幸福的一天。
      霧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園里干活。
      蜂鳥停在忍冬花上。
      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記。
      想到故我今我同為一人并不使我難為情。
      在我身上沒有痛苦。
      直起腰來,我望見藍色的大海和帆影。
      
       小石
       2005年3月18日~3月22日
      
      注意:本評摘自本人(小石leoster)評論小海先生《讀詩》一詩的習作《到底是誰在讀詩》,轉引請注明出處與作者,謝謝合作。
  •   喜歡從文本出發(fā)的細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