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6-8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郭沫若 頁數(shù):760 字數(shù):674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郭沫若的學術(shù)成就主要表現(xiàn)在中國古代史研究方面。在研究中,他不僅從古代典籍中攝拾,而且有意將學術(shù)研究置于高度的科學水準之上,為此,他致力于甲骨文、金文的研究,同時接受馬克思主義指導(dǎo),創(chuàng)始唯物史觀派。本卷收入他的第一部較為系統(tǒng)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歷史的著作《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部甲骨學著作《甲骨文字研究》及《金文叢考》等。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開貞,又名郭鼎堂,四川樂山人,作家、詩人、劇作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先學醫(yī)后從文。1918年開始新詩創(chuàng)作。1926年任廣東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在起義部隊南下途中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因受蔣介石通緝,旅居日本,從事中國古代史和古文字學的研究工作,所著《甲骨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圖錄考釋》、《金文叢考》、《卜辭通纂》等,都曾在學術(shù)界引起震動。生平著述收在《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里。
書籍目錄
郭沫若先生小傳中國古代社會研究 新版引言 自序 解題 導(dǎo)論 中國社會之歷史的發(fā)展階段 一 社會發(fā)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國歷史之開幕時期 三 周代——鐵的出現(xiàn)時期——奴隸制 四 周代以來至最近時代之概觀 五 中國社會之概覽第一篇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發(fā)端 第一章 《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 《周易》中辨證的觀念之展開第二篇 《詩》《書》時代的社會變革與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說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隸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推移第三篇 卜辭中的古代社會 序說 卜辭出土之歷史 第一章 社會基礎(chǔ)的生產(chǎn)狀況 第二章 上層建筑的社會組織第四篇 周代彝銘中的社會史觀 一 序說 二 周代是青銅器時代 三 周代彝銘中的奴隸制度 四 周代彝銘中無井田制的痕跡 五 周代彝銘中無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銘中殷周的時代性 七 馀論附錄 追論及補遺 一 殷虛之發(fā)掘 二 由《*彝考釋》論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令簋考釋 五 明保之又一證 六 古金中有稱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紀錄 八 殷虛中無鐵的發(fā)現(xiàn) 九 夏禹的問題 十 舊玉億有百萬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經(jīng)典:郭沫若卷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