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延聘如陳寅恪等大家并致力發(fā)展港大中文學科外,地山先生在任教及執(zhí)掌港大中文系期間,還大力弘揚及推廣中國文化及文學,主張用拼音教授漢語,并研究香港史及文化,可謂現(xiàn)代香港史研究的先驅。由于地山先生會英文、國語及廣東話,他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及港大教授的地位,為中國國學及文化在香港發(fā)揚光大到處播種,為正淪陷在日本鐵蹄之下的中華民族的存亡振臂疾呼。1935年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地山先生用英文向港大學生演講,呼吁學子要團結一致,要學好真正的知識和培養(yǎng)堅強的性格。1939年他用英文演講《中國古玉研究》,1941年4月在歡迎港督訪問港大時用英文致辭。在港大期間,地山先生也用英文撰寫著作。如他曾用英文撰寫118頁打字稿的一篇佛教論文, 題目為《佛教泛神論思想在印度與中國的演進》(“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Pantheistic Thought in India and China”)。1938年他用英文撰寫《武訓》一文并發(fā)表。在弘揚中國學術方面,地山先生更是不遺余力。他在香港發(fā)表的下述公開演講即是明顯例證:《中國文藝之精神》(1935年9月19日),《佛學與現(xiàn)代文化》(1935年11月10日),《魯迅對中國新文學之貢獻》(1936年11月),《漢代的社會生活》(1938年3月),《中國文字底命運》(1940年1月),《拼音字和象形字的比較》(1940年6月)等。在指導一般香港人學習中文及文化方面,地山先生也身體力行,不辭辛勞。1935年12月他用國語演講“如何讀書”,1936年撰寫劇本《西施》并由陳君葆導演在港大大禮堂公演,并多次出任香港中文演說及寫作比賽的評委,甚至數(shù)次到中小學講課。在中華民族的救亡圖存方面,地山先生利用自己的學術地位及社會影響更是不斷搖旗吶喊和獻策獻力。1936年3月他發(fā)表公開演講《中國之命運與青年》,1936年7月演講《中華民族之衰落原因及其補救辦法》,1937年12月與林語堂、鄭振鐸、湯用彤、簡又文等發(fā)起并組織“中國非常時期高等教育維持會”并發(fā)表《保衛(wèi)文化,完成救亡使命》的宣言。1939年1月他發(fā)表《中國思想中對戰(zhàn)爭的態(tài)度》,1939年7月相繼發(fā)表《憶盧溝橋》及《七七感言》,1941年5月發(fā)表《青年節(jié)對青年講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