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率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作者:【美】戴爾?喬根森 何民成 凱文?斯德爾  頁數:328  譯者:荊林波,馮永晟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20世紀最后10年,美國的經濟復蘇大大好于預期,保持較高的增速持繼增長,成為克林頓政府的一筆豐功偉績,當時社會熱議,本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開展的研究。本書從戰(zhàn)后美國經濟的增長分析開始,闡述了美國的IT投資浪潮擴展到其他工業(yè)化國家的情形,之后跟蹤單獨行業(yè)的變化來考察美國經濟的復蘇,用產出--中間投入、GDP增值等定義用數據建模的方式細化分析,最后總結性地提出互聯網經濟學的新議題。

作者簡介

戴爾?喬根森: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喬根森在1971年因其論投資的經濟計量模型建立的著作而獲美國經濟協會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
何民成:哈佛大學的定量社會分析學院(IQSS)經濟學家。
凱文?斯德爾: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

書籍目錄

第1章 理解信息時代
 1.1 更快,更好,更便宜
 1.2 信息技術的經濟影響
第2章 總量增長核算
 2.1 信息技術的作用
 2.2 美國經濟復蘇
 2.3 傳統增長核算的終結
第3章 信息技術與G7國家的經濟增長
 3.1 引言
 3.2 投資和全要素生產率
 3.3 信息技術投資
 3.4 不同的方法
 3.5 結論
第4章 不斷變化的產出和中間品投入結構
 4.1 引言
 4.2 方法論
 4.3 數據和調整
 4.4 數據問題和比較
 4.5 分產業(yè)的產出和中間品投入估計
 4.6 結論
 附錄
第5章 資本服務與信息技術
 5.1 引言
 5.2 方法
 5.3 數據
 5.4 結果
 5.5 結論
第6章 勞動投入和教育回報
 6.1 引言
 6.2 方法
 6.3 數據和實施
 6.4 總勞動投入
 6.5 產業(yè)水平上的勞動投入
 6.6 結論
 附錄
第7章 美國工業(yè)勞動生產力的增長
 7.1 引言
 7.2 測量產業(yè)勞動生產率
 7.3 勞動生產率結論
 7.4 小結
第8章 美國經濟復蘇的產業(yè)根源
 8.1 引言
 8.2 方法
 8.3 實證結果
 8.4 結論
第9章 網絡時代的經濟學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資本質量的作用強調了資本投入的不變質量指標與資本存量之間的差異。資本質量會隨著時間發(fā)生許多重要變化,并且國家之間也存在許多持久性的差異,因此經濟績效的國際比較必須考慮到資本投入的異質性。加拿大的資本質量在1980-2001年的大多數時間里都領先于其他國家,而日本則在G7國家中墊底?! ∥覀冊诒?.8中總結了人均資本投入、人均資本存量和資本質量的增長率。意大利的資本投入增長在1980-1989年領先于其他國家,而加拿大則落后于其他國家。英國在1989-1995年居于領先地位,而加拿大仍遠遠落后于其他G7國家。美國從1995年之后占據了領先地位。除英國外的所有G7國家在1989年后之后都經歷了資本投入增長的放緩,1990年之后,美國、加拿大、法國和意大利的增長出現回升?! 趧油度氲牟蛔冑|量指標利用每小時勞動報酬對不同類別的工作時間進行加權。工作時間的指標無法考慮質量差異的影響。勞動投入與工作時間之比度量了一小時勞動的平均質量,正如其邊際產出所反映的一樣。這代表了勞動投入的不變質量指標,比如庫茲涅茨(Kuznets,1971)和索洛(Solow,1970)所用的,工作時間指標之間的差異?! ≡诒?.11中,我們給出了G7國家在1980-2001年間相對于2000年美國的人均勞動投入水平。日本在1980-1995年間領先于其他國家,美國在2001年領先,而法國和意大利則落后于其他國家。日本的勞動投入幾乎是意大利的2倍,美國在這一時期自始至終均領先于其他G7國家。英國直到1995年都在G7中位列第三。意大利和法國則在整個這段時期一直落后于其他G7國家?! ∪司ぷ鲿r間的情況與勞動投入相似,但是存在許多重要差異。日本的人均工作時間最長。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基本上同步變動。英國在1980年和1989年位列第二,而美國則在1995年和2001年位列第二。法國和意大利在1980-2001年間落后于其他G7國家?! 趧淤|量強調了勞動投入與工作時間之間的差異。德國的勞動質量在1980-2001年間自始至終均領先于其他國家,美國則緊隨其后。加拿大、英國、法國和日本在這段時期的勞動質量水平相似,但都不及日本和美國的水平。意大利的勞動質量則在G7國家中墊底。  ……

編輯推薦

  《服務經濟譯叢·生產率:信息技術與美國經濟復蘇》闡述了自1995年以來,信息技術對美國及全球經濟體系所帶來的影響,追溯美國經濟復蘇性增長的源頭。作者戴爾·喬根森使用數量分析方法,評估1989—2004年間信息技術對經濟發(fā)展的貢獻。作者在書中所用的方法,已成為生產力測算的國際標準,這項研究也成為分析信息技術與經濟增長之問關系的一個范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生產率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該書分析了信息技術如何提高美國生產率,對理解美國新經濟很有好處。
  •   外國人寫的,值得看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