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之間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者:孔海珠  頁數(shù):269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從舊上海文化名人的軼事舊聞、友情、作品分析、版本整理、書信解讀等方面全面而生動地向讀者展示了舊上海文壇的風貌。全書分為“云迷故人”、“文人圈子”、“舊聞上?!?、“魚雁解讀”、“爬梳偶得”、“作品本事”、“訪談實錄”七個部分。講述了有關(guān)魯迅、巴金、茅盾、孔另境等眾多文人的故事。除了具有可讀性,更有一定收藏價值。

書籍目錄

題字(何滿子)序(何滿子)一、云迷故人父親孔另境早年傳奇父親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賈家叔叔茅盾的眼疾及其他懷念父執(zhí)田仲濟先生他,在抗戰(zhàn)流亡中遇難——父親記憶中的藝術(shù)家沈振黃魯迅在茅盾家吃“野火飯”胡喬木淘書記“小鬼”記憶中的田家英為父親的一生——記葉至善先生中國文藝家協(xié)會成立時的夏丐尊血凝早春情——柔石與馮鏗二、文人圈子巴金和茅盾交誼拾掇李霽野與孔另境交誼傳奇文氣相投的朋友圈子——從邵洵美的一封邀宴信說起三、舊聞上海于伶的抗戰(zhàn)戲劇“文總”書記陳處泰挽歌游行送魯迅生死之間的重擔——讀父親寫于上?!肮聧u”時期的日記樓適夷編輯生涯的重要臺階——樓適夷與《文藝陣地》四、魚雁解讀郭沫若書信十二封輯注茅盾1972年給我的一封信戈寶權(quán)致茅盾的第一封信五、爬梳偶得郭沫若著作同書異名十二種魯迅葬儀相冊的故事茅盾重寫《徐志摩論》《子夜》版本談孔另境與《五卅運動史》六、作品本事《左翼·上海》后記于伶老人的擁抱《茅盾和兒童文學》前言追尋歷史細節(jié)——《痛別魯迅》后記感受歷史的呼吸——《庸園新集》、《秋窗晚集》編后七、訪談實錄胡喬木訪談五題楊小佛談馮雪峰在1962年的一次談話后記(孔海珠)

章節(jié)摘錄

  父親的故鄉(xiāng)情結(jié)  在父親的七個子女中,從小時候起,我是隨父母回烏鎮(zhèn)故鄉(xiāng)最多的一個,自然,作為長女,體驗也會多一些。雖然如此,對故鄉(xiāng)的親近,最多的還源于父親所講述的故事,以及讀他描寫家鄉(xiāng)親情的文章。最近,隨著烏鎮(zhèn)旅游熱持續(xù)增溫,我回家鄉(xiāng)的次數(shù)也越發(fā)頻繁。腳步匆匆中,青石板小路、隨處可見的小石橋、濃濃的家鄉(xiāng)口音、傳統(tǒng)的小吃食品,乃至家鄉(xiāng)人的每一個習俗,都能勾起我對父親的思念,感悟鄉(xiāng)情在我父親心中的重量?! 」枢l(xiāng)和父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出生在那里,受啟蒙教育在那里,兒時的歡樂在那里,他的祖先親人們埋在那里。雖然,他是這個家族的長房長孫,卻不愿在那里繼承祖業(yè),早早離家去了嘉興念中學,后來,走得更遠,考入上海大學中文系就讀,就此移民到了上海,并扎下了根。從此,對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遙念成了他閑暇時的談資,我們從他那里知道了孔姓在北宋戰(zhàn)亂時的南移,模糊地知道了“根”意味著什么?那么,“故鄉(xiāng)”在他的血脈里又沉淀了多少往事?  鄉(xiāng)音  父親最愛說的一個故事是有關(guān)家鄉(xiāng)高亢嗓音和白直語調(diào)?! ≌f的是一個烏鎮(zhèn)人到上海逛街,看到地攤上有賣畫片的,他駐足觀賞。那賣畫片的問:“畫片要不要?”他高亢地回說:“曉!”賣畫片的一聽便把畫片翻過去一張,又問:“這張要不要?”那人還是說“曉!”于是又把畫片翻過去一張。這樣,畫片一張一張地翻,翻到底了,那烏鎮(zhèn)人還說“曉”。那賣畫片的發(fā)怒了罵他,他很委屈地說:“我是說‘曉’么?!痹瓉?,烏鎮(zhèn)人說的“曉”即是“不要”的意思。而賣畫片的是上海人,以為上面這張畫片他不要,而要把畫片翻過去,“曉”是指“翻”的意思,  再看下面一張畫。于是鬧出這個笑話。父親蠻得意?! ∽畛趼牳赣H娓娓道來時,很有味道,引得我們也學著說;繼而聽之,會發(fā)出會心的笑聲;聽多了已經(jīng)不新鮮,當知道又要講這個故事時,我們?nèi)の恫辉?,他卻堅持講下去,并且自己先黠笑起來。其實,這是他思鄉(xiāng)的故事,所以百講不厭?! ∷詾樽约弘x鄉(xiāng)久了,雖然國語說的并不地道,上海話總得心應手。其實,“鄉(xiāng)音未改鬢毛衰”,鄉(xiāng)音是很難減去的,尤其碰到同鄉(xiāng)人,家鄉(xiāng)話說得又純又甜,我們在旁覺得聽唱戲文似的,好奇地學講幾句,也過過癮。父親說,他姐姐和姐夫的家鄉(xiāng)口音更重。因為沈雁冰和孔德’7止倆人同是烏鎮(zhèn)人,居家說話用家鄉(xiāng)話,隨意、親切,與兒子對話也說家鄉(xiāng)話?! ∷裕l(xiāng)音自然比我父親一個人在家唱“獨腳戲”重多了。  掃墓  大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的清明,春寒料峭,父親帶領(lǐng)我們?nèi)一貫蹑?zhèn)老家掃墓,說是讓我們孩子認認祖、尋尋根。我們歡天喜地地從上海出發(fā),先坐火車至嘉興,再坐小客輪悠悠地在河上走了好一陣子,起先的新鮮勁漸漸淡了起來,轉(zhuǎn)而對狹仄的小天地厭煩起來。怎么還不到烏鎮(zhèn)呀?盼望好久的目的地總算到了,可是天公不作美,老是陰著臉,幾天里好像沒有開過太陽。在鎮(zhèn)上過了兩天,到處轉(zhuǎn)轉(zhuǎn),二三公四婆一個也不認識,只是陪著笑臉喊喊。最后,我們坐上一條有篷的船,在低低矮矮的船肚子里面,兩邊的木板又干凈又滑溜,中間有個小桌子,船頭有個小爐子,煮著茶水。雖然第一次坐這種船,但畢竟沒什么耐玩的東西。父親興致很高地一路指點兩岸沿江的景色,不時還用相機照上幾張。其實那天的能見度很低,我們根本看不見什么有趣的地方,只是他的肚里有“一本賬”,與帶路的親戚聊得興高采烈。那次回鄉(xiāng)給我記憶最深的,在船上我頭暈嘔吐不止,腦袋簡直不能動彈,第一次嘗到暈船的滋味。這時,父親要我坐在船尾,眼睛看著船槳劃出的一個個旋渦,被告知這樣可以減輕暈船。這一招并不靈驗,槳聲咿咿呀呀地響在耳邊,我只能無力、無奈地數(shù)著河里的圓圈,一路隨跟。船搖了很長時間,說到目的地——烏鎮(zhèn)東柵外民厚鄉(xiāng)金塘橋祖墳地了,趕緊跳上岸去,神奇的是雙腳剛踏上土地,我的頭暈即刻就好了。是不是祖先在保佑我,表揚我老遠從上海過來祭掃他們呢?  掃墓的地方,原來也就隨意的幾個土堆,石碑上的字模模糊糊的,雜草把孤零零的墳地全部覆蓋了,周圍只有田地,沒有什么樹木遮蓋。由墳親為我們指認,才知道地下躺著是哪一代先祖。因為孔姓的祖先排名都有譜可依,不會亂了輩份?! 「赣H粗粗地整理著墳地里不規(guī)則的雜草和土塊,嘴里嘟嘟嚷嚷著,像是與久違的先輩說幾句話;母親則拿出一些供品和香燭,奠祀時的情形與我們在上海過年時的情形相仿,在父親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依次照做?! ≌f到在上海時的祀祭,每到過年,年卅晚祭祖是少不了的大事。最后,在父親的監(jiān)督下,由長子到曬臺上,面向南高喊:爺爺奶奶來吃年夜飯了……父親說,聲音不夠響,再來一遍!我們小孩子說,他們聽得見嗎,會過來嗎?在神秘的氣氛中,我們都規(guī)矩老實了不少,因為桌上留有給他們用的酒菜,我們和祖先共進年夜飯?! 】准业淖婺购蜕蚣业淖婺闺x得并不太遠。父親又鄭重其事地帶領(lǐng)我們依次向沈家墓地鞠躬,親自照相留影,說寄給姐姐和姐夫看看,他已經(jīng)代他們來掃過墓了。記得,其中有沈老太太的墳。關(guān)于她的故事,常聽父親說起,稱贊她思想前進,智慧而識大體;說起姑夫很聽母親的話,很孝順。這些掃墓的照片現(xiàn)在還保存著,這次茅公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會上,我?guī)Ыo韋韜表哥看了。他說,他小時候到烏鎮(zhèn)鄉(xiāng)下只來過兩次,不知是否為了探親,還是為了掃墓?! ○B(yǎng)蠶  養(yǎng)蠶,小孩子最喜歡;我們家養(yǎng)蠶,大人也喜歡。做這件事有些神秘,蠶有四眠,父親對每一個步驟都仔細、具體地指導,好像在做一件偉大工程?! ∠葟囊恍┤雎湓诩埳系男☆w粒開始。父親說,把紙放在暖和的地方,最好放在貼身,用體溫孵化。當時,我真懷疑這些顆粒真會活起來,可是,沒多久它居然有變化了?! ∵@些小顆粒來自烏鎮(zhèn)家鄉(xiāng)。前一年回鄉(xiāng)時,父親曾領(lǐng)我們到蠶房去參觀,告誡要安靜地看那白白胖胖的蟲子,不要驚吵它們,不要亂動。我們在密不透風的蠶房里張望,一只只圓形的竹簏放在架子上,蠶寶寶都躲在層層疊疊的桑葉下面睡覺。我們輕輕地用桑葉喂它們,沒有幾個動起來吃那葉子。父親說每年一度的養(yǎng)蠶是家鄉(xiāng)人最忙碌的時候,晚上還要照料它們吃桑葉,它們蠶食桑葉的聲音,到了晚上聽起來很清脆。大約對蠶娘來說,這是世上最美妙的音樂。還說,茅盾寫過的養(yǎng)蠶故事很真實,家鄉(xiāng)人都很熟悉養(yǎng)蠶。就是那次回鄉(xiāng),父親向蠶娘討些蠶寶寶灑下的籽,準備第二年我們家里自己實驗孵小蠶寶寶?! ○B(yǎng)蠶寶寶的過程如同今天養(yǎng)寵物,需要小心呵護。它們吃的每一張葉子都要用干布擦過,上面不能有水珠;它們的排泄物要及時清除,換上干凈的墊紙;找稻草做成的架子,適時讓它們“上山”結(jié)繭子……它們不能見陽光,于是,我們在桌子底下鉆進鉆出,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往桌子底下鉆?! 「赣H的癡迷不比我們差,下班回來總先問:“蠶寶寶今天怎樣了?”有一次,傷心地向他報告不少蠶寶寶僵直死掉了,父親說是桑葉上有水,吃了拉青色液體的緣故,還追查是誰做事這么粗心大意!父親有些發(fā)火了?! ∩H~在城市里很難搞到,花錢買一些還不容易,真擔心它會隨時斷炊。有一次,父親興沖沖回家,上樓梯時就大聲說,“解決了!解決了!”原來,他在辦公室講家里養(yǎng)蠶的故事,他的同事說他家的園子里有桑樹。父親高興得當天就跟隨他回家摘桑葉,還說,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我們,一直到蠶寶寶光榮地完成它的天職——呈現(xiàn)四眠的不同變化。哦,太好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沉浮之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