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大唐帝國

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作者:陳楠  頁數(shù):263  字數(shù):455000  

前言

大唐盛世今何在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山頂千門次第開,長安回望繡成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歷史是什么?歷史是古人詩詞中的回望與惆悵,歷史是千年戰(zhàn)場上的金戈鐵馬,歷史是侯門深宮里的政局風云、萬千變幻……這樣的歷史,讓人向往而陶醉。一直以來,很多人對歷史都有一種深深的誤解,認為歷史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問,研讀歷史就是與一堆毫無感情的年代符號和深奧難懂的古文字打交道。之所以會有這種誤解是因為他們只看到歷史事實的羅列與陳述,而沒有注意到歷史背后那些生動的故事。其實,歷史遠比我們想象的有趣得多。為了讓讀者能夠真正地走進歷史,體會到閱讀歷史的樂趣,我們特地策劃出版了這個系列的叢書。這套圖書以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形式全面而生動地反映了中國幾個盛世王朝的興衰榮辱。本書則為大家講述了大唐帝國的風雨歷程,它猶如一幅長長的畫卷,將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的故事一幕幕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隋朝末年,隋煬帝的暴政導致天下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百姓紛紛揭竿而起,各路英雄開始走上歷史的舞臺。一時間,“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家盜賊”現(xiàn)于中華大地。隋朝滅亡之后,大家相互征伐,最終的勝利者只有一個,他就是李淵。李淵本是隋朝貴族,他趁著隋末農民起義的浪潮起兵并很快進軍長安,在關中立穩(wěn)了腳跟。之后,他的次子李世民與堂侄李孝恭分別平定了山西、河北、洛陽、江南、嶺南等地的割據(jù)勢力,使天下重歸一統(tǒng)。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政變并在不久后登上皇位。他在位期間,任人唯賢、虛懷納諫,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措施。與此同時,他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疆土,并在少數(shù)民族中贏得很高的聲譽,被尊稱為“天可汗”。唐太宗李世民創(chuàng)造了大唐王朝的第一個盛世,史稱“貞觀之治”。唐太宗逝世后,他的兒子李治繼承了皇位。但李治性格軟弱,于是武則天乘勢而起,經(jīng)過一系列的宮廷政治斗爭,武則天逐漸掌握了唐王朝的最高權力。公元690年,武則天正式登基,自稱“圣神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后時期,唐朝的社會經(jīng)濟繼續(xù)發(fā)展,但政局卻十分黑暗,特別是武則天晚年的時候。最終,唐王室的大臣們發(fā)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一代女皇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幾經(jīng)波折之后,皇位終于又回到了李家的手里。公元712年,武則天的孫子李隆基繼位,他就是唐玄宗。唐玄宗登基之后,任用賢相,勵精圖治,糾正了武則天時期的一些錯誤,使唐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得到了新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大唐王朝的巔峰——“開元盛世”。然而盛世之下也潛藏著危機,唐玄宗晚年寵幸楊貴妃,荒廢朝政,導致了“安史之亂”的爆發(fā)。這場動亂一直持續(xù)了8年才結束,嚴重破壞了北方的經(jīng)濟,同時也導致邊防空虛,一些少數(shù)民族政權紛紛自立,侵占唐王朝的疆土。大唐的盛世景象早已一去不返。安史之亂后,唐王朝陷入宦官亂政與藩鎮(zhèn)割據(jù)的混亂局面之中。盡管后期一些皇帝希望能夠挽救唐王朝衰落的命運,也嘗試著進行改革,但積重難返的唐王朝問題重重,百姓們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黃巢起義后,唐王朝名存實亡,最終滅于朱溫之手。唐王朝的興衰榮辱已經(jīng)成為過去,對我們今天的人來說,閱讀歷史最重要的還是“以古鑒今”。歷史的功能在于立足往事以預知未來,這是一種大智慧,也是讀史的最高境界。西方史學家說:“歷史是現(xiàn)在與過去之間永無止境的問答與交流?!蔽覀儸F(xiàn)在正處于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變革時代,中華民族正在實現(xiàn)偉大復興,過去歷史進程中的興盛、衰敗、復興的奧秘,都能給今天的我們帶來啟示。讀史能開闊我們的眼界和胸懷,增加我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信心,為我們前進的道路打開一盞明燈。本書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1精心收錄了四篇歷史名家的學術論文,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讓讀者能更加詳盡地了解大唐帝國的興衰起伏。前三篇文章節(jié)選自呂思勉先生的《白話本國史》。其中,《唐朝的初盛》重點講述了唐太宗登基以后的對外關系,包括唐朝和周邊少數(shù)民族的征伐過程以及唐朝與日本、朝鮮、南洋諸國的往來?!稄奈簳x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則重點介紹了唐朝的官制、教育、兵制、刑制、稅制、學術、門閥等七個方面,還特地追溯了各項制度或風氣的歷史淵源?!短瞥姆至押蜏缤觥穭t從藩鎮(zhèn)和宦官兩個方面入手,分析了唐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最后一篇文章《唐宋時代的莊園組織及其成為村落而發(fā)展的情況》的作者是日本學者加藤繁,他在文中詳細闡述了唐宋時代莊園經(jīng)濟的產生與發(fā)展。這些文章,有的從細節(jié)處分析,有的進行宏觀總結,皆細致入微、見解獨到,他們提出的許多問題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呂思勉先生主要生活在民國時期,因此他在文中多采用民國紀元法,為方便讀者查閱,編者已在每個年代后面標注出相應的西元紀年。恐讀者不明,特此提出。2書中設計了一系列彩色鑒賞插頁,共分為九大主題,可看成是對文章的延伸閱讀。其中有對帝都風貌的精彩描繪,有對重大歷史事件的詳細解讀,也有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內容。每一個專題都經(jīng)過精心設計,圖文結合,內容豐富而有趣,帶給讀者不一樣的閱讀感受。3本書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文字緊密配合的圖表體系,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體會到審美的愉悅。書中收入二百余幅精美的圖片,包括人物畫像、文物照片、傳世名畫、行軍地圖等等;另有四十余個細致的表格,比如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重要事件的發(fā)展過程等。這些圖片和表格能給讀者帶來更直觀、更生動的閱讀體驗。

內容概要

  解讀最強盛王朝的盛衰,重現(xiàn)“天可汗”的盛世榮耀。本書共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大唐風云》講述了從618年李淵開國建唐,到907年朱溫篡唐建梁近300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了唐統(tǒng)一之戰(zhàn),玄武門之變、“貞觀之治”、武則天稱帝、韋武之亂、“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宦官亂政與藩鎮(zhèn)割據(jù)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有助于讀者把握唐朝的歷史脈絡。第二部分《名家論史》精選了8篇歷史名家的學術論文,從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再一次全方位解讀大唐王朝。全書縱橫交錯,內容豐富,帶領讀者走進一個生動而立體的大唐王朝。

作者簡介

  陳楠
  1963年生,一直從事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化史的研究,先后在多所高校歷史系任教。出版有學術專著2部,參與合著各類學術著作7部;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

書籍目錄

專題一大唐兩都賦——西都長安.東都洛陽
專題二玄武門之變
專題三安史之亂
專題四鐵甲雄風——大唐帝國的軍隊
序言大唐盛世今何在
閱讀導航
第一篇史 傳
第一章 亂世江山,群雄角逐,誰主沉浮 ——李淵開國建唐
隋末烽煙起(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李淵稱帝(公元617年~公元618年)
大唐旌旗遍四方(公元618年~公元624年)
盛世基石(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一代明主,千秋賢皇,開創(chuàng)帝都盛象
——李世民和他的貞觀之治
兄弟奪嫡(公元618年~公元626年)
玄武門之變(公元624年~公元626年)
貞觀之治(公元626年~公元630年)
“天可汗”的成就(公元630年~公元649年)
第二章 狐媚惑主,亂政干權,終是巾幗不輸須眉——一代女皇武則天
李治登基(公元643年~公元649年)
“火山”上的皇帝(公元649年~公元654年)
武則天崛起(公元650年~公元656年)
稱帝之路(公元656年~公元690年)
武氏王朝及其結束(公元690年~公元705年)
第三章 盛世基業(yè),半生英明,卻教天下人負我!——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
韋后亂政(公元705年~公元710年)
唐玄宗繼位(公元710年~公元712年)
開元盛世(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盛世下的危機(公元742年~公元756年)
安史之亂的爆發(fā)(公元755年~公元756年)
叛亂平定(公元756年~公元763年)
第四章 政權支離,社稷荒蕪,可嘆亂世再現(xiàn)——中晚唐的風雨歷程
唐末兩大毒瘤:宦官與藩鎮(zhèn)(公元757年~公元805年)
改革自救挽狂瀾(公元805年~公元820年)
爭斗不休的朋黨之爭(公元808年~公元835年)
唐末農民戰(zhàn)爭(公元859年~公元884年)
大唐王朝的覆滅(公元885年~公元907年)
專題五紅顏悲歌——楊貴妃的傳奇人生
專題六千古絕唱——唐代文人與唐詩
專題七四方來朝——唐王朝與中外各族關系
專題八鑒真東渡
專題九唐王朝之珍寶——金銀.陶瓷.玉器.琴具
第二篇名家論史
唐朝的初盛(呂思勉)
從魏晉到唐的政治制度和社會情形(呂思勉)
唐朝的分裂和滅亡(呂思勉)
唐宋時代的莊園組織及其成為村落而發(fā)展的情況(加藤繁)
附錄隋.唐.五代十國大事年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李承乾從小就很聰明,深得祖父和父親的喜愛。武德三年(620年),祖父李淵封僅有1歲的他為恒山王。武德九年(626元)父親即位之后,冊立他為太子,這時,他只有8歲。貞觀九年(635年),太上皇李淵去世,唐太宗李世民守孝,下旨太子監(jiān)國,初次把朝政交給年僅17歲的李承乾。唐太宗守了一個半月的孝,李承乾就處理了一個半月的朝政。在這一個半月中,太子表現(xiàn)得很好,他遇事果斷,能夠從大局出發(fā)考慮問題,將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贏得朝中大臣的稱贊,也令唐太宗感到滿意。從此以后,唐太宗就對太子李承乾放下心來,每次離開長安,都讓太子監(jiān)國。 一直以來,唐太宗對太子很信任,太子的地位也很穩(wěn)固,但不幸的是,太子患上了足疾。關于太子的足疾是怎樣患上的,我們并不清楚,史書上也只是簡略地說“足疾”,查閱不到更詳盡的資料??傊?,由于患足疾,太子的行走就不是很方便,除非不得不外出,比如上朝議政,太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待在東宮,很少四處走動。從這以后,唐太宗開始日益表現(xiàn)出對四子李泰的偏愛。 按照唐朝的規(guī)定,每個皇子成年,都要到地方上做官進行歷練??墒牵懹^十年(636年),唐太宗把別的成年皇子都派到外地任職,唯獨舍不得魏王,把他留在了長安。由于魏王喜好文學,同年,唐太宗還下令在魏王府中設置文學館,任由魏王招攬學士。 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上書請求編撰一本地理書——《括地志》,得到唐太宗的批準,并在四年后完成。 貞觀十三年(639年),朝廷中有一些大臣表現(xiàn)得對魏王無禮 ,唐太宗說:“人生之事難以預料,假如有一天太子不行了,別的皇子難道不能成為新的儲君嗎?你們怎么能隨便輕視呢?” 貞觀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巡幸魏王府第,赦免了魏王轄地雍州的死囚,還對其左右侍臣進行了賞賜。 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有意讓魏王李泰遷入離他較近的武德殿居住。

媒體關注與評論

  唐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貢獻最巨,國力最強,歷時最長的王朝之一?!  貤睢   √拼侵袊鴼v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個最大的轉折中樞?!贿@也便是唐代之偉大遠超過羅馬的所在,更是它遠超過世界其他一切以往的偉大國家之所在。但專就中國論,漢以后有唐,唐以后卻再也沒有像漢唐那樣有聲色,那樣值得我們崇重欣羨的朝代或時期了,那也是值得我們警惕注意的。  ——錢穆

編輯推薦

《歷史看得見?帝國風云系列:圖說大秦帝國》編輯推薦:印刷在書上的圖片歷史檔案館——歷史看得見,歷史就是這么簡單!國內首套圖解歷史書系——一套令你全面回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王朝盛衰的歷史書;將史書“經(jīng)、史、子、集”體系同史學理論完美結合,用易懂的文字全方位解讀歷史;每本書收錄數(shù)百幅珍貴的歷史圖片、表格數(shù)據(jù),清晰勾勒出各王朝的崛起和消亡歷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圖說大唐帝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