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歷史

出版時間:2012-7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作者:呂思勉 著  頁數(shù):479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在上海光華大學,講過十幾年的本國史。其初系講通史。后來文學院長錢子泉先生說:講通史易與中學以下的本國史重復,不如講文化史。于是改講文化史。民國二十七年,教育部頒行大學課程;其初以中國文化史為各院系一年級必修科,后改為通史,而注明須注重于文化。大約因政治方面,亦不可缺,怕定名為文化史,則此方面太被忽略之故。用意誠甚周詳。然通史講授,共止一百二十小時,若編制仍與中學以下之書相同,恐終不免于犯復。所以我現(xiàn)在講授,把它分為兩部分:上冊以文化現(xiàn)象為題目,下冊乃依時代加以聯(lián)結,以便兩面兼顧。此意在本書緒論中,業(yè)經(jīng)述及了。此冊系居孤島上所編,參考書籍,十不備    而時間甚為匆促。其不能完善,自無待言。但就文化的各方面加以探討,以說明其變遷之故,而推求現(xiàn)狀之所由來;此等書籍,現(xiàn)在似尚不多,或亦足供參考。故上冊寫成,即付排印,以代鈔寫。不完不備之處,當于將來大加訂補。此書之意,欲求中國人于現(xiàn)狀之所由來,多所了解。故敘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淺顯。又多引各種社會科學成說,以資說明。亦頗可作一般讀物;單取上冊,又可供文化史教科或參考之用。其淺陋誤繆之處,務望當代通人,加以教正。民國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呂思勉識。

內容概要

《中國大歷史》是呂思勉先生所著的一部中國通史。該書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上海淪為“孤島”的時候,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全書共分上下兩編,上編是中國文化史,敘述了中國社會經(jīng)濟制度、政治制度與文化學術的歷史發(fā)展情況及其特點,涉及范圍廣博。下編是中國政治史,講述了中國歷史的演變以及歷史重大事件,敘述簡明扼要。本書敘述范圍廣博,取材簡明精當,脈絡流貫,議論風發(fā),是不可多得的史學著作。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平生著作頗豐,有《白話本國史》《中國通史>兩部通史,還有《先秦史》《隋唐五代史》等斷代史,以及《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等書。

書籍目錄

上編 中國文化史
緒論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體
 第四章 階級
 第五章 財產(chǎn)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選舉
 第八章 賦稅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實業(yè)
 第十二章 貨幣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語文
 第十七章 學術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編 中國政治史
 第十九章 中國民族的由來
 第二十章 中國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開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跡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戰(zhàn)國的競爭和秦國的統(tǒng)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對于異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會的綜述
 ……
附錄一 中國歷代朝代表
附錄二 中國古代重要歷史人物及事件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任何一事一物,要詢問它的起源,我們現(xiàn)在,不知所對的很多。其所能對答的,又十有八九靠不住。然則我們安能本于既往,以說明現(xiàn)在呢? 這正是我們所以愚昧的原因,而史學之所求,亦即在此。史學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實,(二)加以解釋,(三)用以說明現(xiàn)社會,(四)因以推測未來,而指示我們以進行的途徑。往昔的歷史,是否能肩負這種任務呢?觀于借鑒于歷史以應付事實導致失敗者之多,無疑是不能的。其失敗的原因安在呢?列舉起來,也可以有多端,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所記的,全是些戰(zhàn)爭攻伐,在廟堂上的人所發(fā)的政令,以及這些人的傳記世系。昔人稱《左傳》為相斫書;近代的人稱二十四史為帝王的家譜;說雖過當,也不能謂其全無理由了。單看了這些事,能明白社會的所以然么?從前的歷史,為什么會有這種毛病呢?這是由于歷史是文明時代之物,而在文明時代,國家業(yè)已出見,并成為活動的中心,常人只從表面上看,就認為政治可以概括一切,至少是社會現(xiàn)象中最重要的一項了。其實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動,全靠社會做根底。社會,實在政治的背后,做了無數(shù)更廣大更根本的事情。不明白社會,是斷不能明白政治的。所以現(xiàn)在講歷史的人,都不但著重于政治,而要著重于文化。 何謂文化?向來狹義的解釋,只指學術技藝而言,其為不當,自無待論。說得廣的,又把一切人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則動物何以沒有文化呢?須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異于動物的。其異點安在呢?凡動物,多能對外界的刺激而起反應,亦多能與外界相調適。然其與外界相調適,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極有限,而且永遠不過如此。人則不然。所以人所處的世界,與動物所處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異的腦筋,能想出種種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開,能制造種種工具,以遂行其計劃。(三)又有語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擴大的即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傳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傳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個個從頭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續(xù)著做的。不像賽跑的人,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卻像驛站上的驛夫,一個個連接著,向目的地進行。其所走的路線自然長,而后人所達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則文化,是因人有特異的稟賦,良好的交通工具,所成就的控制環(huán)境的共業(yè)。動物也有進化,但它的進化,除非改變其機體,以求與外界相適應,這是要靠遺傳上變異淘汰等作用,才能達到目的的,自然非常遲慢。人則只須改變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對付事物的方法。我們身體的構造,絕無以異于野蠻人,而其控制環(huán)境的成績,卻大不相同,即由其一為生物進化,一為文化進化之故。人類學上,證明白冰期以后,人的體質,無大變化。埃及的尸體解剖,亦證明其身體構造,與現(xiàn)今的人相同??梢娙祟惖倪M化,全是文化進化。恒人每以文化狀況,與民族能力,并為一談,實在是一個重大的錯誤。遺傳學家,論社會的進化,過于重視個體的先天能力,也不免為此等俗見所累。至于有意夸張種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謂進化,將返于生物進化了。從理論上說,人的行為,也有許多來自機體,和動物無以異的,然亦無不披上文化的色彩。如飲食男女之事,即其最顯明之例。所以在理論上,雖不能將人類一切行為,都稱為文化行為,在事實上,則人類一切行為,幾無不與文化有關系。可見文化范圍的廣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會了。人類的行為,原于機體的,只是能力。其如何發(fā)揮此能力,則全因文化而定其形式。 全世界的文化,到底是一元的?還是多元的?這個問題,還非今日所能解決。研究歷史的人,即暫把這問題置諸不論不議之列亦得。因為目前分明放著多種不同的文化,有待于我們的各別研究。話雖如此說,研究一種文化的人,專埋頭于這一種文化,而于其余的文化,概無所見,也是不對的。因為(一)各別的文化,其中仍有共同的原理存。(二)而世界上各種文化,交流互織,彼此互有關系,也確是事實。文化本是人類控制環(huán)境的工具,環(huán)境不同,文化自因之而異。及其興起以后,因其能改造環(huán)境之故,愈使環(huán)境不同。人類遂在更不相同的環(huán)境中進化。其文化,自然也更不相同了。文化有傳播的性質,這是毫無疑義的。此其原理,實因人類生而有求善之性,智。與相愛之情。仁。所以文化優(yōu)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異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謀人類的幸福。其中固有自以為善而實不然的,強力推行,反致引起糾紛,甚或釀成大禍,宗教之傳布,即其一例。但此自誤于愚昧,不害其本意之善,而其劣的,亦恒欣然接受。其深閉固拒的,皆別有原因,當視為例外。這是世界上的文化所以交流互織的原因。而人類的本性,原是相同的。所以在相類的環(huán)境中,能有相類的文化。即使環(huán)境不同,亦只能改變其形式,而不能改變其原理。正因原理之同,形式不能不異,即因形式之異,可見原理之同,昔人夏葛冬裘之喻最妙。此又不同的文化,所以有共同原理的原因。以理言之如此。以事實言,則自塞趨通,殆為進化無疑的軌轍。試觀我國,自古代林立的部族,進而為較大的國家,再進而為更大的國家;再進而臻于統(tǒng)一;更進而與域外交通,開疆拓土,同化異民族;無非受這原理的支配。轉觀外國的歷史,亦系如此。今者世界大通,前此各別的文化,當合流而生一新文化,更是毫無疑義的了。然則一提起文化,就該是世界的文化,而世界各國的歷史,亦將可融合為一。為什么又有所謂國別史,以研究各別的文化呢?這是因為研究的方法,要合之而見其大,必先分之而致其精。況且研究的人,各有其立場。居中國而言中國,欲策將來的進步,自必先了解既往的情形。即以迎受外來的文化而論,亦必有其預備條件。不先明白自己的情形,是無從定其迎距的方針的。所以我們在今日,欲了解中國史,固非兼通外國史不行,而中國史亦自有其特殊研究的必要。 人類以往的社會,似乎是一動一靜的。我們試看,任何一個社會,在已往,大都有個突飛猛進的時期。隔著一個時期,就停滯不進了。再閱若干時,又可以突飛猛進起來。已而復歸于停滯。如此更互不已。這是什么理由?解釋的人,說節(jié)奏是人生的定律。個人如此,社會亦然。只能在遇見困難時,奮起而圖功,到認為滿足時,就要停滯下來了。社會在這時期就會本身無所發(fā)明;對于外來的,亦非消極的不肯接受,即積極的加以抗拒。世界是無一息不變的。不論自然的和人為的,都系如此。人,因其感覺遲鈍,或雖有感覺,而行為濡滯之故,非到外界變動,積微成著,使其感覺困難時,不肯加以理會,設法應付。正和我們住的屋子,非到除夕,不肯加以掃除,以致塵埃堆積,掃除時不得不大費其力一樣。這是世界所以一治一亂的真原因。倘使當其漸變之時,隨時加以審察,加以修正,自然不至于此了。人之所以不能如此,昔時的人,都以為這是限于一動一靜的定律,無可如何的。我則以為不然。這種說法,是由于把機體所生的現(xiàn)象和超機現(xiàn)象并為一談,致有此誤。須知就一個人而論,勞動之后,需要休息若干時;少年好動,老年好靜;都是無可如何之事。社會則不然。個體有老少之殊,而社會無之。個體活動之后,必繼之以休息,社會則可以這一部分動,那一部分靜。然則人因限于機體之故,對于外界,不能自強不息地為不斷的應付,正可借社會的協(xié)力,以彌補其缺憾。然則從前感覺的遲鈍,行為的濡滯,只是社會的病態(tài)。如因教育制度不良,致社會中人,不知遠慮,不能預燭禍患;叉如因階級對立尖銳,致寄生階級不顧大局的利害,不愿改革等;都只可說是社會的病態(tài):我們能矯正其病態(tài),一治一亂的現(xiàn)象,自然可以不復存,而世界遂臻于郅治了。這是我們研究歷史的人最大的希望。

媒體關注與評論

論方面廣闊,述作宏富,且能深人為文者,我常推重呂思勉誠之先生、陳垣援庵先生、陳寅恪先生與錢穆賓四先生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史學家嚴耕望《治史答問》    當時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師友雜憶》

編輯推薦

《歷史看得見?名家說歷史系列:中國大歷史》是呂思勉先生所著的一部中國通史?!稓v史看得見?名家說歷史系列:中國大歷史》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上海淪為“孤島”的時候,為適應當時大學教學的需要而編寫的。 學術與通俗相結合,文字與圖片相配合再現(xiàn)名家歷史! 以嚴謹科學的學術成果為基礎的易懂歷史書! 別具一格的審美與經(jīng)典相結合,閱讀與收藏的精品!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大歷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9條)

 
 

  •   這本書其實就是呂思勉比較值得稱道的那本《呂著中國通史》,此書在述論“理亂興亡”與“典章制度”兩大方面均有出色成就,后者尤勝。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即稱此書“純從社會科學的立場,批評中國的文化和制度,極多石破天驚之新理論”。呂思勉在寫本書之前就對中國古代文化有了長期的研究積累,不僅厚積薄發(fā),且提煉更趨精粹,這是當時許多人想做而難以做到的?,F(xiàn)在在書的前面還增加了一些歷史小專題的漂亮彩插,算是對書內知識的補充和擴展,也很有意思。
  •   內容不錯,可以全面了解中國歷史進程
  •   中國大歷史,歷史上的背影。
  •   呂大師的書,很值得購買,也很劃算真的。
  •   還沒有讀 隨便翻閱了一下 感覺紙張什么的還不錯哦
  •   第一次在網(wǎng)上買東東,感覺東西很好 ,服務也好
  •   了解中國歷史文化有幫助。
  •   還不錯哦,真的。有點半文半白,讀來有點難懂,正好可以練練文言閱讀能力。
  •   與《中國通史》內容一樣。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別買重復了。只有前面10頁左右是彩圖。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