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4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作者:陳桂棣 春桃 頁數(shù):356
Tag標簽:無
前言
攜手為無聲者發(fā)出聲音(代序)陳桂棣我和春桃因文學得以相識、相知,進而走到了一起,或許這就叫緣分。一九九一年秋天,我和她從相距一千多里的安徽省和??西省,一起來到了北京八里莊中國作家D?會魯迅文學院,從此相識。那時,我已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一本散文集和一本報告文學集,寫過電影也寫過電視,又在一個省會城市擔任作D?主席,因為成績比較突出,便成了這期進修班的班長。沒想到,春桃在把我的這些作品通讀了一遍之后,竟認為那全是教堂唱詩班一樣的東西,沒有多少價值。她的話,對我觸動很大。當然,她也注意到,早在一九八三年,我就和張鍥寫過中國早期企業(yè)改革的報告文學《主人》,并獲得過《當代》文學獎。她認為我是屬于那種比較關(guān)心國家大事,喜歡思考社會問題的作家,又寫過多部長篇小說,有駕馭大題材的功力,應該去寫一些厚重的報告文學。尤其是,在那個墻上爬滿了常春藤的魯迅文學院,走出走進,確實常使人想起魯迅,這也促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文學創(chuàng)作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反思。我歷來敬佩魯迅的文學成就和他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他始終自覺地站在社會生活的“漩渦”中心,骨頭是最硬的。魯迅先生的作品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至少,它使我想到:作家只有敢去接觸社會生活中那些尚未成熟的東西,才有可能寫出警世之作。因此,可以說,血性和藝術(shù),對于一個作家同樣重要。沒有痛苦的探索和足夠的膽識,就不會有真正的發(fā)現(xiàn)和真正有價值的文學。于是,我對自己以后的創(chuàng)作作了一次重大調(diào)整:準備拿出十年時間去主攻反映社會問題的報告文學?!墩渲槌枪浮肥俏覀兘Y(jié)婚后我的第一部直面現(xiàn)實的報告文學作品。它是我文學生涯的一個重要轉(zhuǎn)折點。開始,春桃也只是這部作品的第一個讀者,??知,她讀著讀著,禁不住就拿筆改了起來。她改得那樣自信,把我的稿子劃得一塌糊涂,這讓我很是生氣,心想,我操練文學這么多年,你才出道,竟這樣不謙虛。她是喝著瀏陽河的水長大的湘妹子,為人為事無不有著辣椒的品格,一旦認定了的事情,她也是不會輕易讓步的。于是我們辯個不停,搞得鄰居還以為我們是在吵架。她就這樣介入到了我的創(chuàng)作中來。這部作品講述的是安徽省蚌埠市一個知名的企業(yè)家,只是因為一千多元的所謂“貪污問題”,就被市委書記拍板、檢察院立案調(diào)查,最后冤死在獄中卻得不到昭雪的故事。雖然案子涉及到了兩級檢察院、兩級法院,涉及到了市委、市人大主要負責人,以及這座城市眾多的領(lǐng)導干部,但這部作品卻全部真名真姓,直陳事實,毫無顧慮地剖析了這場悲劇誕生的全過程。一九九三年年底,《珍珠城公案》在《當代》雜志發(fā)表了(發(fā)表時??名為《悲劇的誕生》),文章一出來,立即就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全國先后有三十多家報刊予以轉(zhuǎn)載。因為這件事發(fā)生在蚌埠,震動最大的,還是安徽。一本當時只賣四元錢的《當代》雜志,在蚌埠賣到了一百元,還出現(xiàn)了復印本和手3?本,一時變得“洛陽紙貴”。為了寫好這部作品,我在蚌埠市秘密調(diào)查了八十一天,騎著一輛破舊得連小偷也不會光顧的自行車,從早春到仲夏,沒日沒夜地在那個城市里幽靈般地東奔西走。正因為調(diào)查的深入,當我回到省城合肥,坐下來寫作時,已無須再去??看材料。高永嘉“罪案”的內(nèi)幕被披露以后,首先被觸??的是這座城市的市委書記,他不僅下令對《當代》雜志進行封殺,還利用手中的權(quán)力,以“蚌埠市委(1993)4號”“紅頭文件”,將我告到省委,告到中宣部。不久,安徽省委就組織人員對作品的真實性進行了專門調(diào)查。省委的調(diào)查,客觀上給我造成了巨大壓力,至今不堪回首。由于心情異常壓抑,??本健康的心臟就在那時出了問題。這是我第一次講真話付出的代價。那段時間,我切膚般地感受到了一種眾叛親離的人生境遇,而給了我最大勇氣面對這一切的,只有春桃。她是一個有主見有膽識的女人,她給調(diào)查組打電話,質(zhì)問他們?yōu)槭裁床蝗フ{(diào)查高永嘉案件的真相,卻反而沒完沒了地審查一個作家?她甚至提筆給調(diào)查組寫了一份書面報告:“既然有人敢以身試法,就會有人敢拿起手中的筆,用熱血,哪怕用生命作代價,也要去照亮中國走向法治的道路!”當然,最后的結(jié)局還是令人欣慰的: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高永嘉一案進行了復查,最后認定,《悲劇的誕生》一文對整個案件的陳述基本屬實。不久,市委書記就被調(diào)離?!赌戏街苣吩诎盐易鳛椤氨局苋宋铩苯榻B時,曾這樣評述:“陳桂棣是有些‘硬骨頭’的。他以文學的手段做著一些實事,他的堅忍與正氣,使報告文學再次擁有了扣人心弦的力量。”《悲劇的誕生》產(chǎn)生的轟動影響和它令人鼓舞的結(jié)局,無疑堅定了我從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決心,也體味到報告文學的受眾性以及它具有的巨大的魅力,同時,更深切地感悟到“全身心投入”需要付出的代價。從這以后,我開始涉足更大的題材了。整個一九九五年,我就做了一件事:對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進行調(diào)查,寫出八萬字的報告文學《淮河的警告》。我是喝著淮河的水長大的,在淮河岸邊生活了二十六年,即便后來離開了故土,但同母親河的情感是難以隔斷的。那幾年,不斷聽說淮河的水質(zhì)每況愈下,而所有的傳媒又都緘口不語,作為淮河養(yǎng)育出來的一個作家,我感到不應該沉默。當時春桃已去南京大學學習,我一個人拎著包就出發(fā)了。其決心之大,連不少朋友都感到吃驚,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還能為當年的那個勁頭感動?;春恿饔虻乜缭?、皖、魯、蘇四省,三十六個地市,一百八十二個縣以上城鎮(zhèn)。我是從淮河的上游開始采訪的,西起河南桐柏山,東抵??蘇黃海之濱,南自安徽大別山腹地,北到山東蒙山沂水,歷時一百零八天,行程一萬余里,走訪了上千人,調(diào)查的對象上自省市領(lǐng)導、國家環(huán)保局負責人,下到普通市民、農(nóng)民、漁民,接觸到的各色人物差不多涉及社會各個階層。采訪是辛苦的。為了拿到真實的材料,我大部分的日子是在“微服私訪”;為節(jié)約??費,又只能去啃面包,吃à?面,有時不得不去住最便宜的車馬店和大通鋪;為了趕路,我擠過拖à?機,坐過能把人五臟六??都顛??的三輪蹦蹦車,有時還要像打工仔一樣從窗口爬進列車的車廂,只為找個座位去瞇瞪一會。在離開河南省項城市丁集鎮(zhèn)趕往漯河的當天晚上,終因過度勞累,心臟病復發(fā),住進了漯河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尚未康復,又開始奔波,最后竟昏倒在鄭州火車站。寫作是艱難的。也許當時考慮得太多,或是難以從那一大堆素材中跳出來,一時間,不知怎么下筆才好,煩躁得坐臥不安。想不到,春桃又一次讓我感到吃驚:她竟不聲不響地幫我把頭開好了。有了這個開頭,我的思路一下被打開,這以后,便勢如破竹地寫了下去。同樣沒想到的是,一九九五年夏秋之際奇熱難耐,我們當時還住在合肥一處大板樓的頂層,室內(nèi)酷熱如蒸籠,整個白天無法坐下來,只有熬到晚上,憑借一把竹梯,把電線à?上去,爬到房頂上去寫作。作品寫到一半時,我的頸椎又出了毛病,伏案便頭暈目眩,只好打電話把春桃從南京喊回來,由我口述,她記錄整理。就因為這部作品,她的外語缺課太多,最后畢業(yè)時竟喪失了獲得學位的機會。發(fā)表也是困難的。稿子送往北京,當時的大環(huán)境還是談“污”色變。盡管《當代》雜志很喜歡這個作品,而且,《當代》在敢于發(fā)表貼近生活的報告文學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勇氣也是中國其他文學刊物少有的,但《淮河的警告》畢竟涉及到大量鮮為人知的污染數(shù)據(jù),并對造成污染的??因和治理污染的誤區(qū),都進行了大膽的剖析,他們吃不準,需要一個權(quán)威部門的鑒定。為此,我在北京奔波了二十四天,最后不得不斗膽去闖國家環(huán)??偩謽I(yè)務副局長王揚祖的辦公室?!痘春拥木妗钒l(fā)表后,當即在全國產(chǎn)生反響,并引起中央的重視,治理淮河的水污染遂成為當時中國的熱點。國家環(huán)保部門認為:《淮河的警告》為我國全面治理淮河的決策提供了依據(jù),吹響了前奏,并對全國??河湖泊的治理都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一九九七年七月,國務院在河南省鄭州市召開了淮河流域環(huán)境保護執(zhí)法檢查現(xiàn)場會,按照當時國務委員、國務院環(huán)委會主任宋健的提議,我有幸成了這次大會唯一的特邀代表,宋健在大會最后的工作報告中曾三次提到這部作品,希望到會的中央十部委和沿淮四省的有關(guān)領(lǐng)導都能讀一讀《淮河的警告》。《淮河的警告》榮獲了中國最高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我所在的合肥市,市委、市政府破例作出一項決定,以“合肥市委(1998)9號”紅頭文件的形式,對我“予以嘉獎,并獎勵住房一套”。用這種規(guī)格表彰一個作家,安徽省的歷史上沒有過,在全國也是罕見的。春桃從南大畢業(yè)之后,我們便開始了真正的合作:共同采訪,聯(lián)手寫作。《民間包公》就是這樣產(chǎn)生的。由于我多年超負荷地調(diào)查采訪“爬格子”,健康狀況一度變得很糟糕,不得不服用“心血康”來維持。在動筆要寫《民間包公》時,春桃就想了一個辦法,提議我們到五公里外的D?會的辦公室去寫,每天從家里走過去,晚上再走著回家。就這樣,兩個多月,風雨無阻,待九萬多字的作品完成時,我的身體已有明顯好轉(zhuǎn),居然可以不再依賴“心血康”了。如果說《淮河的警告》揭示的是我們自然環(huán)境上的問題,《民間包公》解剖的則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法制環(huán)境。正像作品中所表述的:“發(fā)生在中國大地上的這場市場取向的改革歷程是驚天動地的,相對而言,法制的調(diào)整水平卻是遠不能令人滿意的。我們的法律體系亟待完善,我們的商品和市場的法律覆蓋面仍很狹??,我們的市場發(fā)育所急需的法律還一直處于尷尬狀態(tài),已??制定出來的許許多多的法律內(nèi)容還較粗疏,可操作性差,甚至相互之間存有矛盾,有些仍留有舊體制的烙印?!薄案螞r,目前的訴訟領(lǐng)域仍嚴重地存在著以言代法、以權(quán)壓法、以情藐法、以錢枉法的丑惡現(xiàn)象。許多地方?jīng)Q定訴訟成敗、官司輸贏的,還不是案內(nèi)的是非;神圣不可玷污的法律,其應有的權(quán)威還樹立不起來。”因此,我們在《民間包公》中講述的一個關(guān)于律師的故事,就不能不和我們講的關(guān)于淮河的故事一樣沉重。我們介紹了安徽律師陳三樂??手的五個案子,這是我從他??辦過的幾十個典型案子中篩選出來的,我們看重的當然不僅是案情本身的曲折、離奇,而是其背后,其容量,其所具備的巨大的社會“當量”。我們的這種努力,得到了許多著名評論家的認可。周政保讀了后,“由衷感到這是一部有思想、有主見、有分量的作品,也是一部與時代的脈搏跳動相呼應的、富有社會前沿精神及公眾意識的作品。它在讓人感動的同時,也把信念、憂慮或思考的沉重一起交給了讀者?!崩走_則從另外的角度談了看法:“首先,我要說《當代》雜志歷來有個好傳統(tǒng),就是敢于發(fā)表這些干預生活的好作品,像《民間包公》這樣深層次地揭示社會問題,特別是涉及到的又是法制建設的大問題,其尖銳的程度,一般的編??部是不大敢發(fā)的,他們卻發(fā)了不少,替老百姓說話,敢于同權(quán)勢抗衡,深表欽佩?!瘪R相如覺得這部作品在報告文學主體性的結(jié)構(gòu)上顯然有著新的收獲。丁臨一評價道:“這是一部面向未來的作品。兩位作家當前把這樣一位古稀老人的赤子之心,推向社會,推到我們面前,我認為意義是重大的?!焙挝鱽淼脑u論使我們備受鼓舞,他說:“我認為,就作品達到的高度,應該是新時期報告文學中第一流的。無論其題材的尖銳性、新穎性、重要性,還是從作品本身的思想容量和認識價值來看,都應該給予一個很高的評價。”許多專家已??注意到了,《民間包公》文章中的宏大雄勁、理性思辨,那是我的強項,而其中的簡潔細膩、婉約動人之處,便出自春桃之手。我們真正做到了優(yōu)勢互補。從《珍珠城公案》到《淮河的警告》再到《民間包公》,我們在涉獵重大而敏感的熱點與焦點問題的寫作上,已積累了一定的??驗,也有了足夠的信心和駕馭能力;彼此之間默契的配合更猶如人的左手和右手。于是,我們便將“大主題、大視野、大境界、大手筆”的“四大”確定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從二OOO年秋天起,我們開始了對有著九億之眾的中國農(nóng)民的生存狀況進行深入調(diào)查,決心為中國這個最大的弱勢群體做些事情。三年后,我們寫出了三十四萬字的長篇報告文學——《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我們真的沒有想到,僅僅是為失語的中國農(nóng)民說了真話,僅僅因為把中國農(nóng)村改革艱難而曲折的歷史如實寫了出來,就引起這樣大的反響,甚至,有媒體形容這本書出版時的轟動是“石破天驚”。何西來先生在序中稱:“這是一本把嚴酷的真實推向讀者,推向公眾的書,是一本無所隱諱地把‘三農(nóng)’問題的全部復雜性、迫切性、嚴峻性和危險性和盤托出的書?!贝_實是“無所隱諱”了,書中所涉人物上自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務院總理、副總理,中央國家有關(guān)部委負責人,省、市、縣、鄉(xiāng)各級官員,下至廣大農(nóng)民,并且用的全是真名真姓;不僅觸目驚心地解剖了曾震驚中央?yún)s又長期鮮為人知的幾起涉農(nóng)大案,還首次公開披露了正在安徽試點的中國農(nóng)村稅費改革艱難的決策與推進過程中大量的幕后故事。我們相信,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這么大轟動,主要是因為社會各界讀者良知上的認同和大家心靈深處的共鳴,這就是:對國家命運的思考,不只是政治家的專利,也不應局限于官場,應該有來自民間的聲音,應該有更多的人為中華民族擔當一份責任。當然,我們同樣沒有料到,會因為這本書吃上官司,地方法院不僅受理了,開庭了,也驚動了海內(nèi)外,但直到五年后的今天,我們居然還見不到判決的結(jié)果;也沒料到,盜版書竟曾??猖獗一時,達上千萬冊之多;更不會料到,《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所披露的問題,有一些很快就會被中央政府予以解決;而且我們還會因此入選美國《時代》周刊的“亞洲英雄”,并獲得“尤利西斯國際報道文學獎”唯一的一等獎。收入到這個集子中的《走近中國農(nóng)民》,正是摘自《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一書的兩個章節(jié)?!讹L雨包公墓》,也是我和春桃共同完成的《包公遺骨記》一書中的幾個章節(jié)的縮寫。??書已先后由中國、泰國以及臺灣的三家出版社出版?!讹L雨包公墓》是應《中國故事》雜志之約撰寫的。故事發(fā)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合肥一家鋼鐵廠要建一座石灰窯,舉世聞名的包公一家老小三代人的墓群就得統(tǒng)統(tǒng)遷走,可以說,這是中國文明史上最荒唐的一件事了。可是,沒??會想得到,發(fā)掘的過程中居然冒出了那么多的奇怪之事,意外之事,令人凄然淚下之事,讓人拍案而起之事,感人至深又發(fā)人深思之事。其實,當看完了這個故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地下的世界??來也是那般撲朔迷離,埋藏的,簡直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秘史!《失憶的萬佛湖》,這是春桃的作品。發(fā)表在《當代》雜志時,??叫《失憶的龍河口》。“失憶”二字乃點睛之筆,但失憶的顯然不是龍河口;現(xiàn)在安徽省舒城縣早已把當年的龍河口水庫改為“萬佛湖”,無疑是受到浙??千島湖的啟發(fā),要把它當成搖錢樹。春桃作品寫到的,就是發(fā)生在“大躍進”年代興建龍河口水庫時,涌現(xiàn)出的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女英雄許芳華悲涼的一生。許芳華成為英雄的事跡,我早在二十多年前參加國家水電部組織的“淠史杭寫作組”時,就寫過。那已??是“文革”后期,離龍河口水庫的興建已有十多年,可是,被我采訪的許多當事人,都可以繪聲繪色地講出許芳華的感人故事,也有人隱約提到了她后期的不幸,卻沒有一個人知道她的下落,我最后也沒見到她。英雄的命運觸動了春桃,對英雄的不公更是激起了她的義憤。雖然這時離那故事已有四十余年,她卻下決心要找到這位女英雄。后??多方打探,歷盡艱辛,終于如愿,卻聽到了一個遠比想象更凄慘的故事?!妒浀娜f佛湖》正是春桃以一個女性的敏感和特有的視角,令人百感交集地講述了一個不該被今天遺忘的一群人和一段歷史。這部作品發(fā)表之后,不僅在讀者中產(chǎn)生了很大反響,還引起了有關(guān)部門的關(guān)注:安徽省淠史杭灌區(qū)管理總局黨委書記專程去看望了許芳華,并派了醫(yī)生為她的癡呆女兒治?。皇娉强h委則從組織上解決了她的生活費,終于讓英雄老有所養(yǎng)了。應該說,一部作品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其實,這??本就是我們要寫這一類報告文學的題中應有之意?;仡櫴杖氲轿覀冞@個集子中來的其他作品,由于作品中揭示的那些問題,引起了有關(guān)方面的關(guān)注,問題不是被解決,就是得到了應有的重視。一想到我們能用手中的筆,為底層的黎民百姓做些事情,我們就感到活得很充實。我曾??是我生活的這座城市的政D?委員,當了一回政D?委員,知道參政議政是自己義不容辭的權(quán)利和義務;雖然現(xiàn)在不是政D?委員了,但我和春桃所做的,無疑也是在用自己的作品“參政議政”。這些年來,雖然我和春桃一直在秉承為弱勢群體寫作,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類作品,我們分明已??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去年撰寫的一本以我們自己親歷的一場官司為背景,反映中國農(nóng)村不容樂觀的法治環(huán)境的長篇紀實《等待判決》,出版就遇到了挫折;今年出版的《小崗村的故事》,也是歷盡坎坷。我們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了,甚至,感到難以堅持。一些和我們有著類似寫作??歷的同道,或迫于壓力,金盆洗手,或為了生存,改寫其他文體。走在這條路上,我們越來越感到了孤獨。我們真的很擔心,中國的報告文學會不會從此走向沉淪?謹借用《調(diào)查背后》出版的機會,向一直關(guān)心和支持我們的廣大的讀者朋友,表達我們由衷的敬意!2009年12月18日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精選了二位作家最有代表性的6部作品。每一部都是作者直面現(xiàn)實,深入調(diào)查,歷盡艱辛寫成的啼血之作。這些作品曾在國內(nèi)外榮獲過多種獎項,無論其題材的尖銳性、新穎性、重要性,還是其蘊含的社會前沿精神以及公眾意識,都堪稱新時期中國報告文學第一流的作品。
作者簡介
陳桂棣,男,安徽蚌埠人,國家一級作家,1986年開始職業(yè)寫作,主要從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另有長篇小說、散文、電影劇本多部;曾獲中國最高文學獎:首屆魯迅文學獎。
春桃,女,湖南醴陵人,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創(chuàng)作涉足小說、電影電視,出版過報告文學及散文多部,其作品曾獲《當代》文學獎、入圍電影華表獎。
夫婦二人憑《中國農(nóng)民調(diào)查》獲2004年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道文學一等獎,同年,被美國《商業(yè)周刊》評為亞洲之星;2005年當選美國《時代》周刊亞洲英雄人物。
書籍目錄
第一篇 失憶的萬佛湖 第二篇 珍珠城公案——高永嘉罪案始末 第三篇 民間包公 第四篇 淮河的警告第五篇 走近中國農(nóng)民 第六篇 風雨包公墓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篇珍珠城公案——高永嘉罪案始末??開雄雞覓食般的中國版圖,就會發(fā)現(xiàn),遼闊的東部大地,居中位置,躺著一條河,站著一座山。這河叫淮河,這山叫秦嶺,這山,這河,劃出中國南北的分界線。這線如此神奇,冥冥之中似有個不可思議的神靈,在此設下一條“楚河漢界”,使華夏大地南北方的氣候、河流、人民日常語言和生活習俗全變得涇渭分明。安徽省蚌埠市正騎在這條線上。北方人稱它是南方,南方人又視其為北方。據(jù)史考:它是“古采珠之地”,故譽為“珍珠城”。城西的荊山卞和洞,有一個悲壯的故事流傳至今:說卞和在此洞得了塊璞玉,奉而獻予厲王,厲王讓玉人鑒別,玉人說:“是石頭。”厲王認為卞和竟敢欺君,砍掉他的左腳。厲王死后,卞和又將璞玉奉而獻之武王,武王也讓玉人鑒別,玉人又說:“是石頭。”武王也認為卞和欺君,遂砍掉他的右腳。卞和悲痛地哭道:“砍掉雙腳,我不傷心,傷心的是把寶石當成石頭,將貞士視為誑夫!”韓非子一篇《和氏獻璧》宣揚得國人皆知,聽起來似乎是一個陰郁的提示。第一章?雪地“雕像”1一九九三年.雞年。古歷大年三十。一大早就賊冷,帶哨子也帶刀子的風刮得人出不了門,但蚌埠市勝利路中段卻陸陸續(xù)續(xù)涌來人群,那是市里幾大班子,各部委辦、各區(qū)縣局的頭頭腦腦去參加團拜會。這些人說說笑笑地向市委大門口走去。來到門口,兀然收住了腳步。雪地上,并排立著七個披麻戴孝的人!他們?nèi)兴呐?,毫無表情的臉也在冰天雪地中凍住了,辨不出是悲慟,是憤懣,是渴求,還是絕望。他們捧著一個男人的遺像,以及那男人生前獲得的榮譽證書和獎章。閃著金屬光澤的獎章??皚皚白雪襯得格外扎眼,叫人倍覺凄冷。??不認識他呢?鑲在黑框中那神態(tài)安詳?shù)哪腥?,就是老高,高永?安徽省著名的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很快有人認出雪地上的七個人,那是高永嘉妻子、子女、兩個未過門媳婦和一個未來女婿。像一棵老樹六棵小樹扎根在風雪中,一動不動。一年之前,高永嘉突然被捕。一年半過去了,沒聽說把高永嘉的案子搞個明白,許多人便犯了嘀咕,只覺得不對頭,可又說不上其中有什么蹊蹺。不是今天瞧見他的遺像,大家確實想不到,這位曾在國際市場上卷起過“乳膠手套”旋風的蚌埠乳膠廠廠長已不在人世。這事兒實在叫人有點敏感。參加團拜的人來到門口,就像步入雷區(qū),格外小心地低眉而過;也有敢于問事的,他們蹭過去,心情沉重地勸慰幾句,這種勸慰連勸慰者也感到蒼白無力,最后尷尬地離去。退到二線去的老市長王明義,聽說高永嘉死了七八天沒人接待,他很生氣,覺得老高對蚌埠至少是有過貢獻的,考慮高被捕前已調(diào)任市??D?辦副主任,便在團拜會場找出??D?辦書記陳長貴。陳長貴聳著肩有些為難,他去能解決什么問題呢?老市長于是直接找到市委書記徐景仁。徐書記略感意外,他搓著手,怔了一下,就平靜地說道:“高有結(jié)論?!睉撚薪Y(jié)論。什么結(jié)論,大家都不知道。老市長王明義想多問一句,徐書記已掉臉走開。高家人年三十大清早冒嚴寒來請愿,目的就是討個公道。高家人認為高永嘉無罪,逮捕是無中生有,要求對高永嘉一生的功過給個公道的結(jié)論。這是一九九三年元月二十三日。這天,蚌埠的報紙頭版顯著位置披露的,是年年都有的熱熱鬧鬧又閃爍其詞的團拜會消息,然而,參加團拜的人卻不得不承認,這天真正使他們難以忘卻的,還是那雪地上的“雕像”,和鑲進黑框的高永嘉遺像
編輯推薦
《調(diào)查背后》是由武漢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