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燈夢影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武漢  作者:李叔同|繪畫:豐子愷  頁數(shù):213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弘一法師是我學藝術(shù)的教師,又是我信宗教的導(dǎo)9幣。我的一生,受法師影響很大。廈門是法師近年經(jīng)行之地,據(jù)我到此三天內(nèi)所見,廈門人士受法師的影響也很大,故我與廈門人士不啻都是同窗弟兄。今天學佛會要我演講,我慚愧修養(yǎng)淺薄,不能講弘法利生的大義,只能把我從弘一法師學習藝術(shù)宗教時的舊事,向諸位同窗弟兄談?wù)?,還請賜我指教?! ∥?7歲入杭州浙江第一師范,20歲畢業(yè)以后沒有升學。我受中等學校以上學校教育,只此五年。這五年間,弘一法師,那時稱為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圖畫音樂教師。圖畫音樂兩科,在現(xiàn)在的學校里是不很看重的;但是奇怪得很,在當時我們的那間浙江第一師范里,看得比“英、國、算”還重。我們有兩個圖畫專用的教室,許多石膏模型,兩架鋼琴,五十幾架風琴。我們每天要花一小時去練習圖畫,花一小時以上去練習彈琴。大家認為當然,恬不為怪,這是什么原故呢?因為李先生的人格和學問,統(tǒng)制了我們的感情,折服了我們的心。他從來不罵人,從來不責備人,態(tài)度謙恭,同出家后完全一樣;然而個個學生真心地怕他,真心地學習他,真心地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因為就人格講,他的當教師不為名利,為當教師而當教師,用全副精力去當教師。就學問講,他博學多能,其國文比國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歷史比歷史先生更高,其常識比博物先生更富,又是書法金石的專家,中國話劇的鼻祖。他不是只能教圖畫音樂,他是拿許多別的學問為背景而教他的圖畫音樂。夏丐尊先生曾經(jīng)說:“李先生的教師,是有后光的?!毕穹鹌兴_那樣有后光,怎不教人崇拜呢?

內(nèi)容概要

李叔同在俗世為藝術(shù)家,在佛為高僧。其一生心得彌足珍貴。大師晚年整理、修訂了大量的佛學要義,旨在弘揚佛法,讓更多世人覺悟。本書精選了其修訂后的佛學著述近三十篇。而為了更全面地展現(xiàn)大師的藝術(shù)成就,除說法外,編者還收錄了處世格言、演講稿、詩詞、散文、信件等作品。大師俗世愛徒、摯友,都曾為大師提筆,本書也一并收錄。往昔歲月,彈指一揮間,希望大師的佛語禪心,能讓奔波、勞碌的世人多一點啟發(fā),多一點對生活的感悟、回味。

書籍目錄

佛學著述選  佛法大意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常隨佛學  律學要略  盜戒釋相概略問答  泉州開元慈兒院講錄  受十善戒法  持非時食戒者應(yīng)注意日中之時  授三皈依大意  敬三寶  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改習慣  青年佛徒應(yīng)注意的四項  改過實驗談  普勸凈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jīng)  問答十章  藥師如來法門一斑  藥師法門修持課儀略錄  藥師如來法門略錄  為性常法師掩關(guān)筆示法則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最后之口口  《華嚴集聯(lián)三百》序  《華嚴經(jīng)》讀誦研習入門次第  人生之最后  晚晴集文學  ◆散文    辛丑北征淚墨    西湖夜游記    圖畫修得法    《音樂小雜志》序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jīng)過    南閩十年之夢影    弘一大師最后一言——談寫字的方法  ◆詩詞    送別    秋柳    廢墟    早秋    春游    簾衣    滿江紅·民國肇造填滿江紅志感    南南曲·贈黃二南君    詠菊    題丁慕琴繪黛玉葬花圖二絕    題夢仙花卉橫幅    玉連環(huán)影·為夏丐尊題小梅花屋圖    貽王海帆先生    清平樂·贈許幻園    和宋貞題城南草圖原韻    老少年曲    戲贈蔡小香四絕    南浦月·將北行矣,留別海上同人    夜泊塘沽    遇風愁不成寐    感時    津門清明    贈津中同人    西江月·宿塘沽旅館    登輪感賦    輪中枕上聞歌口占    為滬學會撰文野婚姻新戲冊既竟系之以詩    重游小蘭亭口占    滑稽傳題詞四絕    金縷曲·留別祖國,并呈同學諸子    醉時    茶花女遺事演后感賦    書憤    春風    昨夜    喝火令    題陳師曾荷花小幅附錄  ◆世說弘一    弘一法師的出家生活(夏丐尊)    為青年說弘一法師(豐子愷)    弘一上人史略(劉質(zhì)平)    我的老師李叔同(李鴻梁)    李叔同與『天涯五友』(金梅)  ◆書信小札    致夏丐尊(閩中)    致夏丐尊(衰?。?   致李圣章(出家)    致林奉若(食物)    致劉質(zhì)平(注意)    致劉質(zhì)平(改習)    致劉質(zhì)平(遺囑)  ◆弘一法師年表

章節(jié)摘錄

  佛學著述選  佛法大意  我至貴地,可謂奇巧因緣。本擬住半月返廈。因變住此,得與諸君相晤,甚可喜?! ∠嚷哉f佛法大意?! 》鸱ㄒ源笃刑嵝臑橹鳌F刑嵝恼?,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fā)救濟一切眾生之大愿,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yè)。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魧P迌敉练ㄩT者,尤應(yīng)先發(fā)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fā)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劣谧鞔壬剖聵I(yè),尤要。既為佛教徒,即應(yīng)努力作利益社會之種種事業(yè)。乃能令他人了解佛教是救世的、積極的。不起誤會?! 』蛞山?jīng)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  今案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智者不執(zhí)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yè)?! ∪艚獯艘猓H藞?zhí)著我相而利益眾生者,其能力薄、范圍小、時不久、不徹底。若欲能力強、范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作利生事業(yè)乃能十分圓滿也。故知所謂空者,即是于常人所執(zhí)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后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yè)。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建設(shè)乃得實現(xiàn)也?! 〗衲芰私夥鸱ㄖ到y(tǒng)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世界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 ∫蚍鸱ㄊ钦婺埽骸 ≌f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瞥篱g一切謬見,而與以正見。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與以正信。惡行,而與以正行?;糜X,而與以正覺?! “ㄊ篱g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 V被一切眾生之機,而無所遺漏?! 〔粌H中國,現(xiàn)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地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及雜志等甚多?! 」释褳榉鸾掏秸?,須徹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俾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后于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為余所希望者?! ∫陨下哉f佛法大意畢?! ∮之?shù)匦攀?,因今日為菩薩誕,欲請解釋南無觀世音菩薩之義。茲以時間無多,惟略說之?! ∧蠠o者,梵語。即歸依義?! ∑兴_者,梵語,為菩提薩之省文。菩提者覺,薩者眾生。因菩薩以智上求佛法,以悲下化眾生,故稱為菩提薩。此以悲智二義解釋,與前同也?! ∮^世音者,為此菩薩之名。亦可以悲智二義分釋。如《楞嚴經(jīng)》云: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約智言也。如《法華經(jīng)》云: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約悲言也?! 》鸱ㄊ陕葬尅 ∮炀冉袢罩赖廊诵?,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對于佛法而起之疑問,亦復(fù)不少。故學習佛法者,必先解釋此種疑問,然后乃能著手學習。  以下所舉十疑及解釋,大半采取近人之說而敘述之,非是講者之創(chuàng)論,所疑固不限此,今且舉此十端耳。  一、佛法非迷信  近來,知識分子多批評佛法謂之迷信。  我輩詳觀各地寺廟,確有特別之習慣及通俗之儀式,又將神仙鬼怪等混入佛法之內(nèi),謂是佛法正宗。即有如此奇異之現(xiàn)相,也難怪他人謂佛法是迷信。但佛法本來面目貝!不如此,決無崇拜神仙鬼怪等事。其儀式莊嚴,規(guī)矩整齊,實超出他種宗教之上?! ∮址鸱芷瞥篱g一切迷信,而與以正信,豈有佛法即是迷信之理?!故知他人謂佛法為迷信者,實由誤會。倘能詳察,自不至有此批評。  二、佛法非宗教  或有人疑佛法為一種宗教,此說不然。  佛法與宗教不同,近人著作中常言之,茲不詳述。應(yīng)知佛法實不在宗教范圍之內(nèi)也?! ∪⒎鸱ǚ钦軐W  或有人疑佛法為一種哲學。此說不然。  哲學之要求在求真理,以其理智所推測而得之某種條件,即謂為真理。其結(jié)果有一元、二元、唯心、唯物種種之說。甲以為理在此,乙以為理在彼,紛壇擾攘,相非相謗。但彼等無論如何盡力推測,總不出于錯覺一途。譬如育人摸象,其生平未曾見象之形狀,因其所摸得象之一部分,即謂是為象之全體,故或摸其尾——便謂象如繩,或摸其背——便謂象如床,或摸其胸——便謂象如地。雖因所摸處不同而感覺互異,總而言之,皆是迷惑顛倒之見而已?! ∪舴鸱▌t不然?! ∑┤缑餮廴四苡H見全象,十分清楚,與前所謂盲人摸象者遇然不同。因佛法須親證“真如”,了無所疑,決不同哲學家之虛妄測度也。  何謂“真如”之意義?  真真實實,平等一如,無妄情,無偏執(zhí),離于意想分別——即是哲學家所欲了知之宇宙萬有之真相及本義也。夫哲學家欲發(fā)明宇宙萬有之真象及本體,其志誠為可嘉;第太無方法,致罔廢心力,而終不能達到耳?! ∫陨纤f之佛法非宗教及哲學,僅略舉其大概。若欲詳知者,有南京支那內(nèi)學院出版之《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一詳卷,可自詳研,即能洞明其奧義也。  四、佛法非違背于科學  常人以為佛法重玄想,科學重實驗,遂謂佛法違背于科學,此說不然?! 〗茖W家持實驗主義者,有兩種意義:  一是根據(jù)眼前之經(jīng)驗,彼如何,即還彼如何——毫不加以玄想。  二是防經(jīng)驗不足恃,即用人力改進,以補通常經(jīng)驗之不足。  佛家之態(tài)度亦爾。彼之“戒”、“定”、“慧”三無漏學,皆是改進通常之經(jīng)驗。但科學之改進經(jīng)驗重在客觀之物件,佛法之改進經(jīng)驗重在主觀之心識?! ∪缛嘶寄坎?,不良于視,科學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則努力醫(yī)治其眼,以求復(fù)明。兩者雖同為實驗,但在治標治本上有不同耳。  關(guān)于佛法與科學之比較,若欲詳知者,乞閱上海開明書店代售之《佛法與科學之比較研究》著者王小徐,曾留學英國,在理工??粕系邪l(fā)見,為世界學者所推重,近以其研究理工之方法,創(chuàng)立新理論,解釋佛學,因著此書也?! ∥?、佛法非厭世  常人見學佛法者,多居住山林之中,與世人罕有往來,遂疑佛法為消極的厭世的,此說不然?! W佛法者,固不應(yīng)迷戀塵世,以貪求榮華富貴,但亦決非是冷談之厭世者。因?qū)W佛法之人,皆須發(fā)“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樂為苦樂,抱熱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極,乃是積極中之積極者。雖居住山林中,亦非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字,以預(yù)備將來出山救世之資具耳,與世俗青年學子在學校讀書,為將來任事之準備者甚相似?! ∮墒强芍?,謂佛法為消極厭世者實屬誤會?! ×?、佛法非不宜于國家之興盛  近來,愛國之青年信仰佛法者少,彼等謂:佛法傳自印度,而印度因此衰亡,遂疑佛法與愛國之行動相妨礙,此說不然?! 》鸱▽嵞茌o助國家,令其興盛,未嘗與愛國之行動相妨礙。印度古代有最信仰佛法之國王,如阿育王、戒日王等,以信佛故,而統(tǒng)一興盛其國家。其后婆羅門等舊教復(fù)興,佛法漸無勢力,而印度國家乃隨之衰亡——其明證也?! ∑摺⒎鸱ǚ悄軠绶N  常人見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滅種,此說不然?! ⌒欧鸱ǘ黾艺撸藶樯?,此實極少之數(shù)。此外大多數(shù)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 》鸱ㄖ兄?,與他教之牧師相似,非是信徒皆應(yīng)為牧師也?! “?、佛法非廢棄慈善事業(yè)  常人見僧尼唯知弘揚佛法,而于建立大規(guī)模之學校、醫(yī)院、善堂等利益社會之事未能努力,遂疑學佛法者廢棄慈善事業(yè),此說不然?! ∫婪鸾?jīng)所載,布施有二種:一曰財施,二曰法施?! 〕黾抑鹜剑苑ㄊ橹?,故應(yīng)多致力于弘揚佛法,而以余力提倡他種慈善事業(yè)。  若在家之佛徒,則財施與法施并重,故在家居士多努力作種種慈善事業(yè)?! 〗暌詠?,各地所發(fā)起建立之佛教學校、慈兒院、醫(yī)院、善堂、修橋)造涼亭、乃至施米、施衣、施錢;施棺等事;皆時有所聞、但不如他教仗外國慈善家之財力,所經(jīng)營者規(guī)模闊大耳。  九、佛法非是分利  近今經(jīng)濟學者,謂“人人能生利,則人類生括發(fā)達,乃可共享幸?!保?qū)W⒅赜谏?,遂疑信仰佛法者,唯是分利而不生利、殊有害于人類,此說亦不免誤會?! ∪粼诩胰诵叛龇鸱ㄕ?,不得于職業(yè),士、農(nóng)、工、商皆可為之。此理易明,可毋庸疑。若出家之僧尼,常人觀之,似為極端分利而不生利之寄生蟲、但僧尼亦何嘗無事業(yè)?!僧尼之事業(yè),即是弘法利生。倘能教化世人,增上道德,其間接直接有真實大利益于人群者正無量矣!  十、佛法非說空以滅人世  常人因佛經(jīng)中說“五蘊皆空”、“無常若空”等,因疑佛法只一味說空,若信佛法者多,將來人世必因之而消滅,此說不然?! 〈蟪朔鸱ǎ哉f“空”及“不空”兩方面。雖有專說“空”時,其實亦含有“不空”之義。故須兼說“空”與“不空”兩方面,其義乃為完足。  何謂“空”及“不空”?  “空”者是無我;“不空”者是救世之事業(yè)。雖知無我,而能努力作救世之事業(yè),故“空”而“不空”;雖努力作救世之事業(yè),而決不執(zhí)著有我,故“不空”而“空”。如是真實了解,乃能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作種種之事業(yè)無有障礙也。  又若能解此義,即知常人執(zhí)著我相而作種種救世事業(yè)者,其能力薄,范圍小,時間促,不徹底;若欲能力強,范圍大,時間久,最徹底者,必須于佛法之空義十分了解。如是所作救世事業(yè)乃能圓滿成就也?! 」手^“空”者,即是于常人所執(zhí)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后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yè)。亦猶世間行事,先將不良之習慣等,一一推翻,然后良好之建設(shè)乃得實現(xiàn)。信能如此,若云犧牲,必定真能犧牲;若云救世,必定真能救世。由是堅堅實實,勇猛精進而作去,乃可謂偉大,乃可謂徹底,?! ∷哉嬲鸱?,先須向“空”上立腳,而再向“不空”上作去,豈是一味說“空”而消滅人世那?!  以上所說之十疑及釋義,多是采取近人之說,而敘述其大意。諸君聞此,應(yīng)可免除種種之誤會。若佛法中之真義,至為繁廣,今未能詳說。惟冀諸君,從此以后,發(fā)心研究佛法。請購佛書,隨時閱覽,久之自可洞明其義。是為余所厚望焉。

編輯推薦

  《禪燈夢影》特點為: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業(yè),世之最可愛異者,莫過光陰,一念凈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谥袊幕l(fā)展史中,弘一法師李叔同注定不會被人遺忘。作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qū),他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冬國內(nèi),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曉音律、善演藝、精金石。在世時,他流光溢彩,為翩翩佳公子;一朝出世,洗凈鉛華,即與紅塵永訣。從風華才子到云水高僧,從酒旗風舞到青燈古卷,李叔同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今,斯人已去,留給世人的是須用一生體味、品讀的禪門真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禪燈夢影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7條)

 
 

  •   佛學對中國的影響難以估量,佛教又因其偉大性,是歷史上唯一沒有傷害過人類的宗教。
    然而,中國歷史上的佛教卻因各種各樣的原因長期遭受著世人的誤讀和誤解,哪怕在當下,真正通達佛教精神者亦甚少,在加上現(xiàn)在大陸各個城市人文景觀的大面積世俗化,功利化,使得人們對佛學的誤解更深。信佛不僅不是什么自我救贖的標志,而且是叫人揶揄的事。
    兩年前我閱讀了一些臺灣的佛學著作,大致對一個佛教的疑惑有了一些解答。再到對李叔同的關(guān)注,買了這本《禪燈夢影》,如夢方醒,真正的佛教是出世又入世的,出世乃為自救,入世乃為救世,方能得到靈魂的解脫。最宗教最大的尊敬是深懷佛教精神,非一定要出家為僧。當一個人具備佛教精神,就會感到無窮的力量。
    佛教救世,佛學智慧。
  •   朋友買的,我掃了幾眼,才知道"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李叔同寫的,才知道他是大師,只不過,這本書是各種短小的文章集在一起的,寫的東西也很深奧,有些是看不懂的,需要仔細品味!
  •   作為佛學入門書籍,再好不過!
    弘一大師的書確實不錯!
  •   此書的編輯實在太爛,把一堆互不相關(guān)的文章和圖畫胡亂湊在一起就算著作了。最糟糕的是還未能選取叔同先生的佳作。叔同先生治學嚴謹,持戒亦精嚴,可惜編輯無良,弄出一部雜貨鋪一般的書還冠以“李叔同著”字樣,真與誹謗無異。
  •   弘一法師所放棄的,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法師所追求的,是很多人無論如何無法理解的。他站在了第三樓,我們在第一樓,中間的差距是精神的信仰。在物欲橫流的時代,看此書,洗心,靜思,究竟什么是我們應(yīng)該追尋的?
  •   且不說它的具體內(nèi)容,僅僅是文章寫于李叔同,圖畫配于豐子愷。你就可以知道此書的價值。
  •   很不錯的書,大師的文字配上大師的插圖,靜下心來看看會有很多收獲
  •   閱讀此書能讓人洗盡鉛華!
  •   弘一法師,敬
  •   夜半時分,明燈古卷,獨坐書桌前,泡一杯香茗,讓書中的文字浸漬內(nèi)心,拋卻一天的浮躁和不安,洗滌內(nèi)心,彼時,心是安逸的、沉靜的、充盈的......
  •   淡淡的,說不出的,慢慢的,感悟著的!
  •   這就是一本很多人的合集
  •   一直沒有看完,懵懵懂懂不是很明白,但是一直很向往
  •   很好看的書,實用便宜正品。
  •   是一本值得慢慢讀的書,插圖也很好看。
  •   書的紙質(zhì)很好,很光滑,而且是彩頁,很喜歡,閱讀興趣一下子就提高了。內(nèi)容也很好,價格很便宜,賺到了!
  •   文章內(nèi)容和插圖都很好
  •   內(nèi)容、插圖都好,值得買
  •   絕對好書,值得看,值得珍藏。
  •   文字好,插圖也好。
  •   很不錯!印刷很精美!內(nèi)容也很受益!
  •   小時候隨大人上山禮佛,黃色圍墻上藍紫的南無阿彌陀佛,總覺得這字寫的真美啊!后來才知道這原來就是弘一大師的字體。在我心里,他是一個曠世傳奇,永遠只能在心底里仰望。這本書說實在的裝幀設(shè)計顯得小氣了些,但是,只要是弘一法師的文章,關(guān)于他的介紹,我就會珍藏……
  •   如果你對佛學有所了解還是不錯的
    如果你只想看弘一法師的文章還是找其他書吧
  •   大師杰作
  •   幾乎迷戀著大師的文字。
  •   平靜如水
  •   不知道是傳記還是什么
  •   有解有證,人生楷模
  •   雖是好書,但是書籍有些臟
  •   內(nèi)容一般,類似的出版物很多。豐富翔實還是看《年譜》。但是豐子愷的插圖好,有這樣的學生師名才日益昭彰。
  •   通篇“要怎樣......不要怎樣......”的語句如同訓誡了,法師的向善和博學在哪里?
  •   這本書真的挺漂亮
    但是我打開封面已經(jīng)損壞
    很失望
  •   就是內(nèi)文排版不夠好,還算比較值
  •   再發(fā)這么又破又舊的書給我就再也不找當當買書了,簡直影響這本好書的品質(zhì)
  •     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師)是佛學律宗近代的推動者,其人格魅力無與倫比。在音樂、詩歌、繪畫、佛學的造詣很深。同時他也是中國話劇的創(chuàng)始人。這本書收集了他在一些場合的佛學講座和詩歌散文,加以他的弟子豐子愷的插畫,讓這本書更具有文學意味。標題引用他的那首被后世人傳唱的《送別》。僅此紀念弘一法師。
  •      不知怎么回事,一提起李叔同,總是想起杜鶴,還有吳鎏琳。記得本科畢業(yè)前夕,吳鎏琳,鶴,還有我相約必須做一件所謂牛*的事,結(jié)果吳以其慣常風流的漂亮手段履行了諾言,而我和鶴卻只能瞠目赧顏以對。不得不承認,在膽大妄為這方面,我們確實是望塵莫及。吳的膽大,吳的風流,是他對我們這些俗人的平庸的生活方式的叛逆,而他對我們這些俗人膽小怕事,唯唯諾諾,庸庸碌碌,把壓抑當作理所當然的惡習的點評往往一針見血。說實話,我對吳鎏琳還是“心向往之,然不能至”的。吳鎏琳曾對我說:“你們都是只能嘴上說說,干不了大事的”,這話立即使我想起了那段小公案——夏眄尊介紹斷食的方法給李叔同,并相約得閑同去,而李叔同日后卻背著夏眄尊獨自去實施了斷食,面對夏眄尊實中帶虛的責備,李叔同說:“你是能說不能行的”,這讓夏木瓜好一陣汗顏。又一次宿舍里學生丟了東西,大家猜測是某一個學生偷的,檢查起來,卻沒有得到證據(jù)。夏木瓜身為舍監(jiān),深覺慚愧苦悶,向叔同求教;叔同對夏說:你肯自殺嗎?你若出一張布告,作賊者速來自首,如三日內(nèi)無自首者,足見舍監(jiān)誠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這樣,一定可以感動人,一定會有人來自首?!@話須說得誠實,三日后如沒有人自首,真非自殺不可。否則便無效力’。這話在一般人看來是過分之辭,他說來的時候,卻是真心的流露;并無虛偽之意。夏木瓜自慚不能照行,向他笑謝,而李叔同也只是微微一笑而已。這又讓我想到我和鶴的交情,也與夏李二人相似。面對鶴,我有很多需要仰視的地方,這不僅是因為他做各種事情都是那么認真,也在于他和李叔同在后半生對塵俗的決絕,確乎有些相像。他有個畢業(yè)三原則:不照集體照,不參加畢業(yè)晚會,不穿學位服。從柏林寺參加完夏令營回來,就斷了酒,肉食也逐漸減少。對于這些,我只有仰視。他對于文學,也是情有獨鐘的,不過,他所超越別人的,是他能拂去文字表面的迷霧,直達終極的關(guān)懷意義,即所謂“明心見性”。實際上,文學本身是無所謂人文精神的,只有它觸及了人類的靈魂,表達了對人類的終極關(guān)懷,文學藝術(shù)才值得我們?nèi)リP(guān)心。
       這幾天把作業(yè)扔在一邊,總是提不起興致去寫,盡管知道寫不完作業(yè)就回不了家,但是人的惰性實在是讓我``````這個時間本來應(yīng)該是趕語文教育人文性的作業(yè)的,卻讓我用來寫這樣的小文章,看起來實在是有點罪過可惜。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當大家陷入人文性爭論的漩渦中焦頭爛額的時候,我卻能超越于文學藝術(shù)之上來審視具有終極關(guān)懷意義的文藝的人文性了,呼呼。
       這幾天偶爾聽到了柯佩磊演繹的李叔同在浙江一師創(chuàng)作的幾首歌曲,聽得簡直是心蕩神馳,心里還在納悶這樣美好的心靈音樂在中國大陸居然幾近被埋沒,而要被一個新加坡的團體傳唱出來,真的是不明白。李叔同俗家時所創(chuàng)作的歌曲就有一種“禪”的氣質(zhì),表達一種瞬間的美和永恒的無常,在境界上也和王國維的“無我之境”相合,追求藝術(shù)之真正獨立自由與最高境界的美,每聽過一次就如同被“洗心”一般,洗去的不僅是塵世的喧囂和疲勞,更是眼前的迷霧,洗去迷霧,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本真,這不能不說是李叔同俗世的慧根所在吧。
       在浙江一師,他把心底寂寞、情感、與詩思,一齊用音樂表達了。他把自己的靈魂帶上課堂,起初一年多,他譜的曲,寫的調(diào),便震動了音樂界,正如他在一九0五年寫的“祖國歌”一樣?!啊舷聰?shù)千年,一脈延,文明莫與肩;縱橫數(shù)萬里,膏腴地,獨享天然利……”——歌聲傳遍了中國每個角落,而作詞曲的李息霜,卻不為樂壇所了解。
       在杭州的最初幾年,他又作成許多著名的曲子與歌詞: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這是“送別”。
       十里明湖一葉舟,城南煙月水西樓,幾許秋容嬌欲流,隔著垂楊柳。遠山明凈眉尖瘦,閑云飄忽羅紋縐,天末涼風送早秋,秋花點點頭。  
       這是“早秋”。
         春風吹面薄于紗,春人妝束淡于畫,游春人在畫中行,萬花飛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黃,柳花委地芥花香,鶯啼陌上人歸去,花外疏鐘送夕陽。
         這是“春游”。
         西風乍起黃葉飄,日夕疏林杪?;ㄊ麓掖遥瑝粲疤鎏?,零落憑誰吊。
         鏡里朱顏,愁邊白發(fā),光陰催人老,縱有千金,縱有千金,千金難買年少。
       這是“悲秋”。
       纖云四卷銀河凈,梧葉蕭疏搖月影;剪徑?jīng)鲲L陣陣緊,暮鴉棲止未定。萬里空明人意靜,呀!是何處,敲徹玉磬,一聲聲清越度幽嶺,呀!是何處,聲相酬應(yīng),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時此際,幽人應(yīng)獨醒,倚欄風冷。
      
       這是“月夜”
       紛,紛,紛,紛,紛,紛,……惟落花委地無言兮,化作泥塵;  
       寂,寂,寂,寂,寂,寂,……何春光長逝不歸兮,永絕消息。
       憶春風之日暝,芬菲菲以爭妍;
       既乘榮以發(fā)秀,倏節(jié)易而時遷。
       春殘,覽落紅之辭枝兮,傷花事其闌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遞嬗兮,僥念遲暮。
       榮枯不須臾,盛衰有常數(shù);
       人生之浮華若朝露兮,泉壤興衰;
       朱華易消歇,青春不再來。
       ——“落花”
       仰碧空明明,朗月懸太清;
         瞰下界擾擾,塵欲迷中道;
         惟愿靈光普萬方,蕩滌垢滓揚芬芳;
         虛渺無極,圣潔神秘,靈光常仰望!
         ——“月”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煙殘;
         幽鳥不鳴暮色起,萬籟俱寂叢林寒。
         浩蕩飄風起天杪,搖曳鐘聲出塵表;
         綿綿靈響徹心弦,[]幽思凝冥杏。
         眾生病苦誰持扶?塵網(wǎng)顛倒泥涂污,
         惟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惡成正覺;
         誓心稽首永皈依,暝暝入定陳虔祈。
         倏忽光明燭太虛,云端仿佛天門破;
         莊嚴七寶迷氤氳,瑤華翠羽垂繽紛。
         浴靈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現(xiàn)忽若隱。
         鐘聲沈暮天,神恩永存在,
         神之恩,大無外!
         ——“晚鐘”
       叔同把“無?!北磉_在“落花”的“紛紛”“寂寂”里,把宇宙的神秘,寄托在“月”的圣潔中,最后,在“晚鐘”里才表出“佛家的靈境”。
       弘一大師的藝術(shù)人生,真實地圖解了一個真正理解了藝術(shù)三昧的,不懈的追求人類的終極意義的真正意義上的“人”的心路歷程,他的藝術(shù)價值觀,是人文精神的最好詮釋!
       豐子愷在回憶弘一大師的藝術(shù)精神的升華時說:“他怎么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呢?當時人都詫異,以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門”了。我卻能理解他的心,我認為他的出家是當然的。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zhì)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shù)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叭松本褪沁@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zhì)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shù)。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頭。這就是專心學術(shù)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者”,“藝術(shù)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zhì)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chǎn)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shù)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我雖用三層樓為比喻,但并非必須從第一層到第二層,然后得到第三層。有很多人,從第一層直上第三層,并不需要在第二層勾留。還有許多人連第一層也不住,一口氣跑上三層樓。不過我們的弘一法師,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之強!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徹底。他早年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安住在第一層樓中。中年專心研究藝術(shù),發(fā)揮多方面的天才,便是遷居在二層樓了。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于二層樓,于是爬上三層樓去,做和尚,修凈土,研戒律,這是當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經(jīng)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須喝高粱酒才能過癮。文藝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師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過癮,必須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難得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頗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對于弘一法師的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一向認為當然,毫不足怪的。藝術(shù)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二層樓的扶梯的最后頂點就是三層樓,所以弘一法師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藝術(shù)家看見花笑,聽見鳥語,舉杯邀明月,開門迎白云,能把自然當作人看,能化無情為有情,這便是“物我一體”的境界。更進一步,便是“萬法從心”、“諸相非相”的佛教真諦了。故藝術(shù)的最高點與宗教相通。最高的藝術(shù)家有言:“無聲之詩無一字,無形之畫無一筆?!笨芍髟娒璁嫞狡截曝?,紅紅綠綠,原不過是雕蟲小技,藝術(shù)的皮毛而已,藝術(shù)的精神,正是宗教的?!?br />    這正是文學藝術(shù)的真諦!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文原創(chuàng)者友人丁昕,版權(quán)歸他)
  •   好東西!好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