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作者:馬基雅維利 頁數(shù):111 譯者:李漢昭
Tag標簽:無
前言
【獻詞】尼科洛?馬基雅維里致偉大的洛倫佐?德?梅迪奇殿下書但凡想要博得君王寵愛的人,通常要奉上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或者是最能博得君王歡心的物品。因此,君王經(jīng)常能收到諸如兵器、良馬、錦繡、寶石以及能夠與君王的偉大相匹配的一些裝飾品?,F(xiàn)在,我愿向殿下獻呈本人的一片忠誠,來證明我是殿下的忠實子民。我覺得傾我所有,最可寶貴的和最有價值的,乃是我對于偉人業(yè)績的一些認識了,這是我對當代事務的長期體驗和對古代事跡的不懈鉆研的結果。我曾經(jīng)長時期地孜孜不倦地對這方面知識加以思考和檢驗,我曾用了很多的心思去推敲在這方面的觀察心得,最終我將之寫成這小小的一卷書,現(xiàn)在將它呈獻給殿下。即便淺作不足以博您垂青,但我深信,蒙殿下錯愛,您會收下這部作品的,因為,除了使您能盡快了解我多年來歷盡艱危所認識和領悟到的一切之外,我再沒有比這更好的禮物獻給殿下了。在我的作品中,不曾像許多善于裝扮他們的作品的作者那樣不惜使用鏗鏘的章句、夸張而瑰麗的言辭、或者俗不可耐的嫵媚、畫蛇添足的修飾,因為,我想得到的不僅僅是贏得人們表面的稱譽而已,而更多的是想讓它由于新穎的內容和宏大的主題而引起人們的重視。我覺得身居卑位的人卻敢于探討和指點君王的所作所為,這就如同繪制地圖的人們那樣,只有置身于平地才能考察山巒及高地的性質,只有高踞于山頂才能更好地考察平原的特征,所以這不應當被看做是僭越。同理,深深地認識人民的性質,應當是在上的君王,而深深地認識君王的性質的,應當是在下的人民。所以我祈請殿下明察,收下我這份衷心獻上的微薄的禮物,只要您認真地思考它并耐心把它讀下來,您將從中看出我殷切的期望:愿您依靠命運之神和您自身能力使您達到偉大地位。如果殿下有朝一日,從您所處的巍巍極頂俯瞰這塊卑微的下界,您就會察覺到我是怎樣不幸地忍受著命運那巨大而惡毒的折磨??!
內容概要
在本書中,馬基雅維利最驚世駭俗的觀點是: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王要擁有自己的軍隊,并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君王須兼獅子的兇殘與狐貍的狡詐,為達到政治目的??梢圆粨袷侄?。 馬基雅維利的觀點自問世以來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論,同時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恨之者斥之為“暴君的導師”,愛之者尊其為“民族主義國家的理論先驅”、近代“政治學之開山鼻祖”。 《君王論》是馬基雅雛利的巔峰之作,主要論述了君王應該怎樣進行統(tǒng)治。除此之外他還著有《論李維》、《論戰(zhàn)爭藝術》、《佛羅倫薩史》以及戲劇作品《曼陀羅花》和《克麗齊婭》。
作者簡介
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政治哲學家、歷史學家、音樂家、作家他出身于意大利佛羅倫薩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498年出任佛羅倫薩共和國第二國務廳長官,后兼任共和國執(zhí)政委員會秘書,負責外交和國防,經(jīng)常奉命出使意大利各國和法、德等國。1512年美第奇家族推翻共和國復辟后,他曾一度被監(jiān)禁,獲釋后隱居莊園,著書立說。晚年又出任美第奇政府官員,1527年美第奇政府倒臺后被逐,同年病逝。
書籍目錄
君王國的國體與獲取 第一章 論世上的王國的不同種類及其獲取的方法 第二章 世襲制君主國 第三章 混合型君主國 第四章 亞歷山大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國為何在他死后沒有反叛其繼承者 第五章 怎樣統(tǒng)治在被征服前生活在各自法律之下的國家或城邦 第六章 依靠自己的武力和能力成為君主國的新君王 第七章 借他人之力或因好運而成為的新君主國 第八章 以邪惡之道獲取君權的人們國民、軍隊、教會政治 第九章 公民君主國 第十章 如何衡量君主國的軍力 第十一章 教皇國 第十二章 軍隊的類型以及雇傭軍 第十三章 援軍、混合型軍和本國的軍隊 第十四章 君王對于軍民的責任 第十五章 人們,尤其是君王受人褒貶的原因君王的形象與施政 第十六章 慷慨與吝嗇 第十七章 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要好 第十八章 君王應怎樣守信 第十九章 君王應力免受到蔑視與憎恨 第二十章 堡壘及君王們的諸多日常所為之利弊 第二十一章 君王怎樣去贏得人們的尊敬 第二十二章 君王的近臣 第二十三章 如何摒除諂媚者 第二十四章 意大利的君王們何以喪國 第二十五章 命運的作用及如何將之主宰 第二十六章 從蠻族手中解救意大利
章節(jié)摘錄
插圖:1:君王國的國體與獲取第一章 論世上的王國的不同種類及其獲取的方法有史以來,曾經(jīng)統(tǒng)治人類的那些國家以及政權,如果不是君主國便是共和國。相對而言,君主國的君王若不是世代相傳,那么多半就屬于新生的。很久以來世襲君主國的君王,始終是源自于統(tǒng)治家族;而新生的君主國,要么像弗朗切斯科?斯福爾扎的米蘭公國那樣是全新的,要么就像西班牙國王統(tǒng)轄下的那不勒斯王國一樣,是曾被世襲君主國征服的附庸,用這種方式獲取的領地,或者先前就習慣于在君王統(tǒng)治之下生活,或者向來就是自由之邦;而其獲得,若不是依靠他人的武力,就是仰仗自己的軍隊,要不就是因為君王的運氣好或才能特殊以致不需要動用武力,這些領土就可以落入其手中。第二章 世襲制君主國共和國的問題由于我在別處已有詳論,這里就撇開不談了,我將按照上文所安排的順序,著重分析一下君主國,并且探討一下如何才能統(tǒng)治與維持這些君主國,并使之避免變亂,保持長盛不衰。在人們已習慣了在君王后裔統(tǒng)治下生活的世襲國度里維護統(tǒng)治,比在新的國家里要容易得多。因為在已習慣于在君王家庭統(tǒng)治下生活的世襲制國家,只要君王遇事順其自然,不妄改祖制,能做到隨機應變,這足可以應付了。所以,這樣的君王若不是被某種異乎尋常強大的力量篡奪了權力,那么他只要稍加謹慎,就能用這樣的方法,維持住他的地位,就算是他被篡了權,他的權力依然能夠在篡權者遭意外時,重新奪取回來。最好的例子是意大利的費拉拉公爵,他之所以能夠抵御1484年威尼斯人的進犯,并在1510年擊退了教皇朱利奧的入侵,主要是因為他在那塊土地上已擁有根深蒂固的統(tǒng)治。世襲君王和一個新生的統(tǒng)治者相比,得罪人民的理由和必要性都少于后者,只要他不是異常惡劣,惹人憎恨之外,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成為民心所向,這是順理成章的事。而且,由于國家的古老與統(tǒng)治的長久,關于變革的記憶與變革的原因都已被湮沒;因為前一次變革永遠是為下一次變革開辟道路,促使下一次變革的發(fā)生。第三章 混合型君主國可以想象將會有無數(shù)的困難擺在新生的君主國的面前,并且應當明確,這種君主國僅僅是部分地更新,并不是全新的,因此,我們可以從整體上稱它為混合型國家。在所有新生君主國里發(fā)生的意外主要源自于一個固有的難題,而這個難題是很明顯的:這就是,人們因為希望改善自身的處境,才拿起武器來反對他們的統(tǒng)治者,想要更換他們的統(tǒng)治者,以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墒呛髞斫?jīng)驗表明,常常是事與愿違,他們的處境比過去更加惡劣,而這種局面是由另一種內在的通常也是必然的情況所導致的,即,出于征服的需要,新君王所帶的軍隊常常會侵害他的新臣民,常常給他們施以新的壓制,從而不可避免地開罪于新的臣民。因此當統(tǒng)治了一個君主國之后,所有曾經(jīng)被你壓制的民眾將全都變成了你的敵人;并且你不能按照請你進來的朋友們的期望給予他們滿足,同時由于你欠了他們的人情。又無法用強硬手段對付他們,因為這樣你也無法留住那些把你請來的人們。而且一個新君王在進入一個新的地方后,不論在武力上是如何的強大,都需要力求獲得當?shù)鼐用竦暮酶?。所以,法國國王路易十二世占領米蘭甚速,而丟失米蘭亦甚速,正是以上的原因所導致。并且僅僅動用洛多維克的軍隊就可以收復米蘭把路易十二世攆走,因為先前曾為這位新君王打開過城門的人民再也不能容忍路易的胡作非為,很快他們就察覺到自己的希望趨于幻滅,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jīng)預期的好處僅僅是一廂情愿而已。叛亂給新的統(tǒng)治者提供了良機,如果他能將叛亂地區(qū)再一次的征服,那么他就再也不會輕易地失去他的領地,這是由于他能夠毫無顧慮地清查可疑分子,懲辦犯人,而且還可以在比較薄弱的地方增強戒備。因此,在第一次,只要洛多維克公爵在邊境上揭竿而起,就能讓法王失掉米蘭,但是要打算再一次把法王從米蘭趕出去,我想只能讓全世界去反對他了,而且只有當法國軍隊被擊敗并驅逐出意大利之后,法王才會喪失了米蘭。原因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無論如何,法國總是先后兩次都失掉了米蘭。我們先前已經(jīng)分析過了法王第一次丟失米蘭的原因,這里要分析一下第二次喪失的原因,看看他能否想出法子保住米蘭,以及任何一個處在他的位置上的人能否有更好的辦法來鞏固已取得的成果。那些曾經(jīng)被他征服吞并的國家,有的是使用同一語言、屬于同一地區(qū),有的則不是這樣,如果是在同一地區(qū),并且那些國家的人們不知道何為自由生活的話,那么,統(tǒng)治這些國家是再容易不過了,征服者只需將昔日舊君王的血統(tǒng)徹底消滅,就能安如磐石地統(tǒng)治了;至于別的方面,只要維持它們曾經(jīng)的風習,尊重它們過去的傳統(tǒng),人們通常就會繼續(xù)安定地活著。這就是人們在布列塔尼、布爾戈尼、加斯科涅和諾曼底所看見的情形,如今它們早就歸屬了法蘭西,雖然語言有所不同,但風習沒什么兩樣。所以很容易在一起和睦相處,如果統(tǒng)治者征服了另外的國家后,想要保持穩(wěn)固的統(tǒng)治,那就應當在兩個方面提高警惕:首先是要將舊的統(tǒng)治家族徹底滅絕,其次是不要輕易將它們的法律,還有稅賦進行改變。這樣就能保證他們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同被征服的國家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單一的國家。要是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同征服國有著不同的風習、語言和制度,那就比較麻煩,征服者必須得有很好的運氣以及非常高超的統(tǒng)治技巧才行。征服者親自駐扎在那些被征服的地方,這將是最好和最有力的法子,這種方法將會使他的領土保有得更穩(wěn)、保持得更久。當年土耳其人在希臘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如果沒有土耳其國王親自到希臘去,那么不論他用盡什么方法都很難穩(wěn)固地統(tǒng)治那個國家。另外若是想明察秋毫,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也只能駐在當?shù)?,要不然,等發(fā)生嚴重事態(tài)后,當亂子的消息傳到他的耳中時,事情早已無法挽救了。而且有君王在,那么這塊土地就可以不為你手下的官吏所劫掠,你的臣民也會因為能夠直接受到君王的保護而心滿意足。所以那些愿意效忠的人們將會更加愛戴你,圖謀不軌的人們就會對你感到害怕,而對這個國家懷有野心的人也會因君王之駐足而將躊躇不前??傊灰躐v在被征服的國家,那么他就可能統(tǒng)治得很牢固。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向被征服的國家殖民,這樣就需要選擇一兩個關鍵的地點,建立殖民地。不然就要派遣并維持一支龐大的武裝部隊。君王應當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辦法。相對而言君王為建立殖民地所付出的代價微乎其微,幾乎不需要什么耗費,甚至都用不著支出什么,就可以在那里殖民駐屯。這樣受到他所損害的,僅僅是被征服國那些為了供給殖民者失去了田舍的人們,而這些人在那里無足輕重,并且蒙受此種損害的原居民為數(shù)不多,再加上被四處驅散,都忙于生存,根本不會危害到君王。其余的居民,一方面因為不曾遭到什么損害而易于安撫,另一方面則由于擔心自己的財產(chǎn)被剝奪,根本就不敢有所舉動。總而言之,建立這樣的殖民根本用不著多少錢,而且要比派駐軍隊的更少惹是生非,更加忠誠。并且對于當?shù)氐木用竦膿p害也比較少;即使那些被損害的人,長期的窮困潦倒加上流離失所,也會使他們沒有什么能力危害統(tǒng)治者。不過我們還是要注意,如果人們不接受安撫,那么就應當將他們徹底的消滅掉,因為,當人們受到輕度的損傷,他們就有能力去報復,而受到沉重的打擊,他們就沒有力量進行報復了。所以,如果要想打擊他人,就一定要將他們置于無需擔心他們會報復的境地。君王如果向被征服地區(qū)駐屯軍隊,而不是向那里殖民,那么為了維持駐軍,就會把在那個國家的所有的收入全都消耗,這樣的花費過大,實在是得不償失;并且由于頻繁的調動軍隊,士兵們就可能乘機為非作歹而使國家受到損害。因此會將人們激怒,從而使得人人都與君王為敵。他們都還在自己的家鄉(xiāng),雖然戰(zhàn)敗了受到了壓迫,但是依然還是很有力量有危害的敵人。所以,從各方面看,殖民是最有利的,而用軍隊控制那個地方則沒多大好處。如果君王所征服的地區(qū)在語言、風習和制度等方面和他原先的國家不同,那么他就應當把心思用在以下幾個方面:在警惕那些同樣強大的外國人的意外侵犯的同時,還要設法將較強的鄰國削弱,從而使自己成為各個較弱鄰邦的領袖與保護人。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發(fā)生:那些弱小國家或者由于野心、或者出于恐懼而對保護者感到不滿時,就會引來一個強大的外國來干涉,就像很久以前羅馬人就是由埃托利亞人給引進了希臘的;并且羅馬人過去侵入的任何地方都是由當?shù)氐娜私o引入的。事情通常會是這樣的:當強大的外國軍隊一旦侵入一個地方,那么在這里所有那些較弱小的勢力,由于出于對那個凌駕在他們頭上的強大勢力的嫉妒,他們馬上就會依附這些外國人,因此入侵者想要籠絡這些弱小勢力用不著費力,只要尊重一下他們就能做到,因為他們都很情愿同已經(jīng)被他征服的國家融合起來;他需要留心別讓他們發(fā)展得太快,或是取得很大的權威;這樣在他們的協(xié)助下,憑著自己的力量,就很容易讓那些較強大的勢力屈服的,從而將該地區(qū)主宰。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新的統(tǒng)治者要是措置不妥,他很快就會喪失已經(jīng)贏得的一切,就算他還占領著那里,也會覺得有無數(shù)困難和煩惱存在。在這方面羅馬人做得很好,他們每征服一個地區(qū),就會派遣殖民,安撫弱小勢力,但又不讓他們發(fā)展過大,同時鎮(zhèn)壓強硬的勢力,不給強大的外國勢力留下可乘之機,發(fā)生在希臘的事情就足以為例了:羅馬人與埃托利亞人修好,從而挫敗了馬其頓王國,把安蒂奧科驅逐走了,但也不曾讓阿凱亞人或者埃托利亞人發(fā)展壯大;同時,不管菲利普如何地苦苦哀求,也未能誘使羅馬人放棄對他的鎮(zhèn)壓,羅馬人最終打倒了他;他們不給安蒂奧修斯留下一點地盤,雖然他還有勢力。在這些方面,羅馬人不僅考慮得很細而且還很長遠,他們在未雨綢繆方面可算是用了不少的心思。他們的所有作為正是明智的君王所應該做的。他們必須竭盡全力,對各種可能的情形都做好準備,所謂深謀遠慮,才能做到防微杜漸。不然一旦養(yǎng)癰成患,就無可救藥了。這正如醫(yī)生們對消耗熱病患者所做的叮囑是一樣的。他們說,此病初期,易治療而難診斷,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不好診斷并治療的疾病,就會轉變成診斷容易而治療困難了。治理國家亦是這樣。只有對于潛伏中的禍患能夠預察于幽微(這只有小心謹慎的君王才能做到),才能夠及時將之消除;若是疏于覺察,以致發(fā)展到人皆能見的程度,那時恐怕就無藥可救了。因此,羅馬人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來阻止事態(tài)繼續(xù)發(fā)展下去,他們總能盡早發(fā)覺麻煩所在,他們懂得戰(zhàn)爭肯定是不可避免,如果拖延時日只能失去先機。因此,他們搶先到希臘去攻打菲利浦和安蒂奧修斯,以避免將來不得不在意大利同他們交手。雖然那時羅馬人完全可以不發(fā)動這兩場戰(zhàn)爭,但他們并沒這樣做,他們寧愿享受他們自己的能力和審慎的恩惠。也不會像我們這個時代的聰明人整天常念叨的那樣:“享受時間的恩惠。”的確,時間在推著一切事物向前走時,既會在給我們帶來好處的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壞處,也會在帶來壞處的時候帶來好處。如今我們再來看看那位法國的君王,看看他在以上的幾個方面的表現(xiàn)如何。這里我不想談查爾斯八世,而只想談談路易十二,因為他在意大利統(tǒng)治了很久,他的行為更有助于將問題說明白,我想很快你就會知道,他應當表現(xiàn)出來的行動,與他為了維護在一個與本國迥然不同的地方的統(tǒng)治而實際采取的行為,簡直是南轅北轍。路易國王是被有野心的威尼斯人引進了意大利,因為威尼斯人想要在他的干涉下來控制半個倫巴第。我在這里不想去責難法國國王所做出的這一決定,因為他打算在意大利尋找一個立足點,但是在這兒他沒什么盟友,因為查理國王過去實行的政策讓路易十二世嘗盡了閉門羹的滋味,于是他只能接受所能夠得到的盟友。要是他沒有任何的措置失當,那他的這個想法是完全有可能如愿以償。由于征服了倫巴第,他很快就恢復了查理國王所喪失的名譽:熱那亞表示臣服了;佛羅倫薩人和他成了朋友;曼托瓦侯爵、費拉拉公爵、本蒂沃利奧、富爾利夫人以及法恩扎、佩扎羅、里米尼、卡梅里諾、皮昂比諾等地的統(tǒng)治者,還有盧卡人、皮薩人、錫耶納人,全都趕來逢迎他,希望能成為他的朋友。只是到了這個地步,威尼斯人才能夠發(fā)現(xiàn)他們所采取的辦法是如此的愚蠢。讓這位法國國王,輕易成為意大利三分之一以上領土的統(tǒng)治者的動機,僅僅是為了奪取倫巴第的兩個城鎮(zhèn)。由此可見,法王只要能按照上述的規(guī)則去行事,給他的朋友們以安全和保護,并善待他們,那么他在意大利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是不會遇上什么阻礙的,他們一個個都既弱小又膽怯,雖然為數(shù)眾多,但不是怕教廷,就是怕威尼斯人,因此總是樂意向他靠攏;有了他們的支持,他就能輕而易舉征服那些仍然強大的反對勢力??墒?,他進入米蘭之后卻幫助教皇亞歷山大占據(jù)了羅馬尼阿。這真是反其道而行,他一點也沒有意識到,這個錯誤的決策削弱了自己的力量,讓他失去了盟友還有那些曾投靠他的人們;與此同時,又增加了教廷的勢力,使原本就影響巨大的教權更加增添了非同小可的世俗權力,法王走錯一步后,就只能一錯再錯,以至于不得不親自駕臨意大利去制止亞歷山大成為托斯卡納的統(tǒng)治者。更糟的是他又伙同西班牙國王瓜分了他所垂涎已久的那不勒斯王國,仿佛僅僅失去了盟友和助長了教廷勢力還錯得不夠多;原先只有他是意大利的統(tǒng)治者,可是現(xiàn)在他帶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于是當?shù)氐囊靶募液托膽巡粷M的人們這回找到了申訴之處;這樣他趕走一個樂意向他稱臣、納貢的王,而帶來另一個有力量能夠把自己趕走的對手。誠然,征服的欲望也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所以只要能成功,總能得到人們的稱頌而非指責。但若是力不能及而又執(zhí)意而行,很可能會鑄成大錯而受到譴責。因此,如果法國國王能夠憑借自己軍隊的力量攻下那不勒斯的話,他完全可以這樣去做;而如今力量不足,那么他就不應該動手去瓜分這個王國。先前伙同威尼斯人瓜分倫巴第是為了在意大利立足還情有可原,那么這一次瓜分那不勒斯就使他聲名狼藉而無法找到合適的理由了。路易十二就這樣已犯了五次錯:消滅了弱小力量;增加了意大利原本就已強大的勢力;把一個強有力的外國人引入了意大利;他沒有親自在那里駐扎;也沒有遣送殖民到那里去。如果路易十二世不是由于奪取威尼斯人的領土從而犯了第六個錯誤的話,那么在他的一生中,那些錯誤還不足以損害他的威望,上述五個錯誤不至于對他構成危害。只要不去助長教廷的力量,不將西班牙人引到意大利來,那么他遲早都能征服威尼斯;現(xiàn)在他既然已經(jīng)走出了先前采取這兩步后,他就決不應該贊成去消滅威尼斯了;因為威尼斯人只要足夠強大,他們就不會讓西班牙去做倫巴第的主子,不會讓別人對倫巴第有所企圖的。另外,西班牙人和教皇根本不可能從法國手中將倫巴第奪過來,然后再將它送給威尼斯;而且沒有誰膽敢同時對法國和威尼斯發(fā)起攻擊。或許有人會說,為了避免戰(zhàn)爭,路易國王會把那不勒斯王國讓給西班牙,把羅馬尼阿讓給教皇亞歷山大,據(jù)前所述,我以為,戰(zhàn)爭是無法逃避的,拖延時間只能讓自己陷入不利之境,決不能為避免戰(zhàn)爭而讓自己處處被動?;蛟S有人會說,國王應允幫助教皇擴張勢力是以解除國王的婚姻關系和讓羅阿諾為樞機主教作為交換條件的。這一點,我以后將在論及君王的含義和他們應當怎樣守信時再回答。事實上路易喪失了倫巴第,正是由于沒有遵守那些攻城掠地之后還想維持統(tǒng)治的人們所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因而這一切可以說是理所當然,用不著奇怪。當瓦倫蒂諾(教皇亞歷山大之子,俗稱愷撒?博吉亞)占領羅馬尼阿的時候,我在南特曾經(jīng)同羅阿諾樞機主教談及這件事情。羅阿諾樞機主教對我說,意大利人根本就不懂戰(zhàn)爭;而我回答他說,法國人一點也不懂得政治,不然他們根本就不會聽任教廷這樣擴張勢力。事實說明,法國國王促成了教廷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勢力的擴張,而他們則促成法國最后的崩潰。從這里我們可以得出一條永不出錯或者罕有錯誤的真理:那些促使他人強大的人,將會自取滅亡。因為,他用自己的智謀或力量使他人強大起來,而強大了的人將會對此感到惶恐不安。
媒體關注與評論
彩色印刷,經(jīng)典譯本,超低定價。在20世紀80年代,《君王論》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最暢銷的巨著”。馬基雅維利自稱是在給君主講課,其實他是在給人民講大課?! 尅ぱ鸥鳌けR梭(法國啟蒙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對于政治行為的研究無異于化學家對于化學反應的研究……他以科學家的冷靜和沉著來看待這些東西。馬基雅維利所開出的是政治處方?! 魉固亍たㄎ鳡枺ǖ聡軐W家)假如我們承認,我們傾向于同意關于馬基雅維利傳授邪惡這個老派的簡樸觀點的話,那么我們不會是在危言聳聽;我們只會使得我們自己暴露在敦厚質樸或者至少是無害的嘲諷面前?! 麏W.施特勞斯(德國哲學家)
編輯推薦
【馬基雅維利語錄】1. 因為人民酷愛和平,因而總是喜愛溫和謙遜的君王;而軍隊卻喜歡尚武縱橫、殘暴貪婪的君王。軍隊希望君王將這些品質應用于民,這樣他們的貪欲就有了發(fā)泄渠道,而且可以得到加倍的酬餉。2. 君王們,特別是那些新君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他們開始掌權之前所覺得有危險的人物,后來反而比開始就受到信任的人更為忠誠、更有作用。3. 一個君王如果畏懼臣民甚于畏懼外國人,他就會建筑堡壘;如果畏懼外國人更甚于臣民,那它就會拒絕堡壘。4. 善待賢才,褒揚技藝超群之士,這是一個明君應當做到的,以此來表明自己對藝術與科學有興趣。此外,君王應當鼓勵人民,使他們能安心地在商業(yè)、農(nóng)業(yè)及其他方面安心作業(yè),不要讓他們因害怕剝奪而不愿增值財富,也不能讓他們因苛捐雜稅過重而不愿進行生產(chǎn);總之,君王應當及時獎勵那些投身于實業(yè)的人,應當設法獲取更充足的資源,來發(fā)展城邦。5. 一個新近崛起的君王若要想得到非凡的榮耀,再沒有比創(chuàng)立新的法律和制度更好的了,如果這些新法和制度,能有良好的基礎與偉大的實質,一定能讓創(chuàng)建者贏得尊敬與稱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