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上??平坛霭嫔?nbsp; 作者:[美]艾薩克·阿西莫夫 譯者:朱子延,朱佳瑜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亞原子世界探秘(物質(zhì)微觀結構巡禮)》的主要內(nèi)容是以虛擬的三人討論的形式來表述的,參與者包括艾薩克·牛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和一位虛構的名叫阿德里安·哈勒爾的理論物理學教授。本書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是享譽全球的科普大師和科幻泰斗,他從“物質(zhì)能不能永遠分割下去”這一引人入勝的問題入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電子、質(zhì)子、中子、中微子、介子、夸克等構成物質(zhì)的基本粒子的發(fā)現(xiàn)之路,闡釋了光、電、同位素、反物質(zhì)以及相互作用等與基本粒子密切相關的現(xiàn)象及其本質(zhì),最后以“小”見“大”,從亞原子粒子的角度探討了宇宙的開端與結局。
作者簡介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享譽全球的美國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說大師。1948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49年起任教于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1958年起成為專業(yè)作家。
阿西莫夫知識極其淵博,一生出版了近500部著作,內(nèi)容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等許多領域,曾獲代表科幻界最高榮譽的雨果獎和星云終身成就大師獎,在世界各國擁有廣泛的讀者。卡爾·薩根(Carl
Sagan)稱其為“一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但是他生活在今天”。阿西莫夫還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科普作家”、“這個時代的偉大闡釋者”和“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教育家”。
阿西莫夫的作品也深受中國讀者歡迎。他的不少著作已經(jīng)出版中譯本,除本書外,還有《阿西莫夫最新科學指南》、《人生舞臺——阿西莫夫自傳》、《新疆域》、《新疆域(續(xù))》、《終極抉擇——威脅人類的災難》、《阿西莫夫少年宇宙叢書》、《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談科學》、《不羈的思緒——阿西莫夫談世事》等。
書籍目錄
內(nèi)容提要
作者簡介
第一章 物質(zhì)
第二章 光
第三章 電子
第四章 核
第五章 同位素
第六章 中子
第七章 蛻變
第八章 反物質(zhì)
第九章 中微子
第十章 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夸克
第十二章 宇宙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就像將一顆鵝卵石投入寧靜的池塘中那樣。當那些水波向前擴展時,它們會繞過障礙物——如一片木頭(這叫衍射),然后在障礙物的另一側重又匯合在一起。按照這種情況,那么光波為什么不能繞過障礙物而仍投下影子呢?或者至少使影子變得模糊呢?相反,正如眾所周知的那樣,如果光源很小而且很穩(wěn)定,光能投下清晰的影子。如果光是微小的粒子束,那么就能完全按照人們的期望形成上述清晰的影子,而這被當作反對波動說的強有力的論據(jù)。意大利物理學家格里馬爾迪(Francesco Maria Grimaldi,約1618-1663)曾注意到,當一束光穿過一前一后兩個狹窄的縫隙時,若后者又比前者略寬,則當光穿過縫隙時會發(fā)生非常微小的向外的衍射。在他逝世兩年之后的1665年,他的觀測結果被公布于眾,但不知何故,它并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在科學上,同樣還有許多其他人所做的努力、重要的發(fā)現(xiàn)或事件有時會在混亂中被遺漏掉。)不管怎么說,惠更斯指出,光若是由波組成的,那么就很可能具有不同的波長。而那些波長最長的光的折射程度最小,波長愈短折射程度愈大。用這種方法,人們就可以解釋光譜了。在光譜中,紅光的波長最長,橙光、黃光、綠光、青光和藍光的波長依歡逐漸變短,而紫光的波長最短。回顧以上所述,從總體來看,惠更斯的論點更為合理,然而,由于牛頓的聲望迅速增長(他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的無可爭議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站在他的對立面是很難的。(由于科學家也是人,他們會像常人一樣,在受到邏輯支配的同時有時也會跟著名人轉(zhuǎn)。)在整個18世紀,大多數(shù)科學家接受了光是由微小粒子組成的這一事實。這也許有助于與物質(zhì)相關的原子論的發(fā)展與成長。隨著原子論的發(fā)展壯大,隨之也加強了光的粒子觀點。
編輯推薦
《亞原子世界探秘:物質(zhì)微觀結構巡禮》是世紀人文系列叢書?開放人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