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懷哲傳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  作者:華姿  頁數(shù):534  
Tag標簽:無  

前言

我們的老爸爸死了    1965年9月4日深夜,90歲高齡的他,在非洲蘭巴倫的一間小屋里,安然辭世。    翌日凌晨,他的那只塘鵝還沒開始啼叫,親愛的上帝的鐘聲就敲響了,緊接著,麻風村的鐘聲也敲響了。然而,這不是安歇的鐘聲,這也不是做禮拜的鐘聲。這是報喪的鐘聲。短暫的靜默后,近處的村落里響起了咚咚的鼓聲,遠處的村落里也響起了咚咚的鼓聲。在茫茫的水與郁郁的叢林之間,這咚咚的鼓聲反復(fù)訴說的卻只是那一句:“我們的老爸爸死了?!?   他躺在一個簡樸的棺材里下葬。經(jīng)他醫(yī)治而痊愈的病人們,以及從奧格威河的兩岸趕來的黑人們,一邊把油棕櫚的枝子撒在他的棺木上,一邊流著眼淚頌贊:“他是我們的爸爸。他是我們的父親?!?   他們把他葬在醫(yī)院附近的一棵棕櫚樹下—— 他夫人的墓旁。10年前,當他年屆80的時候,站在京斯巴赫開花的葡萄園里,他曾說:“如果我在這里蒙神寵召,我想躺在家鄉(xiāng)的公墓里,和村民一塊安眠。但如果我死在非洲,我就一定要葬在蘭巴倫。長眠于歸去之所,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大地全都是神的賜予啊!”    國際紅十字會的創(chuàng)始人亨利·杜南,是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杜南先生為人類的和平事業(yè)獻出了全部,墓碑上卻只寫著一句話:一個單純的基督門徒。    他的墓碑上也沒有任何墓志銘,只畫著兩個簡單的符號:+。    “+”代表著基督之愛,“”意味著天下一家。    兩個符號合在一起,則表示,他渴望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踐行基督之愛。    唯獨這個人    他是醫(yī)生、他是牧師,他是學(xué)者、他是教授,他是思想家、他是演奏家,他通曉農(nóng)學(xué)、人類學(xué)、熱帶植物學(xué),他擁有哲學(xué)、神學(xué)和醫(yī)學(xué)三個博士學(xué)位,他是195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他還是建筑師、園藝師和修理匠,他還是農(nóng)夫、木匠和泥水匠,他還是飼養(yǎng)員、獸醫(yī)和工頭,他唯獨不是“知識分子”—— 那種除了空談,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肯做的知識分子。    有一次,他要把河邊的木頭搬到防雨的地方去,他就招呼一個黑人男子:“朋友,能幫我搬一下嗎?”那位畢業(yè)于當?shù)亟虝W(xué)校的年輕人答道:“我是知識分子,我不做那樣的事?!彼托α耍f:“恭喜你,我一直想成為知識分子,卻沒有成功。”    他在基督福音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xué),并以罕見的力量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一學(xué)說。他以活出來的善,以愛所實行的信,成為上帝之愛最有力的實踐者之一。    他被稱為密林圣者、黑人之父,他被稱為時代的先知、20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他還被稱為偉大的良心,愛與和平的使徒。    最卓越的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說:他是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人物。像他這樣理想地集善與對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guī)缀踹€沒發(fā)現(xiàn)過。    哲學(xué)家羅素說:世界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而他便是一個真正善意、獻身于世的人。    為了人而成為人    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jié)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24∶12)    29歲的時候,他在歐洲的學(xué)術(shù)界和音樂界已經(jīng)聲名鵲起,然而,他卻打定主意要做基督的那“一粒麥子”。因為在那個恬靜的秋日早晨,他清楚地聽見了那聲音:“你來跟從我?!?   只為自己活著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拔覀儜?yīng)該共同背負世界的煩惱與重負”——這是最高意義上的使命。人性最深刻的本質(zhì)在于愛。而愛,就要行動。因此,他在心里回應(yīng)那聲音:“主啊,我就來?!?   他要去非洲,他一定要去非洲,“為那些需要人的人們而成為人”; 他要在那片荒僻、落后甚至黑暗的原始叢林里,“把所信的經(jīng)由日常生活表現(xiàn)出來”。他要做那一粒麥子,那一粒借著死而結(jié)出許多子粒的麥子。    為此,他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放棄他深愛的研究、寫作、布道,以及演講、演奏,以及他的獨立——他將失去所有的經(jīng)濟來源,完全倚賴資助為生。然而,結(jié)果卻全然相反。在50多年的服務(wù)生涯中,他非但沒有失去所有,反而在已有的基礎(chǔ)上又獲得很多。他原以為,他會在遙遠的原始叢林里被這個世界遺忘,宛如滾落在家具底下的一枚硬幣。然而,結(jié)果卻全然相反。他非但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反而成了這個世界的一盞明燈。    因為上帝要把那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卻高舉自甘卑微的人。    因為那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    因為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舍棄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這就是恩寵    也許可以說,這個人是唯一的。    縱觀人類歷史,似乎只有這個人做到了:既深度地順服于基督的指引,又持久地堅持著自己的思考;既在日光下從事粗重的勞作,又在舞臺上演繹精湛的藝術(shù);既深諳具體的服務(wù)之道,又擅長抽象的精神之旅??傊热娴匕l(fā)展個人理想,又完美地實踐上帝之愛。    當他到了70歲、75歲,不,甚至到了80歲、85歲的時候,他仍舊可以:白天,在非洲最溽熱的天氣里歡喜地勞動;夜晚,在微弱的油燈下沉靜地寫作。后者讓他感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滿足,而前者,也讓他感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滿足。    然而,他從未把這一切歸于自己。他說:“這就是恩寵?!?   我邀請你    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    認識這恩寵——這從上帝而來的恩寵,    認識那香氣——那因基督而有的香氣,    以及那可稱頌的、可紀念的,那比天使的名更尊貴的。    我邀請你!

內(nèi)容概要

 作為20世紀“偉人中的偉人”,阿爾伯特?史懷哲既是一個卓越的思想家,也是一個虔誠的信仰者和偉大的行動家。他在青年時代就擁有哲學(xué)、神學(xué)和醫(yī)學(xué)三個博士學(xué)位,同時又是一個杰出的管風琴演奏家和巴赫研究家。
史懷哲這個名字幾乎已成了“人類愛”的代名詞。在年少的時候,他便被非洲人民的苦難所震撼,因此,21歲時他立下志向:30歲之前為學(xué)術(shù)和藝術(shù)而活,30歲之后為直接服務(wù)于人而活。為此,30歲時他開始學(xué)醫(yī),38歲時他毅然前往非洲,成為一個以行動實踐信仰的叢林醫(yī)生。
在之后的半個多世紀里,史懷哲以不知疲倦的直接服務(wù)于人的方式,踐行著他對基督的追隨、他對生命的敬畏,以及他與生命的休戚與共??梢哉f,他是真正“為了人而成為人”的人,也是真正“在最完整的意義上成為人”的人。
1953年10月,因為對人類自由與和平的熱愛,以及在為非洲人民服務(wù)上所表現(xiàn)的自我犧牲精神,史懷哲獲得了1952年度的諾貝爾和平獎。
本書以豐富細膩的文筆,真誠地講述了史懷哲偉大而傳奇的一生,對于我們每個活著的人,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引導(dǎo)作用

作者簡介

  華姿,現(xiàn)居武漢。畢業(yè)于武漢大學(xué)。現(xiàn)任湖北廣播電視總臺媒體時代副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xié)會“我們愛讀書會”會長。
  主要作品有: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一只手的低語》、《感激青春》,隨筆集《自潔的洗濯》,散文集《兩代人的熱愛》、《花滿朝圣路》、《一個人的田野》,主題性隨筆《賜我甘露》、《奉你的名》,主題性散文《在愛中學(xué)會愛》,傳記文學(xué)作品《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感恩文學(xué)讀本《做父母不容易》等。
  曾獲冰心兒童圖書獎、長江文藝散文獎、武漢市文藝基金獎、屈原文藝獎等。

書籍目錄

引言
 我們的老爸爸死了
 唯獨這個人
 為了人而成為人
這就是恩寵
 我邀請你
上部
 第一章 誕 生
  在如花似錦的萊茵河左岸,有個地方叫阿爾薩斯
  看這一家
  這一年,阿爾薩斯的葡萄豐收了
  像薔薇花一樣長大
 第二章 童年和少年
  敬虔的開始
  為要使信仰的對立消失
  童年時代影響他的兩個人
  有了一本屬于自己的《圣經(jīng)》
  我要跟他們一樣
  音樂使他狂喜
  圣誕節(jié)含著眼淚就餐的少年
  看哪,圣約翰的頭發(fā)比我的還硬呢
  在他心里刻下非洲的哀愁
  少年時代的大事
 第三章 中學(xué)時代
  在明斯特的實用中學(xué)讀書
  伊薩克:喜歡笑的人
  去米爾豪森讀文理中學(xué)
  我是對政治感興趣
  維曼老師
  我將證明,我是有感情的人
  我們必須思考
  葡萄酒釀成了
  這個有著五個孩子的牧師之家老是缺錢
  有了一輛渴望已久的自行車
  最喜歡的課,最不喜歡的課
  中學(xué)畢業(yè)了
  那九個在哪里呢?
 第四章 大學(xué)生涯
  斯特拉斯堡:歐洲之都
  成為維多的入室弟子
  斯特拉斯堡大學(xué)開學(xué)了
  服兵役
  一天只吃一餐
  21歲時,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如果你愿意的話,兩者都能做到
  在巴黎,在柏林
  哲學(xué)博士,神學(xué)博士
 第五章 布道、學(xué)術(shù)和藝術(shù)
  圣尼古拉教堂的助理牧師
  基督的精神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
  《耶穌生平研究史》
  《巴赫論》
  拯救老式管風琴
 第六章 決定去非洲
  直接服務(wù)于人:最初的嘗試
  主啊,我就來
  傳教節(jié)的布道
  提出申請
  眾人的反對
  關(guān)鍵在于行動
  學(xué)醫(yī)是艱苦的,卻也是美的
  不再授課,不再布道
  籌款
  保證像魚那樣沉默
  與海倫娜·布雷斯勞結(jié)婚
  終于可以出發(fā)了
中部
 第七章 抵達蘭巴倫
  從京斯巴赫到洛佩斯
  加蓬、奧格威河與蘭巴倫
  親愛的蘭巴倫,我來了
 第八章 成為叢林醫(yī)生
  行醫(yī)生涯的開始:在雞舍看病
  最初的幾周過去了
 第一助理約瑟夫
  一天的診療
  如果沒吃飯,那還吃不吃藥?
  她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醫(yī)生,我這里有蟲
  他們稱他為“歐剛加”
  手術(shù)成功
 第九章 初建醫(yī)院
  雨季來臨前,必須建好醫(yī)院
  去桑姆基達開會
  史懷哲夫婦的醫(yī)院建成了
 第十章 黑人,自然之子
  黑人的疾病
  黑人的法律
  黑人的婚姻
  黑人的懶惰
  黑人的消費
  黑人的偷竊
  黑人的禁忌
  黑人的詛咒
  黑人的習(xí)俗
  黑人的教育
  你們是我的兄弟,但我是你們的兄長
  我身陷囹圄,你來給我自由
 第十一章 在水與叢林間
  叢林中的傳教站
  叢林中的學(xué)校
  不再像魚一樣沉默
  只在兩種情況下開槍
  懂得感激了
 第十二章 以戰(zhàn)俘之身行醫(yī)、寫作
  被拘禁了
  這是不可思議的恩寵
  與非洲的爬蟲作斗爭
  醫(yī)院的變故
  健康每況愈下
  叢林中的精神勞作
 第十三章 敬畏生命
  《文明的哲學(xué)》寫作緣起
  從文明批判到文明重建
  “敬畏生命”的倫理學(xué)誕生了
  最后,博士也哭了
  這幸福必然是有缺陷的
 第十四章 非戰(zhàn)斗員俘虜
  被遣送到波爾多
  在加瑞松俘虜營
  在俘虜營里當醫(yī)生
  在梵·高住過的房子里
  作為交換俘虜被釋放
  回到京斯巴赫
 第十五章 演講與著述
  偉大的宣示
  有如一枚硬幣滾到了家具底下
  瑞典之行
  《水與叢林之間》出版
  如同準備犧牲兒子的亞伯拉罕一樣
  為思考的人寫這部書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第十六章 重返蘭巴倫
  再度赴非
  早就以蘭巴倫人自居了
  尋找樹葉瓦片
  搶修醫(yī)院
  繁忙的診療
  使他煩惱的病人
  向所有的苦痛者敞開大門
  不忍心讓他們挨餓
  黑暗中出現(xiàn)了光明
  作為好人的名聲丟失了
  多雨的旱季,沉重的心
 第十七章 在困難中堅持
  救星適時到達
  埋首于建筑
  我的醫(yī)院已經(jīng)不是從前的醫(yī)院了
  醫(yī)生也成了病人
  汽艇就叫“謝謝您”
  解決糾紛
  獨木舟不見了
  再接再厲吧,可憐的醫(yī)生!
 第十八章 赤痢和饑荒
  恩琴達·恩琴達
  堅持不切除原則
  文化不是開始于讀寫
  在地上你是個傻瓜,在天國卻不是
  成為知識分子
  饑荒來臨
 第十九章 再建新醫(yī)院
  非搬遷不可了
  俯視眾人之地
  工地上的一天,就像一曲交響樂
  計劃中的農(nóng)場
  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圣誕節(jié)獨自掘墓
  要把房子建在木樁上
  打樁
  動物也是親愛的上帝創(chuàng)造的
  從歐洲請來工匠
  1926年春天的時候
  去南部出診
  新醫(yī)院宛如一個村落
  這是好房子,醫(yī)生,這是好房子
  終于可以回家了
  恩哲姆的請求
  我只是受到委任
下部
 第二十章 在歐洲各國奔走
  在蠟燭的兩端點火
  就像一陣清爽的和風
  與歌德的精神關(guān)系
  史懷哲之家或朋友之家
  《使徒保羅的神秘主義》
  “史懷哲之友”聯(lián)誼會誕生了
 第二十一章 讓更多的人得醫(yī)治
  令他終生心痛的事
  向著非洲,第三次出發(fā)
  典型的非洲憂慮
  讓上帝的恩典惠及更多的人
  《我的生活與思想》出版
 第二十二章 叢林里的信仰生活
  鐘聲是親愛的上帝的聲音
  既是醫(yī)師,也是教師和牧師
  叢林里的禮拜
  在蘭巴倫的一次布道:直至上帝原諒你
  沒有什么比基督指引的生活更有意義
 第二十三章 破除叢林迷信
  艱難的行程
  醫(yī)院的種植
  冰箱,破傷風和煤氣燈
  終于把失去母親的嬰孩抱在懷里
  孩子們也就得福了
  用自己做試驗
 第二十四章 是醫(yī)師,亦是建筑師
  又要建房了
  分工及月底集合
  醫(yī)院的一天
  我可以不再建房嗎?
  被深深地感動了
 第二十五章 有趣的事和動人的事
  難以讓黑人明白的事
  令醫(yī)生哭笑不得的事
  令醫(yī)生憂慮的事
  令醫(yī)生頭疼又擔心的事
  令黑人驚異的事
  建立“鄰人”的觀念
  為親愛的黑人辯護
  奧恩波,就是歌的意思
 第二十六章 與動物休戚與共
  我們的伊甸園
  博士的小豬
  博士的小猴
  博士的塘鵝
  博士的螞蟻
  博士的蟲子
  博士的小貓
  博士的羚羊
  除非萬不得已,不要割舍生命
 第二十七章 在大戰(zhàn)期間
  一個可怕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
  他的心都碎了
  他必須忍耐
  他最擔心的事
  他又成了工頭
  海倫娜到來
  似乎是一種奇跡
  接替者一直沒有來
  這是奇妙的恩典
  70歲的生日
  戰(zhàn)爭結(jié)束了
  朋友們是不會放棄醫(yī)院的
  希望是有“一個”
  我簡直是個囚犯
 第二十八章 美國之行
  為了麻風病患者去美國
  由阿爾伯特·史懷哲代勞
  我該回到我的黑人朋友中去了
 第二十九章 建立光明村
  麻風病患者越來越多
  建立麻風病隔離村
  我是黑人的奴隸
  這房子有門啊
  就像獵人掛山雞的樣子
  他們是不幸的,卻又是幸福的
  她也是一個值得敬畏的生命
  光明之村
  他們終于開始穿鞋了
 第三十章 獲得和平獎
  黑貓終于生了小貓嗎?
  去奧斯陸大學(xué)演講
  得了兩個諾貝爾獎
  寫不完的信
  生日、圣誕節(jié)與新年
  密林中的和平之港
  黃金時間到了
  他們也是偉大的人
 第三十一章 為消除核戰(zhàn)爭呼吁
  他是如此疲倦
  美麗而靜穆地死去
  必須重新發(fā)現(xiàn)我們都是人
  我們是來跟老醫(yī)生道謝的
  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高興
  直到生命結(jié)束的時候
 第三十二章 以沉默應(yīng)對批評
  他在晚年遭到的批評
  你若不了解黑人,就不要談?wù)撌窇颜?br /> 第三十三章 離 世
  在這里,我覺得就在家里
  想起了那些人
  跟每一棵果樹告別
  跟當?shù)仄矫竦脑岫Y沒有任何不同
  我們的老爸爸死了
 結(jié)語 光是生存著是不夠的
  老醫(yī)生一定會喜歡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蘭巴倫
  亞洲地區(qū)的追隨者
后記
史懷哲年表
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引言我們的老爸爸死了1965年9月4日深夜,90歲高齡的他,在非洲蘭巴倫的一間小屋里,安然辭世。翌日凌晨,他的那只塘鵝還沒開始啼叫,親愛的上帝的鐘聲就敲響了,緊接著,麻風村的鐘聲也敲響了。然而,這不是安歇的鐘聲,這也不是做禮拜的鐘聲。這是報喪的鐘聲。短暫的靜默后,近處的村落里響起了咚咚的鼓聲,遠處的村落里也響起了咚咚的鼓聲。在茫茫的水與郁郁的叢林之間,這咚咚的鼓聲反復(fù)訴說的卻只是那一句:“我們的老爸爸死了。”他躺在一個簡樸的棺材里下葬。經(jīng)他醫(yī)治而痊愈的病人們,以及從奧格威河的兩岸趕來的黑人們,一邊把油棕櫚的枝子撒在他的棺木上,一邊流著眼淚頌贊:“他是我們的爸爸。他是我們的父親?!彼麄儼阉嵩卺t(yī)院附近的一棵棕櫚樹下—— 他夫人的墓旁。10年前,當他年屆80的時候,站在京斯巴赫開花的葡萄園里,他曾說:“如果我在這里蒙神寵召,我想躺在家鄉(xiāng)的公墓里,和村民一塊安眠。但如果我死在非洲,我就一定要葬在蘭巴倫。長眠于歸去之所,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大地全都是神的賜予?。 眹H紅十字會的創(chuàng)始人亨利·杜南,是第一屆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杜南先生為人類的和平事業(yè)獻出了全部,墓碑上卻只寫著一句話:一個單純的基督門徒。他的墓碑上也沒有任何墓志銘,只畫著兩個簡單的符號:+。“+”代表著基督之愛,“”意味著天下一家。兩個符號合在一起,則表示,他渴望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踐行基督之愛。唯獨這個人他是醫(yī)生、他是牧師,他是學(xué)者、他是教授,他是思想家、他是演奏家,他通曉農(nóng)學(xué)、人類學(xué)、熱帶植物學(xué),他擁有哲學(xué)、神學(xué)和醫(yī)學(xué)三個博士學(xué)位,他是195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還是建筑師、園藝師和修理匠,他還是農(nóng)夫、木匠和泥水匠,他還是飼養(yǎng)員、獸醫(yī)和工頭,他唯獨不是“知識分子”—— 那種除了空談,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肯做的知識分子。有一次,他要把河邊的木頭搬到防雨的地方去,他就招呼一個黑人男子:“朋友,能幫我搬一下嗎?”那位畢業(yè)于當?shù)亟虝W(xué)校的年輕人答道:“我是知識分子,我不做那樣的事?!彼托α耍f:“恭喜你,我一直想成為知識分子,卻沒有成功。”他在基督福音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立了“敬畏生命”的倫理學(xué),并以罕見的力量身體力行地踐行這一學(xué)說。他以活出來的善,以愛所實行的信,成為上帝之愛最有力的實踐者之一。他被稱為密林圣者、黑人之父,他被稱為時代的先知、20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他還被稱為偉大的良心,愛與和平的使徒。最卓越的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說:他是我們這個世紀最偉大的人物。像他這樣理想地集善與對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guī)缀踹€沒發(fā)現(xiàn)過。哲學(xué)家羅素說:世界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而他便是一個真正善意、獻身于世的人。為了人而成為人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jié)出許多子粒來?!保ā都s翰福音》24∶12)29歲的時候,他在歐洲的學(xué)術(shù)界和音樂界已經(jīng)聲名鵲起,然而,他卻打定主意要做基督的那“一粒麥子”。因為在那個恬靜的秋日早晨,他清楚地聽見了那聲音:“你來跟從我。”只為自己活著的人生是沒有價值的?!拔覀儜?yīng)該共同背負世界的煩惱與重負”——這是最高意義上的使命。人性最深刻的本質(zhì)在于愛。而愛,就要行動。因此,他在心里回應(yīng)那聲音:“主啊,我就來。”他要去非洲,他一定要去非洲,“為那些需要人的人們而成為人”; 他要在那片荒僻、落后甚至黑暗的原始叢林里,“把所信的經(jīng)由日常生活表現(xiàn)出來”。他要做那一粒麥子,那一粒借著死而結(jié)出許多子粒的麥子。為此,他做好了犧牲一切的準備:放棄他深愛的研究、寫作、布道,以及演講、演奏,以及他的獨立——他將失去所有的經(jīng)濟來源,完全倚賴資助為生。然而,結(jié)果卻全然相反。在50多年的服務(wù)生涯中,他非但沒有失去所有,反而在已有的基礎(chǔ)上又獲得很多。他原以為,他會在遙遠的原始叢林里被這個世界遺忘,宛如滾落在家具底下的一枚硬幣。然而,結(jié)果卻全然相反。他非但沒有被這個世界遺忘,反而成了這個世界的一盞明燈。因為上帝要把那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卻高舉自甘卑微的人。因為那有的,要給他更多;那沒有的,連他自以為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因為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舍棄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這就是恩寵也許可以說,這個人是唯一的??v觀人類歷史,似乎只有這個人做到了:既深度地順服于基督的指引,又持久地堅持著自己的思考;既在日光下從事粗重的勞作,又在舞臺上演繹精湛的藝術(shù);既深諳具體的服務(wù)之道,又擅長抽象的精神之旅??傊?,既全面地發(fā)展個人理想,又完美地實踐上帝之愛。當他到了70歲、75歲,不,甚至到了80歲、85歲的時候,他仍舊可以:白天,在非洲最溽熱的天氣里歡喜地勞動;夜晚,在微弱的油燈下沉靜地寫作。后者讓他感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滿足,而前者,也讓他感到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滿足。然而,他從未把這一切歸于自己。他說:“這就是恩寵?!蔽已埬隳敲船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他吧!認識這恩寵——這從上帝而來的恩寵,認識那香氣——那因基督而有的香氣,以及那可稱頌的、可紀念的,那比天使的名更尊貴的。我邀請你!

后記

這是一件辛苦的工作,可我終于完成了。    其實,在寫作的過程中,我的心情仍舊跟7年前為德蘭修女寫傳一樣,也覺得自己并無資格,也常常因自餒而忐忑,但同時又感到,為紀念這個獨一無二的人類偉人而略盡綿薄之力,除了是我作為人類的一員應(yīng)盡的責任外,也許還是我必須臣服的命運。所以感謝上帝,雖然時常忐忑,但我還是完成了這個任務(wù)。    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一下。    一是關(guān)于書名。書名《唯獨這樣的人》取自歌德的一首小詩(見扉頁)。因為我覺得,史懷哲博士正是歌德在這首小詩里所說的“唯獨這樣的人”。    二是關(guān)于他的名字和兩個地名的翻譯。    在中文書刊中,對史懷哲博士的名字Albert Schweitzer的翻譯,通常有四種:阿爾伯特·史懷哲,阿爾伯特·史懷澤,艾伯特·史懷澤,阿爾貝特·施韋澤。本書選用的是第一種:阿爾伯特·史懷哲。    對兩個必須在書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地名——他的故鄉(xiāng)Gunsbach和他行醫(yī)的非洲部落Lambarena,通常也有四種翻譯:瓊斯巴哈,昆斯巴哈,根斯巴赫,京斯巴赫;蘭恩巴涅,蘭巴雷內(nèi),蘭巴倫納,蘭巴倫。本書選用的是京斯巴赫和蘭巴倫。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參考文獻”中所提及的所有譯者和出版機構(gòu),因為他們的出色勞動,我才有機會研讀史懷哲博士的偉大作品,以及有關(guān)他的著作。我還要感謝我的女兒,她在繁忙的留學(xué)生活中為我收尋了許多重要的資料和圖片。書中圖片主要來自英美的網(wǎng)絡(luò)和臺灣地區(qū)的相關(guān)出版物,在此也深表謝忱。    最后,還要感謝上海三聯(lián)書店、博愛天使出版顧問有限公司,以及所有為此書的出版付出辛苦勞動的每一位朋友。謝謝你們。    華姿    2011年7月于武漢東湖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史懷哲是我們世紀最偉大的人物。像他這樣理想地集善與對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guī)缀踹€沒發(fā)現(xiàn)過。他是充分發(fā)揮了充沛的精力與多方面的才能、對人類有所貢獻,并為人類開創(chuàng)未來的人之一。史懷哲沒有說教,也不幻想他的行動成為無數(shù)人的典范以及給他們安慰,他所做的一切,僅僅出于內(nèi)在的必然性。無論如何,畢竟許多人都有一顆毀壞不了的善良的心,否則,他們就不可能認識到史懷哲質(zhì)樸的偉大?!  柌?愛因斯坦世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適于理解和無資格比擬這種人的。史懷澤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獻身于世的人?!  靥m?羅素

編輯推薦

《史懷哲傳》編輯推薦:他被譽為密林圣者、黑人之父;他被譽為時代的先知、20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他還被譽為偉大的良心、愛與和平的使徒;他和德蘭修女一樣,是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導(dǎo)師,全球青少年爭相效仿的榜樣。唯獨這樣的人,著名作家華姿繼暢銷書《德蘭修女傳》后又一傳記力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史懷哲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8條)

 
 

  •   對史懷德來說,生命并不僅僅指人的生命。生命在這里是廣義的,繁殖、發(fā)育、生長、生病、死亡等特性,是生命的根本特性。因此,敬畏生命意味著應(yīng)當敬畏所有的動物、所有的植物以及所有的微生物。
    關(guān)于史懷德——他是醫(yī)生、他是牧師,他是學(xué)者、他是教授,他是思想家、他是演奏家,他通曉農(nóng)學(xué)、人類學(xué)、熱帶植物學(xué),他擁有哲學(xué)、神學(xué)和醫(yī)學(xué)三個博士學(xué)位,他是1952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還是建筑師、園藝師和修理匠,他還是農(nóng)夫、木匠和泥水匠,他還是飼養(yǎng)員、獸醫(yī)和工頭,他惟獨不是“知識分子”——那種除了空談,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肯做的知識分子。
    他被稱為密林圣者、黑人之父,他被稱為時代的先知、20世紀最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他還被稱為偉大的良心,愛與和平的使徒。
    最**的科學(xué)家愛因斯坦說:“他是我們世紀最偉大的人物。像他這樣理想地集善與對美的渴望于一身的人,我?guī)缀踹€沒發(fā)現(xiàn)過。”
    哲學(xué)家羅素說:“世界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而他便是一個真正善意、獻身于世的人。”
    他的一生,做了如何的取舍,又堅持著怎樣的信仰?慢慢地走近他,認識他,感受這個傳奇人物散發(fā)的魅力。
    PS:好厚的一本書!
  •   史懷哲博士被稱為偉人中的偉人,與德蘭修女一樣被評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開創(chuàng)了敬畏生命的哲學(xué)思想,同時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敬畏生命,開創(chuàng)了無界限的道德觀和精神上的富足。
  •   無論如何,畢竟許多人都有一顆毀壞不了的善良的心,否則,他們就不可能認識到史懷哲質(zhì)樸的偉大。
    世上真正善意、獻身的人,非常罕見。在我們這個時代,是不適于理解和無資格比擬這種人的。史懷哲博士就是真正善意、獻身于世的人。
  •   好不容易讀完,很好的書。我們這個時代正是需要史懷哲這樣的明燈。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敬畏生命,從身邊的小處著手,不枉為一個人?;蛟S這需要勇氣面對別人的嘲諷,但愿我們都有一顆勇敢不被他人左右的心。他雖然死了,卻仍然活在人的心中。
  •   介紹了史懷哲的一生,從出生到離開,初中就收到他的影響立下偉大志向,或許這中無私在現(xiàn)在社會無法得到理解,一直有人說我不成熟,太理想主義,但我覺得這病沒什么不好,再讀這本書,讓我更加堅定了
  •   做像史懷哲一樣的人,愛自己,愛他人。
  •   他是愛的見證!和德蘭修女一樣,我們在他的面前,感受到渺小。 但也感到世間有愛。 這是從神而來的愛!終于快讀完了。很厚的一本書,不急,慢慢的讀、慢慢的感受。
  •   華姿作為這本書作者,真的文筆很流暢。雖然很厚一本書,我很快就看完了,很多啟發(fā)和震撼。打算再買兩本,分別送給一個10歲小朋友以及另一個朋友。覺得尤其對青少年來講,是很啟發(fā)和引導(dǎo)人生的方向的。很不錯的書!
  •   拜讀完本書,此人聽從上帝的召喚,踐行心中信念,讓人覺得他就是上帝派來人間,大愛無疆,大愛無言。
  •   推薦。偉大的人。
  •   正在讀,偉人就是偉大
  •   閱讀中,中國作家寫的書,和翻譯的相比,味道的確不同,不管是從哪國作家的視角看這樣的偉人,實際他們自認為不過是神使用的器皿,都會讓我們受益匪淺。值得閱讀。
  •   很好的書,也是華姿女士寫的.她還寫過!都很不錯,啟發(fā)人的心靈!
  •   看了引言就覺得寫的真好。也很喜歡傳記中的這個人,所以一下子買了7本,打算送人,尤其是那些兒童主日學(xué)的孩子們。謝謝作者的用心寫作!神祝福你!
  •   愛你一生不變
  •   作為愛的使者去到那些需要愛的地方,為這這一切奉獻自己生命的人,值得敬佩
  •   華姿的文筆還是比較優(yōu)美的。
  •   史懷澤這樣的人大概還是很少的,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人類真正的希望。
  •   這部書還未看完,不過前頭的內(nèi)容已經(jīng)足夠細細品味了?!熬次飞钡挠^點或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萌芽了。
  •   剛看了幾頁,文筆很美,是我喜歡的風格。不知后面怎樣。
  •   書有殘缺,但服務(wù)較好
  •   看了一大半,看到他對人類的責任
  •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基督徒看,以此勵志,跟隨主的腳蹤,實踐出信仰的本質(zhì)。
  •   不錯!讀傳記!
  •   希望這樣的傳記被流傳下來,能激勵我們更加愛神!
  •   快遞太慢了,5號購買的,14號才收到,書是一本好書,值得等待!
  •   可能是冷門書,收到的時候包裝幾乎全爛了,算是美中不足吧
  •   正品,很喜歡哦,還會來哦
  •   上初中兒子點讀的書
  •   幫同事買的,她很喜歡。不錯!
  •   書的包裝不錯印刷也還好就是紙張一般般
  •   該書從獨特的角度詮釋了阿爾伯特·史懷哲作為一個**的思想家和虔誠的信仰者和偉大的行動家的光輝的醫(yī)生
  •   女作家華姿的文筆一直都很美,她一定是懷著美善的心來書寫史懷哲這樣的美善之人的。書中有很多地方特別是史懷哲的那些小故事,那些生活細節(jié)中表達出來的愛,非常令人感動,也很具啟迪意義。
    謝謝華姿女士繼《在愛中行走》之后又為我們奉獻了一本這么好的書!
  •   這么晚才認識史懷哲,真是慚愧,從他身上學(xué)到了敬畏生命的倫理世界觀
  •   這二本書不錯,是正版
  •   我想,作者能否把這本書精簡下呢?比如,去掉一些不是很有必要的形容詞與修飾語等。。。
  •   這本書很適合中學(xué)生讀哦!
  •   很久沒有再被閱讀打動到落淚。記憶中有過,被撕裂了而成為悲劇的那些脆弱的美好,曾經(jīng)在我許多年前的閱讀經(jīng)歷里觸摸過曾經(jīng)單純的心。后來,生命在現(xiàn)實的生活里結(jié)繭,自以為是地以為自己早已過了感動的年紀。 這份感動和文字無關(guān),和情節(jié)無關(guān),和劇種無關(guān),只和人有關(guān),唯獨有愛的人,可以征服我這顆早已愚昧、遲鈍乃至麻木的心。因為在這樣的愛面前,我的身心靈頓然象被兩刃的劍毫不留情地剖開,所有的污穢和瑕疵無處躲藏。很多時候,當我行走在這個摩天大樓林立的城市,會茫然地以為,如果有人在這樣的城市里還會堅持愛,那么他們一定會轉(zhuǎn)瞬間被蔑視和嘲諷埋葬。 史懷哲是一個特別的人,非常特別。他擁有好幾個博士學(xué)位:哲學(xué)博士、神學(xué)博士、醫(yī)學(xué)博士,晚年還被多所大學(xué)授予榮譽博士;他最先提出了“敬畏生命”的倫理思想,并且用自己的一生去實踐,善待他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個動物、每一株花草樹木;他不僅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好幾個國家都為他出版發(fā)行過紀念郵票,世界各地都建有“史懷哲之友”聯(lián)誼會,這些機構(gòu)即使在史懷哲博士去世多年后,仍然源源不斷地支持著他在非洲開創(chuàng)的醫(yī)療事業(yè);他是愛因斯坦的摯友,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管風琴演奏家和歌德研究專家;他高大健碩,精力過人,風趣幽默,意志力無敵;他的黑人兄弟們親切地叫他“我們的醫(yī)生”、“我們的老爸爸”;他去世后,遺體就安葬在他的醫(yī)院旁邊,人們從各地趕來為他送行,黑人們圍著他的墓...唱歌祈禱,這樣自發(fā)的祭奠儀式持續(xù)了兩個多月…… 我不知道,如果你告訴一個沒有基督信仰的人“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有使命的”,他會不會相信。至少,讀完了這本《史懷哲傳》,我更加堅信這句話,因為,史懷哲已經(jīng)用他的一生去證明。 華姿從史懷哲的童年描述開始,這樣就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條脈絡(luò)清晰的史懷哲之所以成為史懷哲的成長路線圖。在牧師家庭中長大的史懷哲,雖然單純、善良、虔敬,卻比一般的信仰者更具理性精神,正是這種與信仰結(jié)合的理性精神,才使他能夠更充分、正確地使用上帝賦予人類的自由意志。童年時,他就對黑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同情;21歲時,史懷哲對自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30歲以前為學(xué)問和藝術(shù)而活,30歲以后,為直接服務(wù)于人而活”;可是,到了30歲時,他仍然不知道如何去“直接服務(wù)于人”;偶然在一本教會雜志上看到一篇描述非洲加蓬地區(qū)的黑人悲慘生活情狀的文章,里面寫道“方圓幾百公里找不到一個醫(yī)生”,史懷哲忽然意識到,這正是他“直接服務(wù)于人”的最好工作。一個年滿30歲、已經(jīng)在哲學(xué)和神學(xué)以及藝術(shù)領(lǐng)域取得了不小成就的人,忽然要從零開始去學(xué)醫(yī),然后還要拋棄他在歐洲已經(jīng)擁有的一切,到非洲叢林蠻荒之地去行醫(yī),史懷哲遭遇了幾乎所有人的反對。他耐心地與每一個人溝通,最終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從1913年4月踏上非洲的土地,到1965年9月溘然長逝,史懷哲博士在非洲加蓬的蘭巴倫生活了整整半個世紀,他把生命中近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他的黑人兄弟。而另三分之一的生命似乎也都是在為這三分之二做準備。從這個意義講,可以說,史懷哲博士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非洲,也獻給了全人類。 在非洲的原始叢林里建起一所醫(yī)院,比我們想象得還要難。華姿用了很多的文字去書寫史懷哲博士艱苦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非洲的水域和叢林造成的交通困難、令人難以適應(yīng)的悶熱潮濕的熱帶氣候、純樸固執(zhí)的人類、愚昧的迷信、肆虐的疾病、開創(chuàng)之初簡陋至極的醫(yī)療條件等等。史懷哲在非洲的行醫(yī)生涯,是在一間廢棄的雞舍里開始的,而他始于這間雞舍的醫(yī)院,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挫折與挑戰(zhàn),其間還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史懷哲甚至被作為俘虜從非洲押送回了歐洲),仍然得以存續(xù)和發(fā)展,直至史懷哲90歲時,它已經(jīng)成為擁有60棟房子、在當時整個非洲頗具規(guī)模且醫(yī)療條件較好的醫(yī)院之一。 史懷哲醫(yī)院最好的部分并不是它的技術(shù)和設(shè)備條件,而是它最為人性化的管理。醫(yī)院就像一個村落,所有的醫(yī)療都是免費的,病人到這里可以像在家里一樣生活;為了滿足所有病人及家屬的飲食所需,醫(yī)院開墾了種植園,病人及其家屬,都要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史懷哲博士親自指導(dǎo)他們;醫(yī)院每天都會響起“親愛的上帝的聲音”(鐘聲),每天都會有禱告,每天都會有博士彈琴的“黃金時間”。以致于,史懷哲的醫(yī)院不僅僅是治愈身體的醫(yī)院,也是教授知識的學(xué)校,還是拯救靈魂的圣所——史懷哲博士“對待病人所采用的‘社會形態(tài)學(xué)法’”,“正是他在醫(yī)學(xué)上最重要的貢獻”。 史懷哲,在種族歧視極其嚴重、黑人還無法得到人道對待的時代,他卻視黑人為兄弟;他懷著“基督的精神”去到非洲,他是從內(nèi)心深處乃至靈魂深處都認定“眾生平等”,所以他敬畏一切生命,包括一朵花的生命——他對那采摘野花的人說“讓它呆在那里吧,它也有生存的權(quán)利”;他看到一個失去親人的陌生的黑人老婦在河邊哭泣,他就走過去握住她的手,安慰她,可是無論他說什么,那老婦還是不停地啜泣,最后,博士也就跟著她一起哭了;博士已經(jīng)很老了,醫(yī)院里一個并非病人的陌生黑人去世了,他也要趕去參加葬禮,因為,那也是一個生命……直到70多歲,為了醫(yī)院和病人,史懷哲博士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6個小時。 90高齡的史懷哲博士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平靜安詳?shù)亻_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他為最應(yīng)該表達感謝的50個人準備了一份特殊禮物,他甚至親自去向醫(yī)院種植的每一棵果樹告別…… 讀到這里,接近全書的尾聲,我似乎終于明白了,史懷哲之所以偉大,之所以被稱作“最完整意義上的人”,就是因為他做到了、而且是窮盡一生都做到了一個“人”應(yīng)該做到的——這個“人”,正是上帝造人時所賦予他意義的那個“人”;我似乎也終于明白了,我們之所以作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使命,就是要用一生去證明自己是一個“人”,就是要像史懷哲那樣,找到屬于自己的“蘭巴倫”。 閱讀更多 ›
  •   書印刷很好,作者文風也間接明了.但是想直接了解史懷哲本人的思想的人請注意了.這不是史懷哲的書.只是他人寫的一部傳記.俺就是一時沒看清才錯賣下的這本書!!鑒于現(xiàn)在并沒有史懷澤本人書籍的中文譯本。大家可以先看一下這本書 了解一下史懷澤先生
  •   書很好。是大本的。厚厚的。印刷很不錯。黑白照片很珍貴,很有感覺。華姿的文筆,清麗溫暖,一如既往。喜歡!
  •   偉大的人,用時間去驗證
  •   很好,我很喜歡,希望大家都讀讀
  •   這樣的人,具有目標性,但反過來看時,視乎更重視跟著內(nèi)心行走。目標非目的。
  •   五折購得的,看完后讓人不再浮躁。
  •   太好了。感嘆唯有這樣的人。。。。感動這樣的人。。。。
  •   在2013年的夏季,能讀到史懷哲傳這樣的好書,是一種緣分、一種幸運,感謝史懷哲讓我看到一個人還可以這樣活,當然也要感謝作家華姿。
  •   我們絕大多數(shù)都不是這樣的人,但我們應(yīng)該知道世界上有這樣的人
  •   抱著學(xué)習(xí)的心態(tài)買的這本書,作者的文字很通暢,可以說是優(yōu)美,但是完全沒有傳記文學(xué)的深度和廣度,甚至文風幼稚,用來做小學(xué)生至初中生的讀本比較適合,想要通過這本書真正體會史懷哲的精神的人建議可以繞道。具體來說,文中雖然基本是對其生平經(jīng)歷的介紹,但是個人覺得作者關(guān)于每段生平對史懷哲的影響的解釋都非常幼稚,感覺很多聯(lián)系是作者臆想的,因為完全不是真實生活的邏輯,而是童話故... 閱讀更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