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2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 作者:榮宏君 頁數(shù):361
Tag標簽:無
前言
半年多以前路過北京東城南小街,這小街忽然變成大道。二十多年前,王世襄先生以余屋讓給我們一家安身立命的房子,就在小街內(nèi)的芳嘉園小胡同中的,也被推土機推得無影無蹤。我這才弄明白古人“滄海桑田”這句話的意思。現(xiàn)代文明迅猛無情地掃蕩舊日子的一切舊痕跡,但永遠掃蕩不了的是,人的回憶與感情。1957年一場人生風雨,原在棲鳳樓的房子不能再住了,便有幸和王世襄結(jié)鄰而居二十多年。那時世襄荃猷伉儷的儷松居在北屋,老家人還在,琴書椅案,收拾得清潔優(yōu)雅,只有主人不修邊幅,大布之衣有時束一條藍腰帶,懷里唧唧有聲,乃是大褂里籠中的秋蟲鳴唱。那時還沒有暖氣這玩意兒,冬天架煙囪,生蜂窩煤爐子,老家人不在后,都是儷松居主人的長期勞作,這在世襄是不在話下的。王世襄的一部老腳踏車,后座加一塊木板,老先生能夠一天來回四五次,把他心愛的明式家具、紫檀交椅、唐雕菩薩坐像這些稀世文物,沉重地、小心翼翼地捆在車后,自己騎著送到照相館拍照,使旁觀者感到險象環(huán)生。這就是王世襄后來陸續(xù)出版的關(guān)于明式家具那兩本巨著以及近年出版的《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當年所付出的勞動代價。諸公休要笑話,三四十年前的專家學者如王世襄,生活上常常與勞動人民差距甚微的。
內(nèi)容概要
王世襄,1914年生于北京,祖籍福州閩侯,號暢庵,堂號儷松居。著名學者、收藏大家、文物鑒定家、明式家具研究界泰斗。曾任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chǎn)研究院研究員,全國政協(xié)第六、第七屆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著有《髹飾錄解說》《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清代匠作則例匯編佛作·門神作》《錦灰堆》(七卷)《中國古代音樂書目》《中國畫論研究》《竹刻藝術(shù)》《中國美術(shù)全集·漆器》《北京鴿哨》《蟋蟀譜集成》《說葫蘆》《明代鴿經(jīng)清官鴿譜》等三十余部專著。
作者簡介
榮宏君,青年畫家1973年出生于山東曹縣。幼喜翰墨,性近文史,少年負笈京華。師從著名學者、文博大家史樹青先生,習讀書鑒賞之學。后有緣得識國畫大家關(guān)山月先生,遂確定水墨之道。曾數(shù)次隨老師于志學先生赴青藏高原,人新疆大漠,訪敖魯古雅,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漸悟為人從藝之艱辛。美術(shù)史治學則得益于著名美術(shù)評論家張曉凌先生。三年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研究生院求學的經(jīng)歷,規(guī)范了學術(shù)方法,進一步理解了劉炳森先生所弘揚的藝術(shù)之道,德行為先,赤子登巔,豎子登肩的道理。 有美術(shù)史論多篇散見于報刊雜志,并出版畫集《榮宏君梅花扇面精品》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6《丹青典藏·榮宏君》卷北京工藝美術(shù)出版社2008《世紀恩怨:徐悲鴻與劉海粟》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史樹青文物鑒定方法》即將推出。 現(xiàn)任全國青聯(lián)委員、中央企業(yè)青聯(lián)特邀委員、中央國家機關(guān)青聯(lián)委員、文化部青聯(lián)特邀委員、北京朔源文物鑒定中心主任。
書籍目錄
煙云小記(代序)
民族文化的注解者(自序)
引子
第一章 名門世家
家族顯赫
第二章 風雨人生
南下受挫
中國營造學社
為國索寶
出使日美
第三章 悲情歲月
華北革命大學學習
王世襄與故宮博物院
筆耕不輟
閉門治學
抄家
第四章 王世襄“文革”抄家檔案
附錄
參考期刊、專著、文獻一覽
王世襄大事記
后記
贅言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在北京讀書的這段少年時光,是王世襄一生之中最愜意的。王世襄愛玩,秋斗蟋蟀,冬懷鳴蟲,鞲鷹逐兔,挈狗捉獾,皆樂之不疲。但他又不像其他人那樣只圖一時之樂,或許是深受家庭藝術(shù)環(huán)境的影響,他對一切好玩的事物都喜歡深入觀察和思考,這些也往往能讓他在玩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獨到的見解和經(jīng)驗。這也使得他的玩與其他世家子弟無所事事的玩區(qū)別開來。而王世襄少年時愛玩的種種,到他老年后都換化為一種文化的記錄,這也都歸功于他少年時在玩中寓以的思考。比如,他對養(yǎng)鷹的思考。王世襄喜愛養(yǎng)鷹,在喂養(yǎng)鷹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鷹吃獵物時連皮毛一起吞噬,因羽毛不能消化,也無法排泄,最后只能壓縮成一團吐出。這是它天然的消化規(guī)律。為此,玩家們平時在喂鷹時一定要加喂一些類似羽毛的東西在飼料中,使其吞食。鷹不能消化這些羽毛,卻又必須喂給它,這是為什么?這類疑問一直縈繞在王世襄的腦海中,不得要領(lǐng)。一次,王世襄就讀的北京美僑小學請來一位美國的鳥類專家,專門以《華北的鳥》為題發(fā)表演講。等到演講結(jié)束后,王世襄向這位專家提出了這個問題:鷹吃了羽毛不能消化,養(yǎng)鷹為什么要專門喂它一些不能消化的東西來代替羽毛?這位鳥類專家因為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問題,不知道如何回答。王世襄不僅會在玩中思考,更有難得的專注。一般人以為玩就是打發(fā)消磨時間,王世襄卻不是。因為,玩中的乾坤對于他不再是一種無聊的消遣,而是一種生命的體驗,因此,他能夠在玩中領(lǐng)略到常人體悟不到的風景。少年時的王世襄喜歡玩鴿子,也癡迷于秋蟲。在王世襄所著的《秋蟲篇·憶捉》中,詳細地寫著他抓蛐蛐、養(yǎng)蛐蛐、斗蛐蛐中的種種樂事。對學術(shù)非常嚴謹?shù)娜耍瑢τ谥袊诺浼揖叩挠貌难芯?,王世襄先生多次聲明在植物學上自己并不擅長,所以對于一些新的進口材料缺乏了解,到了晚年他多次聲明自己落后了,不再寫有關(guān)家具方面的文章,也不再給人做家具方面的鑒定。敢于承認自己的落后,這種博大的胸懷和謙虛的態(tài)度只有真正的大師才具有啊。有些木材商人,就利用王世襄先生在木材研究的模糊性方面大肆做文章,以次木充良材來欺世盜利,這些人和王先生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別??!中國人不是講究蓋棺定論嗎?我作為古典家具用材的研究者可以肯定地說,王世襄先生歷史性地總結(jié)了明式家具的藝術(shù)特征及制造方法,他是明式家具研究界的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甚至可以說空前絕后!因為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了培養(yǎng)王世襄那樣學貫中西的土壤,也沒有人擁有他那樣的國學基礎(chǔ)和對生活最廣泛的熱愛,所以不大可能再有人超越他了。王世襄先生去世了,也就是說明式家具研究的一棵大樹倒了,那么我們這些后學在惋惜哀傷之余又應(yīng)該做些什么呢?我覺得我們學術(shù)界和家具界都要沉下心來,好好想一想這個問題。
后記
北京是舉世聞名的古都,有著三千多年的建城史,立都也有八百余年。這里文物古跡豐富,再加上自元以來就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自然更成為各個朝代人文薈萃之地。無數(shù)的文人雅士在這里創(chuàng)造并延續(xù)了中華文明的燦爛歷史。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北京市政建設(shè)的開展,舊城改造的步伐逐漸加大。因各種原因,一些單位或私人在搬遷的過程中將一些有價值的檔案、書信、字畫,甚至文物古玩都誤當做廢品送進了物資回收站。這時一些有點文化的“垃圾王”就開始將其中有價值的圖書、信札、字畫有意識地收集起來,然后再拿到北京朝陽潘家園舊貨市場出售,無意之中拯救了許許多多的珍貴文物檔案,使它們避免了被化成紙漿的命運。久而久之潘家園舊貨市場也成了北京乃至全國最大的文物、舊貨交易中心。90年代初的潘家園舊貨市場還非常簡陋,就是一大圈圍墻圍起來的自由市場。一到周六、周日,這里天不亮就南腔北調(diào)、人聲鼎沸起來,各路小販將在北京市郊的各大廢品收購站淘來的形形色色的舊物隨手往地上一攤,任人挑揀。每逢刮風天氣,這里塵土飛揚,一圈走下來,“淘寶人”已是蓬頭垢面。假如遇到雨雪天,這里泥水攪動著碎紙屑、爛布頭等雜物,放眼望去,整個市場頃刻間就變成了一個大的垃圾場。
編輯推薦
《王世襄珍藏文物聚散實錄》:王世襄,抄家檔案首度披露紀念王,世襄先生逝世一周年。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