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的七宗罪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作者:(意) 法拉奇  頁數:258  譯者:劉儒庭  
Tag標簽:無  

前言

大家都知道,奧里亞娜·法拉奇從來都不曾對記者這一行著過迷。從很小的時候起,她就有明確的愛好,這就是寫作,而且是愛得入迷。她喜歡詞匯,詞匯幾乎就是自然而然地“像水滴一樣一滴接一滴地流淌出來,留在白紙上”。如果說,她還很年輕的時候,也就是17歲時,她竟成了一名記者,那么,她當時想,這只是一種妥協,權且把這當做一個跳板,由此跳到想要去的地方,即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就這樣,經過幾年的實習后,她成了《歐洲人》周刊的一名記者,要知道,那可是當時的年輕記者們十分渴望的地方啊。這家雜志的主編阿里戈·貝內德蒂讓她去采訪《甜蜜的生活》這部影片’的拍攝情況,也就是說,她必須尾隨來到羅馬的國內和國際影星,報道他們的活動和幕后花絮。

內容概要

能戰(zhàn)勝時聞的作品有很多,但如果出自以記錄當下事實為己任的記者之手,那就十分難能可貴了。《好萊塢的七宗罪》就是這樣的一本書。五十年前,好萊塢遇上了法拉奇——這位習慣于挑戰(zhàn)權力、揭露真相的記者。法拉奇揭開了好萊塢的光鮮表面,在聚光燈、囊宅、私人飛機、瘋狂影迷、鐵腕老板的背景下,明星們一夜成名、緋聞、交惡、結婚、外遇、離婚、再結婚、又離婚,還有自殺……    和她的其他作品一樣,法拉奇在這里面對的是權力,不論這權力是來自政治、暴力、資本、性別還是人自身的盲目。    這是一本最“法拉奇”的書。

作者簡介

奧里亞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記者,作家。l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zhàn)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zhàn)爭、印巴戰(zhàn)爭、中東戰(zhàn)爭和南非動亂。1980年8月來中國采訪過鄧小平。兩次獲圣·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出版過數部作品,代表作有《風云人物采訪記》、《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印沙安拉》、《好萊塢的七宗罪》等。被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和“文化奇跡”。

書籍目錄

序前言序曲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尾聲附錄  出版說明  在審查方面我們的情況更差譯后記 值得玩味思考的另一個好萊塢

章節(jié)摘錄

25歲的奧里亞娜一直對那個世界很尊重,那個世界表面上富有、美好,實際卻很殘忍,現在她終于能夠與那個世界拉開距離,同時也對之充滿同情心,這樣的同情使她能夠想象那些在面具背后活動的人們是什么樣的人。她在講述美國明星界的歡樂(實際上明星們的歡樂很少)的同時,也將目光集中于他們的痛苦——實際上他們的痛苦很多。比如,她描繪了少年女演員(后來成為另外一個必然會成名的女演員麗莎·米內利’的母親)朱迪·加蘭。的艱苦歷程。朱迪只想吃一點點巧克力,只想唱歌,可是,剛剛13歲她就開始發(fā)胖,于是禁止她吃甜點和冰淇淋。因此,一個令人失望的惡性循環(huán)開始了:“先吃減肥的藥片,然后是安眠的藥片,接著是喚醒的藥片,接著還有安神的藥片?!痹谟^察各制片公司構成的這架龐大的“明星制造機”時,法拉奇發(fā)現了“未來的藥片”,即后來將會發(fā)展成熟的總趨勢,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與這種趨勢糾纏不清。再比如,她遇到一個一錢不值的小人,他“缺乏教養(yǎng),沒有什么文化,只在推銷廣告中的那些胡說八道和搜羅有用的流言飛語方面十分靈巧”,她說得一點不差!

編輯推薦

《好萊塢的七宗罪》:“世界第一女記者”法拉奇經典作品,把好萊塢剝光了給你看,浮華背后的齷齪與無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好萊塢的七宗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0條)

 
 

  •    我有的第一本法拉奇的書是《風云人物采訪記》,它是冊影印本,內頁上還蓋著某大學圖書館的戳兒。想象著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們被她逼問到死角,我有復仇般的快感。僅僅因為我煩透了政客,更因為法拉奇的文字容易讓人入戲。
      
      所以,當我第一次看到《好萊塢的七宗罪》的作者名時,我揉了揉眼鏡,以為是哪些個寫字的為了搭法拉奇的順風車,才把她的大名放在封面。以我有限的法拉奇文字閱讀經驗判斷,她是個看不上聲色犬馬風花雪月的記者。
      
      但我錯了,這就是她寫的書,在她長時間深入到美國明星們中間進行采訪后寫出的一本書,主要人物有杰恩·曼斯菲爾德、朱迪·加蘭、《十誡》導演塞西爾·布朗特·德米爾……以及一堆充當人肉背景的男女明星。
      
      假如法拉奇能“善良”地描摹一番好萊塢的見聞,這本書和我經歷過的形式主義好萊塢明星采訪就沒什么區(qū)別??伤菉W里亞娜·法拉奇,能嗅到加利福尼亞各個制片公司里“魅力化流程”的苗頭,看到在“魅力化流程”里,金·諾瓦克怎么從一個不起眼的姑娘被打造成大人物;看到朱迪·加蘭曾用刀片摸脖子后留下的細紋,她在后臺的緊張、狼狽和摧毀她的“明星制造機器”;看出約瑟夫·科藤每年舉辦一次的好萊塢派對上的眾嘉賓都是“蠟像冷面人”……要命的是,她坦白、誠實、勇敢,毫不隱晦自己采訪瑪麗蓮·夢露未遂,還把未遂的故事放在第一章前,稱為“序曲”。
      
      她的好友、同事瑪麗亞·路易莎·阿涅塞寫到:“法拉奇居高臨下地觀察這些明星們,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也許對他們著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在深入探索他們的秘密、心靈和內在的超凡魅力,以至于在不久之后——會見了那些明星之后,參加了貝弗利希爾斯的那些派對后——她自己有資本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明星,成為一個有幸被世界上最有權力、在曼哈頓有住房、具有世界性名望的人物接見的記者。”
      
      名望遠不能讓人信服,讓人信服的是名望的前后,已成為法拉奇內在美德的嚴肅認真——“她能夠耗費幾個小時去打磨,打磨的不僅是她的一本書的幾個段落或者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一段解說?!贝蜻^草稿,“她像瘋了一樣反復加工、手寫,修改,重寫,不滿意再寫?!薄爸灰唤桓?,她就再次從頭朗讀,包括每個逗號都要認真考慮。如果最后一遍朗讀還覺得不夠優(yōu)美,那就從頭再寫?!?
      而且她很堅定,堅定到當著導演約瑟夫·科藤的面撒謊:“我已經答應他,我絕不會就此寫一個字。當時,我答應他信守這一難以令人相信的諾言時,我的手指扭到了一起(意思是宣誓無效):現在,我絕對不會因此而感到有什么罪責?!狈ɡ娈斎徊粫e過告訴世人明星們酩酊大醉、掉進游泳池、樹下不斷親熱……是什么情景。只是這一次男女賓客都提高了戒備心,把她防得嚴嚴實實。在場的,表現得都像紳士淑女。
      
      還有她那旁人們都想幫一把的魅力——導演瓊·內古萊斯科、意大利裔美籍演員佩皮·倫齊、意大利記者、讓·戈沃尼·薩爾瓦多、歐文·霍夫曼、厄爾·威爾森、史蒂夫·考夫曼、厄爾·布萊克韋爾、弗蘭克·法雷爾、洛伊斯·韋伯……
      
      在這份像貓尾巴一樣長的不完全名單里,他們都是熱心的幫忙人,都想方設法幫意大利女記者聯系上夢露。
      
      法拉奇長期為《歐洲人》雜志寫稿。最初是雜志主編阿里戈·貝內德蒂讓她去采訪《甜蜜的生活》這部影片的拍攝情況,也就是說,她必須跟著來到意大利的明星們采訪。這促成了她第一次明星采訪。
      
      但我還是好奇,好奇她為什么會轉向政治人物采訪,好奇她如何從一個“娛記”華麗轉身?
      
      奧森·威爾斯在法拉奇的書的序言里寫道:“軍人,或者說至少是那些高級軍官,面對女人的誘惑,他們并不擁有電影界的那些大人物們所具有的豐富經驗。對于馬塔·哈里的手下敗將們來說,魅力簡直是聞所未聞的事,而在好萊塢,再沒有任何其他東西像魅力一樣是美麗女人所共有的東西了。”
      
      奧森·威爾斯也不盡然全對,因為法拉奇是中性的。
      
      我猜想是不是有什么特別的品質吸引了阿萊科斯?法拉奇唯一的愛人、希臘抵抗運動領袖和政治活動家。然后因為阿萊科斯的緣故,法拉奇拋棄了好萊塢,轉而采訪政治人物?
      
      又或者是因為她熱愛政治的父親,因為他積極對抗墨索里尼而付出沉重代價給法拉奇的童年記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時間上看,法拉奇對好萊塢的采訪時間段集中在1950年代末,政治人物的采訪時間段集中在1970年代初。對阿萊科斯的采訪在1973年9月,時間恰在其中。編《風云人物采訪記》時,她把這篇采訪放在最后,像愛,壓在心底。
      
      法拉奇在一群人中看到阿萊科斯,她認為這是一張“像基督的臉”。阿萊科斯見到她,“像貓那樣跳了起來”,跑過來擁抱她,似乎兩人相識已久。因為在“監(jiān)獄當局同意他看點報紙的日子里,法拉奇的文章成了他的伴侶”。
      
      “阿萊科斯,作為一個人的含義是什么?”
      
      “意味著勇氣,有尊嚴。意味著要相信人類。意味著去愛。但不允許讓愛成為避風港。還意味著斗爭和勝利。你看呢?”
      
      “阿萊科斯,我說人應該像你這樣!”
      
      男人困窘時,只給女人丟下一堆牢騷;需要她時,提出1小時內準備好一艘游艇的要求。得知她懷孕,先是長時間的沉默,然后嘶啞結巴著對她說,“打掉,打胎費一人一半”。
      
      這個討厭的,散步時也需要揣著手榴彈的男人卻是法拉奇唯一的愛人。在他們相互陪伴的日子里,躲避追殺、偷襲,過隨時喪命的生活。
      
      1976年5月1日,37歲的阿萊科斯死于一場有預謀的車禍。
      
      有關法拉奇與阿萊科斯的故事,是另一本厚厚的書。
  •   去年初秋,出版社的編輯來電話說,打算出版意大利記者法拉奇1958年寫好萊塢的一本書。法拉奇是名記者,采訪鄧小平后在中國也很有名,她的書值得一譯。可是,一聽這個年份,心里就有點打鼓,半個世紀過去了,還有價值嗎?只好回答說,看看書再說。拿到書后一讀,覺得不僅有意思,而且很有現實意義,于是開始翻譯。
      
      說到好萊塢,大概人人都知道,這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那里出了很多名導、名片和明星??墒?,讀了這本書之后,不能不承認,人們對好萊塢的了解可能比較膚淺。有些美國人以它自豪,但也有一些人不說它的一句好話,甚至以它的存在為恥,這不是很值得深思嗎?法拉奇在這本書中寫了那里的明星、導演、制片人、記者、神甫、影迷、公關人士、報刊、宗教組織……看過這些之后,不能不說,好萊塢是一個神秘、矛盾、讓你摸不著頭腦的城市,這里所發(fā)生的一切很值得玩味、思考。
      
      一到好萊塢就讓法拉奇遇到一件讓她摸不著頭腦的事:一個小伙子打來電話推銷,推銷的居然是墓地。她說:“我不想死在這個地方。”可小伙子竟然說:“這種情況有可能發(fā)生。”“最重要的是,活著的時候就買下長眠之家?!彼H自帶她到墓地,介紹的是整容、火化、喪葬儀式、死者埋葬時的坐臥姿勢等等。他開車不減速,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墓穴”。他說:“年輕人在這些草地上做愛。一個死者想到就在他的頭頂有兩個年輕人在做愛,還有什么事比這更能讓人感到高興?”對于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來說,還能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驚異?所以法拉奇說,這里存在的是“把生活(和死亡)變成一場歡快戲劇的狂熱”。
      
      可是,資本哺育的這座瘋狂怪誕的城市并沒有因狂熱而崩潰,依然在正常運轉。法拉奇描寫的幾個場景也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她寫道,明星們每周都要去望彌撒,不管多么繁忙,也要準時來到教堂,一個都不能少,一周都不能落。在教堂里,他們“沒有一刻心不在焉”,像小學生一樣聽話,像羔羊一樣溫順。年輕神甫大聲宣講上帝的懲罰時,他們像罪人一樣不敢抬頭,甚至在顫抖。盡管神甫的宣講不過是老生常談,所謂懲罰也是傳說似的空談,但他勾起的是明星們的敬畏之心。敬畏就會產生約束力,怕就怕“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不可救藥的混世魔王腔調。除去教會之外,“學者、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和警察在日夜努力,以便‘使整個環(huán)境合乎道義’”,再加上那些只會在別人替他們寫好的稿件上簽字而不會寫文章的專欄作家們的報道,無論多有名氣的名導和明星也不敢肆意妄為。一些社會團體也對電影施加巨大壓力,什么良風團、教師家長聯合會、各種各樣的委員會以及很多宗教組織都非常積極。在這樣的壓力下,電影界甚至不得不自我約束,編制了《電影法典》,規(guī)定了拍攝影片時的種種戒律。在美國,任何政黨和政客都很難直接干預電影創(chuàng)作,但電影界絕對不是沒有約束。
      
      法拉奇描寫了她所結識的人物,表現了“最具美國特色的”好萊塢“表面上富有、美好,實際卻很殘忍”,“到處都是十分矛盾的現象”,因此“明智正派的人因好萊塢而感到羞恥”。從她的描寫我們看到,實際掌控好萊塢的是幾家電影公司的老板和他們手中的資本,貪婪專橫的資本在這里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資本這根指揮棒指揮下,名導、明星和各色人等各自扮演著他們的角色,使這架機器瘋狂運轉,甚至觀眾也跟著瘋狂,造成一片“狂熱”。但宗教、媒體和社會團體對這種“狂熱”起著一定的約束作用,成為剎車和導軌,使這架機器在一定的軌道上運行而不出軌??傊?,法拉奇通過描寫各色人等的故事表現了資本的專橫和霸道、各色人等的人格扭曲和怪誕瘋狂,揭示了好萊塢存在、運轉的本質和這架機器在一定約束之下運轉的實情,讓我們看到了表象之下的好萊塢的真面目。當然,她不可能寫好萊塢的所有人,導演、明星中肯定還有人與她所寫的人有所不同,制片人中心制也并非一無是處,好萊塢也有它的成功之處,那只能另當別論。
      
      這本書出版已經50多年,現在的情況又如何?資本是否依然貪婪專橫,各色人等是否依然瘋狂?答案并不難,正如法拉奇的朋友阿涅塞2008年底寫的《序》所說的那樣,“這樣的造星工廠今天仍然讓我們痛心”,“今天,這種狂熱比那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我們似乎也可以從法拉奇筆下的好萊塢看到我們現在的一些影子,“打造”明星、明星涉毒、明星崇拜、作秀、炒作、“粉絲”、追星、追星不成自殺,這些詞匯過去不甚流行,有些甚至是“新興”詞匯。
      
      資本的貪婪專橫在計劃經濟時人們好像體會不到,或者體會不深?,F在,黑心棉、蘇丹紅、地溝油、毒奶粉、潛規(guī)則、明忽悠、制假造假、行賄拉攏、強制拆遷、房價飚升、老板們的雷人之語、各種各樣的霸王條款、員工頻頻跳樓自殺、炒房炒蒜炒辣椒、五花八門的“對策”、千變萬化的坑騙、無情掠奪國民財富的貪婪,所有這些使人們對資本的貪婪、專橫和本質有了切身的體會。資本是個好東西,沒有它不可能發(fā)展,但它的本質早被說得清清楚楚:“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因為它(應該說是掌握資本的人)要使利潤最大化,沒有對它的約束就會造成混亂,穩(wěn)定、和諧、體面勞動、以人為本、有尊嚴地生活等等都將很難實現。法拉奇描寫的好萊塢對此做了注解,結合我們的很多事實,會讓我們對這一切有新的體會。資本需要約束,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法律法規(guī)不完全健全時,更需要約束和法律的規(guī)范,只靠道德約束是不夠的,更何況我們的道德約束和社會組織還不夠有力。其實,我們黨早就提出“勞資兩利”、“勞工神圣”,可是,利潤大漲工資“穩(wěn)定”、老板的專橫和工會對老板制約的欠缺、農民工的存在和生存現狀、黑磚窯童工的奴隸處境、催討拖欠工資被毆甚至被打死等等事實表明,好像人們忘了這些早已證明行之有效的口號和政策。如果從《好萊塢的七宗罪》能夠看到我們目前的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有明確深刻的認識,那么就可以說,這本書沒有過時,而且很有意義。
  •   25歲的奧里亞娜一直對那個世界很尊重,那個世界表面上富有、美好,實際卻很殘忍,現在她終于能夠與那個世界拉開距離,同時也對之充滿同情心,這樣的同情使她能夠想象那些在面具背后活動的人們是什么樣的人。她在講述美國明星界的歡樂——實際上明星們的歡樂很少——的同時,也將目光集中于他們的痛苦——實際上他們的痛苦很多,比如,她描繪了少年女演員(后來成為另外一個必然會成名的女演員麗扎•米內利的母親)朱迪•加蘭的艱苦歷程,朱迪只想吃一點點巧克力,只想唱歌,可是,剛剛13歲她就開始發(fā)胖,于是禁止她吃甜點和冰淇淋。因此,一個令人失望的惡性循環(huán)開始了:“先吃減肥的藥片,然后是安眠的藥片,接著是喚醒的藥片,接著還有安神的藥片。”
      
      在觀察各制片公司構成的這架龐大的“明星制造機”時,法拉奇發(fā)現了“未來的藥片”,即后來將會發(fā)展成熟的總趨勢,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與這種趨勢糾纏不清。再比如,她遇到一個一錢不值的小人,他“缺乏教養(yǎng),沒有什么文化,只在推銷廣告中的那些胡說八道和搜羅有用的流言飛語方面十分靈巧”,她說的一點不差!顯然,這就是對當時剛剛誕生的公關事業(yè)的最好解釋,今天人們用PR這兩個字母來稱呼這一事業(yè),這就是,拿到錢后對一種產品或者一個人大肆吹捧。她登上貝弗利希爾斯山頂,新的幸福安逸的象征一覽無余:50年代明星們自建的上百個游泳池,腎臟形的、鋼琴形的、花形的,五花八門,這些明星們面對后來的馬斯泰拉•達切帕洛尼的福分肯定不會自嘆弗如。她聽到一個小姑娘的話,這個小姑娘就是米高梅律師的女兒,一天,她回家后哭著說:“我多么不幸啊,別的孩子們都有4個父母,我只有兩個。”這就是說,家庭擴大的時代開始了。另外,她也提前揭示了喜歡追逐要人的時尚,也就是,有人天天晚上都去飯店,希望有機會能坐到“不可接近的”人物身旁。她還敘述了這樣一對怪癖夫婦,他們肯付天文數字的價格前往有名的地方吃喝,因為這樣一來“可以見到從未見過的明星”,最后落了個一貧如洗。這是這樣一種狂熱的苗頭,今天,這種狂熱比那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這種狂熱已經從追逐名人擴展到了追逐以前的名人,它使人們可憐地坐在電視機前,只為了聽聽那些已經不再出名但依然想再出名的人們的哀嘆。
      
      奧里婭娜深入到加利福尼亞各個制片公司采訪,發(fā)現了“魅力化流程”的苗頭,所謂“魅力化流程”就是把一個不起眼的姑娘打造成某種人物。奧里婭娜一個接一個地描述了打造這些人物的過程,像描寫制造奶酪酥的配方一樣詳盡。預先選中的(或者說偶然遇上的)一個就是金•諾瓦克。這是一個原籍捷克斯洛伐克的姑娘,從芝加哥來到洛杉磯,身體超重,像個胖娃娃,癡呆無知,一個男人向她行吻手禮時,她也反過來去吻對方的手。將她打造成一個人造金發(fā)碧眼女郎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有了她,人們應該忘掉瑪麗蓮•夢露??墒?,只在她臉上貼上貼片還不夠,只把她的尖牙磨平也不夠,通過減肥使她的臉變瘦也還不夠,還需要這個領域的一個能工巧匠出場才行,這位能工巧匠就是凱利•坎貝爾。這是好萊塢的一個典型人物,一個能用蠟做出模具改變人的臉形的畫家。他將抽出他的小毛筆,兩個月后使金•諾瓦克煥然一新,以便將她推向全世界。奧里婭娜就是這樣描寫金•諾瓦克的故事的,可是,這樣的造星工廠今天仍然讓我們痛心??墒牵?amp;#8226;諾瓦克的面具下掩蓋著的很可能依然是一個“營養(yǎng)過剩的農婦”。然而,在好萊塢的舞臺上,這一套很有用,這簡直像一種精美絕倫的夢幻,在喜歡使用這一套的人們的幻覺中閃爍著金光。如果從近處仔細觀察就會對她“更加同情”,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之所以更加同情是因為,金•諾瓦克的狂熱與今天那些描眉畫眼的姑娘們的一切并不遙遠,并沒有什么差別。今天的姑娘們在當代各個電影節(jié)的紅地毯上顯得那么熠熠生輝,可是,一下舞臺,臉上的微笑馬上就消失不見了,手里拿著15厘米高的高跟鞋開始傷心痛苦,開始感到疲累不堪。
      
      盡管法拉奇居高臨下地觀察這些明星們,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也許對他們很著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在深入地探索他們的秘密、心靈和內在的超凡魅力,以至于在不久之后——會見了那些明星之后,參加了貝弗利希爾斯的那些派對之后——她自己有資本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明星,成為一個有幸被世界上最有權力、在曼哈頓有住房、具有世界性名望的人物接見的一位記者。確實是這樣,這是因為,只要有必要,又瘦又矮小的法拉奇——她只有1.56米,體重只有43公斤——就能夠顯露出她自身的魅力和自信,拿出她的敬業(yè)精神,簡直像個精疲力竭的明星,簡直像好萊塢這架磨合得極好的機器制造出來的明星。她像一位典型的明星一樣行動,她在魅力方面很有品味,她對帽子特別在意——旅行時放在隨身帶的一個大行李箱中,到了旅館后掛在房間里,她愛好美饌佳肴,喜歡魚子醬和香檳酒,喜歡精致的收藏品。在戴頭盔的女記者的外表背后,她身上顯露出的女人魅力給人以深刻印象。她在所有各個方面都是這樣,在烹飪、縫紉、刺繡等藝術領域,她也很有天賦,也像在工作方面一樣十分投入。她像一股旋風,根本不考慮什么星期天、節(jié)假日和休假。她抱怨說:“工作的時候我的體重就會下降,我就會歇斯底里。因為我是個寫得非常慢的作家,我在寫作的時候就像著了魔?!?
     
  •     在書店的架子前躊躇許久。
      一本意大利女人寫的記實報道,一本德國男人寫的學習筆記,一個美國女人寫的愛情小說。
      出于經濟和自己一貫的寧要好杏一個不要爛桃一筐的原則,我最終決定舍棄的是那本美國女人的書。
      
      我素來對美國人的文學才能感到懷疑,就象我從不懷疑他們的電影天才。一個美國男人寫的小說已經讓我倒胃口了,何況是個美國女人,當然我對美國女人的頭腦并不低估,卻也總是對她們那種缺乏古典的氣質感到乏味,所以我買下了一個意大利女人和一個德國男人的書。
      
      意大利人栩栩如生的想象力和略顯夸張的敘述能力,德國人深刻的思想與嚴謹的邏輯,一向是我的最愛,就象景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和德國古典哲學著作,雖然我認為女人做記者難免有夸大和感情化的嫌疑,但是對法拉奇這個人,我還是很欽佩的。
      
      因為,她是一個女人。一個喜歡男子漢的女人,象羅莎盧森堡喜歡列寧一樣,她看重的是那種具有行動能力并且可以駕御她的男人。就憑這一點,我對她另眼相看。對那些把男人做陪襯喜歡小白臉的女人,無論她是什么人,我都不屑一顧。很顯然,一個意大利女人是深知自己作為一個女人的魅力與優(yōu)勢所在的,這是她成名重要的條件,而且她的確是一個比較合格的記者--至少比那些臉蛋漂亮說話愚蠢的女記者強很多。
      一個女人只要發(fā)表意見,就是個婊子---這是貝蒂黛維斯的一句憤世的話。雖然我私下里是同意一個女人在說了三句話之后就有意無意的撒謊這論點,不過我也承認女人的一個主要特性是講故事的才能。
      
      當年輕的法拉奇來到50年代晚期的好萊塢,那正是一個時代變革的前夕,雖然老一代的演員們仍然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但是新一代的演員正在逐漸取代他們,大制片廠制度也搖搖欲墜。美國正經歷著一次文化上的新老交替,而美國的電影歷來是美國社會的一面鏡子。
      那個時代最著名的女演員無疑是夢露,而法拉奇卻始終未能見到她。我想是因為夢露知道這個記者是一個女人的緣故,這是我的猜測,因為我認為夢露是最讓女人憎恨的女人,她也害怕女人,可是她不怕男人。她躲避法拉奇,只是因為法拉奇的性別吧。
      
      好萊塢這個地方是美國的縮影。盡管美國人把美國神話編造得象一部夢幻之地的電影,但是這個洛杉磯的一角不過是諸多的身無分文的移民們冒險的地方,幾個歐洲移民買下了這荒蕪的土地,然后開始制造明星和電影,以典型的猶太人傳教的狂熱和商業(yè)天賦將其推向世界。
      完全沒有浪漫的東西可言,除了電影本身。
      好萊塢就是個冒險的樂園和失意的地獄的結合。是銀行,加油站和工廠。
      還有墳墓,好萊塢很大程度上是個死人統治的地方。
      法拉奇揭下了這個神話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實的電影傳送帶。
      一個由欲望和死亡統治的罪惡的城市。
      跟著她,在好萊塢的廢墟與輝煌中漫游,就象維吉爾引領著但丁游地獄。
      
      她讓我們見到了那些被制造的偶像。
      原來那些在銀幕上散發(fā)著神圣光輝的男女,不過是些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甚至還更丑和老,舉止怪異,行為放蕩。而且其中多數患有精神心理疾病,自殺和酗酒。這是一個瘋人院。
      也許全世界的娛樂行業(yè)都是一些商人控制的瘋人院,里面的病人都是被虛幻的光環(huán)和利益搞壞了腦子的人,這里面有種罪惡的魔力,似乎你只要出賣了自己就可以成為被人崇拜的上帝。
      在法拉奇筆下沒有什么正人君子,甚至正常人都難以見到,我看到的只是一些但丁筆下的鬼魂,象影子一樣漂浮在空中。干瘦的麗塔海華斯,兇狠面相的貝蒂黛維斯,駝背派克和丑陋的拉娜特納。而我們見到的那些明星,幾乎都只是些經歷復雜的下層人,然后被包裝成了偶像出售。雜耍藝人,廣告女郎,售貨員,流浪漢,那些大老板也只是些東歐來的小商販。
      這里面沒有一點浪漫的東西。
      假如說人在世界生存都要或多或少的出賣自己,那么這個明星的圈子就是一個最大的奴隸交易市場。
      好萊塢是個市場。
      
      我總想,美國電影征服世界是靠的什么。
      難道僅僅是金錢,技術,不,這些東西至少連中國都有,而且可能更多。
      性和宗教。
      答案就是這個西西地米爾的秘密。
      性,是西方文化思想的根子,正象吃是中國文化的根子,宗教--這里指的是基督教,美國是新教徒建立的,在美國宗教是很重要的,可惜這一點被很多中國人誤解了,所以學美國總是學不象。
      好萊塢有美國最多的教堂,而多半是由懷了蓋博私生子的羅利塔楊捐助的。這就是真正的好萊塢或者說真正的美國,到處是性符號加上教堂的國家。每每一部美國大片上映我都想這準是一部隱晦的宗教宣傳電影我也總能在其中找出基督教的思維方式,就象中國人在里面找出拆遷一樣。中國人的聯想總是基于現實實物,美國人的聯想總是不出性與宗教。從黃金時代的黑白電影到今天的3D電影,美國電影的基礎永遠是宗教加愛情。就象最好的中國電影永遠是婆婆媽媽的家庭倫理加上吃。
      這就是美國的文化。
      
      法拉奇采訪了那個時代著名的幾位電影明星,但是最有悲劇性的無疑是朱迪加侖,這個從名字到生命都已經變形的多洛西。這個靠吞服鎮(zhèn)靜藥,興奮藥維持生命的女人,一個永遠被奴役的沒有個人幸福的女人。這個明星的誕生與墜落都是好萊塢的明星版本,象仙女一樣的銀幕形象,象狗一樣的個人生活,最后孤獨的死在馬桶上。
      我想到了那些雜志和網絡上光彩奪目的明星們,凡事都有代價。
      當一個普通人被制造成神,他也失去了一個人的歡樂,當然只要他愿意當神,享受這種滋味。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就在于她為讀者展示了一個普通人眼里的明星圈子,一個至今有無數人渴望投身其間的冒險樂園和欲望的黑洞,她用平實的語言打碎了一切關于偶像的神話和傳說,讓我們在美麗的煙霧后面看到了一個個冷酷的人間故事,一個動物叢林一個弱者的地獄和強者的舞臺。我們看到不再是新聞報紙里花花世界和燦爛的面孔,而是一個真實得可怕的人,貪婪,瘋狂又脆弱幼稚。
      一切都是生意,他們只是想掙錢--那些天后,天王們。
      他們和這世界上所有人一樣,用出賣尊嚴來謀生,只是他們坐寶馬,我們騎自行車,不過坐寶馬需要膽量,騎單車需要忍耐力,都不容易。
      
      好萊塢,是商業(yè),宗教和性,政治和暴力的,理想與無恥的混合,黑美國的小小縮影這個善于制造現代神話的地方,這個充滿機遇也有無限孤獨的地方,也是我們這個可憐的世界和人性展現得最豐富的地方。
      這是好萊塢,
      這是美國
      這是世界。
  •   七宗罪,簡單來看,最起碼需要七項案件罪名來完成故事的原委。但對于法拉奇的這部書,顯然并不是淺層面的點出七宗罪的元兇和罪行。七宗罪更像是是一針一針刺入到皮膚纖維的毒藥,警醒著你的感官神經。七宗罪凸顯出好萊塢人前馬后的偽善與仁道,錯綜復雜的事件背后,往往涉及到某個人、某個集團的利益。
      
       好萊塢是一個撈金的好地方,也是一個滋生罪孽的溫床,好萊塢更像是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奈何橋,怎樣走都是生路,怎樣選擇都是死路,名利雙收同樣會失去一些想要得到的東西。七宗罪不能完全的涵蓋此書的全部概貌。簡單的數字“七”,絲毫不能合理的解釋“罪”初的緣由。反倒是法拉奇用她獨具慧眼的辯證角度,雕刻出美國印象中的沉浮興衰。紐約是個好地方,要比洛杉磯的喧囂來的冷靜安寧。法拉奇用特有色調,主觀而個性的堅持著信念的決定,放棄了吵嚷與爭辯。在奔走的路上,不斷接觸到的富豪、貴族、明星們,漸漸發(fā)現社會視角在傾斜和轉移,發(fā)現惡念的匕首,才是挾持了心靈的匪徒。
      
       在捕風捉影的資訊里,尋找夢露的征程開始。法拉奇不相信一個明星的力量可以和總統將軍媲美,不過是危言聳聽的謠傳罷了。直到法拉奇落地洛杉磯,才驚人的發(fā)現,眼前的一切,并非子虛烏有,無論是身份如何顯貴,資訊多么靈通,夢露的行蹤,讓美國上下為之焦躁,成為舉棋不定的輿論聚焦點。千萬只眼睛和信息為之瘋狂的尋找。這個浮躁空間,充斥著對娛樂的極度膜拜。法拉奇能夠感覺到這是一場注定無果的采訪經歷,她憤然的離開了這個娛樂之地,她發(fā)現,明星背后也會有嚴重的煩惱,名人的苦悶,有些時候要比常人看到的光鮮更加痛苦。上流社會的圈子,遭到眾人側目的限制和議論。不得不在極度崩潰的邊緣,用一種看似變態(tài)的減壓方式,釋放積存已久的抱怨與無奈。法拉奇甚至能夠真切的體會到這些上流人士的可憐與悲哀。
      
       名流不但要為了忙碌的工作而奔波,還要掩飾苦悶而嬉笑歡顏。為了生活的樂趣,犧牲愜意的港灣,美國的民主在層層的風化下,變得很虛無,更像是一場驚艷刺激的社會游戲,不斷的洗牌,不斷的丟棄拾起。
      
       在光環(huán)下的名人,被法拉奇看作是物欲橫流的符號替代品,沒有一絲真實性可言,一個個人,在時尚潮流的面前,都會被大浪淘沙,淘之殆盡,能夠留下的,只是另一個符號的升級替代品———姓名。你放心,不會有人過問名流們曾經的遺憾,也不會被現代人從回憶里喚醒和追尋。一切的一切,只是過去風向標的指示牌?;畈幻靼椎拿鱾?,所認同的精彩與美麗,只是社會弄潮中的幻影而已。
      
       好萊塢是一塊調色板,不斷吸收著年輕與激情的細胞活力。主流推動,加劇了社會利益鏈條的發(fā)展。出現了一種新興,叫做娛樂大眾,出現了一種頹廢,叫做撲朔迷離。擁擠的人群,讓少數人聚集在財富的頂端。枯黃的容顏魅力讓曾經的一切,成為回憶的插曲。好萊塢的財富,不會因為時間大門的緊閉,而消沉和停止。只會越發(fā)驚艷神奇,刻畫出層出不窮的人物悲喜,無論是財富的擁有者,或是娛樂工作者。好萊塢會曼妙無比的存活下去,有需要,就會有人去捧,就會有人去追。
      
       相比法拉奇《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這部書更加具有一定的娛樂味道,《給》寫的很壓抑,也很現實。這部書保存了現實的細胞,也加入了娛樂的情調,很有女性看點的書籍。
      
       法拉奇的闖蕩與勇敢,是每個記者應該保留和珍存的財富,她對一切的恐懼和煩擾都如此淡然而不浮躁的處理。很有政治家的頭腦。法拉奇的人物和事件,如此的驚訝與平凡,能夠感受到,別具一格的記者標志,指示法拉奇的強大與勝利。
  •   這本書出版已經50多年,現在的情況又如何?資本是否依然貪婪專橫,各色人等是否依然瘋狂?答案并不難,正如法拉奇的朋友阿涅塞2008年底寫的《序》所說的那樣,“這樣的造星工廠今天仍然讓我們痛心”,“今天,這種狂熱比那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我們似乎也可以從法拉奇筆下的好萊塢看到我們現在的一些影子,“打造”明星、明星涉毒、明星崇拜、作秀、炒作、“粉絲”、追星、追星不成自殺,這些詞匯過去不甚流行,有些甚至是“新興”詞匯。
      
      資本的貪婪專橫在計劃經濟時人們好像體會不到,或者體會不深?,F在,黑心棉、蘇丹紅、地溝油、毒奶粉、潛規(guī)則、明忽悠、制假造假、行賄拉攏、強制拆遷、房價飚升、老板們的雷人之語、各種各樣的霸王條款、員工頻頻跳樓自殺、炒房炒蒜炒辣椒、五花八門的“對策”、千變萬化的坑騙、無情掠奪國民財富的貪婪,所有這些使人們對資本的貪婪、專橫和本質有了切身的體會。資本是個好東西,沒有它不可能發(fā)展,但它的本質早被說得清清楚楚:“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因為它(應該說是掌握資本的人)要使利潤最大化,沒有對它的約束就會造成混亂,穩(wěn)定、和諧、體面勞動、以人為本、有尊嚴地生活等等都將很難實現。法拉奇描寫的好萊塢對此做了注解,結合我們的很多事實,會讓我們對這一切有新的體會。資本需要約束,在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法律法規(guī)不完全健全時,更需要約束和法律的規(guī)范,只靠道德約束是不夠的,更何況我們的道德約束和社會組織還不夠有力。其實,我們黨早就提出“勞資兩利”、“勞工神圣”,可是,利潤大漲工資“穩(wěn)定”、老板的專橫和工會對老板制約的欠缺、農民工的存在和生存現狀、黑磚窯童工的奴隸處境、催討拖欠工資被毆甚至被打死等等事實表明,好像人們忘了這些早已證明行之有效的口號和政策。如果從《好萊塢的七宗罪》能夠看到我們目前的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有明確深刻的認識,那么就可以說,這本書沒有過時,而且很有意義。
  •   資本哺育的這座瘋狂怪誕的城市并沒有因狂熱而崩潰,依然在正常運轉。法拉奇描寫的幾個場景也許可以解釋這一現象的原因。她寫道,明星們每周都要去望彌撒,不管多么繁忙,也要準時來到教堂,一個都不能少,一周都不能落。在教堂里,他們“沒有一刻心不在焉”,像小學生一樣聽話,像羔羊一樣溫順。年輕神甫大聲宣講上帝的懲罰時,他們像罪人一樣不敢抬頭,甚至在顫抖。盡管神甫的宣講不過是老生常談,所謂懲罰也是傳說似的空談,但他勾起的是明星們的敬畏之心。敬畏就會產生約束力,怕就怕“我是流氓我怕誰”的不可救藥的混世魔王腔調。除去教會之外,“學者、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和警察在日夜努力,以便‘使整個環(huán)境合乎道義’”,再加上那些只會在別人替他們寫好的稿件上簽字而不會寫文章的專欄作家們的報道,無論多有名氣的名導和明星也不敢肆意妄為。一些社會團體也對電影施加巨大壓力,什么良風團、教師家長聯合會、各種各樣的委員會以及很多宗教組織都非常積極。在這樣的壓力下,電影界甚至不得不自我約束,編制了《電影法典》,規(guī)定了拍攝影片時的種種戒律。在美國,任何政黨和政客都很難直接干預電影創(chuàng)作,但電影界絕對不是沒有約束。
      
      法拉奇描寫了她所結識的人物,表現了“最具美國特色的”好萊塢“表面上富有、美好,實際卻很殘忍”,“到處都是十分矛盾的現象”,因此“明智正派的人因好萊塢而感到羞恥”。從她的描寫我們看到,實際掌控好萊塢的是幾家電影公司的老板和他們手中的資本,貪婪專橫的資本在這里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資本這根指揮棒指揮下,名導、明星和各色人等各自扮演著他們的角色,使這架機器瘋狂運轉,甚至觀眾也跟著瘋狂,造成一片“狂熱”。但宗教、媒體和社會團體對這種“狂熱”起著一定的約束作用,成為剎車和導軌,使這架機器在一定的軌道上運行而不出軌??傊?,法拉奇通過描寫各色人等的故事表現了資本的專橫和霸道、各色人等的人格扭曲和怪誕瘋狂,揭示了好萊塢存在、運轉的本質和這架機器在一定約束之下運轉的實情,讓我們看到了表象之下的好萊塢的真面目。當然,她不可能寫好萊塢的所有人,導演、明星中肯定還有人與她所寫的人有所不同,制片人中心制也并非一無是處,好萊塢也有它的成功之處,那只能另當別論。
  •    說到好萊塢,大概人人都知道,這是世界著名的電影城,那里出了很多名導、名片和明星??墒牵x了這本書之后,不能不承認,人們對好萊塢的了解可能比較膚淺。有些美國人以它自豪,但也有一些人不說它的一句好話,甚至以它的存在為恥,這不是很值得深思嗎?法拉奇在這本書中寫了那里的明星、導演、制片人、記者、神甫、影迷、公關人士、報刊、宗教組織……看過這些之后,不能不說,好萊塢是一個神秘、矛盾、讓你摸不著頭腦的城市,這里所發(fā)生的一切很值得玩味、思考。
      
      一到好萊塢就讓法拉奇遇到一件讓她摸不著頭腦的事:一個小伙子打來電話推銷,推銷的居然是墓地。她說:“我不想死在這個地方?!笨尚』镒泳谷徽f:“這種情況有可能發(fā)生?!薄白钪匾氖?,活著的時候就買下長眠之家?!彼H自帶她到墓地,介紹的是整容、火化、喪葬儀式、死者埋葬時的坐臥姿勢等等。他開車不減速,因為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墓穴”。他說:“年輕人在這些草地上做愛。一個死者想到就在他的頭頂有兩個年輕人在做愛,還有什么事比這更能讓人感到高興?”對于一個初來乍到的外國人來說,還能有什么比這更讓人驚異?所以法拉奇說,這里存在的是“把生活(和死亡)變成一場歡快戲劇的狂熱”。
  •   假如法拉奇能“善良”地描摹一番好萊塢的見聞,這本書和我經歷過的形式主義好萊塢明星采訪就沒什么區(qū)別。可她是奧里亞娜·法拉奇,能嗅到加利福尼亞各個制片公司里“魅力化流程”的苗頭,看到在“魅力化流程”里,金·諾瓦克怎么從一個不起眼的姑娘被打造成大人物;看到朱迪·加蘭曾用刀片摸脖子后留下的細紋,她在后臺的緊張、狼狽和摧毀她的“明星制造機器”;看出約瑟夫·科藤每年舉辦一次的好萊塢派對上的眾嘉賓都是“蠟像冷面人”……要命的是,她坦白、誠實、勇敢,毫不隱晦自己采訪瑪麗蓮·夢露未遂,還把未遂的故事放在第一章前,稱為“序曲”。
  •   法拉奇作品-好萊塢的七宗罪
  •   我有的第一本法拉奇的書是《風云人物采訪記》,它是冊影印本,內頁上還蓋著某大學圖書館的戳兒。想象著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們被她逼問到死角,我有復仇般的快感。
    于是拿到《好萊塢的七宗罪》就如饑似渴地讀了起來,果然不負我期待,這是一本非常法拉奇的書,秉承了她一貫的凜冽文風,手術刀般的文字解剖好萊塢的種種傳奇,過癮?。?/li>
  •   這是意大利女名記者法拉奇的一部作品,好萊塢是人們認為很光鮮的地方,也是很多演藝人員向往的地方,但那只是表象的東西,而本書卻以大量的事實,告訴人們好萊塢還有很多不可告人的東西。那里不是誰都可以去,誰都可以成功的地方。
  •   法拉奇作品,以記者的眼光看事情。
  •   很喜歡法拉奇的文筆,只是這本書里鎖描述的好萊塢經典人物離現在的年輕人有點久遠。
  •   看中國娛樂圈經常爆出些丑聞內幕啥的,法拉奇也爆出了好萊塢的內幕,不過貌似更客觀一些,不愧是大家風范
  •   法拉奇是世界上著名的女記者,我覺得她的文字很易讀,但并不簡單,從中能感悟很多。
  •   法拉奇,傳奇的女神,用她的筆墨寫出另一個遙遠的天地,不一樣的好萊塢?。。?/li>
  •   書是正品,包裝都沒有拆,書的質量也非常的好。非常的喜歡哦,法拉奇的作品,一直都很喜歡。
  •   法拉奇的作品很棒,讓人看了還想看
  •   法拉奇的作品很喜歡
  •   很有意思的一部書,作為訪談之母,法拉奇的視角總是那么的獨特~~
  •   覺得不愧是法拉奇。數還是那么耐讀啊。
  •   非常喜歡這個作者,筆鋒非常犀利~這本書不是很有名不過確實是法拉奇寫的哦
  •   法拉奇是女神。想從著作里看見她的世界。還沒細讀。應該不錯!
  •   喜歡法拉奇的書,當當送貨速度快極啦!
  •   法拉奇是偶大學時候滴偶像,很厲害的一個女人,這是她的第一本處女作,當然也要據為己有才好,而且看了的確是很法拉奇的一本書。文筆犀利一貫是她的風格
  •   很好呢,紙張質量很好,內容也不錯。值得購買,法拉奇真是很犀利。超贊滴
  •   一直都很喜歡法拉奇
  •   法拉奇的經典之作,值得看看
  •   很喜歡法拉奇
  •   出了法拉奇揭示的這些,還有多少光怪陸離尚未揭示?
  •   以新聞記者的視角,梳理好萊塢的名韁利鎖
  •   著名記者的作品。曾經采訪過鄧小平。
  •   書中揭露了好萊塢的許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也讓人們?yōu)橹私獾剑瓉磉@才是好萊塢
  •   光鮮表面,政治、暴力、資本、性別-----
  •   相信會越來越喜歡她的作品!因為從她的文字里能知道她寫作的功力不是一般的強悍···很美很生動!看過她寫給未出生兒子的一封信,,寫的真的非常棒,很是喜歡!她是享譽全球的著名記者···我相信她名不虛傳!
  •   之前看過她寫的《男人》很贊,很喜歡……很期待早就想看的七宗罪
  •   讓人看到了光鮮亮麗的好萊塢背后的故事,真實而殘酷
  •   傳奇女記者,書寫的也不錯。
  •   好萊塢電影參考書
  •   據說是一個很著名的記者,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里邊的人熟悉的不是很多,共鳴相對少了一點。
  •   很有名氣的作品,但是背景和我們距離太遙遠,讀起來比較晦澀難解
  •   喜歡她就像喜歡凱瑟琳格雷厄姆,同樣是新聞界的女性,年代大體相似,都有自己堅持的原則,一種職業(yè)性格的美麗,看這本書,就像在看她的采訪心路,受益匪淺呢。
  •   東西質量還不錯不過運輸不行,四角俱損。第一次收貨時莫名其妙顯示拒收害我又下了一次= =
  •   作品充滿驚險的緊張
  •   真心敬佩她,女中豪杰,爭取讀完她的作品。
  •   這本書寫得非常好,非??陀^,也很有趣的書。看這本書真是一種享受,其中很多片斷,看得我流淚滿面。我們都是從年輕時過來的,現在中年了,當時的迷茫,沒方向感似乎同他年輕時一樣,他找對了方向,在美國那種環(huán)境下,創(chuàng)立的這么成功的蘋果公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晌覀儸F在可以說大多數人基本還活在應該說叫“生存”的狀態(tài),年輕時的激情早已不在,但中間的過程還是會歷歷在目,我們似乎無力改變我們的環(huán)境,但絕不希望我們的子女仍然活在這種環(huán)境下,希望我們的子女長大后,我們的環(huán)境也有改變的可能,讓我們的國家也能出一位喬布斯試的人物,希望這想法不是“奢望”。
  •   讀法拉奇的書是一種享受。這本書中,讀到的不僅僅是文字和故事,還有許多為時光和偽裝掩蓋的真相,和她永恒不變的追求,自由、尊嚴、勇敢。令人振奮。
  •   之前看過法拉奇的小說 這次看活動 再買一本來看看
  •   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作家的采訪錄
  •   年紀輕輕時,就有這樣的理想之作,真沒白愛她。
  •   不錯,做為新聞工作者這本書值得推薦。做為有思想的人值得推薦。
  •   沖著作者的名氣買的 感覺還好
  •   這是一個朋友推薦的作者,說是他很喜歡。而且是精裝版的大愛。還沒拆封,慢慢看
  •   紙質還不錯,拿來當專業(yè)書~
  •   慕名買了幾本~都是囤書來著,沒看呢,sorry~
  •   非常好的書,看了不后悔。
  •   貌似好像聽過這書的名字,碰見了就買了,希望好看
  •   書看上去不錯的,等考完研慢慢看,5555~先把分抱走
  •   她的書毋庸置疑的好,文字、角度都很棒
  •   應該不錯的書,三聯出品,版式舒適。
  •   書很好哦。。還有專門發(fā)票,。印刷業(yè)很好。
  •   看完這本兒書,不由得感慨娛樂圈兒的光怪陸離,相較而言,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多么正常??!
  •   美國人的邏輯思維值得學習。
  •   喜歡這本書,是值得看的一本書。
  •   還沒看,同時買了四本書,讀到第二本,計劃下下本開讀,,
  •   很喜歡的一本書,剛收到還沒有開始讀。。
  •    做夢都想看的
     今天終于看到國內有這本書了,中文簡體版的。
  •   很不錯的說啊
  •   喜歡這個?。。?!
  •   非常的好看,質量好,小孩大人都適合看!非常喜歡!
  •   你看到她的照片后你會發(fā)現你深深被她吸引了。
  •   看著還不錯,還沒開始看呢
  •   希望每次都能淘到如此的好書 謝謝當當
  •   對人性能更加的了解。
  •   還沒看,但應該有獨到的見解,視角
  •   包裝紙質都很好 很小巧的 是一本好書
  •   太值了,看包裝就非常喜歡。
  •   了解到凡事都有兩面,不必一定去羨慕別人的好,也看到了人性的真的一面。
  •   精裝本,當當價格便宜
  •   帶有女性特有的色彩。
  •   深層次的八卦,獨特、犀利、好看。
  •   停不下來,直到最后。。。。好!
  •   法拉奇,喜歡
  •   非常好看,非常滿意,值得擁有?。?/li>
  •   非凡的經歷,追求公平與正義的行動,不斷地深省,很好看
  •   雖然也是老師推薦的東西,不過收到很開心
  •   買來做參考資料~
  •   好看,非常滿意!
  •   RT,如果能再版她的風云采訪錄那就更完美了
  •   25歲的奧里亞娜一直對那個世界很尊重,那個世界表面上富有、美好,實際卻很殘忍,現在她終于能夠與那個世界拉開距離,同時也對之充滿同情心,這樣的同情使她能夠想象那些在面具背后活動的人們是什么樣的人。她在講述美國明星界的歡樂——實際上明星們的歡樂很少——的同時,也將目光集中于他們的痛苦——實際上他們的痛苦很多,比如,她描繪了少年女演員(后來成為另外一個必然會成名的女演員麗扎•米內利的母親)朱迪•加蘭的艱苦歷程,朱迪只想吃一點點巧克力,只想唱歌,可是,剛剛13歲她就開始發(fā)胖,于是禁止她吃甜點和冰淇淋。因此,一個令人失望的惡性循環(huán)開始了:“先吃減肥的藥片,然后是安眠的藥片,接著是喚醒的藥片,接著還有安神的藥片?!?
      
      在觀察各制片公司構成的這架龐大的“明星制造機”時,法拉奇發(fā)現了“未來的藥片”,即后來將會發(fā)展成熟的總趨勢,直至今天我們仍然與這種趨勢糾纏不清。再比如,她遇到一個一錢不值的小人,他“缺乏教養(yǎng),沒有什么文化,只在推銷廣告中的那些胡說八道和搜羅有用的流言飛語方面十分靈巧”,她說的一點不差!顯然,這就是對當時剛剛誕生的公關事業(yè)的最好解釋,今天人們用PR這兩個字母來稱呼這一事業(yè),這就是,拿到錢后對一種產品或者一個人大肆吹捧。她登上貝弗利希爾斯山頂,新的幸福安逸的象征一覽無余:50年代明星們自建的上百個游泳池,腎臟形的、鋼琴形的、花形的,五花八門,這些明星們面對后來的馬斯泰拉•達切帕洛尼的福分肯定不會自嘆弗如。她聽到一個小姑娘的話,這個小姑娘就是米高梅律師的女兒,一天,她回家后哭著說:“我多么不幸啊,別的孩子們都有4個父母,我只有兩個?!边@就是說,家庭擴大的時代開始了。另外,她也提前揭示了喜歡追逐要人的時尚,也就是,有人天天晚上都去飯店,希望有機會能坐到“不可接近的”人物身旁。她還敘述了這樣一對怪癖夫婦,他們肯付天文數字的價格前往有名的地方吃喝,因為這樣一來“可以見到從未見過的明星”,最后落了個一貧如洗。這是這樣一種狂熱的苗頭,今天,這種狂熱比那時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這種狂熱已經從追逐名人擴展到了追逐以前的名人,它使人們可憐地坐在電視機前,只為了聽聽那些已經不再出名但依然想再出名的人們的哀嘆。
      
      奧里婭娜深入到加利福尼亞各個制片公司采訪,發(fā)現了“魅力化流程”的苗頭,所謂“魅力化流程”就是把一個不起眼的姑娘打造成某種人物。奧里婭娜一個接一個地描述了打造這些人物的過程,像描寫制造奶酪酥的配方一樣詳盡。預先選中的(或者說偶然遇上的)一個就是金•諾瓦克。這是一個原籍捷克斯洛伐克的姑娘,從芝加哥來到洛杉磯,身體超重,像個胖娃娃,癡呆無知,一個男人向她行吻手禮時,她也反過來去吻對方的手。將她打造成一個人造金發(fā)碧眼女郎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有了她,人們應該忘掉瑪麗蓮•夢露??墒?,只在她臉上貼上貼片還不夠,只把她的尖牙磨平也不夠,通過減肥使她的臉變瘦也還不夠,還需要這個領域的一個能工巧匠出場才行,這位能工巧匠就是凱利•坎貝爾。這是好萊塢的一個典型人物,一個能用蠟做出模具改變人的臉形的畫家。他將抽出他的小毛筆,兩個月后使金•諾瓦克煥然一新,以便將她推向全世界。奧里婭娜就是這樣描寫金•諾瓦克的故事的,可是,這樣的造星工廠今天仍然讓我們痛心。可是,金•諾瓦克的面具下掩蓋著的很可能依然是一個“營養(yǎng)過剩的農婦”。然而,在好萊塢的舞臺上,這一套很有用,這簡直像一種精美絕倫的夢幻,在喜歡使用這一套的人們的幻覺中閃爍著金光。如果從近處仔細觀察就會對她“更加同情”,可這又有什么辦法呢!之所以更加同情是因為,金•諾瓦克的狂熱與今天那些描眉畫眼的姑娘們的一切并不遙遠,并沒有什么差別。今天的姑娘們在當代各個電影節(jié)的紅地毯上顯得那么熠熠生輝,可是,一下舞臺,臉上的微笑馬上就消失不見了,手里拿著15厘米高的高跟鞋開始傷心痛苦,開始感到疲累不堪。
      
      盡管法拉奇居高臨下地觀察這些明星們,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她也許對他們很著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她在深入地探索他們的秘密、心靈和內在的超凡魅力,以至于在不久之后——會見了那些明星之后,參加了貝弗利希爾斯的那些派對之后——她自己有資本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明星,成為一個有幸被世界上最有權力、在曼哈頓有住房、具有世界性名望的人物接見的一位記者。確實是這樣,這是因為,只要有必要,又瘦又矮小的法拉奇——她只有1.56米,體重只有43公斤——就能夠顯露出她自身的魅力和自信,拿出她的敬業(yè)精神,簡直像個精疲力竭的明星,簡直像好萊塢這架磨合得極好的機器制造出來的明星。她像一位典型的明星一樣行動,她在魅力方面很有品味,她對帽子特別在意——旅行時放在隨身帶的一個大行李箱中,到了旅館后掛在房間里,她愛好美饌佳肴,喜歡魚子醬和香檳酒,喜歡精致的收藏品。在戴頭盔的女記者的外表背后,她身上顯露出的女人魅力給人以深刻印象。她在所有各個方面都是這樣,在烹飪、縫紉、刺繡等藝術領域,她也很有天賦,也像在工作方面一樣十分投入。她像一股旋風,根本不考慮什么星期天、節(jié)假日和休假。她抱怨說:“工作的時候我的體重就會下降,我就會歇斯底里。因為我是個寫得非常慢的作家,我在寫作的時候就像著了魔。”
  •   很多精彩的外文作品,看中文版就覺得樂趣全無.感覺雜亂無章.
  •   就沖著記者同志才買本書本來就很好奇,探秘那些光鮮耀眼的明星,在加上擁有神奇經歷的法拉奇,這些好萊塢的故事生動無比
  •   就內容來說,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作者的姿態(tài)實在太高了,只看得到冷酷的嘲諷,沒有太多人情味的東西。就書本的裝幀等方面來說,制作算是精良,對三聯出版的書還是比較認可的。
  •   還沒看完,借別人看都說不錯!
  •   主要是使不熟悉那個時代的明星
  •   不要艷羨流光溢彩,平平淡淡就好
  •   書外有薄膜很好,質量很好
  •   買了,一直還放在案頭,沒有看,書皮很厚,字一般大小,主要是喜歡法拉奇才買的。
  •   作者絕對犀利。五十年代寫的好萊塢“內幕”,現在看還是很有趣。不足的是,譯者或編者對文中所涉人名的註釋基本無用,至少應該給出姓名原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