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柯夫管理思想精華集

出版時間:2007-8  出版社: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  作者:羅素·L.艾柯夫  頁數:364  譯者:劉寶成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中所收錄的文章成文于西方對系統(tǒng),尤其是社會系統(tǒng)有大量發(fā)現(xiàn)的年代。這些文章涉及了在各類組織中應用系統(tǒng)思考的方方面面。它們的共同之處就在于都是在企業(yè)、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部門中運用系統(tǒng)思考而總結出來的。其中有一些運用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完成的,但是所有的運用都是在西方。

作者簡介

作者:(美)羅素·L.艾柯夫 譯者:劉寶成羅素·L.艾柯夫 沃頓商學院終身榮譽教授,與德魯克和戴明等管理學界泰斗齊名。已出版著作27部,包括《艾柯夫寓言集》、《重新設計社會》及《重建公司》等,發(fā)表學術論文300多篇,并為數百家公司和多國政府部門提供咨詢。他主持賓州大學著名的3S系和布希中心多年,曾擔任互動式管理研究所董事長,美國運籌學學會和一般系統(tǒng)論學會會長。在中國,其主要思想及具體操作方法“互動式規(guī)劃”目前由穩(wěn)泰管理咨詢公司著力推廣。

書籍目錄

譯序國家崛起的前提是人民智慧的解放/胡繼旋中文版說明前言引子論活過80歲第一部分系統(tǒng)第1章不斷變化的世界觀第2章反思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模型第3章增長與發(fā)展第4章系統(tǒng)概念辨析第5章與系統(tǒng)斗智第二部分規(guī)劃第6章規(guī)劃的本質第7章另類的規(guī)劃類型第8章處理難題第9章管理混亂第10章目的規(guī)劃第11章使命陳述第12章創(chuàng)造力與制約因素第三部分應用第13章消費者的設計第14章教育第15章不要讓上學干擾你的教育第16章犯罪第17章銷售廣告的效果:對關系的研究第18章配對與成三:最小的社會系統(tǒng)第19章人們?yōu)楹物嬀疲簩で髮οM目的的理解第20章公司重組:內部市場經濟體制第21章管理系統(tǒng)設計第四部分科學第22章科學的本質和方法論第23章客觀性第24章合理性第25章運籌學結束篇民主社會中企業(yè)的角色附錄1艾柯夫簡介附錄2艾柯夫主要著作譯后記

媒體關注與評論

導語本書作者是與得魯克和戴明等管理學界泰斗齊名得沃頓商學院終生榮譽教授。對于今天的中國讀者而言,這本書中有許多重點值得借鑒學習,不同領域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重點。例如,艾柯夫對“增長”與“發(fā)展”的區(qū)分,對我們正在進行的向“綠色GDP”及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的轉換努力會大有幫助。而對于“管理應該是什么”這樣一個核心問題,他提出的“互動式規(guī)劃”方案和“循環(huán)組織”的結果是綜合了市場機制與計劃機制的一座思想與實踐的高峰…… 雖然這本書的內容比較濃縮,其中每個重點都能在艾柯夫的其他著作中找到更為詳盡的闡述,但本書卻是中文讀者接觸學習艾柯夫的第一步!前言威利出版社(wiley)請我把我過去的一些論管理的文章整理成精華文集,當時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由誰來確定文章是否精華”以及“以什么標準來確定”?由“誰”來確定肯定是沒有選擇的,我責無旁貸。但是以什么標準來選擇卻有很大的自由度。自然,我挑選了那些我自以為對別人影響最大的文章與段落。用這種標準來挑選文章要求編者具備大把的記憶,而我在威利出版第一本書的時間是1957年,距今已經有40多年了,所以這對我并不是很容易。經過竭盡全力地對讀者反響的回想,我挑選出一批文章,并試著將它們編輯得更具有內在的邏輯條理,從而形成前后呼應的一個整體而不顯得散亂。為了使這個過程更容易些,我刪除了一些重復的段落,但是沒有在原文上添加任何觀點。文章的來源及完成日期列在每篇文章的第一頁,最后是參考文獻目錄。原文的格式繁多,我也盡量整理,以求行文的規(guī)范統(tǒng)一。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我得到了Tina Fellenbaum的極大幫助。而在撰寫原來的文章時,我從很多朋友、同事及對手那里得到過各種各樣的幫助。我最要感謝的人,一如我以往的書一樣,是我的老師辛格(E.A. Singer)、丘奇曼(Jr.C.West Churchman)及科文(Thomas A.Cowan)。遺憾的是,后兩位老師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我會常常想起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存在。我從沃頓商學院“退休”后,和學生的聯(lián)系就少了。學生曾是我最主要的激勵。和以前的學生與同事見面在我而言仍然是一件快樂無比的事,即使最近有個聽我課的年輕人在課后對我說,他祖父也曾經上過我的課。我對我所有的學生及他們的后代心存感激,因為是他們讓我成為跨越代溝的人,而沒有將我禁錮在某個年齡段內。盡管我的生理年齡確實咳屬于某個年齡段,但我的內心感覺卻并非如此。當然,我還要感謝Pat Brandt。她把我的工作安排得效率非凡,所以我可以放心地把事情交給她。羅素·L·艾柯夫 1998年12月于賓州后記翻譯緣起 首先要感謝的是本書策劃人徐志躍先生和本書責任編輯邱紅女士,能夠慧眼引進這本重量級的精品。有朋友說,現(xiàn)在是“動漫時代”,說話要用簡單句,否則別人聽不懂。艾柯夫的文章顯然不是簡單的,是需要讀者靜下心來思考的。這就意味著,這本書也許不會成為所謂的暢銷書,也就意味著,出版社和責任編輯也許無法將他們的經濟利益最大化。但是,他們?yōu)橹袊膰烂C讀者做了一件好事。在介紹對艾柯夫的印象之前,先要說說作為本書譯者之一和全書審校者的胡繼旋博士,因為,我認識艾柯夫就是通過他。還是在旅居美國的時候,朋友圈子里,胡繼旋被稱為“胡大俠”。這個稱謂雖然有很多的意思,但絕對不是指他的武功。這里和大家分享的只是其中的一點——他的傳奇經歷。胡繼旋是一位遇到過很多位好導師的奇人,這之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四位,分別是錢學森、南懷瑾、索羅斯和創(chuàng)立了阿波羅教育集團的斯柏林。他曾經與這幾位導師近距離地學習或者工作過,既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到底精髓何在,也學習西方的科學方法與理性思維,受益匪淺。但是對他產生影響的人其實遠不止這幾位名氣太大的導師。另外的一些導師,從艾柯夫開始,尤其是與艾柯夫的管理思想互相聯(lián)系的研究事理學(控制論)、系統(tǒng)思維、大腦認知機制的導師,還包括馮·福爾斯特 (Heinz Von Foerster,建構主義事理學/二階事理學)、安斯圖(Stuart Unlpleby,大規(guī)模社會變革研究和系統(tǒng)理論)和帕斯克(Gordon Pask,對話理論——導致了達理學的產生)。只是這些人精彩在何處,國人還有所不知。這次翻譯艾柯夫的作品,總算是開了一個頭。而且,艾柯夫還是我們穩(wěn)泰公司的高級顧問。胡繼旋在1992年曾經寫過一本英文的《事理學導論》教科書,其中在建構主義應用部分收錄了三個極為重要的應用工具:ToPR參與建導技術、艾柯夫的互動式規(guī)劃和帕斯克的對話理論?,F(xiàn)在,ToPR參與建導技術已經由穩(wěn)泰二次開發(fā)成為一個系列的建導技能培訓課程,可廣泛應用于各種類型的組織之中,旨在提高組織的智商和開發(fā)組織中的原創(chuàng)力;對艾柯夫的介紹包括這次的翻譯工作以及穩(wěn)泰的課程“組織優(yōu)化與企業(yè)文化創(chuàng)新”;帕斯克的貢獻也寫入了穩(wěn)泰的“達理學運用與雙贏解決方案”培訓課程中。2005年10月底,我和胡繼旋一起去美國華盛頓特區(qū),參加美國事理學年會。這次會議的組織者為穩(wěn)泰的合伙人——喬治·華盛頓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安斯圖。在這次會議上,艾柯夫應邀作了主題發(fā)言。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接觸這位管理學大家。老人家當時已經八十有六了,腿腳不太方便,拄著兩個拐杖,一個人從賓州坐火車到華盛頓,也沒有見到有助手追隨左右。他后來告訴我們,包括所有的通信往來等事,他也都是親自回復,并不請助手幫忙。發(fā)言結束后,胡繼旋博士單獨和艾柯夫交談了兩個多小時,探討在中國引進他的互動式規(guī)劃管理的思路,作為我們的顧問,艾柯夫專門為穩(wěn)泰帶來一批用于課件開發(fā)的資料。談話結束后,老人需要到最近的地鐵站和他太太會合,一起回家。他太太是在他先離開家來開會之后才開車到華盛頓來的,說好了他發(fā)言結束后,到地鐵站接他一起走。我和胡繼旋博士在這個地區(qū)住過十幾年,對周邊的道路也比較熟悉,所以就由我們送他,一路上再多談談。當時已是深秋初冬,天氣比較冷。我們送他到了Wtlite Flint地鐵站,門前路邊有一小片停車場。他太太還沒有到。老人下車后,堅決不肯讓我們陪伴他一起等候,一定要讓我們回去接著開會,并一再說他一個人在那里等,絕對沒有問題。雖然從晚輩的角度出發(fā),我們覺得讓年紀已經這么大的長輩一個人在冷風中站著等人既不禮貌,也很令人擔心。但是為了尊重他的意愿,我們還是開車離開了。為了我們自己心中的不放心,我們將車停在了路的斜對面遠遠地看著,確定老人安全上車了以后,我們才走。第一次見面,就是這樣小的一件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位重量級的學界泰斗,又在這樣的年紀,這樣的身體狀況,卻仍然堅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獨立,堅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時間,完全將自己和別人處于平等的地位來交流。參與互動的精神——獨立、尊重、平等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翻譯心得 翻譯艾柯夫的文章是一件快樂的事,不僅因為其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對我們當今的現(xiàn)實情況有重要的參考作用,而且因為他提出的互動式規(guī)劃與穩(wěn)泰公司在中國推行的建導管理技能在原理上一脈相承,在實際運用中互為補充。從建構主義學派的觀點來說,并不存在所謂客觀性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群體中每個人自己所看到的一小部分的總和,所以群體的有效互動可以幫助我們更完整地認識到現(xiàn)實,而互動的方式方法對于組織效率也就至關重要了。正如艾柯夫所說的,系統(tǒng)優(yōu)化的關鍵不在于系統(tǒng)中的各個部分,而在于系統(tǒng)中各個部分之間的互動。建導方法的服務對象正是群體,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促進群體中的有效互動。尤其是在“循環(huán)組織”模型中,艾柯夫指出建導技能對于實施這種組織中的上下級及員工的互動非常重要,這和穩(wěn)泰致力于在組織中推廣管理人員的基本建導技能是一致的。外請的專業(yè)建導師固然能夠幫助到組織的發(fā)展,但真正的組織智能還是來自于組織中成員之間的日常互動,這需要持之以恒,而不是靠一兩次的培訓活動就可以完成的。翻譯艾柯夫的文章又是充滿挑戰(zhàn)的。翻譯講求的是信、達、雅。原來以為,在國內、國外都居住過多年,過去也翻譯過其他作品,這個項目不應該太困難的。哪曉得動手做起來才知道要把這樣一位思想家的英文表達的嚴密的語言思維邏輯用中文講順,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英文的邏輯完整清晰,主、謂、賓都有明確的界定,一路讀來,容易理解,卻有些生硬;而中文卻帶有所謂“朦朧美”,一個詞往往可以代表很多種意思,具有不確定性。艾柯夫的哲學與科學功底深厚,在概念定義上毫不含糊。結果,這次翻譯對于我們而言,不僅是一項工作、學習,更是一次挑戰(zhàn):怎么才能把英文詞匯中的大量豐富內涵用中文準確地表達出來? 這里舉幾個例子。英文中的GoaI、Objective、Purpose等,在中文中都曾被籠統(tǒng)地翻譯成為目標或者目的。但艾柯夫在書中卻把這些詞有區(qū)別地用在一起,使人不得不認真思考這些概念到底應該如何區(qū)分與界定。經過仔細的推敲,我們采用了以下的譯法:End—目的;Purpose—意圖;Goal—短期目標; Objective長期目的;Task 任務;Outcome—結果;Intention—意向。還有關于Problerm與Question,本來按中文習慣都翻譯為“問題”。但是艾柯夫在本書的第22章“科學的本質和方法論”中,特意將這兩個概念作了區(qū)分,所以我們把Question仍然翻譯為要回答的“問題”,而把 Problem翻譯為要解決的“難題”。還有Postulation—假定;Assumption—假說;Hypothesis假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雖然給翻譯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但也增加了很多探詢的樂趣,從而也對語言間的不同有了小小的心得。比如,用英文來表述理性的邏輯關系較為容易,而中文也許更適合表達一些感性的、寫意的圖景。這也許從一個非常獨特的角度解釋了為什么現(xiàn)代科學是在西方首先發(fā)展起來的??雌饋恚趯Ω拍顑群木芏x方面,英語比中文有著更高的分辨率?這是一個有待研究的課題。本書的大部分翻譯工作由杜文君、應建慶完成,其間也得到了穩(wěn)泰的實習生趙錦賢的許多幫助。高難度的一些章節(jié)由胡繼旋翻譯。全書由胡繼旋審核校對。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翻譯中的錯誤與疏漏肯定是有的,歡迎大家提出批評指正,也歡迎大家一起探討艾柯夫的精華。對艾柯夫的管理模型或建導方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發(fā)送電子郵件到Wintop@wintopgroup.com與我們聯(lián)系。杜文君 2007年1月

編輯推薦

本書中所收錄的文章成文于西方對系統(tǒng),尤其是社會系統(tǒng)有大量發(fā)現(xiàn)的年代。這些文章涉及了在各類組織中應用系統(tǒng)思考的方方面面。它們的共同之處就在于都是在企業(yè)、非營利組織以及政府部門中運用系統(tǒng)思考而總結出來的。其中有一些運用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完成的,但是所有的運用都是在西方。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艾柯夫管理思想精華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