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申論

出版時間:2006-12  出版社:甘肅民族  作者:呂祖謙  頁數(shù):456  字數(shù):680000  譯者:王明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一、《博議》原本為篇百六十有八,今世通行本僅載八十六篇,讀者每以未窺全豹為憾。且刪節(jié)字句,改題篇目,殊失廬山真面。今悉照宋刻登載,標目序次,一字不易,以復(fù)舊觀。    二、《博議》在當時傳鈔者眾,輾轉(zhuǎn)沿訛,故雖宋元舊本,誤字甚多。今參合明本、元本、文瀾閣本及平湖胡氏所藏宋槧本,悉心讎校,無慮數(shù)過。第各本訛謬錯見,不能定從一本。欲分載異同于逐句之下,又苦文繁,礙于循覽。且《博議》非周秦古書之比,字句得失,按文義而可知。故今參校諸本,舍短從長,衷于一是,不復(fù)分注,以便觀覽。其有字義可疑而各本皆同,無從質(zhì)正,如“茍惟不然”,“惟”疑作“為”,《盜殺伋壽》篇末疑脫誤之類,悉仍其舊,不敢臆為竄改,以貽“壯月牡丹”之誚。    三、宋人避諱,如桓作威,征作證,貞作正,匡作康之類,今悉改正。宋本于篇目下,詳載左氏傳文,今以文繁,且《左傳》在今日人人習誦,不須贅列,惟標注某公某年,以便稽考。    四、宋本于每篇征引史事,略為注釋,意在省讀者檢閱之煩。然遺漏甚多,且篇中所引,皆正史中焯然顯著之事,非他僻書可比,似無庸注釋。且如引用《論》、《孟》事句亦為注出處,而隱文僻句,如“碭而失水”、“蚊虻撲緣”出《莊子》,“藩拔級夷”出呂黎《徐偃王廟碑》之類,反略而不釋。蓋《博議》在宋時為經(jīng)生家揣摩之本,流行甚廣。坊肆間陋者謬加訓釋,名為詳注,用以標異投時,非呂氏之舊,故悉汰之。    五、宋本于篇目下用黑文白字標挈主意,如首篇“論機心”,次篇“論天理”,三篇“論名分”之類,今按《博議》文筆奇幻,往往意終語竭,另辟異境,烏能以一二字括其一篇之命意乎?蓋亦陋者所施,以為揣摩剿襲之地。以其無關(guān)本要,故亦從刪。

書籍目錄

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一 1.1  鄭莊公共叔段(隱公元年) 1.2  潁考叔還武姜(隱公元年) 1.3  周鄭交惡(隱公三年) 1.4  宋穆公立殤公(隱公三年) 1.5  衛(wèi)州吁(隱公三年) 1.6  藏僖伯諫觀魚(隱公五年) 1.7  鄭敗燕(隱公五年)鄭敗北戎(隱公九年)楚敗鄧(桓公九年)商密降秦(僖公二十五年)鄭敗宋(成公十六年)楚滅舒庸(成公十七年)楚敗吳滅舒鳩(襄公二十五年)晉滅肥(昭公十二年)晉滅陸渾(昭公十七年)吳敗楚取余皇(昭公十七年)吳敗胡沈陳三國(昭公二十三年)越敗吳于檇李(定公十四年)越敗吳于笠澤(哀公十七年)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 2.1  隱公問羽數(shù)于眾仲(隱公五年) 2.2  隱公辭宋使(隱公五年) 2.3  鄭伯侵陳大獲(隱公六年) 2.4  鄭伯朝桓王(隱公六年)鄭伯請釋太山之祀(隱公八年)虢公作卿士于周(隱公八年)鄭伯以齊人朝王(隱公八年)鄭伯以王命討宋(隱公九年)羽父會鄭伯伐宋(隱公十年)蔡人衛(wèi)人鄘人不會王命(隱公十年)王與鄭人蘇忿生田(隱公十一年)鄭伯以壁假許田(桓公元年)王伐鄭(桓公五年) 2.5  陳五父如鄭涖盟歃如忘(隱公七年)曹太子朝魯樂奏而嘆(桓公九年)晉侯受玉惰(僖公十一年)齊君語偷(文公十七年)公孫歸父言魯樂(宣公十四年)趙同不敬(宣公十五年)晉侯見魯侯不敬(成公四年)鄭伯授玉視流而行速(成公六年)邰錡將事不敬(成公十三年)成子受脤不敬(成公十三年)苦成叔傲(成公十四年)衛(wèi)孫文子聘魯無悛容(襄公七年)齊高厚相太子會諸侯皆不敬(襄公十年)齊侯衛(wèi)侯不敬(襄公二十一年)蔡侯享于鄭不敬(襄公二十八年)穆叔見孟孝伯語趙孟語偷(襄公三十一年)趙孟對劉定公以吾儕偷食朝不謀夕(昭公元年)單子視下言徐(昭公十一年)宋公與叔孫昭子語相位(昭公二十五年)魏獻子南面(昭公三十二年)邾子執(zhí)玉高魯受玉卑(定公十五年) 2.6  隱公問族于眾仲(隱公八年)東棻先生左5(博議卷之三)  3.1 滕薛爭長(隱公十一年)  3.2  潁考叔爭車(隱公十一年)  3.3  齊魯鄭人許(隱公十一年)  3.4  息侯伐鄭(隱公十一年)  3.5  羽父弒隱公(隱公十一年)  3.6  臧哀伯諫納郜鼎(桓公二年:  3.7  晉穆侯命二子名及晉封曲沃(桓公二年)曲沃莊伯伐翼(隱公五年)王伐曲沃(隱公五年)曲沃武公伐翼(桓公三年)曲沃伯殺小子侯(桓公七年)王命曲沃伯為晉侯(莊公十六年)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四  4.1  楚侵隨(桓公六年)楚敗隨(桓公八年)  4.2  魯為班后鄭(桓公六年)齊衛(wèi)鄭戰(zhàn)于郎(桓公十年)  4.3  鄭太子忽辭昏(桓公六年)鄭昭公之敗北戎昭公奔衛(wèi)(桓公十一年)  4.4  桓公問名于申蠕(桓公六年)  4.5  王師伐虢(桓公十年)  4.6  虞叔伐虞公(桓公十年)  4.7  楚屈瑕敗蒲騷(桓公十一年)楚伐絞(桓公十二年)屈瑕大?。ɑ腹辏〇|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五  5.1  祭仲立厲公(桓公十一年)祭仲殺雍糾(桓公十五年)高渠彌殺昭公(桓公十七年)齊人殺子宜(桓公十八年)楚殺子南(襄公二十二年)  5.2  盜殺伋壽(桓公十六年)衛(wèi)侯放公子黔牟(莊公六年)  5.3  魯及齊師戰(zhàn)于奚(桓公十七年)  5.4  桓公與文姜如齊(桓公十八年)  5.5  辛伯諫周公黑肩(桓公十八年)  5.6  楚武王心蕩(莊公四年)  5.7  鄧三甥請殺楚文王(莊公六年)  5.8  莊公圍鄘(莊公八年)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六  6.1  齊侯見豕(莊公八年)蛇斗于鄭(莊公十四年)神降于莘(莊公三十二年)卜偃童謠(僖公五年)狐突遇申生(僖公十年)城鄫有夜登邱(僖公十六年)柩有聲如牛(僖公三十二年)蛇出泉宮(文公十六年)魏顆見老人(宣公十五年)鳥鳴亳社(襄公三十年)鄭伯有(昭公七年)石言于晉(昭公八年)當壁而拜(昭公十三年)鄭龍斗(昭公十九年)玉化為石(昭公二十四年)鸜鵒來巢(昭公二十五年)龍見于絳(昭公二十九年)  6.2  齊公孫無知弒襄公(莊公八年)  6.3  齊桓公人齊(莊公幾年)  6.4  齊魯戰(zhàn)長勺(莊公十年)士薦諫晉侯伐虢(莊公二十七年)  6.5  禹湯罪已桀紂罪人(莊公十一年)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七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八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九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一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二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三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四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五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六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七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八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十九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一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二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三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四東萊先生左氏博議卷之二十五原跋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古申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一部教你如何為人處事的書,看了后會發(fā)現(xiàn)古人是如此的聰明
  •     《東萊博議》,全名為東萊左氏博議,系南宋時期呂祖謙所作,是作者讀《左傳》時,對春秋左傳中人物或事件所發(fā)表的議論。后世多以此書為傳習策論之范本應(yīng)對科舉,有立竿見影之功效,故而流傳極為廣泛。近代以來的報紙文章的評論也有很多仿照《東萊博議》而寫,于是被人說具有“博議氣”?!稏|萊博議》在解放之后,漸趨冷落,棄之瑯環(huán)。今天看來,將其作為寫作議論文的范本,提高學生寫作議論文的能力,依然有可借鑒之處。如今的公務(wù)員考試中,有一科目名《申論》,取自孔子的“申而論之”,主要也是就人對事發(fā)表評論。而《東萊博議》作為議論文的范本,大有古申論的意思。并且此書中之評論并非單純的就史論史,而是旁征博引,發(fā)人所未發(fā),文采斐然,似有獨到的看法,而結(jié)論又中規(guī)中矩。北大著名教授金克木先生在《中華讀書報》上撰文對此書給予過很高的評價。在新中國建國以后, 《東萊博議》出過一部節(jié)譯本,只選載了其中的八十六篇,且此節(jié)譯本刪節(jié)改字,有失廬山真面目,而《東萊博議》全書共一百六十八篇,至今難見全貌。
      
      《東萊博議》已有甘肅民族出版社于2007年1月出版。讓人奇怪的是書名改成了《古申論——全本〈東萊博議〉今譯》,由王明飛整理。不過此書還是將全本《東萊博議》共一百六十八篇原文表目次序,可以說基本上保持了博議原貌,做了今譯和注釋,還將左傳背景列在各篇之前,這一點比較好。
      
      北京的風入松和萬圣有售。
      
  •   山堂肆考說:宋呂祖謙,字伯恭,號東萊,娶後一月不出閨,人謂其色荒也。及出,乃成左氏博議一帖。
  •   抽空找來看看
  •   此書絕版了,難買的很
  •   版倒未絕,只是難買的很。有哪位同學有賣的支個聲兒,小可探錄已久。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