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大家精要

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譚紹江 云南出版集團公司,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2-03出版)  作者:譚紹江  頁數(shù):154  

內容概要

  李翱(785~804),字習之,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他出身于唐朝名門望族隴西李氏,素有政治抱負,27歲即考中進士,歷任校書郎、國子博士等職,終官至禮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成為中樞要員。學術思想上,李翱師從唐朝大儒韓愈,是中唐“古文運動”的領袖之一。他追隨乃師主張,大力提倡“文以載道”“文貴創(chuàng)意造言”“文應實用”等文學創(chuàng)作理論,為文重秉筆實錄,敢為女性立傳,開唐朝古文寫作樸實一派風氣之先。李翱也是唐朝儒學的代表人物,極力主張辟“佛老”,復興儒學。他挖掘發(fā)揮《中庸》“性命”傳統(tǒng),吸收佛、道理論,提出“性善情惡”說以及“滅情復性”,思想。李翱的思想對后世北宋理學產生了巨大影響,后世學者也尊其為“理學先驅”。

作者簡介

譚紹江,土家族,湖北恩施人?,F(xiàn)為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儒家哲學,目前主要從事古代儒家哲學、中國傳統(tǒng)政治哲學方面的研究。在《武漢大學學報》《湖北大學學報》《湖北社會科學》等學術雜志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

書籍目錄

第1章 青蔥歲月 一、動蕩的時代 二、望族后裔 三、應考進士 四、南下游學 第2章 宦海沉浮 一、初入官場 二、幕僚歲月 三、諍臣本色 四、邁向官場生涯頂峰 五、宦海生涯總結 第3章 師友情深 一、韓李之交:千古佳話 二、知遇之交 三、學問之交 第4章 一代文杰 一、古文創(chuàng)作理論 二、李翱的敘事類作品 三、李翱的抒情類作品 四、李翱的隨筆雜著 第5章 復性思想 一、李翱復性思想的淵源 二、復性思想的內容(一):性與情的關系 三、復性思想的內容(二):“誠”之道 四、復性思想的內容(三):滅情復性 五、復性思想的歷史地位 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佛、道的廣泛傳播與三教融合的趨勢 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充分發(fā)展,隋唐時期,佛教與道教兩種宗教的傳播達到空前鼎盛的高度。 由于皇族的支持,道教在唐代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李唐王朝的皇帝都以老子后裔自居,積極扶持道教,力圖借助神權來鞏固皇權。早在唐高祖時期,就確定了道先、儒次、佛末的三教次序,擬定了尊崇道教的方針。唐高宗又追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下詔以《道德經》為上經。唐玄宗時期,皇帝遣使搜訪道經,纂修《道藏》,并親自為《道德經》作注,又命令兩京、諸州修設玄遠皇帝廟,并將《老子》《莊子》《列子》和《文子》等道家文獻列為國子學學習的科目,每年以明經的類型參加科舉考試。由于執(zhí)政者的提倡,唐代的道觀增加迅速,達到1689所。到中唐時期,皇帝不僅崇奉道教,而且還沉溺于其中,他們信賴方士,服食仙丹,寄望成仙。唐文宗、武宗、宣宗都因服食丹藥而死。連唐朝的公主也有出家當女道士的,如睿宗的金仙、玉真二公主,玄宗的新昌、永穆二公主等等。士大夫中間沉溺道教、服食丹藥中毒而死的就更多,申請加入道教的也不少,著名詩人、集賢院學士賀知章也請度為道士,可見當時道教在社會上的地位之高。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以后,經過漫長演變,到唐代也已達到了傳播的高峰,佛教力量滲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甚至出現(xiàn)了中國化的佛教——禪宗。如同道教一樣,佛教也得到君王的青睞。唐高祖時期就在京城聚集高僧,立十大德,管理一般僧尼。太宗即位后,撥巨資修建譯經場,建立重要的寺剎。貞觀年間的玄奘和尚,違法越境赴印度求法取經,回國后卻受到“國寶”級待遇。唐太宗親自接見,并為他提供優(yōu)厚待遇,組織大規(guī)模譯場,受他影響的達官貴人以及平民人數(shù)眾多。武則天曾請高僧為其講《華嚴經》。不空和尚在玄宗、肅宗和代宗三朝任官,出入宮門,封肅國公。唐憲宗曾下詔將法門寺的佛指舍利迎到皇宮里供奉。同時,佛教的寺院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到會昌五年(845)武宗下令毀佛時,拆毀的寺院達4600余所,佛教建筑40000余座,強迫僧尼還俗的達260500人,可見佛教在當時的盛行程度。

編輯推薦

《大家精要:李翱》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李翱-大家精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