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典

出版時間:2010-7  出版社:云南教育  作者:《中國大典》編委會  頁數:307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東晉偏安,五胡亂華,隋朝一統(tǒng),亂世終結。順應潮流,天下歸心,撥亂反正,濟國寧人。文帝楊堅,武略文韜,勵精圖治,百廢俱興。三省六部,組織嚴密;開皇律倒,刑罰寬平;封建基石,至此奠定。煬帝楊廣,天縱神武,南平吳會,北卻匈奴。及至帝位,修通一運河,功在千秋,西巡張掖,開疆拓土。及其暴虐,縱情聲色,剛愎自用,刻薄寡恩,窮兵黷武,勞民傷財。天下紛亂,民不聊生。瓦崗起義,應者如云,群雄并起,驟使隋亡。帝國大廈,轟然傾倒,可悲可泣,可嘆可惜!    巍巍大唐,盛世華章,恢弘氣象,萬古流芳。帝王將相,相得益彰,國富民強,舉世無雙。太宗神武,英靈盡歸,縱橫天下,無人能擋,貞觀之治,彪炳千秋。則天女皇,日月當空,獨斷朝綱,定都洛陽。輕徭薄賦,獎勵農桑,破除門閥,任用賢良,政通人和,百業(yè)興旺。玄宗英靈,重振朝綱,慧眼識相,改革吏治。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天下大冶,開元盛世。盛世唐詩,藝術巔峰,詩仙太白,豪放不羈;詩圣杜甫,憂國憂民;詩王樂天,雅俗共賞。至今思之,猶自向往!

書籍目錄

大隋王朝 重回大一統(tǒng)的時代  隋文帝與開皇之治    出身貴族,廢周建隋    一統(tǒng)天下,開創(chuàng)盛世  獨孤皇后妒賢并稱    嚴治后宮,管束皇子    公私分明,賢達明理  楊廣竊取皇位    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    善于偽裝,入主東宮    陰謀得逞,竊居帝位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    鞏固統(tǒng)治,開鑿運河    勞民傷財,澤被后世  隋朝第一名將楊素    北周臣子,依附楊堅    參與建隋,率兵南征    結交楊廣,出謀劃策    功高震主,郁積而終  賀若弼妙計滅陳    出身將門,謹言慎行    運籌帷幄,昕向披靡    爭名表功,失言殞命  文武兼?zhèn)漤n擒虎    將門世家,名動江南    智擒后主,威震突厥  隋相高曼頁竭誠盡節(jié)    輔佐楊堅,平南掃北    大功告捷,忠臣遭棄    竭誠盡節(jié),合冤被殺  楊玄感起兵反隋    家世顯貴,起兵黎陽    久戰(zhàn)不利,兵敗身死  瓦崗之主李密    少有大志,投奔瓦崗    驕傲自矜,戰(zhàn)敗投唐    心存不滿,反唐遭殺  宇文化及叛朝弒君    襲父祖蔭,受寵于朝    發(fā)動兵變,起兵反隋    魏縣稱帝,兵敗而死  農民領袖竇建德    烽火四起,揭竿反隋    征戰(zhàn)中原,雄踞河北    爭雄全國,敗于秦王  亂世梟雄王世充    隋朝舊臣,廢隋稱帝    爭鋒天下,戰(zhàn)敗降唐隋朝文化 承前啟后  唐畫之祖展子虔    妙筆丹青,承上啟下    名作傳世,唐畫之祖  顏之推博學多才    出身世家,歷仕四朝    家訓傳世,恩澤千秋  杰出工匠李春    受命造橋,技藝高超    獨具匠心,揚名后世  建筑奇才宇文愷    豪門之子,建筑奇才    身受皇命,興建隋都大唐盛世 中國最強盛的時代  李淵長安稱帝    出身將門,襲爵為官    起兵太原,擊檄反隋    審時度勢,揮師關中    運籌帷幄,長安稱帝  玄武門之變    少年英雄,功勛蓋世    覬覦皇位,兄弟反目    兵戈相見,手足殘殺  千古一帝唐太宗    舉賢任能,納諫如流    貞觀之治,萬古流芳    多才多藝,妙筆生花  一代賢后長孫氏    少入李門,賢淑溫良    限制本家,智諫太宗    心懷天下,千古流芳  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求婚,公主入藏    傳播文明,漢藏一家  名臣魏征    力投明主,終輔太宗    犯顏直諫,名傳千秋  劉文靜狂言惹禍    韜略出眾,首義功臣    陷于名利,引火燒身  佐命元勛長孫無忌    才略通達,秦王心腹    佐命元勛,受命托孤    無辜獲罪,忠臣受戮  貞觀諍臣褚遂良    博學多才,大唐諍臣    力佐高宗,反立武后    書法傳神,自成一家  貞觀良相房玄齡    博古通今,輔佐秦王    貞觀名相,制定政令  杜如晦能謀善斷    世家之后,追隨秦王    政務繁忙,英年早逝  骨鯁大儒蕭璃    出身顯貴,高祖心腹    耿直忠貞,兩袖清風  大唐戰(zhàn)神李靖    統(tǒng)一江南,北抗突厥    性情沉穩(wěn),知足而退    老將出馬,安定西域  千古名將李勛    出身土豪,聚義瓦崗    效力大唐,戰(zhàn)功赫赫    支持武后,陪葬昭陵  尉遲敬德單鞭救主    從軍反隋,投效大唐    勇猛無敵,單鞭救主    開國功臣,安享晚年  傳奇猛將程咬金    保護鄉(xiāng)民,投奔瓦崗    歸唐為將,屢立戰(zhàn)功    討伐突厥,善終于家  開國駙馬柴紹    尚武好俠,開國駙馬    所向披靡,凌煙功臣  侯君集恃寵矜功    建唐有功,兩征西域    心生不滿,謀反被斬  薛仁貴三箭定天山    武藝超群,一鳴驚人    勇猛無敵,屢建戰(zhàn)功  蘇定方征高句麗    隨父護鄉(xiāng),入唐為將    戎馬一生,定國安邊  唐高宗懦弱失權    生性懦弱,被扶為君    迎立武后,大權旁落  一代女皇武則天    天生麗質,深得君心    榮登后位,垂簾聽政    廢唐建周,一代女皇  李敬業(yè)討伐武后    膽大多謀,舉兵反武    謀略有限,兵敗遭殺  酷吏來俊臣    市井無賴,攀諛武后    利用私權,殘殺無辜    作孽太多,惡人遭誅  護國良相狄仁杰    剛正廉明,犯顏死諫    清正惠民,被誣遭貶    武后器重,鞠躬盡瘁  婁師德睡面自干    投筆從戎,反擊吐蕃    唾面白干,為官清廉  張柬之逼宮復唐    老當益壯,接任宰相    出謀劃策,兵變復唐  韋后專權亂政    中宗登基,韋后弄權    穢亂宮廷,臨朝攝政  唐玄宗與開元盛世    多事之秋,平亂即位    鏟除奸佞,選賢任能    發(fā)展生產,締造盛世  王忠嗣持重安邊    出身名門,驍勇善戰(zhàn)    鎮(zhèn)守邊疆,屢立戰(zhàn)功  救時宰相姚崇    先輔武后,后侍睿宗    才能出眾,救時宰相    捕蝗救農,安享晚年  四朝元老張說    文思縝密,四朝元老    因罪遭貶,安邊有功    屢結仇怨,寵幸不改  宋璟狠殺裙帶風    性情剛直,直言敢諫    量才用人,大唐功臣  絕代紅顏楊玉環(huán)    受寵玄宗,艷壓后宮    禍亂朝政,香消玉殞  大宦官高力士    入宮為奴,參與政變    擴張勢力,干預朝政    權重位高,配葬泰陵  詩人宰相張九齡    文才出眾,入仕為官    賢明正直,敢于力諫  李林甫口蜜腹劍    善于鉆營,登上相位    笑里藏刀,排斥異己  楊國忠弄權誤國    攀附貴妃,登上高位    弄權亂政,死于亂刀  安史之亂    兇殘暴戾,因功受封    討好貴妃,暗蓄勢力    發(fā)兵叛唐,死于非命  馬嵬坡兵變    叛軍逼城,玄宗西逃    將士生怨,殺相縊妃  中興名將郭子儀    臨危受命,平定叛亂    宦官誤軍,兵敗免職    重掌軍權,平叛安邊  李光弼從嚴治軍    出擊河北,初戰(zhàn)告捷    固守太原,殲滅叛軍    兵敗邙山,愧恨而卒  顏果卿舌斷罵賊    組織力量,抵抗叛軍    兵敗被俘,噴血罵賊  鐵血守衛(wèi)張巡    誓死抗賊,草人借箭    死保睢陽,被俘慘死  田承嗣酋開割據風    叛將部下,割據河北    對抗朝廷,稱霸一方  仆固懷恩反唐    參與平叛,軍中猛將    居功自傲,借兵反唐  唐肅宗之死    擔任元帥,負責平叛    重用宦官,受驚病卒  唐代宗平亂    率軍平叛,收復兩都    殲滅叛軍,鏟除奸佞  著名理財家劉宴    一代神童,理財能手    舉賢任能,被誣致死  帝王之師李泌    輔帝平叛,功成身退    白衣宰相,歷仕四朝  高仙芝鎮(zhèn)守西域    外藩貴族,遠征勃律    平定叛軍,被誣枉死  南詔王異牟尋歸唐    臣服大唐,依附吐蕃    擺脫控制,全力歸唐  唐德宗削藩    討伐藩鎮(zhèn),收效甚微    縱容宦官,寵幸奸臣  李懷光兵變    率兵平亂,居功自傲    舉兵叛唐,對抗朝廷  李晟力挽狂瀾    勇猛善戰(zhàn),名震河西    力挽狂瀾,收復長安  楊炎公報私仇    才能卓著,報恩復仇    改革財政,被誣而死  政經專家陸贄    生逢亂世,為官剛直    博學多才,思想傳世  王叔文變法    伴讀東宮,參與朝政    發(fā)動變法,改革失敗  中興明君唐憲宗    重用人才,打擊藩鎮(zhèn)    晚年昏聵,寵信宦官  晚唐重臣裴度    七朝元老,平定淮西    宦官當道,隱居避禍  悲情皇帝唐文宗    朝臣爭斗,被扶上位    勤勉聽政,生活節(jié)儉  甘露之變    宦官專權,文宗反擊    密謀泄漏,事變失敗  萬世良相李德裕    出身名門,才學淵博    安邊除患,功績卓著  清廉之臣牛僧孺    賢良方正,直評時政    秉公執(zhí)法,廉潔自律    避難外調,造福于民  牛李黨爭    不顧大局,結黨相爭    互相拆臺,禍亂朝政  唐武宗滅佛    佛事昌盛,危及國政    矛盾尖銳,武宗滅佛  唐宣宗韜光養(yǎng)晦    以愚示人,榮登大寶    勵精圖治,改革弊政  張議潮收復河西    驅逐吐蕃,收復河西    保民安邊,發(fā)展河西  昏君唐懿宗    沉湎游樂,用人不當    崇尚佛教,揮金如土  王仙芝起義    反抗暴政,聚眾起義    妥協(xié)退讓,戰(zhàn)死沙場  大將軍黃巢    揭竿而起,反抗大唐    轉戰(zhàn)南北,兵敗自殺  昭宗壯志成空    四處流亡,慘遭囚禁    藩鎮(zhèn)亂政,無辜被弒  末代之主唐哀帝    幼年即位,形同傀儡    奸賊當道,無力掌權    大唐末帝,被廢身死  朱溫廢唐建梁    參加義軍,屢立戰(zhàn)功    叛主投唐,雄鎮(zhèn)一方    掌控朝政,廢唐稱帝唐朝文化 光耀萬世  博學大儒顏師古    名門之后,青出于藍    訂正誤漏,功績卓著  藥王孫思邈    妙手回春,醫(yī)德高尚    勤于筆耕,著述頗豐  玄奘西行求法    年少出家,佛名遠揚    立志解惑,西行求法  初唐文壇四杰    神童王勃,清高楊炯    天才駱賓王,坎坷盧照鄰  劉知幾發(fā)憤著書    以文知名,入仕為官    棄官不就,發(fā)憤著史  一行測量子午線    功臣之后,苦研天文    實地測量,證實差謬  畫圣吳道子    畫技高超,入宮侍君    教徒授技,畫工之祖  詩仙李白    任俠輕財,離蜀遠游    積極入世,不戀功名    中華詩仙,名垂千秋  詩圣杜甫    才華出眾,意氣風發(fā)    身逢亂世,一生落魄    名作傳世,中華詩圣  詩佛王維    多才多藝,仕途坎坷    詩畫俱佳,誠心修禪  鑒真東渡    自幼好佛,落發(fā)為僧    歷盡艱險,六次東渡    弘揚佛法,享譽日本  書法大家顏真卿    博學多才,書法精湛    勇入敵營,慘遭殺戮  反佛文豪韓愈    勤奮好學,提倡古文    反佛斗士,智平叛軍  散文大家柳宗元    志向遠大,參與變革    多產文人,名揚后世  詩豪劉禹錫    主張變法,屢遭貶逐    一代詩豪,文名傳世  通俗詩人白居易    寒窗苦讀,入朝為官    獨善其身,發(fā)憤著文  柳公權書文俱佳    年少好學,歷仕三帝    書法奇佳,名揚天下

章節(jié)摘錄

  隋煬帝在位時,下令開鑿了大運河。這條運河的開鑿耗時六年,把我國五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了一個大水系,將全國的東西南北都用水連了起來。雖然隋煬帝開鑿運河的主觀目的是便于享樂,但大運河在客觀上卻能加固南北的統(tǒng)一,在軍事上確保軍需的供應,在經濟上溝通南北交流,其積極作用不容忽視,因此它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之一?! §柟探y(tǒng)治,開鑿運河  江南地區(qū)的經濟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已經有了快速的發(fā)展,在當時,浙江一帶是江南最繁華的地區(qū)。隋朝的都城定在北方,雖然北方的經濟發(fā)展得也很好,但由于兩京和邊防軍要消耗很多糧草,而這種消耗的滿足主要依靠需要江淮地區(qū)的供應,如果只靠陸路運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開通運輸糧草的河流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從政治角度講,隋朝政府也迫切需要開通一條貫通南北的運河,以加強對南方地區(qū)的控制。同時,喜愛吃喝玩樂的隋煬帝也希望能經常乘龍舟到江南去尋歡作樂。當時,隋朝政府財源充足,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因此,煬帝從政治、軍事、經濟上綜合考慮,決定利用舊有渠道和天然河道,打通一條貫穿東西南北的大運河?! ∈聦嵣?,隋文帝在隋朝建國初期就開始修筑水運渠道了,當時是為了把南方的糧草物資輸送到關中和京畿等地,以夯實新王朝的經濟基礎和穩(wěn)定隋楊政權。584年,建筑專家宇文愷奉命征調民夫開掘了“廣通渠”。這條渠長達三百多里,把渭河的水穿過西安向東引至潼關,很好地解決了關內的漕運問題?! ?87年,為了給將來調動兵力、吞并江南作準備,文帝征集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開始開辟“山陽瀆”。這條運河是沿著春秋時吳王夫差開掘的邗溝舊道開鑿的,從江蘇揚州一直貫通到江蘇淮安,溝通了長江和淮河兩大水系。山陽瀆開通的第二年,文帝便發(fā)兵攻陳,而這條運河對當時兵力的調運和后勤的保障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鵁坶_鑿的這條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從北向南分為三段:北段名為“永濟渠”,從北京城西南通往洛陽;中段名為“通濟渠”,從洛陽直通山陽,再從山陽連接隋文帝開辟的山陽瀆,繼續(xù)向南延伸到達揚州,最后抵達長江;南段名為“江南河”,從江蘇鎮(zhèn)江一直通向浙江余杭(今杭州)。整條運河北起北京,南到余杭,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西接關中盆地,北至華北平原,南抵太湖沃土,綿延四五千里,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偉的水利工程?! 诿駛?,澤被后世  605年,尚書右丞皇甫議奉煬帝的旨意在全國征集了一百多萬勞力發(fā)往河南、淮北各地開鑿“通濟渠”。這條水渠需從洛陽西邊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從汜水縣東北面引黃河水經滎澤流入汴水,又從開封東邊引汴水進入安徽泗水并連通淮河,接著再從淮河引水流經邗溝到達江都,最后把邗溝向南延伸至揚子江與長江匯合。這條運河寬二百四十尺,兩岸專門建有方便隋煬帝出行的便道,兩旁遍植楊柳,在長安通往江都的沿岸還修建了四十多座行宮。隋煬帝三下江南都是走的這條水路,所以通濟渠又名“御河”?! ∷鍩墼谕_工當年盛夏便已乘龍舟東游。這樣一項浩大的工程耗時還不到半年的時間,足見當時勞役之苦,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608年,隋煬帝又征集一百多萬軍民發(fā)往河北開掘“永濟渠”。作為黃河的支流,沁水根本就不需要人工“引”到黃河。事實上隋煬帝是在挖掘沁水的上流,讓它經過河北各地與清、淇兩水相接,最后到達北京?! ?10年,隋煬帝下令開掘鎮(zhèn)江至余杭段的“江南河”。河的兩岸修筑有御道驛宮,為隋煬帝東游會稽作準備。江南河流經繁華的太湖流域,為隋煬帝搜刮江南民脂、滿足其腐敗的物質享受提供了方便的條件?! 漠敃r情況看,隋煬帝為鞏固統(tǒng)治和滿足私欲而開通運河,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運河全長五千里,從605年開工到610年貫通,共征調三百多萬來自河南、河北、淮南、淮北和江南各地的貧苦百姓及普通士兵。在挖掘永濟渠時,由于男丁不足,竟然還征調女子。在挖鑿過程中,大批勞力積勞成疾相繼死去,千千萬萬家庭骨肉分離,家毀人亡?! 〉珡拈L遠來看,這條大運河并非一無是處,它不但對當時交通的發(fā)展、經濟的繁榮、政治的穩(wěn)定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甚至直到今天,這條運河依然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它的長度在世界人工河中高居榜首,河道的深度和寬度以及通航能力也名列前茅。它集中展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偉大的創(chuàng)造力。

編輯推薦

  面對中國歷史,我們常常會感到一種“局外人”的隔膜,我們很難找到置身其中的感覺。卷帙浩繁的歷史典籍與枯燥呆板的敘史方式,使我們同歷史之間產生了難以逾越的鴻溝。如何能在浩如炯海的史料中擷取對讀者有益的信息,如何能使這些信息讓讀者易于接受,成為了編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們推出這套《中國大典》系列叢書,試圖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敘述方式來講述歷史,使讀者在愉悅的閱讀中受到歷史的啟發(fā)。   本冊將帶你進入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的中國——隋唐去暢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大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歷史豐富,線索清楚??勺x性強。但已熟讀過歷史的,可能就會覺得意義不大了
  •   圖文并茂 比較適合初級讀者瀏覽 對于資深的有研究的 還是購買其他的書籍吧 先購買幾本 等看完再來買 看了一些 還有人物介紹之類的 對于我來說還是不錯的 O(∩_∩)O哈哈~
  •   xi huanh
  •   書不錯 通史 看看 了解下
  •   值得收藏,大人、孩子都喜歡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