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2 出版社:云南教育 作者:《線裝經(jīng)典》編委會 編 頁數(shù):319
Tag標簽:無
前言
公元前527年,天下共主周景王罵了晉國大夫籍談一句話。兩千多年過去了,那簡短的六個字仍然令中國人記憶猶新。而本來只是一個小人物的籍談也因為這句話“千古留名”。不過直到今天,人們提起他,也多半只有兩個字的評價:“該罵!” 事情是這樣的。就在那一年,周景王的王后去世,籍談奉晉侯之命作為副使赴周都吊喪。宴席間,周景王問:“其他諸侯都向王室進獻貢品,為何晉國沒有?”籍談答道:“晉國偏遠,從未得到王室賞賜,如今又忙于抵御戎狄,因而未做準備?!敝芫巴醮笈?,一一列舉王室歷代賜予晉國的器物,然后指責籍談:“你的高祖本姓孫,因為掌管王室典籍,才有了籍這個姓。你是掌管典籍的官員的后代,怎么能忘記這些呢?”籍談無言以對,羞愧而退。景王余怒未消,對左右說道:“籍談的后代恐怕不能世襲爵位了,他居然數(shù)典而忘其祖?!薄 皵?shù)典而忘其祖”,一個侃侃歷數(shù)各國典制的人,居然連自己的祖宗和家族史都忘了。周景王的這句怒罵,在當時無異于打了籍談一個響亮的耳光,也給后世留下了一個著名的成語——數(shù)典忘祖,用來指責那些忘本的人,也比喻對本國歷史的無知。對于宗法觀念極強、十分重視宗族淵源和歷史的中國人來說,“忘本”是最要不得的事,因此,即使是在兩千多年后的今天,人們依然認為景王罵得有理、籍談實在該罵。
內(nèi)容概要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字記載不曾中斷的國家。歷經(jīng)五千年的風風雨雨,勤奮上進而富有責任感的史家為后世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從史家巨著《史記》、《資治通鑒》到各類別史、雜史、野史、稗史,中華民族當之無愧地享有“歷史的民族”的美譽。 這套《中國那些事兒》系列叢書共七本,以朝代為劃分依據(jù),從遠古傳說時代直到清朝滅亡,概述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叢書根據(jù)史書記載,慎重選擇對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剪裁,以淺顯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和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將其展現(xiàn)給讀者。 本書為《中國那些事兒》系列叢書之明清朝卷,以明清兩朝為劃分依據(jù),概述了明清時期的歷史。
書籍目錄
明朝 和尚皇帝朱元璋 布衣出身,棄寺投軍 將帥之才,聲名遠播 獨掌大權,終成大業(yè) 鄱陽湖大戰(zhàn) 劉伯溫獻計 康茂才詐降 火燒陳軍 “張良再世”劉伯溫 天賦異稟隱青田 出山輔佐成帝業(yè) 劫難難逃憂憤死 “萬里長城”徐達 智勇兼?zhèn)淞?zhàn)功 如履薄冰度日艱 君賜臣死涕淚流 常遇春西征陳友諒 南下立功,初露鋒芒 西征陳軍,戰(zhàn)功卓著 東征北伐,攻取元大都 “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開國文臣之首宋濂 冒雪訪師,苦學成才 “文道合一”的道統(tǒng)文學 開私家藏書之風氣 朱元璋懲貪吏 亂世用重典,“剝皮實草”治腐敗 一查到底,萬名同案犯全斬首 表彰廉吏,扶正壓邪 特務機關錦衣衛(wèi) 初設錦衣衛(wèi) 職能無限擴大 極端專制制度的幫兇 胡藍之獄 胡惟庸之獄 藍玉之獄 殺戮之后的影響 建文帝削藩 建文帝仁政惠民 藩王勢大,威脅皇權 燕王反叛 靖難之變 明太祖的愛子 清君側(cè),發(fā)靖難 四年靖難,皇位易主 方孝孺被“滅十族” 師出名門,桃李滿朝 拒寫詔書,被滅十族 鄭和七下西洋 鄭和其人 朱棣的設想 歷史航程與功績 明成祖遷都 為成一統(tǒng),決心北遷 周密計劃,等待時機 遷都北京,功蓋歷史 大明第一才子解縉 聰穎絕倫的神童 忠言直諫的江南才子 《永樂大典》的總編纂 宮廷斗爭的犧牲品 仁宜之治 善于納諫,寬松治國 重用賢臣,息兵養(yǎng)民 朱高煦叛亂 “前人蹉跌,后人知警” 逆心不改,密謀奪位 宣宗御駕親征平叛亂 博古守正楊士奇 江西吉安人才輩出 一顆公心,輔佐明主 慧眼識人,推薦賢才 被兒蒙蔽,英名受損 土本堡之變 大太監(jiān)的小算盤 英宗氣盛,親征瓦剌 被困土木堡 戰(zhàn)場遭生擒 于謙保衛(wèi)京城 才略過人,正直清廉 臨危受命救國難 全城一心守京城 要留清白在人間 寵信宦官的明憲宗 沉溺女色,專寵一人 宦官汪直,權傾一時 戲子諷喻,權柄盡失 “三元宰相”商輅 連中三元,官居一品 上疏直言,彈劾汪直 弘治中興 坎坷多難的童年 勵精圖治的中興之主 不近聲色的君王 正德帝微服出游 偏倚內(nèi)宦,荒廢朝政 縱情聲色,微服出游 楊一除內(nèi)患 貪婪專權的宦官劉瑾 出將入相的四朝元老 楊一清計除劉瑾 嘉靖帝癡迷道術 “兄終弟及”與“大禮之爭” 力革時弊,嘉靖中興 沉迷道術,荒政廢國 庚戌之變 互市不成,俺答汗引兵南犯 堅壁為上,嚴嵩消極抵抗 明廷顏面盡失,丁汝夔替罪 徐階斗嚴嵩 “青詞宰相”,擅權攬政 名相徐階,曲意逢迎 嚴嵩倒臺,徐階代之 海瑞罷官 少年清苦,剛正不阿 備棺上疏,冒死諫政 為民除害,慨然罷官 張居正改革 危機四伏的明王朝 大權在握,整飭朝綱 “一條鞭法”的推行 人亡而政息 戚繼光平定倭寇 愈演愈烈的倭寇之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蘇州織工反稅監(jiān) 神宗揮霍設稅監(jiān) 反稅監(jiān)斗爭 明末宮廷蘭大案 宮廷仇殺事件“梃擊案” 充滿宮廷陰謀的“紅丸案 宮廷權力之爭的“移宮案 熊廷弼冤死刑場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巡按遼東,牽制后金 力挽狂瀾,獨木難成林 閹黨誣陷,傳首九邊 魏忠賢專權 無賴出身,橫行無忌 操縱政局,迫害政敵 權傾朝野,鷹犬眾多 大勢已去,畏罪自殺 東林冤案 講學集會,諷議時政 反對閹黨,慘遭迫害 清譽長存,后世瞻仰 袁崇煥之死 初歷戰(zhàn)陣,寧遠告捷 功到雄奇即罪名 國失棟梁,沉冤百年 洪承疇降清 家世貧寒,躋身仕途 援錦抗清,困守被俘 審時度勢,歸順大清 文韜武略,開清功臣 張獻忠建大西 揭竿起義,能謀善戰(zhàn) 接受招降,伺機再起 建立大西,自稱為王 困獸猶斗,中箭身亡 李自成進北京 參加起義,屢建戰(zhàn)功 南征北討,聲威大震 攻人北京,功虧一簣 崇禎帝自縊煤山 雷厲風行,鏟除閹黨 性格多疑,自毀長城 難以回天,自縊而死 吳三桂開關引清兵 白皙通侯最少年 沖冠一怒為紅顏 投清受封平西王 史可法孤軍守揚州 從師知遇左光斗 江北督師,整頓軍紀 被困孤城,殉國揚州 李定國轉(zhuǎn)戰(zhàn)西南 隨軍起義,人稱“小柴王” 轉(zhuǎn)戰(zhàn)西南,一路連獲大捷 名震天下,義軍內(nèi)部分裂 復明未遂,憂憤而死明朝文化 施耐庵著《水滸傳》 一生坎坷,郁郁不得志 青史永存的《水滸傳》 章回小說鼻祖羅貫中 生于亂世,顛沛流離 長篇巨制《三國演義》 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 出身寒門,少有才華 官場險惡,絕意仕途 風流才子,詩畫雙絕 陽明心學 出身世家,精通文韜武略 授徒講學,首創(chuàng)“心學” 吳承恩一生窮困寫《西游記》 才冠鄉(xiāng)里,科場失意 南都之行,嘔心瀝血 寄托理想,鞭笞邪惡 毀譽參半《金瓶悔》 一部名副其實的“奇書” 《金瓶梅》與世情小說的勃興 藥圣李時珍 放棄仕途,專心學醫(yī) 窮搜博采,編撰本草 藥物學的空前巨著 李贄著書立“異端” 離奇身世 公開以“異端”自居 世俗難容,憤而自刎 湯顯祖與“臨川四夢” 出身書香門第,仕途布滿荊棘 追求個性解放,專門寫作著書 絕代奇才,“臨川四夢”驚世俗 “三言二拍” 馮夢龍與“三言” 凌漾初與“二拍” 徐霞客遍游天下 無意功名,自幼向往游歷 出生入死,足跡遍及各地 世間奇文,古今游記之最清朝 努爾哈赤建后金 少而英勇,背負血海家仇 不屈奮起,統(tǒng)一女真各部 建元稱汗,開始伐明大業(yè) 薩爾滸之戰(zhàn) 進攻撫順,挑起戰(zhàn)火 靈活用兵,各個擊破 兵不厭詐,速戰(zhàn)速決 皇太極建清 文武雙全,嶄露頭角 南面獨坐,完善體制 多爾袞定鼎北京 聰慧多智,屢建奇功 代天攝政,大權獨攬 獨具慧眼,定鼎北京 “清代國母”孝莊太后 機敏善謀,初平清朝政局 輔佐康熙,開創(chuàng)大清盛世 多情天子順治帝 少年天子親政,清明之舉頗多 愛情纏綿悱惻,離位撲朔迷離 鄭成功收復臺灣 背父救國,堅持抗清 一隅抗志,收復臺灣 海外孤忠,永垂史冊 少年康熙智擒鰲拜 獨斷專行,蔑視少年天子 韜光養(yǎng)晦,設計鏟除鰲拜 天下第一廉吏干成龍 大器晚成,崇尚實干 整頓吏治,寬嚴并濟 清操苦節(jié),享譽當時 明珠權傾朝野 聰明干練,治世能臣 崇尚理學,名噪一時 貪瀆結黨,抑郁而終 三藩之亂 三藩割據(jù),擁兵自重 下詔撤藩,吳三桂反叛 分化敵人,削平藩亂 施瑯平定臺灣 與鄭結怨,主張攻臺 恩威并施,收復臺灣 雅克薩之戰(zhàn) 沙皇俄國入侵雅克薩 保衛(wèi)邊防,圍繳沙俄軍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康熙三征噶爾丹 噶爾丹叛亂,康熙御駕親征 二次親征,兵分三路 徹底平叛,重控漠北蒙古 雍正整頓吏制 國庫空虛,清查虧空 整頓吏制,嚴懲貪官 隆科多之死 身世顯赫,少年得志 擁戴殊勛,頃刻身敗 年羹堯恃功狂傲 兩朝重臣,享譽朝野 寵信優(yōu)渥,千載一時 居功擅權,家破人亡 文治武功乾隆帝 寬嚴相濟,國力強盛 儒雅風流,重視文治 清朝文字獄 禁錮思想,制造慘劇 愈演愈烈的文字獄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濃墨宰相”劉墉 出身世家,為官清正 回京上任,處事圓滑 輔佐新君,處理和坤 濃墨宰相,書法傳世 滿清第一大貪官和坤 家世低微,時來運轉(zhuǎn) 一手遮天,作威作福 多行不義必自斃 清科場三大舞弊案 丁酉科場案 辛卯科場案 戊午科場案 白蓮教起義 有勇有謀的女英雄 堅壁清野,鎮(zhèn)壓起義 天理教起義 宣傳天理教,準備起義 攻打紫禁城,功虧一簣 民族英雄林則徐 鴉片泛濫,掀起禁煙爭論 奉旨前往廣東禁煙 虎門銷煙,揚中國人志氣 鴉片戰(zhàn)爭 英軍首次北犯 虎門廣州之戰(zhàn) 英軍再次北犯 喪權辱國,簽訂條約 太平天國運動 民不聊生,爆發(fā)革命 頒布綱領性文件 北伐西征,禍起蕭墻 天京陷落,運動失敗 晚清重臣曾國藩 文武兼?zhèn)?,仕途暢通 ?chuàng)建湘軍,鎮(zhèn)壓起義 推崇程朱,興辦洋務 火燒圓明園 “亞羅”號事件 得寸進尺,擴大侵華戰(zhàn)爭 圓明園化為一片焦土 晚清賢王奕沂 爭儲失敗,學得理政務實之才 權勢赫赫,總管清廷內(nèi)政外交事務 功高震主,宦海浮沉失意死 慈禧垂簾聽政 入宮受寵,協(xié)理政務參機要 辛酉政變,垂簾聽政掌大權 君臨天下,功過是非難斷定 左宗棠收復新疆 少負大志,名流推重 出佐湘幕,初露崢嶸 收復新疆,功彪史冊 紅頂商人胡雪巖 慧眼識人,逐漸發(fā)跡 結交權貴,亦官亦商 名利雙收,毀于一旦 抗法名將馮子材 出身貧寒,憂心邊防 臨危受命,駐守鎮(zhèn)南關 身先士卒,取得大捷 臺灣巡撫劉銘傳 家境貧寒,闖蕩江湖 鎮(zhèn)壓起義,名揚天下 保衛(wèi)臺灣,流芳百世 擔任巡撫,推行改革 中日甲午戰(zhàn)爭 日本蓄謀挑起戰(zhàn)爭 清廷節(jié)節(jié)潰敗 《馬關條約》的簽訂 康有為“公車上書” 學習西方,聚徒講學 上皇帝書,百日維新 狀元張謇實業(yè)救國 放棄仕途,實業(yè)救國 興辦學校,普及科學 百日維新 國難當前,醞釀維新 維新變法的內(nèi)容 慈禧鎮(zhèn)壓,變法失敗 筑路先驅(qū)詹天佑 學成歸國,獻身鐵路事業(yè) 獨具匠心,修成京張鐵路 義和團“扶清滅洋” 義和團的反帝烈火 內(nèi)外夾攻,慘遭鎮(zhèn)壓 “鑒湖女俠”秋瑾 豪放熱情,東渡日本求學 提倡女權,為革命矢志不移 英勇就義,千秋萬代傳俠名 末代皇帝溥儀 登上末代皇帝寶座 從偽皇帝到公民 溥儀的五位妻子 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的先聲 打響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成立湖北軍政府清朝文化 怪才金圣嘆 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 評點六才子書,名噪一時 狂放不羈,以“哭廟案”被殺 開國儒師顧炎武 “自督讀書”,以匡復故明為志 為學經(jīng)世致用,開啟樸實學風 古音學的奠基者 落第才子蒲松齡 熱衷科舉,抑郁不得志 窮其一生寫聊齋 滿清第一才子納蘭性德 出身高貴,年少英才 淡泊名利,雅交文友 多情才子,纏綿悱惻 “南洪北孔”,寫傳奇 坎坷多故,《長生殿》蜚聲文壇 三易其稿,“歌盡桃花扇底風” 吳敬梓著書指摘時弊 不習治生,家道中落 譏嘲嗤笑,看透世間萬象 針砭時弊,著成諷刺小說 鄭板橋畫竹 出身于書香門第 宦游官海,關心民眾 寫取一枝清瘦竹 曹雪芹與《紅樓夢》 富貴滿堂到落魄草堂 十年辛苦著“紅樓” 一代文豪紀曉嵐 才華橫溢,擔任總纂官 機敏善辯,“鐵嘴”一張 文壇泰斗,極盡榮耀 徽班進京 四大徽班 徽班進京 京劇誕生 啟蒙思想家魏源 以擅長經(jīng)世學而知名 師夷長技以制夷 嚴復和《天演論》 留學西方,倡導變法 物競天擇,教育救國 梁啟超與新文體 從舊式散文到新文體的過渡 文界革命,成功創(chuàng)造新文體
章節(jié)摘錄
“張良再世”劉伯溫 率軍攻打至浙東時,朱元璋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fā)出邀請。劉伯溫經(jīng)過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出山輔佐朱元璋,希望以此來實現(xiàn)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元璋相見,就提出了著名的“時務十八策”。朱元璋欣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得到劉伯溫輔助的朱元璋如虎添翼,迅速推翻元朝,統(tǒng)一全國,建立了大明王朝。功成名就后的劉伯溫主動告老還鄉(xiāng)隱居。然而,和中國古代許多輔佐君王成就大業(yè)的人一樣,他最終也沒能逃過“兔死狗烹”的命運?! √熨x異稟隱青田 生于1311年的劉伯溫,名劉基,字伯溫,以字行于世。他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鎮(zhèn)武陽村人,因此地曾屬處州府青田縣,所以當時人們叫他“劉青田”?! ⒉疁爻錾砻T,他的曾祖父劉濠曾在宋朝時擔任翰林掌書之職,父親劉煜也是遠近聞名的鄉(xiāng)間紳士。他從小天資聰慧、機智過人,受家庭的熏陶,自幼便喜歡學習和思考,愛好讀書,特別愛讀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家的書籍。他時常鉆研天文、地理、兵法一類的書籍,深有領悟。他有很強的記憶力,讀書十行俱下,過目不忘,且文采出眾,文章超凡脫俗,被贊為神童。他十四歲的時候去處州郡學習《春秋》,十七歲的時候拜處州名士鄭復初為師學讀宋明理學。由于天賦異稟,再加上后天勤奮,劉伯溫年輕時便在江浙地區(qū)被譽為大才子、大名士,被世人所關注?! ⒉疁赜?333年考中了進士,從此走上仕途,當時他年僅二十二歲。劉伯溫起初期望效命于元朝政府,以為官來實現(xiàn)個人的宏偉理想。在他考中進士后沒過多久,就被委任為江西高安縣丞,之后又擔任元帥府都事?! ∷龉倭疂嵐⒅保欢诋惓8嗟脑┢?,耿直公正的守法之人卻難以被重用,他的建議常常無法被朝廷采納,在二十多年的仕途中,他多次遭受排擠和貶斥。所以,劉伯溫對元朝非常失望,前后三次憤然請辭,返回故鄉(xiāng)青田過起了退隱的生活。 出山輔佐成帝業(yè) 在劉伯溫退隱青田時期,全國各地反元起義的聲勢日益浩大。劉伯溫坐看天下局勢,通過觀察分析,他發(fā)現(xiàn)在這些起義軍里,出身布衣的朱元璋最具帝王之氣,他斷定:推翻元朝政府、建立新政權的只能是朱元璋率領的紅巾軍?! ?360年,朱元璋先后兩次邀請退隱青田的劉伯溫當他的謀士。經(jīng)過仔細斟酌,劉伯溫最終決定出山幫助朱元璋攻打江山,期望以此實現(xiàn)自己治理國家、平定天下的遠大抱負?! ∨c劉伯溫相見后,朱元璋非常欣喜,把劉伯溫當做自己的親信和軍師,不管有何軍政要事,都要與他一同商議?! 〔抛R超群的劉伯溫出山后,對朱氏政權一片赤膽忠心,全心為朱元璋擬定計謀策略?!跋葴珀愑颜?,再滅張士誠,然后北向中原,一統(tǒng)天下”就是他為朱元璋訂立的戰(zhàn)略方針。在處事上,朱元璋也基本上依從了劉伯溫訂立的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 朱元璋先采用劉伯溫誘敵深入的計策挫敗了陳友諒,后于1363年在鄱陽湖和陳軍進行了殊死一戰(zhàn),大獲全勝,完全鏟除了陳友諒的勢力。第二年,朱元璋又按照劉伯溫的計策滅除了張士誠的勢力。之后,為攻取元大都,朱元璋派遣部隊北上,并計劃于南方稱帝?! ≈煸坝?368年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稱帝,改年號為洪武,大明王朝由此正式建立。智謀過人的劉伯溫在為朱元璋最終平息天下、創(chuàng)立朱明皇朝方面可謂勞苦功高,他既獲得了同僚下屬的敬佩,也獲得了朱元璋的信賴與器重。 在朱元璋看來,劉伯溫就像西漢初年的張良輔助劉邦一樣,輔助了自己。民間還有“上有諸葛孔明,下有劉基伯溫”之說。作為開國元勛之一,劉伯溫被朱元璋委任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此外,明太祖朱元璋還下令免加劉伯溫故鄉(xiāng)青田縣的租稅,以此來表示對劉伯溫的杰出貢獻與顯赫功勛的嘉獎?! ⒉疁赜?370年被委任為弘文館學士,被封為誠意伯,享受俸祿二百四十一石,所以,有時人們也叫他“劉誠意”。這時劉伯溫的為官之路和劉氏家族的發(fā)展已經(jīng)進入了最輝煌的階段?! 〗匐y難逃憂憤死 但是,文韜武略、才華卓絕的劉伯溫并非出色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耿直剛毅、憎恨奸惡的性格冒犯了不少同僚和官高勢大之人;而且他對“伴君如伴虎”之理也深有體會。所以,劉伯溫在功成名就以后,做出了退隱的決定,他在1371年主動請辭,返回故鄉(xiāng)青田退隱?! ∪欢?,劉伯溫過高的才智和聲譽,使得他在民間甚至被當做神仙來看待,這無疑會遭到政敵的忌恨,也會引起皇帝的疑心?! ≡趧⒉疁囟冗^兩年的隱居生活之后,劉伯溫的政敵胡惟庸于1373年做了左丞相。胡惟庸唆使他人誣陷劉伯溫,說他居心叵測,打算強行占有一塊“有王氣”的土地做自己的墳墓。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懷疑劉伯溫有所圖謀,在聽信讒言后果真將劉伯溫的薪俸取消了。這讓劉伯溫愈加驚慌失措、心神不寧,他便親自奔赴南京向朱元璋請罪??墒侵煸耙姷剿?,完全不提這件事,這讓劉伯溫既無法申辯,也不敢貿(mào)然離京回鄉(xiāng)。之后,胡惟庸被提升為右丞相,劉伯溫愈加惶惶不安,沒過多長時間就病倒了。 染病的劉伯溫于1375年被明太祖朱元璋派人送回家中,沒過多久就憂憤而死,享年六十五歲。之后,劉伯溫被安葬在青田武陽夏山。 據(jù)說劉伯溫在南京時,胡惟庸曾安排太醫(yī)為他看病開藥,可是劉伯溫吃完藥后,病情變得更加嚴重。所以,那時的人們猜測劉伯溫是被胡惟庸毒死的?! ∮腥苏f,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他日必將敗落,那時明太祖自會為他洗雪冤屈。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封密奏交給兒子,讓其在將來明太祖記起自己之時呈給皇上。 五年之后,胡惟庸果真潰?。挥诌^了十年,劉伯溫被洗清罪名。此外,明太祖特將金書鐵券賜予劉氏家族,特別準許劉氏成員能以此免除一次死罪。 1514年,即劉伯溫去世后的第一百三十九年,劉伯溫被追贈為太師,追謚文成,故后人也稱其為“劉文成”。 除了是一個神機妙算的大師,劉伯溫還是一個有名的學者和文人,其著述眾多,有《郁離子》和《誠意伯文集》流傳于世?!队綦x子》是劉伯溫的代表著作,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編輯推薦
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今天,中國大約有近五千年的歷史,“上下五千年”的說法就是這么來的。炎黃華夏,龍鳳呈祥,孔孟之道,禮儀之邦,秦皇漢武,萬里長城,貞觀之治,四大發(fā)明……正是它們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并以其蘊涵的強大的凝聚力和自強不息的戰(zhàn)斗力,使我們至今仍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書為《中國那些事兒》系列叢書之明清朝卷,以明清兩朝為劃分依據(jù),概述了明清時期的歷史。選擇對歷史進程有重要影響的人物和事件,進行合理的組織和剪裁,以淺顯易懂的現(xiàn)代語言和詼諧幽默的敘事方式,將其展現(xiàn)給讀者。讓您在輕松閱讀之余,將如煙史事盡納胸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