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

出版時間:2008-06-01  出版社:貴州民族出版社  作者:貴州省民族研究所,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編  頁數(shù):355  

內容概要

  “六山六水”民族調查是以貴州省民族研究所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牽頭,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聯(lián)合相關科研單位和大學,共同組成的多學科的民族綜合調查為特征。貴州省共有世居少數(shù)民族17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1465萬,占全省總人口38.98%,占全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總數(shù)的12.1010,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僅次于西藏、新疆、青海、廣西,居全國第五位,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量僅次于廣西、云南,居全國第三位。全省民族地區(qū)的面積超過全省的60010,是全國八個民族省(區(qū))之一。貴州少數(shù)民族的族情,一直是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關心的問題,也是科研人員關心和需要回答的問題?!傲搅泵褡逭{查是貴州省的民族研究人員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而作出的抉擇。調查內容按學科包括有民族史、民族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語言學、教育學、社會學、考古學、宗教學、人口學、民俗學、倫理學、哲學、法學、美學、民族醫(yī)藥學等多個學科。調查的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瑤族、壯族、回族、白族、蒙古族、毛南族、仫佬族、羌族、畬族、滿族和漢族等。24年的實踐證明,“六山六水”民族調查的理論與實踐符合貴州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實際,為少數(shù)民族和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行之有效、成功的。

書籍目錄

前言仡佬族大方縣普底鄉(xiāng)紅豐村調查松桃、江口、石阡、思南、正安五縣民族社會歷史調查黔西縣民族調查報告遵義縣仡佬族社會歷史仁懷縣仡佬族社會歷史石阡縣仡佬族社會歷史平壩縣仡佬族社會歷史安順縣仡佬族社會歷史普定縣仡佬族社會歷史鎮(zhèn)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社會歷史六枝特區(qū)仡佬族社會歷史水城特區(qū)仡佬族社會歷史畢節(jié)縣仡佬族社會歷史織金縣仡佬族社會歷史大方縣仡佬族社會歷史黔西縣仡佬族社會歷史貞豐縣仡佬族社會歷史正安縣仡佬族社會歷史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社會歷史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社會歷史貴陽歷史上的仡佬族石阡縣仡佬族習俗初考道真仡佬族風情資料匯編正安縣石井仡佬族苗族鄉(xiāng)仡佬族墓葬正安縣石井仡佬族苗族鄉(xiāng)仡佬族儺戲四個仡佬族聚居村寨婚喪習俗調查大方縣普底鄉(xiāng)仡佬族的雞卜與禁忌金沙、鳳岡、道真、六枝仡佬族宗教信仰調查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宗教信仰織金、黔西、仁懷仡佬族、苗族婦女現(xiàn)狀調查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婦女教育調查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在西部大開發(fā)中的選擇之調查與思考歸集黃河可渡河流域民族綜合調查民族社會歷史狀況屯堡人屯堡人調研報告——寧谷鎮(zhèn)“堡子”調查安順屯堡文化調查安順地區(qū)屯堡人及其社會歷史文化調查“屯堡人”探討——安順地區(qū)社會調查札記屯堡人的一個聚落——云山屯長順縣社會調查威寧“老漢人”及其風俗習慣調查安順市七眼橋鎮(zhèn)屯堡人歷史及經(jīng)濟發(fā)展調查安順屯堡建筑之我見——屯堡文化調查研究之一謀求發(fā)展之屯軍后裔——平壩縣白云莊個案調查研究屯軍后裔理學名家——陳法年譜考要屯堡人及其精神文明——鎮(zhèn)寧、平壩屯堡人調查隆里鄉(xiāng)調查報告油菜河流域社會綜合調查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982年鎮(zhèn)寧仡佬族人口為1070人,主要分布于六馬區(qū)的涼山和安西區(qū)新房鄉(xiāng)的比拱村?! ”裙柏罾凶迦俗苑Q“柔”,傳說祖宗是土目奴隸。土目上下馬時,仡佬族人須伏地讓其踩著背上下。土目死后安埋時,以仡佬族一人殉葬。吳王剿水西時,仡佬人慘遭殘殺,僅剩一跛腳祖公躲藏巖腳幸存,繁衍后代。比拱仡佬族是自扁擔區(qū)星拱鄉(xiāng)的革老墳遷來的?! 」艜r仡佬族人所種土地是土目的,每年將糧食折為銀子上繳郎岱土目家。寨上有田三塊,一名“被窩田”,面積約有三分;另兩塊叫“客田”,大客田約四畝,小客田約二畝。這三塊田當時均不上糧,被窩田的耕種者專門為土目背被子,客田耕種者必須負責款待土目派來收錢糧者。糧食以紅稗為主,直至1940年紅稗仍為主糧。仡佬族人生活貧苦,有以紅稗秧做成秧被,當被子用者。過去男女都穿筒裙,裙為青底黃條斜紋,絲質。新中國成立前,包克蘭從此處取走這種絲筒裙一條。二月放小蠶在桑樹上,讓其自食自長,蠶漸長大,三月、六月各讓其吐絲一次。將蠶從桑樹上取下,放于方桌上,蠶會繞著桌的四方吐絲。絲鋪滿一張后,取下,用轉盤將絲拉成線。如要做絲棉,則將蠶放門板上,任其牽絲。鋪有十余張后用開水洗去蠶糞,并將其煮泡。綢布是用系于腰間、足蹬手梭的極簡單工具織成。仡佬族俗稱綢布為“索”,用“索”做成筒裙,仡佬語叫裙為“央”。這種絲織物于新中國成立前已中斷?!  ?/pre>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貴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