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魏亦、 凸凹 四川出版集團,四川文藝出版社 (2011-01出版) 作者:魏亦,凸凹 著 頁數:264
內容概要
從古至今,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東大街都呈現(xiàn)了自己的東之美、大之美、街之美:最寬大的街、最金融的街、最商業(yè)的街、最燈火的街、最酒香的街、最繁華的街、最茶館的街、最水靈的街、最麗崇的街,最珠玉的街,最五行的街、最民俗的街、最寺廟的街、最小吃的街、最文教的街、最洋務的街、最交通的街、房租最貴的街,以及世界第一白酒坊、世界第一枚紙錢幣都與這條街有關……它是成都老街的代表,是當之為愧的“首街”?! ≡谶€沒有春熙路的時候,它就名噪天下了! 由著名作家凸凹和80后新銳作家魏亦合著的人文地理圖書《成都魂·首街:東大街浮士繪》是一部首度記寫成都東大街的書,展開它就展開了一軸“清明上河圖”。
作者簡介
凸凹,原名魏平,中國作協(xié)會員,著有人文地,理隨筆集《紋遭》、詩集《手藝坊》等,評論札記集《字簍里的詞屑》。電視連續(xù)劇《滾滾血脈》編劇。新銳詩歌批評家譚五昌主編有《凸凹體白皮書:(手藝坊)詩歌美學六十家評》。魏亦,本名魏易,1986年生人,14歲入成都市作協(xié),20歲入四川,省作協(xié)。黑龍江省高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江西財大在讀研究生。著有時評集《炮轟超級女聲》(重慶出版社2005年9月版)、長篇小說《1227的三生石》(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1月版)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既麗且崇:大街的吐詞城街之辯:從東門進入城池的大街乍現(xiàn)之光:故紙堆的,眼睛的鹽市口以東,一條以方位命名的大街一條很五行的街第二章 金:從交子到金融的時空切換瞧,它有金子的心……鋪面租金最貴的街道商道:東大街上的“幫”交子:世界第一枚紙幣的故事中國西部的華爾街上下街銅像:無名英雄到劉湘的距離第三章 木:圓暢的聲音,半柔的飾詞堪比東京的大街氣象一座城池的木脈名樓之美:這邊的門窗向陽開第四章 水:潤下的熹紋波光,溫軟的鏡影碎片河街之戀: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一位錦江船工后裔的水碼頭記憶茶水的中心,略等于城市的中心詩箋卷就的薛濤井酒在東門:從薛濤、全興到水井坊第五章 火:燈光照應的城市血脈東邊的火唐明皇驀然回首瞥見的闌珊燈火始于鶴鳴山儀式的燈會史記曬曬李劼人筆下的最燈會成都燈飾市場的“鼻祖”在哪里?第六章 土:奔跑的街房、路橋與寶玉塵歸塵,土歸土:東去的道路聲聲慢:土石方的實用嫁接與美學鋪衍急就章:楊森變街堅硬、光亮,且有形的土第七章 滿大街的政府行為丁保楨在東大街掀起的洋務狂飆官府、官員、官事第八章 舊歷書:東來的紫氣寺、寺,大慈寺的寺……城隍會:人鬼互動的傾城之舉采紫氣:層出不窮的郊游記夜市、小吃與“鬼飲食”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城街之辯:從東門進入城池的大街沒有城可以有街,沒有街一定沒有城。街是城的前提,是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是街的房子,房子坍塌,街消失。在街上走,也就是在城的肚子里走。先前是沒有城的,街多了,城就出現(xiàn)了。街一多,為區(qū)分街與街的不同,街就有了命名。有的街以名人命名,有的街以用途命名,有的街以典故命名,有的街以所屬城的方位命名。東大街就是一條以所屬城的方位命名的街。吾國有很多東大街,成都有,西安有,北京有,南京有,杭州有,蘇州有,上海有,所有歷史深厚的大城市都有東大街。所有東大街中,以成都東大街最為有名——在百度搜索“東大街”,排在“相關搜索”首位的,就是“成都東大街”。這里專說成都東大街。成都東大街沒有成都古老,因此,還是從成都城說起吧。早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在成都平原活動。最早進入成都平原的,是屬于岷江上游氐羌氏族系統(tǒng)的蜀族先民。古蜀歷經了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幾個王朝。但成都建城,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具體為“秦蜀交戰(zhàn)”蜀王戰(zhàn)敗、蜀地納入秦國版圖后。據晉代常璩《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惠王二十七年(前311),儀與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這是我國歷史上對成都筑城時間和城市規(guī)模有確切記載的最早文字。后世《芙蓉話舊錄·卷一》也說:“秦惠王二十七年,遣張儀、司馬錯滅蜀,滅開明氏,筑成都城,是為成都有城之始。”張儀始建的成都城分大城和少城兩個抵背相依的板塊。兩城就算合起來實際上也非常小,如今的鹽市口附近可能已經算是城池東門的范疇。彼時的東門城垣和清時東城垣相距甚遠——清在更東的地方。那時,東大街自是不存在,屬于荒郊之地。秦之后直至隋代,成都城幾經發(fā)展,但城東的式態(tài)、風貌并未有質變。東大街到底始建何時,無考;此東大街之前,大城、少城內,錦官城、車官城內,是否還存在過彼東大街,無考。但據多種史料證實,東大街的勃興,應源于唐代。唐玄宗避難人蜀,題詞于東郊大慈寺。貞元元年785),韋皋任西川節(jié)度使,自西北引內江水人城,鑿解玉溪,經城中斜向東南至大慈寺前,于東郭附近仍入于內江。使得東南郊江水環(huán)繞,更為熱鬧。這個時代,東大街地塊已見“熱鬧”,可見已成市井。據《資治通鑒》記載:僖宗乾符“三年(876)……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筑成都羅城?!芏謇铩?。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于乾符二年(875)正月上任,第二年便上表請廣筑羅城。于是,為抵御南詔入侵的軍事需要,以及適應經濟發(fā)展,對成都城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增擴,筑建了羅城。胡三省注:“羅城,即外城也?!备唏壛律媳恚辉驴⒐?,據《全蜀藝文志》之《賜高駢筑羅城詔》記載:“每日一十萬夫,分筑四十三里,皆施廣廈,又砌長磚?!弁骄虐倭f工,計錢一百五十萬貫。”可見當時的規(guī)模的確是成都建城史上極為重要一環(huán),擴建的羅城范圍已經非常接近清代的城垣。又據《讀史方輿紀要》卷六十七記載:“唐高駢筑羅城開十門,上皆有樓,西南日小市橋門,東南日小東郭門。又有東閭門、西閶門等。大順初王建攻陳敬碹于東閶門是也?!边@里的東閶門又稱為大東門,近似于清代以來成都城的東城門。而后,被唐封為蜀王的王建割據成都,公元907年在成都稱帝,建前蜀。據宋代張?zhí)朴⑺妒駰冭弧酚涊d:“王建武城元年(稱帝后的第二年),改……(成都羅城)萬里橋門為光夏門,笮橋門為坤德門,大東門為萬春門……”羅城因環(huán)繞秦隋舊城而建,故后來稱其為大城。羅城的興建,進一步說明城東的街巷建筑已成規(guī)模,自成格局。至此,從成都大城的東門經大慈寺出羅城大東門一線,因蜀地少有戰(zhàn)亂,生產發(fā)展,街路始有干道氣象——東大街就此形成。到宋代,各門又恢復了原名,東大街已經有繁華的夜市,是成都城最熱鬧的街道。據南宋祝穆所撰的《方輿勝覽》記載:“每歲七月七日,蜀人登大慈寺前雪景樓觀夜市?!睂@一隋景的描繪還有元代費著《歲華紀麗譜》:“(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門樓”,以及田況的《七月六日晚登大慈寺閣觀》等。提及元代,馬可·波羅在他的《行紀》里寫道:“城的周圍有二十英里。”這樣算來,恰是成都建羅城后的規(guī)模。明代《天啟成都府圖》的繪制,將東大街全貌從地上搬在了紙版上。圖中可看出,從蜀王府東側、長使司起,經按察司、提學道、督察院、稅課司、大慈寺,最后到達迎暉門,全長按比例約為當時成都城垣圓周的半徑——這是我對歷史上的東大街最早最直觀的印象。據《明史·李文忠傳》記載,李文忠于洪武四年秋人蜀,修筑成都新城,奠定了成都城幾百年的格局。后來,雖經以張獻忠軍隊為主的明末清初兵燹戰(zhàn)亂屠毀,清代成都城的重修到底還是延續(xù)了明城的底盤和規(guī)制。
編輯推薦
《首街:東大街浮世繪》是由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