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張之先、蕭平、 汪毅 四川出版集團,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張之先 等 著 頁數(shù):192
Tag標簽:無
前言
張大千先生生于1899年,至今已經一百一十周年了。筆者今年四月與六月曾兩度拜謁了先生在臺北的故居摩耶精舍,參觀了臺灣歷史博物館為先生舉辦的大型書畫紀念展。九月又在深圳與先生后人相聚并鑒閱了先生數(shù)十件佳作,感觸可謂多矣!“五百年來一大干”是當年徐悲鴻先生贊美他的話。先生游蹤遍天下,筆涉數(shù)干載,為世人留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藝術佳作,最終寄身于摩耶精舍后院的梅丘之下,正如其生前所書:“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贝笄壬且晃辉?、書、畫全能天才,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集大成”者,這與他甚為豐富的藝術生涯有關。他早年即傾心于明末清初的“四僧”(漸江、石谿、八大、石濤),甚至摹制“四僧”作品,以假亂真。他的山水畫取法宋元參以石濤,古而新,蒼且秀;他的花鳥畫工寫兼擅,工者取宋人,寫者則青藤、白陽、八大、石濤,或偏于此,或偏于彼;他的人物畫工麗者多得力于敦煌壁畫,寫意者則取梁楷、張風,率筆寥寥,風姿媚態(tài),宛在紙素。晚年,他更創(chuàng)造了一種大片潑墨、潑彩畫法,先潑后畫,畫后再潑,既無悖于傳統(tǒng),又具新鮮的時代感。在大干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由大干親屬授權并主編了這部《大風堂書畫集》。冊中所載大干先生作品,許多系其親屬珍藏。早自1924年二十六歲,晚至1982年八十四歲,時間跨越了五十八個春秋。內容包括人物、山水、花卉、蟲魚和各體書法,或工致雅潔,或清挺簡逸,或蒼茫道勁,或潑放淋漓……具有豐富多彩的藝術風味。
內容概要
張大千先生生于1899年,至今已經一百一十周年了。筆者今年四月與六月曾兩度拜謁了先生在臺北的故居摩耶精舍,參觀了臺灣歷史博物館為先生舉辦的大型書畫紀念展。九月又在深圳與先生后人相聚并鑒閱了先生數(shù)十件佳作,感觸可謂多矣! “五百年來一大干”是當年徐悲鴻先生贊美他的話。先生游蹤遍天下,筆涉數(shù)干載,為世人留下了數(shù)以萬計的藝術佳作,最終寄身于摩耶精舍后院的梅丘之下,正如其生前所書:“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pre>作者簡介
蕭平,1942年生于重慶,祖籍江蘇揚 州。在南京博物院任書畫鑒定之職近二十年,1981年調江蘇省國畫院。現(xiàn)任江蘇省國畫院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委員、江蘇省美術館鑒定顧問、江蘇省海外聯(lián)誼會文化藝術委員會主任、江蘇省政協(xié)書畫室副主任等職。擅書法、國畫、鑒賞、史論。作品不拘一格,借古開今,清新放逸。1983年以來,多次應邀赴美國及亞洲各地講學、考察、舉辦個人書畫展,作品被國內外十多家博物館收藏。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番禺。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己亥)5月10日(農歷四月初一),出生在四川省內江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原名張正權,單名爰,字季爰,號大干,別號大千居士,下里巴人、齋名大風堂。張大干是20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chuàng)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畫家們借鑒。汪毅,1955年8月生于重慶。畢業(yè)于北中央文化干部學院社會文化藝術系。國內研究張大千的專家,原張大干紀念館館長,著有《走近張大干》、《聚焦張大千》、《回眸張大千》、《大風堂的世界》、《山記游》,編有《走近張大干文論集》、《張大干的世界研究》,主編有《大風堂報》,策劃有《張大干名跡》(與張之先先生合作)大型畫冊。曾參加“龍門石窟15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1994年敦煌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百年來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臺灣舉辦)等重要國際性學術活動。書籍目錄
序畫林參天木百年大風堂錦上添花 藝苑增彩張大千作品蔬筍萊菔圖(1924年)仿八大木瓜(約1925-1928年)鐘馗攻讀圖(約1928-1932年)涼谷坐望圖(約1930-1932年)玉人晚當風(約1930-1932年)“日利千金”書法(約30年代初)三友圖、隸書對聯(lián)(約30年代)左手隸書七言聯(lián)(約30年代)山水、花卉四屏(1931年)仿大風山水(1932年)松下高士(1934年)夏山閑釣圖(1934年)秋水春云(1934年)煙山垂釣圖(1936年)秋水酒仙圖(1939年)黃山始信峰(1939年)蝴蝶天珠(1940年)高士行吟圖(1940年)獨樹高逸(1941年)歲朝清供(1944年)紅竹報平安(1944年)牡丹圖(1944年)拾得圖(1946年)秋水閑釣圖(1946年)執(zhí)扇美人(1946~F)大千海霞合璧山水(1946年)柳樹鳴蟬(約1947年)夏風蟬鳴(1947年)枝頭蟬嗚(1948年)夏山泉澗圖(1948年)三大菌圖(1948年)行書對聯(lián)(1948年)魚樂圖(約1948年)鮮蔬圖(1949年)勁枝吐紅梅(1949年)格言書法(1949年)子猷觀竹圖(1953~F)溪山行旅圖(1968年)寒梅祝壽圖(1973年)山茶花(1979年)牧牛圖(1980年)潑墨山水(1980年)春畦圖(1981年)無量壽佛(1982年)獨往深山(1982年)垂釣圖(1982年)張善子作品忠孝節(jié)義(1927年)松澗雙虎圖(1928年)忠孝圖(1928年)渥洼赭白(1929年)十二金釵(1930年)虎嘯生風圖(1930年)奔牛圖(1930年)四季如意花鳥(1931年)陽開泰運(1931年)疾風思勁草(1932年)秋山白駒(1935年)雙驥圖(1936年)老虎和牡丹(1939年)雙虎圖(約30年代)李秋君作品松閣高士(1948年)大風室弟子作品【何海霞】奇山景色(1936年)望云海(1962年)赤壁蕩舟華山夕照【糜耕云】雪霽圖(1961年)白荷仙子圖(1987年)【田世光】竹石花鳥(約40年代)[慕凌飛】草澤雙雄(1945年)朱砂獸王(1993年)【胡爽庵】猛虎下山(1943年)虎嘯震深谷【胡若思】秋艷蕩舟圖大干高風(約90年代)(何海霞、王康樂等)時賢畫冊(1948年)(張大干及大風堂弟子)后記留得跡真情更真我的父親張大千出版委托書張大千年表章節(jié)摘錄
插圖:后記
在紀念張大千先生誕辰110周年的日子里,終于完成了這本《大風堂書畫集》,作為大干先生親屬和本書主編,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很多年前我就有成就此本畫集的心愿,當年謝稚柳先生就已經專門為此題寫了“大風堂書畫集”,這次家中親人們提供了不少作品,這些作品許多直接得自大千本人。經過多年努力, 《大風堂書畫集》終于問世。張大干先生是我的八祖父,排行老八,所以我們稱他八公,我的祖父排行老三,比大干長十五歲,大干稱我的祖父祖母為三哥、三嫂。太祖母(大千母親)因忙于生計,把幼小的八公交給了我的祖母,可以說八公小時候是我的祖母照顧帶大的,因此他把這位三嫂當母親來對待,三嫂的恩情一直牢記在心。當他得知我祖母九十三高壽仍然健在,激動不已,并想方設法拜托他人要找到我祖母,并要求代他叩頭以謝養(yǎng)育之恩。在大千老人給我祖父母的家書中,時常提及“老年兄弟不得一見,奈何奈何!”。大干先生自幼隨母親及二哥學繪事,由剛直不阿的善子二哥帶進藝術圈,而詩詞文學則由四哥張文修啟蒙培養(yǎng)。唯三哥三嫂是他經濟上和情感上的支柱。因此這兄弟之真情銘記心間,并流露在書畫信函中。時過境遷,老人們都仙逝了,想必他們在天堂相聚一定會喜極相擁而泣,留下的這段情誼讓后人唏噓不已。因歷史之原因,大千先生與家人分離三十余載,他是一位重情重義之君子,在他的書、畫、信函中常常流露出對祖國、對親友的懷念之情。在這個冊子中1973年給四祖父的畫作《寒梅祝壽圖》:壬子嘉平月二十一日謹祝修哥八十九歲壽辰。八弟爰三巴八德園寄呈。”其實我四祖父當時已經去世。而十年后他又給四祖父繪制了《無量壽佛》。編輯推薦
《大風堂書畫集》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