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民族史

出版時間:1996-8  出版社:四川民族  作者:田繼周  頁數(shù):40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為中華民族世代生息繁衍之地。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各民族為開發(fā)和捍衛(wèi)祖國疆域,辛勤勞動,英勇奮斗,建立了不朽功勛,譜寫了光輝的歷史篇章。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石器時代我國境內(nèi)的人類活動和各種考古文化的分布第一節(jié) 舊石器時代我國境內(nèi)的人類活動第二節(jié) 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與居民一、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一)仰韶文化(二)大汶口文化和蘇北青蓮崗文化(三)龍山文化(四)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馬廠文化和齊家文化二、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一)江浙地區(qū)的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二)屈家?guī)X文化和大溪文化(三)福建、臺灣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四)嶺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五)西南地區(qū)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三、我國北部地區(qū)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一)以細石器為主的文化(二)富河文化、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三)新樂下層文化(四)新疆喀什、阿克蘇等地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四、我國新石器時代的民族第二章 我國傳說時代的社會制度和民族關系第一節(jié) 關于我國的古代傳說第二節(jié) 原始時代傳說所反映的社會狀況一、三皇時期的社會狀況二、五帝時期的社會狀況(一)黃帝、炎帝和蚩尤(二)太嗥與少皞(三)顓頊和共工(四)帝嚳和祝融(五)堯、舜和禹第三節(jié) 傳說時代的民族和民族關系一、傳說人物的族屬問題二、各民族集團之間的關系第三章 夏朝的建立發(fā)展及其社會制度與民族第一節(jié) 夏族的起源和建國一、夏的起源二、夏族的建國和發(fā)展三、少康中興和桀之亡國四、夏國的轄區(qū)第二節(jié) 對夏朝社會幾個問題的探討……第四章 商朝的社會與民族第五章 周代民族及其族際關系

章節(jié)摘錄

  在夏朝,夏族四方民族(即東夷、北狄、西戎、南蠻)的社會發(fā)展情況,缺乏文字記載。從現(xiàn)有的考古材料看,絕大地區(qū)和多數(shù)民族仍處于新石器時代的氏族部落狀態(tài),但也有部分地區(qū)和氏族與中原夏族發(fā)展接近,開始進入了青銅器時代,如東方的岳石文化,西方的四壩文化等。岳石文化因1960年發(fā)掘山東平度縣岳石村遺址得名,以后這類文化的遺址又發(fā)現(xiàn)了二三百處,遍布山東全省。它的分布范圍,以山東為中心,南包括江蘇淮北地區(qū),北進入河北,東北達遼東半島,有與山東龍山文化基本一致的分布范圍,但又可分為魯北、魯西北、魯中南、魯東南和膠東五個類型。岳石文化是繼承和在山東龍山文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青銅器文化,其基本特征,雖然還普遍使用骨木石器,但卻有了小型青銅器,如小刀、錐、鏃等,它的陶器也比山東龍山文化為進步。經(jīng)碳素測定,岳石文化距今約3900年至3500年,當于中原夏代至早商之時。從其分布和民族來看,顯然屬于東夷民族集團。四壩文化是1976年以后發(fā)現(xiàn)的,分布于甘肅永昌縣以西河西走廊一帶。在其遺存中,除發(fā)現(xiàn)豐富的石器、陶器,還發(fā)現(xiàn)了銅器。銅器為青銅,種類有兵器、工具和飾品。經(jīng)碳素測定,四壩文化的存在年代當于夏代,它的主人顯然屬于西戎?! 默F(xiàn)有的記載看,夏與四方民族關系發(fā)生較多的是東方的夷和南方的蠻,即所謂三苗或有苗。與西方和北方民族的關系記載很少。夏朝與四方民族的關系,有遠有近,有親有疏,但總的說來,屬于上面提到的“要服”和“荒服”之列。按照后來注釋家的解釋,“要服”只是“要束以文教”,承認夏王朝的“天下共主”的地位,并不規(guī)定向夏王朝貢納什么東西,只是隨意貢納方物;“荒服”,就是“因其故俗而治之”,來者不拒,去者不禁。夏朝與四方民族的這種關系,體現(xiàn)了它的民族政策的一個方面?! ∩险乱呀?jīng)談到,堯舜時曾與南方民族的三苗進行了戰(zhàn)爭。堯舜在這場戰(zhàn)爭中,雖然取得了勝利,“遷三苗于三?!焙汀胺直比纭?,但不可能完全征服三苗,更不可能把三苗全部遷至三危(今甘肅敦煌地區(qū))使其“亡世在下”。到了禹時,禹與南方苗民的矛盾和戰(zhàn)爭仍繼續(xù)存在。當禹平治水土,“輔成五服”,受舜之禪“受命于神宗”之后,有苗仍“頑不即功”。手是禹率師征之,“三旬,苗民逆命”。禹采納益的意見,“班師振旅”,“誕敷文德”,“七旬,有苗格”。《墨子·非攻下》記載禹征三苗,略與《尚書》不同,云:“昔者三苗大亂,天命殛之。日妖宵出,雨血三朝,龍生于廟,犬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變化,民乃大振。高陽乃命玄宮禹親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先秦民族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