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作富 等編著 頁數(shù):365 字數(shù):881000
內(nèi)容概要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考命題模擬也在重大的改變。2002年上海開始單獨命題,全國統(tǒng)一命題的格局由此被打破。2003年上海所有科目都自主命題,北京語、數(shù)、外單獨命題,其他省市及北京的其他科目仍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發(fā)展最快的是2004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蘇高考所有科目都自主命題,遼寧、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重慶除語、數(shù)、外單獨命題外,這些省市的其他科目和其余省市所有科目繼續(xù)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2005年,山東也加入了自主命題的行列。2006年,四川高考、數(shù)、外開始單獨命題,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仍使用全國試卷?! 母呖几母锏内厔菘矗窈蟾呖甲灾髅}的省市只會逐漸擴大,自主命題的科目也會增加,同時,自主招生的高校也會逐年增多。這是中國高考改革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 τ谒拇ǖ目忌⒔處熀图议L來說,最為關心的是:四川自主命題將會出現(xiàn)哪些變化?考生應做好哪些應對準備?對四川高考命題應做出怎樣的判斷和預測? 我們認為,四川單獨命題可能會有以下趨勢: 首先,從全國統(tǒng)一命題及部分省市自主命題的試題板塊結構看,語、數(shù)、外三科大致趨同,理科綜合和文科綜合的命題方式雖有差異,但試題結合大同小異。尤其是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已進入高考命題成熟期,題型和難易程序相對穩(wěn)定,已形成一定規(guī)律和慣性,也被大家認同和接受。綜觀各單獨命題的省市,并未隨意“變招”,刻意追求出新,始終與全國高考命題模式保持一定的延續(xù)性和近似性。這是因為有一點是共同的——教學大綱或新課程標準是命題依據(jù)。四川也不會例外,盡管有可能編寫新的考試大綱,考試內(nèi)容略有差異,但不太可能超越教學大綱,故意去打破這種平衡和穩(wěn)定,更不可能為求變而“冒險”。因此,考生仍應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系統(tǒng)地按學科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進行復習。故意去追求所謂的“新”“奇”“變”,也許自己會走偏?! ∑浯危瑥囊呀?jīng)自主命題的省市的命題形式看,穿插少量有地方特點的題目是完全可能的。包括四川在內(nèi)的各自主命題省市,有可能選擇一些本省市的具體情況作為題目的背景材料或信息來源,使考生更貼近自己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這對于考生來說是比較有利的。比如:2004年江蘇卷的地理試題就給出了一幅江蘇地圖,要求考生從地理位置、資源、交通和人口等方面進行分析。本省的考生對江蘇的情況相對熟悉,答題就得心應手。而四川作為西部的一個重要省份,試題中完全有可能在考試大綱要求范圍內(nèi),出現(xiàn)與西部大開發(fā)及四川的歷史、文化、自然環(huán)境等相關的題目。這對于四川的考生來說,無穎是好消息。 再次,命題的難易程序也不可能隨意加大,為難考生。高考作為選拔人才的一種形式。有難題是正常的,但四川的自主命題不大可能加大難題的比例。這一點,四川的考生應消除疑慮。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語言知識與語言表達 一、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的字音 二、現(xiàn)代漢字的字形 三、標點符號 四、詞和詞組(虛詞、熟詞、成語) 五、修改病句 六、擴展語句,壓縮語段 七、選用、仿用、變換句式 八、語言表達 九、常見修辭方法第二部分 文學常識與名篇名句 一、中國重要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 二、外國重要作家的國別及代表作 三、文學體裁常識 四、常見的名句名篇第三部分 古代詩文閱讀 一、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二、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 三、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及翻譯句子 四、分析綜合 五、鑒賞作品的藝術性 六、評價作品的思想性第四部分 現(xiàn)代詩文閱讀 一、理解重要詞語的含義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篩選整合文中的信息 四、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五、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六、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七、根據(jù)內(nèi)容推斷想象、鑒賞評價 八、鑒賞文章的藝術性評價文章的思想性 九、三類文章的整體閱讀第五部分 寫作 一、要求與提示 二、關于作文命題 三、各類文體寫作要領 四、話題作文對應訓練參考答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