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5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李文俊 譯編
Tag標簽:無
前言
承漓江出版社厚愛,愿意出版一部本人的譯文集,對此我一方面深表感激,但同時又不免愧疚有加,因為在中國,比我優(yōu)秀、高明與勤奮的譯家大有人在。不過對我自己來說,能有機會將自己一生六十年來的翻譯歷程作番整理,找出些經(jīng)驗教訓,也是一件好事,因此就恭敬不如從命了。這樣的一本書,前面似乎總應該有一篇介紹性的文章,那就讓我順著記憶小溪的流淌,簡單說上幾旬吧。 本人祖籍廣東中山,出生地則是上海。偶然在地攤上買到一本1996年出版的《中山文藝家名典》,里面的條目里收有與我同在外國文學所工作過的老鄉(xiāng)鄭克魯先生,卻沒有我。想必是他后來去別處高就,成績斐然,影響巨大,收入他是理所應該的。我做助理編輯(比助研還要低一等)一直做到改革開放,僅僅是譯過寫過幾本書,鄉(xiāng)里沒注意到我是理所當然的。近年新發(fā)的二代戶口本上標明我出生地是上海。我的確是在上海出生長大,念完大學后才北上的。但多年來從未在新聞界工作。也許正因如此,不論是上海的外國文學界還是母校的新聞系(現(xiàn)在是“學院”了)都未將我視為嫡系子弟兵,不免使我感到自己有點像個“沒有影子的人”。以上閑話,不過是正文前的信口胡謅,看官看過,一笑便可。 至于我的生辰,家母曾在一封信中明確告訴我,“汝于庚午(1930)年十月十九日子時(十一時三刻)出生”。后來我將此事寫入一本小書,出版后寄了一冊給楊絳先生。不料她老人家還真的抽空翻看了,并特地電召我與妻子前去她家,一本正經(jīng)地向我們指出:既已是子時,那便不能視作十九日了,而應算是下一天亦即二十日出生,也就是說,生日是與錢鍾書先生在同一天,只不過比他晚了二十年。我得知后當然感到很榮耀,但是心知,單憑生日同天這一點,是絕無可能在資質(zhì)或成就方面沾到前輩大學者的一絲光彩的。 我的父親是上海英商洋行的一個職員??箲?zhàn)時期租界淪陷后,失業(yè)在家,一時無事可做,便找了本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青鳥》(比利時梅特林克所作兒童劇)英譯注釋本,在暑期給我補習英語。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機遇,使我從此對外語和外國文學產(chǎn)生興趣,以致日后走上了文學翻譯之路。抗戰(zhàn)勝利后,兇神惡煞般的日本兵(上海弄堂小孩均蔑稱之為“小蘿卜頭”)不見了,街頭出現(xiàn)了吉普車上舉著酒瓶唿哨吆喝的美國水兵,電影院里也開始上映好萊塢電影。這應該是我對美國文化的最初接觸了。記得我當時最崇拜的不是什么美艷女明星,而是一位叫亨弗利·鮑嘉的硬派男星,他總是嘴角叼了根煙說話從不張口,讓我心儀不止。而《亂世佳人》里克拉克·蓋博從沙發(fā)背后爬起身的那個反諷鏡頭,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想不到四十年后自己翻譯??思{的著作時,還能從記憶深處挖掘到一些該片所反映的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情景。當時路邊地攤上有的是過期的美國雜志,價錢便宜,我哥哥買了不少。我有空也時常翻看。同班同學中,有一兩個英文成績較好的同學,會從美國舊刊物中選譯些短文,投寄給報刊雜志,常被采用。我看了學樣,也編譯了一些電影資料投寄給某家晚報,居然也登出來了,給我賺到幾個夠吃花生米的小錢。這些豆腐干般的“報屁股”文章也算是我最早發(fā)表的譯作了。不久,上海解放,涌現(xiàn)出一批私營出版社,紛紛譯介蘇聯(lián)、東歐以及其他國家的進步文學。我與同學蔡慧、陳松雪合譯了美國作家霍華德·法斯特的兩部歷史小說《最后的邊疆》與《沒有被征服的人》,投出后竟也分別蒙新文藝出版社與平明出版社接受出版。第一本出版于1952年,當時我仍是復旦新聞系的一個學生。另一本則于1953年出版,當時我已進了《譯文》編輯部。 說不定與這樣的“課余作業(yè)”有關(guān),我大學畢業(yè)并從中宣部辦的一個學習班結(jié)業(yè)后,同學們大多分配到宣傳新聞單位,我卻進了中國作家協(xié)會的《人民文學》編輯部。不久決定創(chuàng)辦《譯文》雜志,我又被調(diào)到同屬作協(xié)的該編輯部工作?!蹲g文》創(chuàng)刊號是1953年7月出版的,我則是4月間就進了編輯部?,F(xiàn)在隨著真正籌辦刊物的老先生陸續(xù)離世,我竟成為在世的唯一“元老”了。 我在該刊(后改稱《世界文學》)做足了四十年,直到1993年以主編身份辦完“創(chuàng)刊四十周年紀念會”后,才得以退休。最初的二十多年,我們“年輕人”均以處理雜務(wù)與下放勞動、參加各種名目的運動為主,個人業(yè)余從事翻譯是不受鼓勵甚至要受到批評的。記得直到1959年我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薄薄的由我提出選題自己僅承譯半本的《加蘭短篇小說選》(與常健,即老翻譯家張友松合譯,我還不敢一人獨譯呢)。此外,承老編輯朱海觀、莊壽慈、蕭乾、鄒荻帆、陳敬容等老一輩人的寬松優(yōu)待,也讓我得有機會在刊物上發(fā)表了一些譯作,特別是一些少有人供稿的小國家的作品。稍后,文壇氣氛愈益緊張,小編輯得以發(fā)表的機會更少了。幸虧當時高層領(lǐng)導決定為了反帝反修需選譯一些“毒草”內(nèi)部發(fā)行,這倒使“年輕人”有了一些做文學翻譯的機會。像卡夫卡的《變形記》等作品便是當時由我提出的選題,自己翻譯了五個中短篇,在1966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以《審判及其他》為書名出版的。我記得亦曾與施咸榮、黃雨石、劉慧琴等人合作,節(jié)譯出版了“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在路上》。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時自己翻譯機會雖然不多,但是做外國文學編輯工作本身對小編輯來說也是一種學習。它使我什么都懂得一點,也知道什么叫高質(zhì)量的精品,而且還有機會與周作人、傅雷、楊絳、麗尼、王佐良等老前輩接觸,他們的來信較早時還是用毛筆書寫的,保存至今都是可以上拍的墨寶了。而編輯部老先生們的耳提面命甚至訓斥批評,現(xiàn)在想來,也能算是不出學費的特殊個別講授了。 應該說,我在文學翻譯方面所得到的主要成績,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以后才取得的。隨著國家整體形勢的改變,不論是外國文學出版的寬松度方面還是讀者的需要方面,都起了巨大的變化?,F(xiàn)在想想,最初應袁可嘉等人之約為《外國現(xiàn)代派作品選》翻譯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的一個部分,也可算是改革開放浪潮推及外國文學翻譯的一個小小微瀾了。在譯了這個段落并受到注意后,我便像是身不由己跟著大潮往前漂流了。 在正式翻譯福克納作品之前,我先編譯過一本《福克納評論集》,收集了美、英、法、蘇等國知名批評家的論文與有關(guān)資料。在前言中我寫道:“從許多方面看,他(指??思{)都是一個獨樹一幟的作家。他的題材、構(gòu)思的獨創(chuàng)性以及他的特殊的藝術(shù)風格使他在瞬息萬變的西方文學潮流中,像一塊屹立不動的孤獨的礁石?!边@句話直到現(xiàn)在似乎仍未過時,因為我還時常見到有人在寫文章時援引。這本評論集出版于1980年。 評論集出版后,我更加覺得如再不完整譯介??思{的作品,未免“貽人以本末倒置之譏”,于是便將其他幾個部分譯出,后又根據(jù)美國1987年新出的“校勘本”從頭至尾校改一遍,交出版社改排出版。 除了將《喧嘩與騷動》譯成出版,我還曾應漓江出版社之約,編過一本“諾貝爾獎”版的《我彌留之際》,內(nèi)中除收入??思{的這部作品外,還有他的《沒有被征服的》(王義國譯)與《巴黎評論》對他的訪問記以及法國學者米·格里賽所編寫的《??思{年表》等重要資料,我在書前寫了一篇較長的文章《一個自己的天地》,據(jù)莫言說,他即是通過拙文悟知,既然??思{能通過自己家鄉(xiāng)那枚“小小的郵票”,生發(fā)出一個“自己的天地”,那么他也大可經(jīng)由老家高密東北鄉(xiāng),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文學共和國”。 接下去我又譯出了??思{的《去吧,摩西》、《押沙龍,押沙龍!》與《??思{隨筆》以及《大森林》等作品。遇到的困難與掙扎時的苦況這里就不一一細說了。我只想指出一點:我特別注意收集與介紹??思{的隨筆、書信以及別人回憶與評論他的資料。這個做法我是從老前輩汝龍先生那里學來的。他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在平明出版社,每出一本契訶夫小說集,都要附上一些有關(guān)資料。后來他又學會俄文,窮畢生之力,譯出契訶夫幾乎全部作品,似乎還出了一本其他人回憶契訶夫的文集,這樣的精心呈獻使我深感欽佩。2000年我得了一場大病,之前剛寫完一本《福克納評傳》,記得住病房時還通過電話與浙江文藝出版社的王雯雯女士核對校樣,當時的窘狀,仿佛猶在目前。身體稍好后,我又賈余勇給新世界出版社編寫了一本《福克納畫傳》(2003年),增加了“藝術(shù)成就”、“語言藝術(shù)”、“走進中國”等章節(jié),并插入百余幅插圖。2008年,我翻譯與編譯的《??思{隨筆》與《??思{的神話》在延擱數(shù)年后終于出版。后來又給人民文學出版社連寫帶譯了一本《威廉·??思{》,內(nèi)收繼承美國“南方文學”傳統(tǒng)的女作家尤多拉·韋爾蒂紀念??思{的演說??梢哉f,這還是學習與繼承汝龍老先生傳統(tǒng)的結(jié)果。 到現(xiàn)在,??思{還有幾部長篇尚未有中譯。這項工程太艱巨,實非年已老邁的我所能承擔,所以倘然能夠有新生力量自告奮勇參加到翻譯福作的隊伍里來,我當然樂見其成。不過,讓我感到高興的是,目前已有多位高校老師撰寫出或正在寫有關(guān)??思{甚至其作品翻譯問題的研究專著,深度遠遠超過我,使我欽佩。除了??思{,我對美國南方文學其他作家也很有親近感,曾譯過生平與作品都有點怪異的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的中短篇小說集《傷心咖啡館之歌》(2007收成集子出版),據(jù)說還頗受我國中青年作家的青睞。年輕人愛讀老友施咸榮譯的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出版社約我譯了他的“次優(yōu)秀”作品《九故事》。不久前,塞林格去世。他其他的作品寫得太怪異,太鉆牛角尖,都讓人難以卒讀了。 我病后身體稍稍好轉(zhuǎn),又不禁手癢,便開始譯一些另一個路子的作品。如英國19世紀初閨秀作家簡·奧斯丁的代表作《愛瑪》、20世紀初英國兒童文學作家A.A.米爾恩的《小熊維尼阿噗》等童書以及弗·霍·伯納特夫人所作的《小爵爺》、《小公主》、《秘密花園》等等。譯這些作品適宜于我休養(yǎng)身心,也讓我重溫年輕時所接觸過的英國洋行大班們的氣派。其實我病后譯出的第一部書還是美國前總統(tǒng)里根寫給他太太的情書集《我愛你,羅尼》。我覺得西方政治家能寫出這樣的書實在難得,內(nèi)中又談到阿爾茲海默病,目前這已成為進入老年社會的中國的注意中心。我最近比較滿意的譯作有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艾麗絲·門羅的《逃離》(本文集中收入了她另一個寫老人病的中篇《熊從山那邊來》)、托·斯·艾略特的詩劇《大教堂兇殺案》(我認為自己注意到了原作內(nèi)在的音韻),以及復譯的海明威所寫的《老人與?!?作品里大海的濤聲有如巴赫的賦格曲)與《憶巴黎》(時不時能聞到里面面包店飄出的香味)。我這樣做,有點像盡量拓寬自己戲路的老演員。說實在的,我不太甘心讓自己,說得難聽些,成為一位大作家的“跟包”或是“馬仔”。如果我是演員,我但愿自己是一個具有特性與獨立品格的演員。如果我是音樂演奏家,我一定努力使自己能具備個人的演繹方式。我特別欣賞加拿大鋼琴演奏家格侖·古爾德(Glenn GoWd)。他彈奏的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極富個人特色,簡直能令人心馳神往。他寧愿專心安靜地在錄音室中工作,而不愛在音樂廳里拋頭露面,去享受眾多觀眾的大聲喝彩。莫里哀是位偉大的戲劇作家,但又是極具演繹能力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演員。他堅持帶病演出,當天晚上回到家里就咯血而亡。對于這樣為藝術(shù)獻出生命的態(tài)度,我始終懷著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崇敬感情。 為了力爭自己翻譯工作上盡可能具有多方面性,能像鉆石般熠熠生光,我在譯小說之外也譯過好幾百首詩歌以及一些美麗的散文。這部集子里也選收了一些。選登了《愛瑪》的一章因為這是我與老友蔡慧合作譯成的最后的一本書(此處發(fā)表的屬于我譯的前半部)。他已于幾年前離世。他為讀者貢獻了許多優(yōu)秀譯作,自己始終單身,沒有享受到家室的溫暖。我祈愿在“那邊”,他能不再那么落落寡合,生活得更加熱鬧歡欣。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我社推出的“當代翻譯家精品叢書”首批書目之一。作者李文俊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從事外國文學編輯與翻譯六十余年,曾任《世界文學》主編,中國譯協(xié)副會長兼文學翻譯藝術(shù)委員會主任。譯作多樣,文字考究,尤以翻譯公認難譯的??思{見長。本書以較大篇幅展現(xiàn)了??思{的長篇名著《喧嘩與騷動》選段和中篇小說《熊》及散文名篇,同時選入奧斯丁、凱瑟、歐?亨利、厄普戴克、奧登、卡夫卡、戈迪默、阿特伍德等歐美名家作品,小說、散文之外還有譯者鐘愛的詩歌。
作者簡介
李文俊,當代著名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編審、榮譽學部委員,素以翻譯??思{小說著稱,多年在《譯文》與《世界文學》編輯部工作。譯有《喧嘩與騷動》、《我彌留之際》、《去吧,摩西》、《押沙龍,押沙龍!》以及其他美英文學作品多種;著有《美國文學簡史》(合作)、《婦女畫廊》、《縱浪大化集》、《??思{評傳》、《尋找與尋見》、《天涼好個秋》等。
書籍目錄
[英] 簡·奧斯丁 愛瑪(第一部第一章) [美] 歐·亨利 帶家具出租的房間 我們選擇的道路 [美] 威拉·凱瑟 邂逅相遇 [奧] 弗·卡夫卡 在流放地 致科學院的報告 [英] 戴維·加尼特 阿瑟·惠黎 [美] 威廉·??思{ 喧嘩與騷動 熊 致馬爾科姆·考利書 隨筆五篇 [英] W.H.奧登 論寫作 [加] 法利·莫瓦特 雪 [南非] 納丁·戈迪默 掠奪 [美] 唐納德·霍爾 新英格蘭識字讀本 [美] 約翰·厄普戴克 私人考古學 [加] 艾麗絲·門羅 熊從山那邊來 [美] 伍迪·艾倫 拒收 《星鷺集》(譯詩選) [西] 貝克爾《韻詩集》六首 [西] 馬察多詩三首 [英] 王爾德詩兩首 [美] 愛倫·坡詩四首 [美] 史蒂文斯詩一首 [美] H.D.詩兩首 [美] 龐德詩兩首 [美] 畢肖帕詩一首 [美] 里奇詩一首 [加] 阿特伍德詩兩首 [澳] 布倫南詩一首 [澳] 霍普詩兩首 [澳] 賴特詩兩首 附錄 李文俊作品目錄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他好像可以看見與他的命運和意志相對抗的各路力量正迅速地向一個會合點集結(jié),這地方要是被占領(lǐng),那么局勢就再也不能扭轉(zhuǎn)了;他變得狡猾起來了。我可不能冒冒失失地犯錯誤啊,他告誡自己。正確的做法只能有一個,別的變通辦法都不存在,他必須采取這種做法。他相信這對狗男女一見到他都會把他認出來,可他卻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先看到她上,除非那個男的仍然打著那根紅領(lǐng)帶。他必須靠那根紅領(lǐng)帶來辨認這件事仿佛成了即將來臨的那場災禍的總和;他幾乎能嗅聞到這場災禍,能透過陣陣頭痛感到它。 他爬上了最后的一個小山包。煙霧彌漫在山谷、屋頂和樹叢里露出來的一兩個尖塔之間。他朝山下駛?cè)ィ_進了鎮(zhèn)子,放慢速度,一邊再次告誡自己千萬要小心,首先是要找到那座大帳篷搭在何處。他的眼睛現(xiàn)在看不大清,他知道是那場災禍在不斷命令他徑直地往前沖,同時給自己的腦袋找點什么治一治。在一處加油站上,人家告訴他演戲的帳篷還沒有支起來,不過那幾輛戲班子的專車正停靠在車站的旁軌上。于是他便朝那兒駛?cè)ァ?有兩節(jié)漆得花里胡哨的普爾曼式臥車??吭谝粭l鐵軌上。他走出汽車之前先把它們打量了一番。他努力使自己的呼吸淺一些,好讓血液不在他的頭顱里搏擊得那么猛烈。他鉆出汽車,沿著車站的圍墻走著,一邊觀察著那些臥車。車窗外掛著幾件外衣,軟疲疲、皺巴巴的,像是最近剛剛洗過。一節(jié)車廂的踏腳板旁的地上放著三張帆布折椅??墒撬麤]見到有人的跡象,過了一會,才看見有一個系著條臟圍裙的漢子走到車門口,大大咧咧地把一鍋臟水往外潑去,使金屬的鍋肚子反射出太陽光,接著,那漢子又回進車廂去了。 “我可得在他向他們發(fā)出警告之前給他一個措手不及,把他打倒,”他想。他壓根兒沒想過他們可能不在這兒,不在這車廂里。在他看來,他們不在這里,并且整個事情的結(jié)局并不取決于他先見到他們還是他們先見到他,這兩點倒是極不自然而違反常規(guī)的。而且,在他看來最最重要的是:必須是他先見到他們,把錢要回來,這以后,他們愛怎么干就怎么干,與他不相干,否則,整個世界都會知道,他,杰生·康普生居然讓人給搶了,而且是讓昆丁,他的外甥女,一個小娼婦給搶了! 他又重新偵察起來。接著他走到車廂前,迅速地輕輕地登上踏腳,在車門口停住腳步。車上的廚房里很黑,有一股餿腐食物的氣味。那漢子僅僅是一團朦朦朧朧的白影子,正用嘶啞、發(fā)顫的尖聲在唱一支歌。
編輯推薦
《李文俊譯文自選集》作者李文俊先生說,他曾就翻譯《喧嘩與騷動》向錢鍾書先生致函請教,錢鍾書先生回復說:福克納的東西很煩悶,但存在必有它的理由,翻譯恐怕吃力不討好,你的勇氣和耐心值得上帝保佑。不管李文俊先生從錢鍾書先生的話中聽出了什么,有一點可以肯定,用李文俊先生自己的話說,他打了一場個人的“戰(zhàn)爭”,把翻譯進行到底。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