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9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蔡穎卿 頁數(shù):235 字數(shù):12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教養(yǎng)不是一個尋找答案的過程。它更像鋪路,得一天天、一寸寸地做;扎不扎實、平不平坦,由自己的工作質量來決定。讓我們繼續(xù)為做一個好大人而努力,讓我們以熱情生活的身影,投遞美好訊息的語言,成為孩子的榜樣。
在這本溫暖的書中,蔡穎卿將其多年陸續(xù)寫就的關于教養(yǎng)的文字,來傳遞自己對家庭、對愛的理解,以期讓更多讀者來感受這里所凝聚的愛、溫暖與養(yǎng)分,同時也將這些年在工作、生活與教養(yǎng)上的更深刻體會融入其中--在“培養(yǎng)孩子”之前,父母更應該“培養(yǎng)自己”、做個“好大人”,將內(nèi)在的自省化為切身的實作,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四個篇章的內(nèi)容,從生活之愛、人格形塑、學習養(yǎng)成到作為父母的承擔與關懷,相系在“育兒即育己”的要求中,逐一流露品德、儀禮、責任、表達、追求、價值觀等教養(yǎng)細節(jié)的真相與真理,鼓勵每一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路途上,讓自己成為提供美好訊息和語言的活榜樣;在充滿滋養(yǎng)與喜樂的親子之愛里,與孩子同步前進。
蔡穎卿女兒情況的介紹:
大女兒翁樂旂,從美國賓州大學語言學系畢業(yè)后,在臺灣三峽成立了workshop英語咨詢工作室,為專業(yè)人士提供更深入的英語學習。小女兒翁書旂,在美國羅德島藝術大學攻讀藝術和建筑雙學位,還有一年即將大學畢業(yè)。本書中插畫即是小女兒親筆所繪。
談起這兩個在別人眼中都非常出色的女兒,蔡穎卿只是輕描淡寫地說:“她們都很努力,是不是很厲害從來不在我的考慮范圍里面,我覺得她們很盡力,而且慢慢在進步,這是我對每一個年輕人的期待。
作者簡介
蔡穎卿,1961年生,畢業(yè)于成大中文系。生平最大的志愿是為家人經(jīng)營出講究而不奢侈,精致而不浪費的生活;二十余年來以此為目標努力不懈,并向朋友推薦這種實作的生活哲學。曾出版過《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Bubu的安家之歌》等書,以分享二十余年教養(yǎng)與陪伴的經(jīng)驗,也記錄如何在工作中樂為母親的心得。心中最向往的是隱居在自營餐廳的廚房中過耕讀生活,由此讓創(chuàng)意有分享的窗口,也讓生活有靜默實作的機會。雖然還不算進入完全理想的生活,但每個月都接近夢想一大步,因此,中年的心境非常愉快滿足。
書籍目錄
【推薦序】省思、忠告與喜悅
【推薦序】答案盡在字里行間
【推薦序】唯有歡欣執(zhí)行
【自序】做個好大人,給孩子一份沒有虧欠的愛
生活之愛
生活的秩序
跟時間好好相處
家事導師
食物與愛
錯過的何止是一餐飯
希望的羽翼
孩子的眼淚
讓生命穩(wěn)穩(wěn)流動
孩子
小斗士
跑吧!星期一
接受
怕
結
愛與管教
成全生活的美好
也許,我們應該當更自私的父母
語言是一種過時的教養(yǎng)嗎?
如果我們能好好說話
也談“打孩子”
我心中的歌
樂在參與
左撇子
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留一片完整的時間
燈下課子小記
讓寫作變成愉快的活動
愛的教育
從一份招生簡章看學習
作為父母
柔軟、堅韌、希望
用畫筆說話的小孩
字條媽媽
一位父親的信
堅定的溫柔
哺乳動物
在變動中學會安定
用心了解小小孩
阿公與被被
欣賞自己
用閱讀培養(yǎng)自己
做個“好大人
愛的資源
為愛放手
為愛舍得
我女書旂
手足十年
生日贈言
放手前的依依回顧
副駕駛上路
漫漫成長路
我的寵愛
開學日
重修分別的功課
遠
與好大人們的教養(yǎng)對話
關于時間
關于生活
關于管教
關于學習
關于責任
關于理解:
關于家庭
章節(jié)摘錄
本書中的一些經(jīng)典的話語我一直把“培養(yǎng)自己”看得比“培養(yǎng)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體會或學習過那種生活;在培養(yǎng)出一個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個有趣的母親。 教育沒有時間上的“時髦”或“落伍”、也沒有“父嚴母慈”這種界分,真正的愛是與時俱存的。父母親能給孩子的,就是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與愛,為他建立信心。在“靜”中,才能體會、觀察到動的美與力量。尤其在這個供給過度、喧擾頻繁的世界,父母能從小培養(yǎng)孩子擁有寧靜的身心,而不自感孤寂或不安,等于是為他們積累一項豐厚的生命財富。父母不要緊張,把眼光多花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不要常常只看到別人的孩子與自己孩子之間的差距,讓無謂的比較占去你可以用來關心孩子的時間與情緒。不要對孩子有不符年齡的期待,也不讓他們有不符年齡的依賴。父母如果透過仔細的觀察與思考,一定能懂得孩子從語言或肢體中所要傳達的心意。相信“愛”不只是噓寒問暖;“愛”也不光是甜蜜的鼓勵和雙臂中的寵溺。“愛”有時還必須懷著擔憂講兩三句別人不愿意講的難聽話,但在“愛”里就是沒有疑慮。本書中的一些精彩篇章家事導師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著他一起做家事,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他們也能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星期天的早餐之后,我加入了孩子們的清潔工作。和孩子一起料理家事的時候,時光仿佛倒流回自己的童年,母親帶領著小小的我,學習家事的技巧,領略工作當中的樂趣和工作之后的成就感。我的家事學習開始得很早,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母親已經(jīng)把一整個家的清理工作交給了我。我的父母很勤奮、工作很忙,因此我一心一意想為父母分憂解勞,希望他們結束一天工作回家的時候,一切家事都已經(jīng)做完,而且做得很完美。我是家里四個孩子當中最小的一個,因為父親是家鄉(xiāng)的中學校長,父母親不希望我們一直被特殊對待,所以一上中學,就一個個把我們送到臺北去讀住宿學校。我上四年級的時候,長我三歲的小哥哥也離家了,我因此感到非常寂寞,放了學總會想起哥哥姐姐,先獨自傷心地哭上一回,然后坐在房間里開始想,我該怎么動手把家里打掃一遍?,F(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感謝自己有機會接受這樣的生活訓練。當時,我們的家是一棟近百坪的日式庭園房子,我必須非常有組織力,才能在時間內(nèi)把許多事做好,因此我是從生活里學會“時間管理”和“工作效率”的。母親雖不曾要求我把家里打點到什么程度,但由于我很仰慕她的生活品味,因此她不需要要求我,我也會要求自己。小小的我模擬著媽媽平常安排家事的方法,學習管理自己身邊的大小事。媽媽只要一有空,就教我做很多事,烹飪的、縫紉的、清潔的;她也為我讀日文雜志,在那些美麗的照片里學習不同的生活。我印象很深刻,雜志里有一個國際牌的家電廣告,畫面上是一個好可愛的四五歲小女孩,她跪坐在榻榻米上燙著一條小手帕,旁邊只有一句話,翻譯起來的意思是--“媽媽是最初的老師”。我的母親一直是這句話不遺余力的實踐者,我也希望自己能持續(xù)努力,追隨在這個責任信念之后。想想今天早上我和孩子們做了些什么·我們研究床罩怎么鋪會更好看;我們洗碗時察看了許多清潔的小細節(jié);我們還一起聽了點音樂。這些事我們都不是第一次做,但做一個母親、一個家事導師,最需要的是“趣味的希望”,而不是“耐心”。因為孩子時時會使你失望,她們有時很不愛做家事、有時無法自動自發(fā),如果我們只用耐心去帶領,那太消極也不夠有趣。孩子常常希望你能陪著他一起做,而我總在陪伴的當中懷抱一種希望,希望她們也能從中得到一種非常單純的樂趣。將來有一天,當媽媽不再陪伴的時候,她們和生活也能產(chǎn)生這么愉快、這么單純的互動。食物與愛在照顧孩子的生活中,有兩件事對他們很重要:“足夠的安靜”與“好的食物”--精神的環(huán)保與身體的環(huán)保。要離開臺灣前的星期六黃昏,店里正開始忙的時候,我接到沈昕的電話。這個跟我一樣害羞的朋友主動打電話來,我知道不能錯過這個通話的機會。但當時很忙,我不該在員工沖鋒陷陣時,自己好整以暇地問候聊天,所以和她約定了等工作忙完,七點半在成大榕園見面。我常利用清晨或晚上去快走運動,我們可以一邊運動一邊聊聊。在榕園見到沈昕時,她穿得太漂亮了,那雙包在低跟皮鞋中的腳如果跟著我快走,一定起水泡。我們已經(jīng)有好久好久沒有單獨見面了,于是決定一起去吃點東西,坐下來聊,從消耗體力改成儲備能量。進食間,話題從我的工讀生轉到她的導生。沈昕說她最近在幫助一個學生調整作息,因為那孩子老是起不來,常趕不上早上的課。這個大二的孩子也想改變自己,她試著提前上床,但不到清晨五六點還是無法入睡。我建議沈昕提醒一下她的學生,注意自己中午過后的飲食。越來越覺得,雖然大家的飲食知識似乎因為出版的普及而豐富許多,但是這些知識能貢獻于生活管理的部分,卻與閱讀不成比例。仰賴外食的人,有些知識了解了也沒有用,因為自己沒有辦法控制食物中的營養(yǎng)分配。在臺灣,我總是非常訝異各個職場整天飲料外賣叫個不停,每個人手上都有好大一杯各類茶飲,喝不完也不介意,隨手一丟;一天之中,還常不只買一次。那些飲料中,糖與咖啡因的含量實在令人擔心。我覺得沈昕那個睡不著的學生,該好好注意一下自己的飲食,如果她是身體非常敏感的孩子,某些飲料或食物很有可能導致失眠。有一次,我搭高鐵到桃園機場時,也看到鄰座一對年輕的父母買熱紅茶給兩三歲的小孩喝。當時,心中不知道為什么,泛起一股小小的怒氣,我很生氣他們看起來如此疼愛孩子,實際上卻這么不會照顧幼齡兒童的飲食生活。我想跟小小孩的媽媽們說,要多關心孩子的食物攝取。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發(fā)現(xiàn)孩子特別不乖,除了檢查他的身體是否不舒服,也請檢視他當天吃過的食物。在照顧孩子的生活中,我覺得有兩件事對他們很重要:“足夠的安靜”與“好的食物”--精神的環(huán)保與身體的環(huán)保。另外,我真的很想苦口婆心地再說一次,還是多下廚吧!自己做飯可以避免攝取不必要的添加物,也可以使你的花費得到更好的質量回饋。希望的羽翼我想要在孩子的心靈世界里占有寧靜的一角,渴望和她們擁有許多尋常卻豐富的記憶。和孩子們一起讀詩的時候,愛和希望總會紛紛起落在我的心中。我和孩子們每個星期都會花些時間來讀一點詩,對我來說,那是最美麗的親子相處。能為她們指出一些詩歌的美、介紹詩人的生平,聽她們甜美的聲音朗讀那些奇妙的作品,我覺得非常的快樂。因此大力推薦這樣的快樂給每一個母親。我曾和Abby花了將近四年的時間,把整本《唐詩三百首》和一部分的宋詞做了詳細的研讀。那時Abby在寶仁小學上一年級,這番工夫對現(xiàn)在轉受英文教育的她來說更有價值了。至少她不用像尼赫魯和李光耀一樣,長大后因為對自己的母語體會得不如英文而哭泣。但在當時,我們并不是為今天的處境而做預備,純?nèi)恢皇菫榱?ldquo;享受詩歌的快樂”而讀;也不因為與課程無關而停歇,如今得著意外的收獲,只有喜出望外足以形容。我們曾在曼谷的紀伊國屋書店找到了一本很好的詩集,書名是《為年輕人大聲地念詩》(Read-Aloud Poems For Young People)。書中收集了二十二位詩人的作品,都是適合大小孩子的詩作,內(nèi)容經(jīng)過很周詳?shù)姆诸?,項目包括?ldquo;愛和友誼”、“與家人相會”、“讓我們假裝是”、“土地和天空”、“只有我”…… 那天我們在被分類為“值得思考的詩”里,選讀了羅賽緹那首很可愛的詩《粉紅是什么·》,接著看到下一首是艾米莉·狄金遜的《希望》。詩的翻譯實在不是我的文字能力所能勝任,但我仍不諱粗淺地把第一段非常觸動我心的幾句翻譯出來--希望是長著羽翼的小東西它棲身在我們的靈魂深處一路唱著無言的歌 永不停息……這首詩在艾米莉的詩集中我也常讀,但那晚和孩子們一起讀的時候更加感動。我和泰戈爾一樣,在自己孩子的心靈世界里占冇寧靜的一角,渴望和她們擁有許多尋常卻豐富的記憶。和孩子們一起讀詩的時候,愛和希望會紛紛起落在我的心中。我愿意每日張著希望的羽翼,與孩子共同遨游在心靈交會的天空,也愿意她們永不停息對文字的美、生活中的安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懷抱最深刻的“希望”。……
編輯推薦
超1000萬人瀏覽的親子經(jīng)典臺灣最暢銷親子作家蔡穎卿作品育兒即育己,最溫暖的愛之書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愛里相遇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