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王以培 漓江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王以培  頁數(shù):380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來到三峽才知道,時間是那么不易衡量,不是么?江水流逝,十年一眨眼。千年故園,轉(zhuǎn)身就不見了,以至于你不相信眼前的廢墟,而更相信幻覺記憶——的確,相對于舊城故居,溪水人煙,剛出現(xiàn)的廢墟瓦礫,顯得那么不真實,那么空洞虛幻。既然如此,索性相信那個更真實的故園,相信自己十年來親眼所見親身經(jīng)歷的世界:那些孤身枯坐的老船工;廣場上賣唱的盲眼藝人;熟悉山水草木能看見真地的風(fēng)水先生;老茶館里擺龍門陣的老人;深夜等船的挑夫;站在山坡上眺望,盼著父親從遠(yuǎn)方打工回來的女兒;背著嬰兒在棚棚里辛勤忙碌,給客人盛飯上菜的母親;“腳蹬石頭手扒沙,為兒為女為冤家”的先輩;還有信號臺深夜閃爍的孤燈;古鎮(zhèn)老街,黑屋檐下的青石板、紅燈籠……他們怎么會消失又怎能消失?他們讓我找回了沉沒的故園,靈魂的根基;他們的美好、深遠(yuǎn),淳樸與智慧,是我至今努力追尋的;何況那些未曾謀面的隔世知音,他們留下的遺作與生命傳說,至今如杜鵑啼血,聲聲召喚著后世的靈魂——回歸血脈中的忠誠與純潔,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我輩之天職使命。    也正因為在現(xiàn)實中,承載著這一切的故園沉入江底,讓我更加確信“慎終追遠(yuǎn)”的責(zé)任與意義,更加確信:“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我們心中的故園昨在今在永在——    現(xiàn)實中被拆了,就沉人江底;在江水里融化,就駐進心田;在心中銘記,必能通過血液傳于后世。只要我輩追念先輩,珍視故園,未來的孩子們就不至于忘本;相信歷盡滄桑、劫難,一個純潔、智慧的民族,終將回歸自身血脈中的高山流水;相信心有靈犀,“通靈寶玉”就不至于在我們這一代丟失毀損。    我曾在大地上漂泊流浪,在世界各地求索尋覓。十多年前,當(dāng)我偶然走進維蘇威火山下的龐貝古城,親眼見證了火山灰下復(fù)出的家園,從那一刻起,我頓悟覺醒,結(jié)束了十年的流浪旅途,只身返回長江三峽。十多年來,我再沒有去別處,只一心一意,在長江三峽旅行,乘著各種車船,住著各種危房、棚棚,在淹沒區(qū)各地采風(fēng)。來來回回走著,上水下水、順境逆境,信念只有一個:世人盡可以拆毀房屋,淹沒土地,但我們心中的故園,火不能燒,水不能淹——即便九宮十八廟都拆完了,但香火不斷;仰賴天恩祖德,我們的生命本身將成為活的廟宇,新的故園。    至此,我的文字只是縷縷心香,供奉于水底故園,相信那里不僅是祖先的墓園,也將是未來孩童的花園。但愿他們能從中采擷上好的種子,在未來的新田播種耕耘。    果真如此,我的船將重新出發(fā),從魚嘴到木洞,從萬州到新田,從白水溪到白帝城,順流直下,尋找夢中孤兒,水底家園。    時光顛倒,波浪重疊;重重疊疊的已不是江水,卻是心血淚水,幻夢一場:“莫失莫忘,仙壽恒昌?!?   王以培    2012年5月17日

內(nèi)容概要

  《長江邊的古鎮(zhèn)(1):白帝城》是作者花費十多年時間走訪長江沿途古鎮(zhèn)的記錄,作者通過實地采風(fēng),將現(xiàn)實采風(fēng)與歷史典故相結(jié)合,記錄了這些古鎮(zhèn)的風(fēng)土人情以及民歌、工藝等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記錄了古鎮(zhèn)在時代變遷中的命運。許多第一手歷史和人文資料,具有很高的現(xiàn)實意義和文化價值,適合于閱讀兼收藏?!  堕L江邊的古鎮(zhèn)(1):白帝城》為該系列的第一本。作者把“白帝城”看作即將或已經(jīng)“沉入江底的所有城鎮(zhèn)”的統(tǒng)稱,作者沿著魚嘴,扇沱、涪陵、珍溪、奉節(jié)、巫山、高陽、萬洲、故陵、李渡等地采風(fēng),記錄了三峽兩岸的民風(fēng)民俗、歷史傳說、山水風(fēng)光以及移民的現(xiàn)實情景,并以輕靈的筆觸,飽蘸深情和依戀,將古鎮(zhèn)風(fēng)貌如畫卷般一一在讀者面前舒展。作者深入底層直接造訪,朝圣白帝城,尋根尋家尋夢,尋找失落的民族歷史。

作者簡介

王以培,作家,詩人,中國人民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十多年來在長江沿岸采風(fēng)創(chuàng)作,匯集成《長江邊的古鎮(zhèn)》系列作品,是集口述歷史、民間文化搜集整理、旅途記寫、詩歌創(chuàng)作于一體的文學(xué)性極高的散文作品。除此另有代表作:長篇小說《煙村》《幽事》《大鐘亭》。旅行三部曲《轉(zhuǎn)場》《灰狗》《忘憂》,合集《游吟》。詩集《這一夜發(fā)生了什么》《寺廟里的語言》。譯著《蘭波作品全集》《小王子》。

書籍目錄

引子卷一 冬藏第一章 魚嘴開口第二章 這一天第三章 木洞生出新的梁木第四章 后皇嘉樹第五章 告別扇沱第六章 長壽長壽第七章 白鶴時鳴第八章 第二夜第九章 那里是哪里呢?第十章 神祐福祉第十一章 幸福島第十二章 “陸地淹沒了”第十三章 紙花獻給月亮第十四章 香溪河卷二 春祭第一章 驚蟄第二章 “江上風(fēng)清”第三章 高陽春色第四章 青樹青樹第五章 復(fù)興?第六章 撫耳聽琴第七章一江春水第七章 故陵第八章 日月夢影印魂靈卷三 秋收第一章 寒露第二章 李沉鯉浮第三章 江有沱第四章 另一座城市?第五章 念珠第六章 人之城第七章 泥馬顯靈第八章 秋霞第九章 衰草枯楊第十章 “空看過客淚”第十一章 新田白水溪第十二章 大周小周第十三章 一元復(fù)始第十四章 白帝城卷四 夏聲獻辭彩蝶滿窗進山遷徙夜航夔門古棧道蟋蟀彈琴水位西沱的早晨訪白帝尋白帝哭白帝問白帝夢白帝送白帝對白帝憶白帝大寧河荊州夢宋玉宅明代瓷瓶熟睡的家庭望云思親

章節(jié)摘錄

卷三 秋收第一章 寒露寒露,清寒的露珠凝聚在草尖、樹梢,樹葉半枯,微黃的邊緣開始卷曲,綠心蜷縮。寒露,寒煙掠過原野,夜露在荷葉上輕輕呼吸,吸進暖氣,呼出涼風(fēng)。寒露,中秋剛過,剛過完佳節(jié)的人們又要分別,你又在秋天上路。一上路城市就變了:浦東的高樓變成微小的火柴盒;上海上海,只是燈下的一片落葉,許多人在上面行走;走在這樣的人群里,你的腳步輕盈;雖然是秋天,天降寒露,但落葉飄零,一閃而過。你看著平日熟悉的人群,忽然感覺離他們好遠(yuǎn)?!绕疬h(yuǎn)方的家,樓群中沒有一扇窗口能吸引我;比起長江,上海只是一個彩色的浪頭,到了秋天便悄悄褪色。我輕輕溜走,什么也不敢說。寒露已流露出秋天的寒意,我卻不敢流露我心中的蕭瑟。住在黃浦江邊,日日只聽見輪船的汽笛,看見隱約的江流。波浪還和往日一樣拍打船頭,你卻縮在一扇窗口,回憶從前的旅途。車流人流從窗前流過,流過心底的依舊是滾滾江流。一上路心境也變了,當(dāng)候車室里的兩個小乞丐抱著你的腿哭著唱著,你就小心翼翼地給他們一點錢,生怕傷著他們——而若是平時呢?一上路,心就變得柔軟。柔軟的心,適合漫長艱辛的旅途。71次列車傍晚開出,從上海到重慶。面壁十年,早已破壁覺醒,而醒了千次,你還坐在窗口,面對著那扇瞬息萬變的黑玻璃?,F(xiàn)在玻璃窗上映出的人,手撐著腦袋,兩鬢斑白,他正在心里默念著:既然秋天已來到心上,就讓我們收獲哀愁。春種夏長,秋斂冬藏,這個秋天你收獲什么?千里迢迢去江邊的廢墟,收獲幻影舊夢?無論如何,它們分明長在那里,經(jīng)得起寒露秋霜、冬雪春風(fēng)。面對這樣的果實,秋收的麥客啊,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沒有鼓樂伴奏,卻風(fēng)塵仆仆……列車將經(jīng)過貴陽、遵義,那正是從前長征的道路。十年前,你只和殷越沿途賣唱,引吭高歌;十年后的今天,你卻要獨自率領(lǐng)一支幻影的隊伍。影子并不虛幻,就像流逝的時光并不虛空,總有寂靜破土而出,沉船浮出水面,游進后世的美夢……寒露,數(shù)不清的露珠灑遍漆黑的曠野,遠(yuǎn)行的朝圣者把它們當(dāng)作水晶念珠,一顆一顆,在心里撥弄……列車進入夜間旅行,40小時的行程剛過了兩小時。一陣喧囂之后,車廂已安靜下來,你感到自己正坐在一個廟里,山在眼前移動。剛剛過去兩小時就有點舍不得,這樣的旅途分明是一段全新的生活:秋天的森林從內(nèi)向外,從外向內(nèi);從原野進入車廂,又將落葉撒在人群中。我是森林,森林卻不是我;我在林間,亦在荒漠……凌晨醒來,掀開窗簾,星辰燕子似的排成“人”字,而這個字人類至今尚未認(rèn)清。你仰面朝天,仔細(xì)辨認(rèn)著星空的言語,它們正默默講述著時間、命運。這時只有祈禱;列車是移動的暗室,你暗自禱告:這個秋天,愿世人收獲靈性的果實。星辰聚在窗口,如寒冷的露滴。你想起這樣的勞動者:他們在地里耕耘,在天上收獲;當(dāng)果實繁星似的掛滿枝頭,他們卻已長眠深谷。列車行進在秋天的原野,干枯的荷葉是秋天的花朵,荷花的墳?zāi)?,一片蒼涼。凌晨躺在床上,思念著遠(yuǎn)方的知交,他們紛紛向后退去;或是你進入山洞,向西穿山越嶺。月亮在泥土里播種;你的心在暗夜發(fā)光。當(dāng)暗紅的晨光從山頂流落,給田野、山區(qū)和千家萬戶帶來光明和希望,幾個孩子背著書包從山坡上走下來,山上的野草半綠半黃……從湘西進入貴州,平原上出現(xiàn)連綿的山岡。列車鉆進一個個山洞,再一出來,天已經(jīng)黑了。玉屏像一道玉色屏障,將秋夜隔在了西南。幾個賣盒飯的姑娘站在月站上,手推車上擱著桶裝米飯,還有辣豆腐、扎爾根……前方就是凱里,十多年前一個夏天的凌晨,你和殷越經(jīng)過這里。你忽然感覺到自己正追逐著過去的時間;而過去不在身后,卻在前面;正如凱里就在前面,那不是幻覺。凱里凱里,紅軍經(jīng)過的地方,再回來,只剩你一個人。當(dāng)你趕上昔日的時間,卷曲的荷葉里,就有荷花盛開。秋收的隊伍應(yīng)早早起床,凌晨的星空,高遠(yuǎn)清爽;星辰滴入暗河,仍高掛天上。霜露打濕了遵義的野草,再一睜眼,一座座山間工房掠過車前。燈光靜如蜜橘,是橙紅色的,燈下的勞動者已早早起床,你默默加入到他們的行列。列車??吭谫F州的一個小站,暗紅的路燈照亮一棵梧桐樹,樹下躺著父女二人,父親蓋著紅色的羽絨服,女兒蓋著紫色棉被。秋天的凌晨,小站月臺上,寒露已浸入他們的身心……早早起床,讓寒露也浸濕你的良心。心如落葉,柔軟輕盈。落葉有時也相當(dāng)沉重,當(dāng)它們沾滿寒冷的露滴。當(dāng)心靈沾滿星辰,幻覺進入流浪者的夢境,你就在那棵梧桐樹下守夜,直到天明,太陽驅(qū)散一夜的寒氣。用心守夜,守著西南之夜,江南之夜。為什么我的長江直到秋天的凌晨才溫暖四方,滋潤祖國大地?因為星辰拼出心的圖案,造就了血液潮汐?或是舊夢隱含著新生活;廢墟掩埋了通靈寶玉?我在流逝的歲月里探尋,才發(fā)現(xiàn)舊城瓦礫下,燃燒著未來的星辰火炬。這一發(fā)現(xiàn)有助于拯救過去。其實過去的并沒有過去,而所謂歷史,只是反復(fù)重現(xiàn)的幻影,世代迷惑人類的心靈。既然如此,不如在星夜垂釣落雪,讓它們在白晝化成光明。而落雪此時正是寒露星辰,點綴著窗外的碧樹野草,遠(yuǎn)山近水。山石嶙峋,一道道溝壑漸漸明亮,而更亮的還是山坡上山羊與綿羊的脊背。車廂里的一個孩子醒了,他問媽媽過橋的聲音與過山洞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媽媽迷迷糊糊,沒有聽清。我想告訴孩子:過橋的聲音是亮的,過山洞的聲音是黑的。但在山洞里可以做夢,想很多事情;而過橋時,只需隨意看風(fēng)景。眼前的橋上是一座紫色山巖,山頂布滿野云,橋下的溝壑間生長著枯黃、挺拔的高粱、玉米……過了蒙渡、三源壩就進入重慶。黎明停在一個山村,鐵路邊有人賣水果、早點。河邊的房屋東倒西歪,然后是一片干旱的河灘……窗口出現(xiàn)熟悉的夾竹桃,紅的、粉的,白的,在綠葉間隨風(fēng)輕搖,在陽光里閃耀。直到今天我才發(fā)現(xiàn),春光絲絲縷縷,而秋天的陽光是大片大片的,好像透明的云層隨落葉翻飛……我又看見秋天的江水——還沒下火車,江水已出現(xiàn)在鐵橋之下,綠蔭之間,是磚紅色的;這個秋天,她對我另有話說。來到重慶,住在朝天門旅社。拉開窗簾,滿窗江水。暗紅的江面似遠(yuǎn)古的屋頂,屋頂下的生靈,生生不息。臨江眺望,清心沐浴,我感覺淋著紅紅的江水。赤潮虎虎有聲,心底熊咆龍吟。為了迎接江上秋色,我換上了一件干凈的白襯衣。

編輯推薦

《長江邊的古鎮(zhèn)(1)白帝城》的作者具有詩人的歷史文化使命感,行吟長江兩岸,思接屈子情懷,將個人的詩情與客觀的觀察記錄巧妙地熔為一爐,為我們提供了一幅長江古鎮(zhèn)的水墨長卷,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藝術(shù)價值和社會意義。文中,“棒打李,李沉底,李沉鯉?。伙L(fēng)吹蜂,蜂落地,風(fēng)起蜂飛”等頗具地方風(fēng)味的文字,讀來滿口生香。小學(xué)教師、盲眼藝人、老銀匠、旅店老板、山城“棒棒”、危房居民、土家族婦女、還有小孩子——每個人在作者的筆下,也都成了一種文化遺產(chǎn),一種長江古老文化的延續(xù),極具人文感染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白帝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