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作者:蔡真妮 頁數(shù):234
Tag標簽:無
前言
很少有文章能讓我如此暢快地一氣呵成,從決定給賓妮作推薦序的那一刻起,腦海中一下子涌現(xiàn)出太多太多想說的話,爭著搶著見諸筆端。所以,請原諒我的語無倫次,我想,換作任何一位她的“粉絲”,都可能會像我這般激動吧。作為一位6歲孩子的媽媽,我曾經把真妮博客的鏈接,一次次發(fā)給同樣做了媽媽的親朋好友;作為一個育兒版面的編輯,我曾經把真妮的文章,一篇篇地登在報紙上讓更多的讀者能夠有所收益;樂此不疲的原因,是因為喜歡真妮的文章和她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智慧。身為女人,羨慕真妮的成熟之魅;身為人妻,羨慕真妮的持家之道;身為人母,更是羨慕她的育兒有方。羨慕之下,也深知這些可不都是白來的,所以我非常愿意推薦真妮的這本書給各位,相信定會讓你有所悟、有所得。今年夏天有機會在北京見到了真妮,相聚短暫,卻讓我受益匪淺。很喜歡她在我問出每一個唐突的問題后,略微沉吟,一字一頓慢慢地說出她的答案。從那份謹慎中感受到她的用心思考,遠比滔滔不絕的說教,更讓人記憶深刻。文如其人,真妮的文字,不華麗但讓人覺得舒服、踏實,是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其中更不乏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很多人通過博客,向真妮咨詢家庭育兒中的問題,一直做健康媒體報道的我,客觀地說一句,真妮“答疑解惑”的水平絕不亞于一個心理科的醫(yī)生。我看過很多相關方面的文章,文筆精不精彩暫且不表,關鍵是要看能不能說到咨詢者的心里去,真正讓人有所觸動,進而幫助調整心境,真妮的文字,是有這個能力的。最該說說的,自然是真妮的育兒心得,大兒子陽光又懂事,小兒子活潑又可愛,中間還有一個漂亮聰慧古靈精怪的小女兒……讓人羨慕得簡直都要嫉妒了。現(xiàn)在年輕的媽媽們,很容易就陷入焦慮中,對孩子的期望也不僅僅是學習好,成績高了,甚至連孩子的性格都要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式改造,也因此受著一輪又一輪的煎熬:孩子淘氣,發(fā)愁他不聽話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挺乖,又擔心他會吃虧不能適應社會……真妮的三個孩子,三種性格,換作以上那種愛焦慮的媽媽,不得愁死了,但是她樂在其中。她對我說: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不要去妄圖改變它,但是你可以引導他,重要的是讓他快樂。她的三個孩子都很快樂。說起自己的女兒,真妮忍俊不禁——她就是那么風風火火,現(xiàn)在為了防止她沖過來打翻我的咖啡,我在電腦前工作時干脆戒掉一切吃喝。朋友們都替我發(fā)愁,女兒家應該淑女些。但是,她很快樂。我相信如果我硬是去給她扳,一定可以把她扳成一個所謂的“淑女”,但是這樣做的惡果一定會在未來某個時間等著你。父母該本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引導孩子呢?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快樂長大,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人生?相信,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不一樣的感悟和啟發(fā),讓我們都來好好讀一讀吧。
內容概要
為什么很多在美國長大的孩子總是充滿自信與快樂?獨立、有主見又堅強?為什么他們健康、陽光又富于創(chuàng)造力?……旅美作家蔡真妮深入美國社會并在美國生活多年,養(yǎng)育了三個從學齡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她結合自己三個孩子的養(yǎng)育經歷,以及發(fā)生在身邊的美國家庭和學校里感人有趣的故事,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向我們揭示出美國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接納與愛,同時,也令我們深刻領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諦——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作者出國前曾經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對國內的教育現(xiàn)狀和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問題上的迷茫有較深的感受和理解。書中在介紹美國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經驗的同時,也從比較教育的角度,深入淺出地探討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體制帶給中美教育的差異,從家長的角度提出了彌補不足、縮小差距的方法與措施,具有較強的啟發(fā)性和可借鑒性。書中的理念和經驗能滿足各年齡段、不同性別孩子的家庭需要,尤其適合0—18歲孩子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閱讀。
作者簡介
蔡真妮,旅美作家,三個孩子的母親。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曾于國內某大學執(zhí)教,現(xiàn)居美國。自由撰稿人,在北美的《世界周刊》《世界日報》《世界華人周刊》及國內的《青年文摘》《青年參考》《家庭育兒》《海外文摘》《留學生》《愛人》等報刊上發(fā)表文章數(shù)百篇,還在《世界日
書籍目錄
推薦序 讓孩子快樂長大
第一部分 尊重是美國教育的核心
1.1 “尊重”比成績更重要
1.2 “一百零一句”表揚孩子的話
1.3 表揚和夸獎孩子的幾項原則
1.4 孩子的獨立來自父母的培養(yǎng)
1.5 美國老師重建孩子的自信
1.6 數(shù)學測驗我只錯了兩道題
1.7 父母是否該為孩子選擇職業(yè)
1.8 在美國參加孩子的家長會
1.9 在美國學校做義工的見聞
1.10 女兒的樂器選擇
1.11 為什么美國孩子個個自信?
第二部分 知識與能力
2.1 美國幼兒園的教學活動
2.2 幼兒園的人身安全演練
2.3 給孩子插上隱形翅膀——培養(yǎng)閱讀能力
2.4 為什么美國兒童閱讀量是中國兒童的六倍?
2.5 美國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
2.6 高中生當義工
2.7 美國高中的選課
2.8 高中平時成績對于申請大學是否重要?
2.9 華裔中學生為地震災區(qū)募捐記
2.10 早上學與晚上學
2.11 中美教育理念的根本差異
第三部分 美國人這樣當父母
3.1 為什么很多美國女性選擇做家庭婦女?
3.2 無所不能的家庭主婦凱麗
3.3 孩子偷了別人的錢之后
3.4 是否該管教來家里做客的孩子?
3.5 孩子沉迷玩游戲怎么辦?
3.6 世界上最好吃的花生米
3.7 “領養(yǎng)”女兒的男朋友
3.8 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
3.9 勞頓夫婦的育兒經
3.10 教授女兒的暑期工作
第四部分 他山之石
4.1 比較美國人和華人對“名?!钡娜『?br /> 4.2 一件小事看中美父母的不同
4.3 活學活用“孔融讓梨”
4.4 在美國教“弟子規(guī)”
4.5 美國孩子如此評價窮人和富人
4.6 差生變成了優(yōu)秀生
4.7 優(yōu)秀生為何被記過
4.8 和“性”有關的作業(yè)
4.9 “早戀”與“早練”
4.10 留學美國應注意的文化差異
第五部分 教育反思
第六部分 家有兒女長在國外
美國初中對家長的要求(代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孩子對于真誠的有內容的夸獎是來者不拒的,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明確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產生真正的滿足感。原則二:表揚孩子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而不是表揚結果。如果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夸獎孩子“你真聰明”是不合適的,應該夸孩子用心看書、很用功、考前做了充分準備。因為一個人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孩子自己無法改變,而努力認真卻是孩子可以通過自律做到的,表揚強化了他認真準備的行為,下一次他會再接再厲。過多強調孩子的聰明,孩子會自忖聰明,而不去努力,甚至以賣弄聰明的方式來討大人的喜歡。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自大浮躁,進而看不上不聰明的同學,而當遇到比自己更聰明的人時,又會產生自卑感。如果大人的著重點放在獎賞孩子認真努力的行為上,他會意識到好成績是由踏踏實實的準備而來??吹揭粋€漂亮的小女孩,夸她漂亮就不如說“你笑得真甜,你很有禮貌”。因為外表不是她能決定的,大人過多地在意外表,會讓孩子以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進而看不起長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會使孩子在觀念上產生混淆,對她的成長不利。而微笑有禮貌這都是她能夠通過努力做到的,外界的表揚強化她的禮貌行為,她就會成長為一個總是面帶笑容的有禮貌的孩子。一個小孩數(shù)學不及格,父母要鼓勵他下一次考及格,如果他真的及格了,父母要和孩子討論的是成績?yōu)槭裁刺岣吡?,從中找到他努力學習的痕跡進行表揚,對孩子付出的心血進行贊賞,不能單單去強調“及格了”這個結果。父母尤其應該注意的是給孩子設立目標不能超出孩子的能力之外。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盡相同,表揚能夠讓孩子做一件事更有熱情更有興趣更加努力,但是最終結果卻不會超出他的能力之外,父母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如果你設立的目標孩子無論怎么努力都難以達到,最終會使孩子陷入沮喪和自我貶低之中,到最后破罐子破摔,什么表揚還是批評都不會管用了??洫劇①澷p最適合用在培養(yǎng)孩子好的習慣、好的性格特點上,在學業(yè)上專長上,要看到孩子的長項在哪里,因勢利導,鼓勵孩子在他擅長的方面做得最好。原則三:在孩子失敗后鼓勵。很多父母的習慣定式是孩子取得了成績給予表揚鼓勵,失敗了要批評責難。實際上當孩子失敗了的時候,更需要父母的支持和肯定,這是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時刻。有一個孩子參加一場很重要的柔道比賽,他竭盡了全力還是在最后關頭以微小差距輸了,孩子下來累得都要虛脫了一樣。這時候,他爸爸沒有露出絲毫失望之色,上來使勁摟住他說:“兒子,好樣的!和對手拼到了最后一秒鐘,我為你勇敢頑強的精神而自豪!”這個孩子因為爸爸的鼓勵在比賽場上變得越來越敢打敢拼,后來得了州少年比賽的冠軍,而最大的收獲是他在做其他事情時也是充滿了不畏失敗、堅韌不拔的精神。父母要鼓勵孩子不害怕失敗,不追求完美,敢于嘗試直至成功。從失敗體驗中建立起來的成功會讓孩子變得自信強大。研究顯示,在競賽中后來居上者一般比一路領先者更體現(xiàn)出一份自信來。原則四:公開場合表揚孩子好的行為。中國父母常常喜歡在人前夸別人孩子,貶低自己孩子,這是最損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想讓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揚他,誠心誠意地把孩子性格中的閃光點,行為上、習慣上讓人欣賞的地方提出來,讓孩子感到你為他驕傲。人前表揚,即使是很小的一點點小事,比如孩子很貼心,出門會幫媽媽拎東西,對強化孩子良性行為的效果都極大。要注意的是,在公開場合表揚的一定是孩子好的性格與行為,不是孩子取得的任何成績或者榮譽。若是后者,性質就變了,成了炫耀,同時也違背了原則二,夸獎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結果。同時,“人前表揚”和“人前表演”也絕不能混為一談,有的母親喜歡讓孩子在人前把“特長”表演一番,這有作秀及與人攀比的嫌疑,容易讓孩子變得虛榮。原則五:不要事先贊揚。有的父母在孩子考試前對孩子說:“我相信你,你肯定能考好,爸爸媽媽等著聽你的好消息。”這樣表面看似鼓勵贊揚的話實際上會給孩子增加壓力。經常聽到某某考生臨場發(fā)揮不好,都是孩子心理承受了太大壓力所致。父母的態(tài)度應該是告訴孩子:考試就像平時做作業(yè)一樣,要有平常心,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即可。原則六:少用物質獎勵。不少家長喜歡采取物質獎賞的辦法,許諾孩子如果考試得了高分,或者彈鋼琴考過了級,便給孩子買貴重的物品或者領孩子去旅游等,可結果卻往往不令人滿意。為什么呢?有一個心理學實驗,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心理學家挑選了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將他們分為兩組。老師對A組的孩子們許諾,“只要畫得好,就給你們獎品”,而對B組的孩子們只是告訴他們“我想看看你們自己創(chuàng)作的畫”。兩個組的孩子們都畫了畫,但是心理學家通過暗中觀察,可以看到A組的孩子們大多都是被動地畫著什么,他們繪畫的興趣明顯地被降低了,而B組的孩子們卻都是興致勃勃地在創(chuàng)作。最后檢驗畫作,B組孩子的畫充滿了創(chuàng)意,平均水平明顯高于A組。這個實驗,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年齡組里都進行過,得到的結論完全一樣。
媒體關注與評論
蔡真妮在書中所講述的她在美國的育兒經歷,以及發(fā)生在美國家庭和學校里的真實故事,可以被稱作是一種體驗活動的比較教育,能夠體現(xiàn)描述美國教育現(xiàn)象和教育事實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從比較教育多樣性價值的角度而言,這本書會帶給教育工作者和廣大父母們很好的啟示和參考作用?! 睅煼洞髮W教授 朱迅東蔡真妮是新浪網親子頻道的知名博主,她的博文一直深受網友喜愛。真妮的文字源于她的親身經歷,她的文章真實生動、幽默風趣。充滿真情實感,非常能夠引起媽媽們的共鳴,并在輕松閱讀的同時,帶來深刻的啟發(fā)和思考?! 吕删W親子頻道主編 艾櫻蔡真妮大學念的是師范,在國內當過老師,教育孩子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但至《美國生活后,異質文化的沖擊,使她的育兒方法不得不改變。經歷過用國外方式管教孩子的“痛苦”后,蔡真妮真切地領悟到了中美教育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青年報》冰點欄目資深記者 董月玲蔡真妮總是一語切中本質,像心理專家一樣把手中十八般武藝使得出神入化又不著痕跡。她是百分百的母親,能夠體察每一個孩童的心,溫潤中解人、化人、育人。她是百分百的朋友,體諒天下父母和女人心事,循循善誘、娓娓道來?! 吕删W友 摸魚兒
編輯推薦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向美國父母學習不一樣的教育》:作者海內外博客火爆點擊累計近2000萬次,連續(xù)128周蟬聯(lián)新浪網親子熱門排行榜! 美國版“好媽媽”育兒經驗全球同步首發(fā),許多父母看過后,恨不得把孩子重新再養(yǎng)一次。 朱旭東教授、黃全愈博士、艾櫻主編聯(lián)袂真誠推薦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