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9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黃明同 頁數(shù):231
內(nèi)容概要
“民生”,一個古而有之的普通詞語,在近代被孫中山唱響,而升格為一種政治理念,成為策略思想。共產(chǎn)黨人從來不怎么使用這一詞語。然而,在2010年初的全國人大和政協(xié)“兩會”召開期間,“民生”卻成了熱門詞語。一時間,政府決策、官員講話、媒體報道,處處可見“民生”的話題?!冻綍r空的思想智慧》讓我們重新了解孫中山。
作者簡介
黃明同,曾任華南師范大學嶺南近現(xiàn)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孫中山研究所副所長、哲學研究所所長,孫中山基金會秘書長。
長期從事中國哲學與孫中山研究。著有《陳獻章評傳》、《明代心學宗師--陳獻章》、《湛若水》、《孫中山建設(shè)哲學--中國現(xiàn)代系統(tǒng)思維的開啟》;合著有《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研究》、《孫中山經(jīng)濟思想--中國建設(shè)前瞻者的思考》、《孫中山的儒學情結(jié)--中華文化的承傳與超越》、《王船山歷史哲學與史學方法》、《啟蒙思想家、革命家--楊匏安》、《嶺南文化志》等。擔任主編或副主編的著作有《廣東省志·社會科學志》、《廣東省志·孫中山志》、《康有為早期遺著述評》。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學術(shù)研究》、《廣東社會科學》、《船山研究》、《中州學刊》、《開放時代》、《現(xiàn)代哲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書籍目錄
引子
嶺南開放氛圍——造就偉人的特有環(huán)境
振興中華——民族復(fù)興的第一強音
天下為公與大同世界——高遠理想的美好憧憬
宏大的系統(tǒng)建設(shè)工程——世界視野的藍圖勾畫
四萬萬人當皇帝——“主權(quán)在民”的時代新聲
不患貧而患不均——“均富”治國方略的倡導(dǎo)
有道德始有國家——互助、博愛人類道德的倡導(dǎo)
兼收眾長,益以新創(chuàng)——新文化理念的開創(chuàng)
余論——功績與定位的再思考
章節(jié)摘錄
開放之風,沐浴了一代代的嶺南人,造就了一批批的賢達之士。嶺南先賢敢于睜眼看世界,敢于向外求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敢于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新思想、新觀念。他們沒有停留在認知層面,而是勇于向?qū)嵺`層面推進,以西方為坐標,勾畫中國的改革方案。他們以一言一行,對青少年時代的孫中山,產(chǎn)生著難以估量的啟示與影響。 童年孫中山,洪秀全是他心中的偶像。洪秀全何許人也?孫中山是從村中一位老人的口中得知。在翠亨村里,有個叫馮爽觀的人,曾參加太平軍,晚年居家,喜歡在榕樹下乘涼,給孩子們講太平軍反清的故事,孫中山總是聽得入神。盡管當時的孫中山不能對洪秀全,以及他所領(lǐng)導(dǎo)的太平天國有什么理性的認識,也無法產(chǎn)生何種評價,但可以肯定地說,那些讓他激動不已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烙上兩個字:“反清!”自此,萌發(fā)出樸素的民族情懷。后來,在求學期間,還常常與別人談起洪秀全,自命為“洪秀全第二”,孫中山對反清英雄是何等之敬慕! 嶺南,在近代中國,總是引領(lǐng)著時代的潮流。繼太平天國之后,又一場震撼神州大地的改革風潮——維新運動,其首領(lǐng)正是孫中山的廣東同鄉(xiāng)康有為。與孫中山的出身不同,康有為出生在書香之家,自幼飽讀詩書,滿腹經(jīng)綸。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廣東人最早飽嘗了西方列強入侵而帶來的災(zāi)難,動蕩與危亡迫使康有為向外尋求救國良方。他委托赴日經(jīng)商的同鄉(xiāng),為他購得日本的書籍,從日本人的自強之路——明治維新中,得到啟示而決心變革中國。 康有為十分熟悉中國那古老的“變則通”思想,他努力將它與西方的進化觀結(jié)合,鑄成維新的思想武器。他設(shè)想,在中國掀起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使古老的中國“大變、全變、驟變”。為爭得清皇帝的支持,一介布衣康有為,敢于直面皇上,上書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張。當?shù)谝淮紊蠒『螅氐郊亦l(xiāng)興辦萬木草堂,培育維新人才。此時的孫中山,還在香港西醫(yī)書院就學,但已開始立志救國,參與了一些社會活動?! ∪绻f,洪秀全對少年時代的孫中山有著激勵與影響,那么,康有為對青年時代的孫中山有著一定的啟迪,也是客觀事實。雖然孫中山自始至終沒有提及他與康有為的關(guān)系,史料也沒有更多的相關(guān)記載,但從1884年孫中山的《上李鴻章書》中,不難看出康有為維新思路的痕跡。孫中山提出的“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為核心的方案,它不過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改革方案,記錄了孫中山早年與康有為有著同樣的心路歷程?! ⊥浅錾谙闵降泥嵱^應(yīng)和容閎,對孫中山的影響更為直接?! ∴嵱^應(yīng),早期的維新志士,近代中國的實業(yè)家、教育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學習西方,富國強兵。他最先在中國提出君主立憲思想,勾畫出全方位的社會改革的藍圖。他撰寫巨著《盛世危言》,匯集他那全面的改革思想。該著作有著振聾發(fā)聵的社會效應(yīng),曾對最高統(tǒng)治者光緒皇帝,有良多的啟示,還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直到后來,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毛澤東,于1936年,接見美國記者斯諾時,還談及當年他讀《盛世危言》的感受。據(jù)他人的回憶,毛澤東對人說:“讀了這本書后,我作出決定:為了中國的命運,必須走出韶山,走出湘潭,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薄 ∴嵱^應(yīng),比孫中山長24歲,稱得上是長輩。孫中山與他的關(guān)系,十分密切。據(jù)推斷,1880年以前,彼此可能已經(jīng)認識,經(jīng)常見面。1885年,鄭觀應(yīng)閑居澳門,這時孫中山正好在香港求學,每逢假期回家,便到澳門同鄭觀應(yīng)見面,交談對時局的看法,交換學習西方的體會,可見兩人是非一般的忘年之交。彼此常在通信中探討如何改革時政?!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