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作者:張傳燧 頁數:173
內容概要
《解讀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采用“教育流派-代表人物-生平教育實踐-教育思想及影響”的結構主線,重點介紹自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影響近現代中國教育的各個主要流派及每個流派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與相關實踐,再現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的發(fā)展脈絡?!督庾x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主要涵蓋了以下內容:洋務革新家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教育思想,維新改良家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變科舉興學?!苯逃枷?,民主革命家蔡元培的“尚自然展個性”教育思想,職業(yè)教育家黃炎培的“大職業(yè)主義”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鄉(xiāng)村教育家晏陽初、梁漱溟的“平民教育”思想和“鄉(xiāng)農教育”思想,兒童教育家陳鶴琴的幼兒園“活教育”思想?! 督庾x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對希望了解中國近現代教育思想的人來說,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兼顧學術性與通俗性、規(guī)范性與流暢性的近作,可供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專業(yè)學生和中小學教師閱讀。
作者簡介
張傳燧,1956年生于貴州石阡縣,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先后獲教育學學士、碩士學位,現為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課程與教學論、高等教育學專業(yè)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課程論與教學論分會常務理事、全國教育史學會理事、湖南省教育學會教育史學會理事長、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等職。長期從事中國教育史、課程教學論、高等教育學等學科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出版學術專著近20部。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報》等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120多篇,其中4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人大復印資料》、《高校文科學報文摘》等全文轉載;多項科研與教學成果獲全國、部、省級一、二等獎。主要著作有:《中國教學論史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論》、《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教育史》、《中國傳統(tǒng)教育》、《行走于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等。代表性論文有《教育到底應如何面對生活》、《大學之“道”與大學之“器”》、《的反思與重構》、《論教育傳統(tǒng)與教育創(chuàng)新》、《中國教學論發(fā)展的世紀回顧與前瞻》、《魏晉玄學教育思想研究》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洋務革新派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教育思想一 生平及洋務教育實踐活動(一)生平簡介(二)洋務教育實踐活動二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指導思想(一) “中體西用”思想的演變(二) “中體西用”辦學指導思想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三) “中體西用”思想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四) “中體西用”思想的影響及其價值三 學校教育制度改革思想及其實踐(一)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二)建立近代學制系統(tǒng)的思想(三)建立近代師范教育體系的思想(四)建立現代教育行政機構的思想四 借鑒國外教育經驗的思想(一)以外洋為法式(二)“西洋不如東洋”第二章 維新改良派康有為等的“變科舉、興學較”教育思想一 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的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一)康有為的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二)梁啟超的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三)嚴復的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二 教育的作用與目的思想(一)康有為教育的作用與目的思想(二)梁啟超教育的作用與目的思想(三)嚴復教育的作用與目的思想三 “變科舉、興學?!彼枷耄ㄒ唬┛涤袨殛P于“變科舉、興學?!彼枷耄ǘ┝簡⒊P于“變科舉、興學?!彼枷耄ㄈ﹪缽完P于“變科舉、興學?!彼枷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思想(一)注重西學的教學內容觀(二)講求實證的教學方法觀五 兒童教育、女子教育和師范教育思想(一)兒童教育思想(二)女子教育思想(三)師范教育思想第三章 民主革命派蔡元培的“尚自鍛、展個性”教育思想一 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一)生平簡介(二)教育實踐及其貢獻二“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思想(一)“五育并舉”教育方針思想的演變發(fā)展過程(二)“五育”教育方針的具體內容(三)“五育”之間的相互關系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高等教育思想及實踐(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思想(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高等教育改革實踐(三)改革管理制度四 “尚自然、展個性”的個性教育思想(一)“尚自然、展個性”是對傳統(tǒng)舊教育的批判(二)“尚自然、展個性”是“健全人格”教育的要求(三)“尚自然、展個性”教育的具體方法第四章 職業(yè)教育派黃炎培的“大職業(yè)主義”教育思想一 生平及教育實踐活動(一)生平簡介(二)教育實踐活動……第五章 生活教育派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第六章 鄉(xiāng)村教育派(上):晏陽初的“平民教育”思想第七章 鄉(xiāng)村教育派(下):梁漱溟的“鄉(xiāng)農教育”思想第八章 兒童教育派陳鶴琴的幼稚園“活教育”思想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洋務革新派張之洞的“中體西用”教育思想 三 學校教育制度改革思想及其實踐 (一)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思想 張之洞針對當時學校教育與科舉制度的腐敗積弊,提出了整頓、改革傳統(tǒng)教育的主張?! ∈紫?,他主張改革乃至廢除科舉制度。早在他擔任四川學政時,就奏陳整頓科場積弊共八條。1898年,他在《勸學篇·變科舉》中指出,八股取士“自明至今,行之已五百余年。文勝而實衰,法久而弊起”。認為“救時必自變法始,變法必自變科舉始”。對科舉制度“宜存其大體而斟酌修改之”。1903年,又與袁世凱聯(lián)名上書《奏請遞減科舉折》,第一次提出遞減科舉中額,并已有廢科舉的思路。1905年9月2日,他同直隸總督袁世凱等聯(lián)合上呈《請立??婆e以廣學校折》。清政府為大勢所趨,于是下詔自丙午科起“立??婆e以廣學校”。在清末從變科舉到廢科舉的過程中,張之洞都發(fā)揮了重大的促進作用。 其次,張之洞針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主張改革書院教育制度。他先后頒布《兩湖書院各分教規(guī)程》及《兩湖書院學規(guī)課程》,對書院教學制度、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學生管理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在書院教學制度上,他主張依照西方近代學校的班級授課制的形式。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開設原有的經史之學外,增加地理、天文、格致、制造、體操、兵法等新學的內容。1898年,張之洞又提出將書院比照學堂辦法,要求兩湖書院、經心書院“均酌照學堂辦法,嚴立學規(guī)。改定課程”。1902年,他正式將兩湖書院改為兩湖高等學堂,1904年又將兩湖高等學堂改為兩湖師范學堂?! 堉锤母飼航逃乃枷刖唧w表現在改革和創(chuàng)辦武昌經心書院、成都尊經書院、山西令德書院(堂)、廣州廣雅書院、湖北武漢兩湖書院等過程中。他期望通過改革書院,培養(yǎng)出“砥礪名節(jié)”、 “步趨賢圣”的人才,因此改造舊書院的目的是以“造真才濟時用為要歸”,培養(yǎng)“體用兼?zhèn)?,令守道之儒兼為識時之俊”的.既具備經史根底、博古通今,又“明習時務”、 “體用兼?zhèn)洹钡娜瞬?,即掌握廣博的中國傳統(tǒng)學問、并將其運用于社會實踐、在中國經史中走向致用的新型人才。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