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動力學與信息化理論

出版時間:2007-2  出版社:廣東教育  作者:鐘義信  頁數:24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科學、技術與社會》叢書是我國學者經過多年研究所取得的一項重大的創(chuàng)新性成果。它不僅系統(tǒng)地探索和建構了獨到的STS學科體系,而且對當代新科技革命及其與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關系,對高科技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有啟發(fā)性的探討和論述。這對于STS學科建設、建立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構建和諧社會,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本書試圖在長期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初步闡明和建立“信息化”的理論框架以及探討社會動力學理論。通過這個探討,可以使我們窺見從信息科學(通過信息技術和信息經濟)到達信息社會的機制和途徑。這不僅對于研究信息科學的人極為有益,而且對于研究信息技術、信息經濟、信息社會以及關注社會發(fā)展的人們也都十分有益。

作者簡介

鐘義信:北京郵電大學智能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校學術委員會主任、教育部信息網絡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WFEO)執(zhí)委會委員、亞太神經網絡聯合會(APNNA)2000-2001主席,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中興通信》雜志主編。曾任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國家863計劃通信主題首屆首席專家,國務院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神經網絡委員會主席。曾獲郵電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全國科普優(yōu)秀著作最高榮譽獎,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89年被國務院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優(yōu)秀教師”稱號,1991年被國務院人事部和國家教委聯合授予“有突出貢獻歸國留學人員”稱號,1994年國際神經網絡學會INNS授予“杰出學術帶頭人”證書,2001年亞太神經網絡聯合會授予“開拓者(Pioneer)”證書。 主要學術研究領域:信息科學、人工智能、神經網絡、知識理論、信息經濟學。 主要著作:《信息科學原理》等16部,在國內外發(fā)表學術論文400多篇。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篇 社會動力學:信息化理論基礎 第一章 基礎概念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科學  第二節(jié) 什么是技術  第三節(jié) 什么是經濟  第四節(jié) 什么是社會 第二章 三大原理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的發(fā)生學:輔人律  第二節(jié) 科學技術的生長學:擬人律  第三節(jié) 科學技術的未來學:共生律 第三章 社會動力學理論  第一節(jié) 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的互動機制  第二節(jié) 古代的互動機制:農業(yè)文明的解析  第三節(jié) 近代的互動機制:工業(yè)文明的解析第二篇 信息學:信息化概念基礎 第四章 什么是信息科學  第一節(jié) 信息  第二節(jié) 信息科學  第三節(jié) 信息科學的意義 第五章 什么是信息技術  第一節(jié) 信息技術  第二節(jié) 信息網絡  第三節(jié) 信息網絡的奧妙 第六章 什么是信息經濟  第一節(jié) 信息經濟  第二節(jié) 網絡經濟  第三節(jié) 信息經濟學 第七章 什么是信息社會  第一節(jié) 社會劃分:準則與結果  第二節(jié) 信息社會  第三節(jié) 信息社會的互動機制第三篇 信息化:基本理論與規(guī)律 第八章 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基本定義  第二節(jié) 基本概念  第三節(jié) 內容結構、動力機制、目標測度 第九章 基本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信息化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  第二節(jié) 信息化覆蓋現代化的全局  第三節(jié) 信息化是后來居上的機遇 第十章 信息化理論補余  第一節(jié) 信息化是坦途還是陷阱  第二節(jié) 后進地區(qū)應當推進信息化還是工業(yè)化  第三節(jié) 信息化會縮小還是會擴大數字鴻溝結語 開放的體系附錄一 信息化的基本理論(《中國信息化》第一章)附錄二 CIIC:信息化水平測度的新方法附錄三 現代化與信息化參考文獻英文目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社會動力學與信息化理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這本書從人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出發(fā),詳細分析了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的必然性,很有哲理和理論深度,值得一讀!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