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陳佐洱 頁數(shù):347 字數(shù):324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原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中英聯(lián)合聯(lián)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首度揭秘香港回歸談判最后階段的真實細節(jié),獨家呈現(xiàn)回歸前夕中英就香港防務、財政、經(jīng)濟、民生、司法、出入境、資產(chǎn)和檔案等關系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問題反復角力的震撼內(nèi)幕。很多史料與珍貴照片均屬首次公開,是了解香港回歸歷史不可多得的力作。
作者簡介
陳佐洱,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福建師范大學兼職教授,香港公開大學榮譽博士;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務院港澳辦常務副主任,中英聯(lián)合聯(lián)絡小組中方代表。
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要作品有散文特寫集《青春剪影》、《新苗芳草綠蔭與大竹嵐》,翻譯童話《布拉基諾歷險記》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接力最后一棒
從北京出發(fā)
曾經(jīng)的秘密會晤
究竟還有沒有平穩(wěn)過渡和順利交接?
初來乍到的印象
負面預測變動力
特別的臨時外交機構
對手突然約我共進午餐
第二章 軍事用地使用安排談判
中斷已久的談判
見證歷史的堅尼地道28號
“三腳凳”上交鋒
硬碰硬的僵局
勇者居上
暫停的藝術
寸土必爭
換個方式談
憑吊鮮為人知的血案
軍事用地不一定多多益善
一個字一個字地談
談判樓里的第一次慶祝
我的大白貓坐了4個月“移民監(jiān)”
第三章 通報中國駐軍法與先遣人員進駐談判
給英方代表上歷史課
港英公務員的中國心
槍會山后再論槍
通報中國駐軍法
英方一拖再拖,中方一等再等
不帶槍也要先遣
鄧公長逝
絕地反擊仗
解放軍在深圳河北岸等了48年
開進的那天恰是英女王生日
遭遇媒體“顯微鏡”
第一頓飯是借來的饅頭
第四章 先頭部隊提前進駐談判
只有一個字的命令:“快”
香港絕不能一分鐘不設防
最僵的僵局
談判關鍵詞:“干脆”
臆想裝甲車“恐怖”
但求“光榮撤退”
儲藏室里達成默契
先頭部隊為什么是509人
防務交接儀式其實是臨時起意
翻譯員的笑容
全省抽調(diào)依維柯
方言成了特殊密碼
英軍告別曲《友誼地久天長》
第五章 財政預算案編制談判
一個財政年度分兩半
一度對“錢”重視不夠
隔空對招
首聘港人擔任中方顧問
趕著鴨子上架
一同向基本法取經(jīng)
曾蔭權擦擦眼鏡
麥高樂攪局
“神童”鄺其志坐正
廣東話畢業(yè)考
突然的慷慨
“車毀人亡論”由來
風波涌起
“大獨裁者論”火上澆油
內(nèi)子擔憂
不管風吹浪打
經(jīng)得住時間的驗證
布谷鳥與鷹隼
英國人的底牌其實很簡單
拆彈英方“雙拒絕”
飛霞半縷,畢竟收盡風和雨
董先生也說上海話
香島小筑印象
屢求首日封簽名
第六章 新機場建設談判
受挫的“玫瑰園計劃”
談判生涯就從機場開始
不歡而散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博人同情的軟功夫
再談還是談不攏
外交也擺龍門陣
可敬的徐展堂先生
高手過招
第一份直接參與的成果
為特區(qū)留足1000億家底
協(xié)議簽了不一定能兌現(xiàn)
我上呈越級信
曾蔭權乘小飛機首降新機場
甜絲絲的成就感
港英政府最后的政績工程
與彭定康的唯一一次握手
師友情長
偷得半日閑
機場癱瘓,救救香港
好鄰居二話沒說騰出機場
特區(qū)官員沒證件過關,特事特辦
中央支援,機場提前恢復正常
第七章 設立終審法院談判
從倫敦樞密院到香港終審法院
英方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
英國人把司法體系看成命根子
彭定康想趁“鐵票”在手建終審庭
北京菜市場上關于誠信的笑話
莫把1995錯當1842
基本法草案是這樣通過的
鄧小平關于香港問題的最后一次公開講話
后發(fā)制人,主攻八項主張
與新對手在酒樓里密商
漢字和英文單詞的推敲較量
5年談判換來19行文字
談出了“以我為主”的感覺
英國外交部大廳有位女神叫China
大巴上的辯論
在英國度過的生日
第八章 居留權和特區(qū)護照談判
梁銘彥離職風波
弄不明白的座次
關于居留權的四個關鍵問題
彭定康楚楚作態(tài)送“畫餅”
找到了“香港身份”平衡點
世界上最靚的護照
中資企業(yè)公平接受光榮任務
冷氣太勁傷身
最早接受特區(qū)護照的不是英國
換發(fā)港澳通行證是中國內(nèi)政
第九章 港九排污計劃談判
維港的魚已不能吃
敲打加幫助
不能把馬桶倒在別人家門口
院士的娟秀手稿
圣誕禮物
第十章 移動電話專營權與西北鐵路建設談判
英國人突然大發(fā)牌照
我的情意結
愿談是假,蠻干是真
驚動了中英高層
“接通”跨九七的移動電話
給傳媒的特別禮物
港英政府修的鐵路要在1998年動工
不得不再次“亮劍”
第十一章 最后的談判
回歸紀念郵品是中英合作重要成果
主權更換,特色保留
英國人終于交出賬本
第十二章 談判之外的社交活動
半路出家的外交官
獻唱一首歌12萬港元
太空中的中國星
樂善好施方潤華
“情理法備”呂志和
首富首善李嘉誠
第十三章 在歷史的轉捩點上
回歸前的那幾天
彭定康其人
英國的“老中國通”們很失望
迎來了155年奮斗期盼的時刻
后記 一浪更比一浪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究竟還有沒有平穩(wěn)過渡和順利交接?眾所周知,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風波發(fā)生后,北京一時成為世界的焦點,香港社會隨之動蕩不安。英國新執(zhí)政當局趁火打劫,在香港接連打出三張不與中方合作連帶“制裁”中國的牌。首先是推行“居英權計劃”——秘密地給22.5萬香港各界精英人士及其家庭成員一個密碼,這些人隨時隨地可以在任何一個英國使領館取得英國本土公民護照;繼而又通過《人權法案》——把兩個連在英國都未完全適用的國際人權公約適用于香港,企圖凌駕于中國香港特區(qū)基本法之上;更得寸進尺的是,不向中方作任何通報,突然拋出了一個跨越1997年、耗資達1247億港元(一說2000億港元)之巨的“機場及港口發(fā)展策略”——動用幾乎所有的財政儲備和有史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政府舉債,巧妙地使大把大把的香港金錢流向英國。彭定康正是在這三張牌遭遇中方強烈抵制的關鍵時刻,由政治摯友梅杰首相力薦走馬上任的。這位在英國因誠信不佳但精明強干而知名的政客,不甘當“歐洲19世紀帝國的余暉”,自嘲“殖民地的總督就像是蘇門答臘的犀牛,佛羅里達的海牛,都是瀕臨絕種的動物”,而惟其“瀕臨絕種”,更要干出一番不同凡響的事兒來。所以,從到香港的第一天起,他就準備成為香港后過渡期最大的攪局者。這位總督說,他知道最大的試煉將來自政治競技場,但他手上握的卻是一副很爛的牌。有位港英前高官后來告訴我,1992年彭定康上任伊始,就在港英政府內(nèi)部作了一個“嚴肅的形勢報告”,斷言北京政權不到1997年就會像歐洲的蘇聯(lián)、東德和波蘭那樣垮臺,以此動員政務官、公務員們跟著他一起“握爛牌,打亂仗”,擺脫中英已經(jīng)達成的所有協(xié)議、諒解的束縛,撈回10年前英國在談判桌上想得到卻沒能得到的東西。根據(jù)他的政治判斷和一貫性格,他甚至認為自己將有50%概率從總督府宴客廳屋頂搭乘直升機狼狽而逃,即便如此,這位第28任末代總督卻一點也不擔心,因為那恰恰可以為他的政治生涯“締造耀眼的收視率”。1992年10月7日,上任僅3個月的彭定康發(fā)表了早在英國就打好腹稿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對香港面臨的1994年區(qū)域組織選舉和1995年立法局選舉提出完全另一套設計,掀起了后過渡期又一大波折。中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魯平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個方案表面上仍然說要維持英國在香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行政主導,但實際上是要急劇改變政制,迅速提高立法機構的地位和權力。這套方案讓中英之間已達成的政權機構平穩(wěn)過渡安排徹底化為泡影。彭定康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公布政改方案后,不斷軟硬兼施要挾中方接受;中方則堅決予以拒絕,直斥他背信棄義,是“千古罪人”。在彭定康的全力操控下,這套“政改方案”終于在港英立法局以一票微弱多數(shù)通過,宣告英國最后管治時期的香港政治體制已無法與未來中國香港特區(qū)基本法的規(guī)定相銜接。針對彭定康倒行逆施的伎倆,鄧小平同志多次發(fā)表講話。小平同志指示:“香港問題就是一句話,對英國人一點也軟不得?!薄耙|(zhì)問他們,中英協(xié)議還算不算數(shù)?如果他們一意孤行,我們就要另起爐灶?!毙∑酵具€在會見一些香港知名人士時說:“這種訛詐的方式和主張,是嚇不倒中國人民的。中國人在主權問題上不會放過一分一毫,更不用說一寸?!薄拔以?982年見撒切爾夫人時提到必要時在另外的時間、采取另外的方式收回香港的講話,今天仍然有效?!盵13]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也在訪問英國時到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發(fā)表演講,指出:“在香港問題上發(fā)生了對抗,這不是我們挑起的。我們希望合作,不希望對抗。但是,不要以為對抗可以迫使我們在原則問題上讓步,對此,任何人都不要作出錯誤的估計。”中英聯(lián)合聯(lián)絡小組的工作是整個大格局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由于英方一度單方面中止了一系列談判,后來復談也是障礙重重,外加原隸屬于英國外交部的英代處現(xiàn)在要受制于手眼通天的港督,中英雙方能否依照1984年12月19日在北京簽署的聯(lián)合聲明來加強過渡時期的合作,實現(xiàn)600萬香港市民和國際投資者殷切期盼的政權順利交接,可謂是荊棘滿途。時間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過去,大量有關香港平穩(wěn)過渡的議題被積壓,甚至成為一去不復返的“明日黃花”……從我赴任的今天算起,在最后的3年零3個多月——1208天里究竟還有沒有平穩(wěn)過渡?還能不能實現(xiàn)政權的順利交接?這是我必須與中代處同事們一起,遵循中央指示,用行動作出的回答。
后記
過去的一年中,多少個這樣的白天黑夜,只要自己靜心埋進層層疊疊泛黃了的故紙堆里,或者端坐在酷似藍天白云的電腦屏幕Word文檔前,思緒就會像只振翅的相思鳥兒,飛向20世紀90年代難以忘懷的崢嶸歲月,那時的“藍天白云”間轟鳴著香港回歸祖國的腳步聲,最后一程的堅定步伐里有我一份微薄、但是竭盡忠誠的綿力…… 香港回歸,是中華民族史無前例的一大壯舉。我有幸參與其中,在一個橫斷面里一條主線的前端,充當過執(zhí)行人之一。“天之厚我可謂至矣”,這段經(jīng)歷“茍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彼蒼之厚”。終于,我懷著一顆近乎圣潔的心,面對電腦鍵盤和顯示屏上的’Word文檔,努力用真實來回憶、敘述上述這段歷史,關于香港過渡期的中英談判歷史——它的春夏秋冬,風云變幻,斑斕色彩和喜怒哀樂。 這是一段不應該忘記的歷史。不忘記,畢竟也已成為過去。歷史雖然引導人向后看,但目的還是為了向前看、向前進。香港問題解決之后,中英關系不斷發(fā)展,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時期。2007年4月,我作為中國駐英大使的客人訪問英國,受到朝野熱情歡迎,當年的英方首席代表戴維斯為我主持在英中商會的演講;前港督衛(wèi)奕信特意從牛津趕來倫敦,領我參觀英國國會大廈,了解上議院運作。 18日,傅瑩大使陪同我會見英國貿(mào)易投資及外交事務國務大臣伊恩·麥卡特尼,這位工會領袖出身的大臣說:“我聽說,你曾是我們英國最頭疼、但又是達成協(xié)議最多的談判對手?!闭f完向腦后揮了揮手。 “那段歷史是我們兩圍共同寫下的”,我轉過話題,笑笑說,“我剛從北京來,那里的春天正風和日麗,花紅柳綠,現(xiàn)在看到倫敦的春天也如此,十分高興!” 書寫完了,從豐富的、不無沉重的回憶里重新回到新世紀10年代的現(xiàn)實,我如釋重負,舒暢地吸了口新鮮空氣。回首往事,我確實已經(jīng)把一生中最充沛的年華獻給了養(yǎng)育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本書,是我對交接香港過程中一小段歷史的交代,也是對自己度過的那段歲月對后人作的一個交代。歲月賦予的使命和感知局限總是相輔相成的,書中難免會有偏頗。好在這不是“正史”,只是我個人的所經(jīng)所歷所思所感。所以,在此要向讀者們道一聲sorry。 衷心感謝鼓勵我、鞭策我拿起筆來的諸位領導和親友。衷心感謝在寫作過程中給予我各方面支持幫助的同事和朋友,尤其是張露文、穆樹新、李俊輝和中新社、香港文匯報社、大公報社攝影部的朋友們。 2011年5月28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和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員會的同事們赴港,應邀出席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活動。中午,我們抵達香港赤角角國際機場后,驅(qū)車前往中環(huán)“新大陸”上的四季酒店。所謂“新大陸”,是我對香港回歸后中環(huán)北部繼續(xù)向維多利亞港填海延伸地域的昵稱,歷經(jīng)14年滄海桑田的這塊新陸地上,已經(jīng)聳立起當今世界一流的建筑群——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四季酒店以及地鐵、機鐵和巴士、輪渡的集散中心,等等。 車到酒店,有人打開車門,一位五十上下、精瘦干練的制服男士笑吟吟地招呼我們下車。忽然,他禮貌地直視著我問:“您是陳先生嗎?10多年前我在九龍的麗晶酒店服務,也為您開過車門,那次是您一家人來酒店吃飯……” 這一情節(jié)雖已模糊,但我受到感動,握手寒暄了幾句才進入酒店。這以后的三天,出入酒店,只要他在門外輪值,我們總要相視一笑,不宜打擾他面對眾多來車、賓客的忙碌工作。 31日,離店的前一目上午,我和我的同事們走出酒店大門,正在候車,只見他陜步走來。 “陳先生,明天我沒有班,不能送行。”他有些靦腆地從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張酒店的硬紙便箋,遞給我說,“這個,給你留作紀念!” 我接過來細看,是五行端正的豎寫字: “陳先生留念: ‘長江后浪推前浪, 一浪更比一浪高。’ 酒店員工梁國鴻劣筆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香港” 我周身熱血涌動,緊握他的手。離開香港已經(jīng)13年,離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也已整3年,居然還有一位香港的普通市民朋友關注著我的行蹤,因為“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這句話,是我2008年3月5日最后一次以國港辦常務副主任的身份出席“兩會”,在人民大會堂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的,被當時的媒體廣泛報道。我感謝梁先生這么好的記憶力,他當時一定讀了報紙,所以今天把這句話作為主旨,抄錄并加上引號回贈給我。我感謝梁先生的關愛。他是在表示對我的認同,肯定,嘉許?抑或大而廣之,對香港、對國家輝煌前程的贊美?我把梁先生用透明塑料紙仔細包裹的這張墨寶貼胸放入襯衫袋里。在我后半生的諸多體驗中,它真比一枚紫荊勛章還珍貴。 梁先生抄錄的這兩句話,是我離開服務了20年的國港辦前夕對祖國的“一國兩制”事業(yè)、對老少同事們的由衷祝福和寄語;當時,在這兩句話前面我還說了兩句話:“一代人做一代人應該做的事,事情總是做不完的。” 據(jù)說,香港中環(huán)原來臨海的地方是現(xiàn)在德輔道中的有軌電車路。一代代勤勞、智慧、奮發(fā)有為的香港人移山填海,陸續(xù)拓展出了后來的告士打道、天星碼頭、大會堂和交易廣場……它們都曾一度各領風騷,都有過碧波拍岸、接連海天的無敵靚景,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于今又都相繼讓位給了前面橫空出世的中環(huán)“新大陸”上的新地標群。香港這座國際經(jīng)濟中心城市不斷重塑著自己的現(xiàn)代化風貌,也不斷重塑著自己勤勞、頑強、智慧的居民形象。一代人做一代人應該做的事,每一代人的使命和局限都各有不同,事情永遠做不完——社會就是這樣發(fā)展的,歷史就是這樣寫成的。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香港回歸祖國過渡期的中英談判是“長江”中的一個浪頭。1997年7月1日歷史揭開新篇章,“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終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重要組成。投入了祖國懷抱的香港,從此以一浪高過一浪的氣派奔騰向前,奔向波瀾壯闊的大洋大海。
媒體關注與評論
讀完了你的大作,感慨萬千。你以生動的筆墨和第一手的材料刻畫了那個我們共同戰(zhàn)斗過的驚心動魄的年代。它是一部優(yōu)秀的、可讀性和史料性都很強的報告文學。發(fā)表后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內(nèi)地和香港的歡迎,爭相一睹為快。 ——原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魯平
編輯推薦
《交接香港:親歷中英談判最后1208天》作者為談判的親歷者,熟知歷史背后的細節(jié)故事,中英香港回歸談判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jié)首度公開!大量珍貴歷史照片、簡報首度公開,不可多得的記錄香港回歸的紀實性讀本。領土、主權問題不止能武力解決,《交接香港:親歷中英談判最后1208天》向您展示中國外交官最高超的談判技巧。昨天我們談回了香港,明天我們能在談判桌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名人推薦
讀完了你的大作,感慨萬千。你以生動的筆墨和第一手的材料刻畫了那個我們共同戰(zhàn)斗過的驚心動魄的年代。它是一部優(yōu)秀的、可讀性和史料性都很強的報告文學。發(fā)表后一定會受到廣大讀者,內(nèi)地和香港的歡迎,爭相一睹為快?!瓏鴦赵焊郯霓k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魯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