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湖南文藝  作者:阿來  頁數(shù):286  
Tag標簽:無  

前言

看見把這兩三年來值得一收的文章集中起來,集一本書,是做編輯的朋友馬小兵的主意。書名也是他起的。我把這些文章打了包電郵給他,以為就算完事了,但他堅持要我寫一篇叫做“序”的文字。第一次,我沒有回他的短信,后來一起吃飯,他又當面說過一次。我大約是含糊地點過頭的。但還是一直拖下來,直到今天,又來了短信。只好放下手里別的工作——很煩惱人的電影劇本,來作這篇序言。想了半天,也只好把這篇序叫做“看見”。同時一直想:什么是“看見”?又如何“看見”?這個問題所以成為一個問題,是因為這個時代。這個一切事物都有多種媒體爭先呈現(xiàn)的時代,對個體來講永遠信息過量的時代。個體的人在這樣一種境況下,所有的“看見”,都可能是被動的,匆忙的,看見過后又迅速遺忘的。走動到四面八方,看到那么多人用卡片機,用手機不斷拍照時,我總是想,人們試圖用留下圖像的方式抵抗遺忘。某一天,他們打開電子文檔,會說:瞧,我去過這個地方;瞧,我和這個人干過些什么。這也相當于說,瞧啊,我也看見過這個世界!我也喜歡玩照相機,喜歡通過不同功能的鏡頭去“看見”。但不是為了保存記憶,而是試圖看見與肉眼所見不太相同的事物如何呈現(xiàn)。我希望自己的“看見”是經(jīng)過自己主動選擇的。而所有經(jīng)歷過,打量過,思慮過的生活與事物,要很老派地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儲藏,在自己的情感中發(fā)酵。一切經(jīng)歷,打量和思慮的所有意味,要像一頭反芻動物一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記憶庫中打撈出來細細咀嚼。電視里正在播一部紀錄片《太陽系的奇跡》。我想,人所具有的主動看見并思量的能力,正是太陽系最大的奇跡。所以,有理由堅持不把“看見”變成消費時代的一種被動行為。風景不是由旅行指南所指定。書的意義不是由出版商所推銷。美,不是由時尚發(fā)布會所推薦。大千世界,要自己發(fā)現(xiàn)。更進一步說,消費時代的被“看見”還有一個巨大的缺失,那就是缺乏內(nèi)省。內(nèi)容提供商提供的“看見”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他們提供材料的同時,也指出意義之所在。于是,個人和個人的思慮被無情淹沒。所以,我的“看見”,更多的時候是要看見自己。所謂“反求諸已”,不止具有道德意義,更是觀察這個世界與個體關(guān)系的一種有效方法??吹靡娮约旱娜?,才有可能看見世界。這個集子里的文章,正是近年來,我自己努力看見世界和看見自己的一個記錄。我愿意樂此不疲地繼續(xù)這種關(guān)于“看見”的記錄。

內(nèi)容概要

  本書精選了阿來近年來創(chuàng)作的散文作品40篇,反映了其行走的經(jīng)歷和讀寫心得。其中,有對熟悉的西南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的新觀察,有對在病床上經(jīng)歷的點點滴滴的感悟,有對文學新的理解和自己作品新的反思。文字清新、樸素,充滿了抒情的氣質(zhì)。讀阿來的小說,就像在聽他講一個個美麗的故事和傳奇;讀阿來的隨筆,則像走進他真實的生活和內(nèi)心世界。

作者簡介

阿來,藏族,著名作家。1959年出生于四川西北部的馬爾康縣,畢業(yè)于馬爾康師范學校。曾任成都《科幻世界》雜志社社長、總編輯,現(xiàn)任四川省作協(xié)主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長篇散文《大地的階梯》,詩集《棱磨河》,小說集《舊年的血跡》、《月光下的銀匠》,詩文集《就這樣日益豐盈》。其中,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同時還有多部作品在國外翻譯出版。

書籍目錄

大地深處的詠嘆
游 思 集
 德格:湖山之間,故事流傳
 青藏線,不是新經(jīng)驗,也不是新話題
  ——青藏筆記一
 火車穿越的身與心
    ——青藏筆記二
 政經(jīng)之外的文化
    ——青藏筆記三
 遠望玉樹
 成功,在高曠荒原上突然闖入的詞
 大地的語言
 非主流的青銅
 草,草根,及其他
 香茅的茅,高臺的臺
 哈爾濱訪雪記
走向海洋
生死之間的遐想
病 中 集
 被機器所審視
 以為麻醉劑能讓我飛起來
 錯過了蠟梅的花期
我只看到一個矛盾的孔子
 ——病中讀書記一
 善的簡單與惡的復雜
 ——病中讀書記二
 不是解構(gòu),不是背離,是新可能
 ——病中讀書記三
 道德的還是理想的
 ——關(guān)于故鄉(xiāng),而且不只是關(guān)于故鄉(xiāng)
 三思《阿凡達》
世界:不止一副面孔
演 講 集
 隨風遠走
 ——茅盾文學獎頒獎禮上的答詞
 穿行于異質(zhì)文化之間
 ——在國際比較文學學會上的演講
 不同的現(xiàn)實,共同的將來
 ——《空山?達瑟與達戈》獲《芳草》“女評委”大獎答謝詞
 人是出發(fā)點,也是目的地
 ——第七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獲獎詞
 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民族文化
 ——在法蘭克福書展上的演講
 我只感到世界撲面而來
 ——在渤海大學的演講
 文學表達的民間資源
 ——在中央民大等高校的演講
 民間傳統(tǒng)幫助我們復活想象
 ——在深圳市民 大講堂等的演講
 漢語:多元文化共建的公共語言
 ——在中韓作家對話會上的演講
文學:我的人生信仰
序 跋 集
 落不定的塵埃
 ——《塵埃落定》后記
 在詩歌與小說之間
 ——散文集《就這樣日益豐盈》后記
 嘉絨大地給我的精神洗禮
 ——《大地的階梯》后記
 文學延展的生命空間
 ——《阿來文集?中短篇小說卷》后記
 音樂與詩歌,我的早年
 ——《阿來文集?詩集》后記
 《空山》三記
 ——有關(guān)《空山》的三個問題
 華文,還是漢語
 ——香港版小說集《遙遠的溫泉》序
 為什么要寫作小說
 ——《格拉長大》后記
 小說,或小說家的使命
 ——《格拉長大》韓文版序
 流水賬
 ——小說集《寶刀》后記
 《格薩爾王傳》:一部活著的史詩
 ——小說《格薩爾王》再版后記

章節(jié)摘錄

香茅的茅,高臺的臺如果是白天,應該是一只水晶玻璃的杯子,在明亮的光線下,有點滑膩的酒漿傾倒進去,淺淺的帶點顏色,在杯中微微漾動,就從透明的杯壁里面,透露出那特別的質(zhì)感。是圓潤的,冥想一般,比所有的白都多含蓄了一點折射了一點世界的顏色,又比白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都空靈,都若有若無。這就是中國的好酒,叫做茅臺。當然,最好是黃昏,或者漸深的夜,那就換一只薄胎的象牙白瓷杯,開瓶,續(xù)壺,且讓暗香盈座,再將酒漿從容傾入杯中,有些朦朧的光線下,酒的顏色與杯子的顏色渾然一體了,像一顆溫潤的玉。要生煙了,要在人的身體里面發(fā)生些奇妙的轉(zhuǎn)化了。是相關(guān)肉體的轉(zhuǎn)化,也是相關(guān)精神的轉(zhuǎn)化——是靈肉共舞的轉(zhuǎn)化。舉杯吧,茅臺。茅臺的名字本身可能不是這個意思。但舉杯之時,就會想,香茅的茅,高臺的臺。香茅的香是浮動的,高臺的高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往上的。兩個字,暗含了酒應有的品質(zhì)與境界——或者說是應該給人的催發(fā)。不是所有酒都能有這樣的品質(zhì)與境界。所以,三個滿杯之后,除非真有酒量,就不要再勸干杯,不要再說勸酒的套話,應該開始淺斟低飲。記得一次去外地,幾個朋友們聚集起來為我接風。知道我好這種酒的都帶了這酒來。以至于最后桌上的茅臺竟有十余瓶之多。幸好作家莫懷戚教授也在座。他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了嚴厲批評。他說,老總們成功人士們,茅臺不可以這么喝。愛喝也不能這么喝,有錢也不能這么暴殄天物。于是,大家聽他的,一桌人,兩瓶,而且一律換最小的杯子。終席之時,大部分人都恰到好處,于是都真心夸獎莫教授是真正的風雅之人。幾年以前,我請一個叫蘭迪斯的美國人喝中國酒,不是茅臺,但也得是名酒,另一種名酒。一杯下肚后,他感到了燃燒。此人是一個幻想小說作家,同時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專家,某年上火星的叫做“漫游者”的小探測車的某一部分就出自他的設計。蘭迪斯在感到“液體在胃中和血管中翻卷著燃燒”,以為“這么強烈的東西可以用于發(fā)射火箭”,于是他要火柴,關(guān)燈,把一杯酒點燃。酒當然就轟一聲著了,升騰起一團幽藍的火苗。這位實證主義的科學家得到了預想的實驗結(jié)果,卻不肯再喝了,怕一肚子酒時被點著了的火箭一樣被發(fā)射到天上。從純技術(shù)的角度講,人成為火箭當然能體會到騰云駕霧的效果,如何降落卻是一個麻煩的問題。明代的時候,一個叫萬戶的中國人曾經(jīng)把自己發(fā)射到天上去,在空中他體驗到了什么我們不知道,但降落時把自己摔成了一個肉餅卻是不爭的事實。蘭迪斯作為一個航天科學家知道這個故事,所以捂著杯子不肯再喝了。這個故事的意思大致是說,大部分人喝酒,最后都是被酒精燃燒。這個故事也是說,大部分的酒,就是把人交給酒精去燃燒。燃燒中的那種狀態(tài)某些時候自然也是人生中的一種需要——讓人短暫地超越一下現(xiàn)實與自我。但燃燒多了,人們也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就是短暫超越后,一覺醒來,忍著腦袋和胃的難受發(fā)現(xiàn)自己又回到了真正的現(xiàn)實與自我之中了。沮喪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宿醉后的難受總是雙重的,從肉體到精神?;蛘哒f,受創(chuàng)的不僅是身體,精神有時反而會承受比肉體更甚的重創(chuàng)。我這樣的人,在席間大約很難只喝一些果汁與礦泉。如果是中餐,也很難接受啤酒和紅酒,所以才要尋找一種不是一味只在胃和腦子里燃燒的酒。以后能否找到更好的不好說,但到今天為止,只要這只中國胃貪的還是這杯中國白酒,那首選自然就是茅臺了。迄今為止,所以沒到每喝必茅的程度,經(jīng)濟原因當在其次,端的還是因為好多場合的茅臺都不能讓人放心。前些時候去茅臺酒廠參觀,看紅砂巖的岸邊青碧的赤水河流過,釀酒的味道將山中的鎮(zhèn)子淹沒。酒廠的人帶著在廠區(qū)了解工藝流程,不說那一二三四五六七道酒的互相勾兌,又如何大罐封藏,單只是端午制粬重陽窖釀,那古典的程序也已經(jīng)令人回味悠長。于是明白那酒入口過舌,在喉嚨里珠圓玉潤地滑下,不曾小火球一樣張開許多小毛刺扎人是什么道理了。于是也明白那酒到了胃里不輕易翻江倒海,小醉醒來,腦袋也不那么沉重是什么道理了??傊?,這酒,喝得時候不會讓人一下子燃燒,酣飲過后,也不會因為身心俱疲而讓人起戒酒之想。不急不躁,是酒的釀造,也是這酒的品性。于是,進入不溫不火的中年,自然就慢慢愛上了茅臺。那酒的能量通過腸胃與血管走遍身體的時候,我就會想起赤水河如何在曲折深致的峽谷中穿越。高處是風在推動,風中輕舞的是高梁的精靈,是麥子的精靈,是的,風中輕舞的正是谷物們的精靈。在那些錯落的臺地上,所有谷物往土中深深扎下根子了,飽吸了高原紅土的精華。就這樣,上升的上升,沉淀的沉淀。好酒就能這樣:讓人輕盈,飽滿而又沉靜,有充足的能量等待轉(zhuǎn)化,如此這般站在順河谷流動的風中,站在赤水河岸的晚霞下,感覺到自己正在變成一株高梁,一株等待著能量轉(zhuǎn)化奇跡的高梁。我想,真正的醉酒就應該是這樣,能夠敞開緊鎖的身體與感官,麥地一樣在風中隨意起伏,水一樣恣意流淌,隨物賦形,就像自由這個詞還沒有發(fā)明出來以前,就感覺到了這種狀態(tài)一樣。我想,醉去就應該是這樣的吧,仿佛在五谷雜糧豐盛成長的土地中奔跑,比風還高還靈敏?;蛘?,雙腳被水與紅土所粘滯,呆立在那里,成為一棵莊稼,任何一種將來可以入窖發(fā)酵的莊稼,從土中把水,把養(yǎng)份,把地精抽起來,往上輸送。上面,正在灌漿的穗子,日益沉重,眾多的子房正在把地精與日華混合,把最沉重與最輕盈的東西混合在一起。最輕的是光,最重的是礦物質(zhì),奇妙的化學反應把這一切混合起來,把一個個子房鼓漲得像初孕女子的胸腹。喜歡喝酒,又常常期望一種不被肉膩死,不被酒燒死,不被廢話淹死的喝法,這個想法要得以實現(xiàn),除了喝法與喝酒的人,真還得有一種夠格有品的酒,我想有了茅臺,這想法就庶幾近之了。小醉之后,還可以念念叨叨:香茅的——茅,高臺的——臺。走向海洋當站在一面尺幅巨大的地圖前,就發(fā)覺自己的目光已經(jīng)改變。過去,關(guān)注點總是在高山與大河。那種蜿蜒與逶迤,給人已經(jīng)上路,地平線上景色不停變幻的感覺。自從在中國漁政南海總隊302船上,有了一次南海之行。當我再次面對地圖,眼光就不由自主地投注于那片寬闊的藍色海疆。感到腳下堅實的土地開始起伏,開始晃蕩。于是,仿佛又與我放牧牛羊的同胞一樣膚色明亮黝黑的船員兄弟們來到了海上!海洋,天空一樣展開在我們眼前的時候,她是多么陌生啊!當她平靜的時候,我們難于忍受她的單調(diào),當她迎風起舞,我們又無法面對她野性的動蕩。我們在黃土中的根,扎得實在太深太深了,我們在陸地上的安居,也實在是太久太久了。直到近代,才有一群群中國人來到海邊,向遙遠的彼岸了望,才有一些勇敢的中國人去到了海上,不是為了收獲莊稼一樣用網(wǎng)打撈一點魚蝦,而是為了遠方,為了一個強國富民的夢想。遙遠的古代,中國人就一直認為自己的國度是中央之國,是大地的中央。天空出現(xiàn)在頭頂,是為了完成穹廬般罩子的使命;大海呢?那是大地床帷一樣漂亮的鑲邊。大海在中國人的主流觀念中,從來不是出發(fā)之地,而是邊緣與盡頭。但是,又有那個民族不認為自己是上天的選民?哪個民族不認為自己是在世界的中央?古代阿拉伯人古地理著作《黃金草原》中,中國就不在中央。著作者寫道:“……測量了有人居住的地段,即從福瓊?cè)簫u,一直到中國有人棲身的邊緣。”這段話至少包含了兩個信息。當我們認為居住于天地中央時,也有別的文明同樣認為自己置身于優(yōu)越的中央,而“中國”卻只是“有人棲身”的邊緣。同時,有經(jīng)商傳統(tǒng)的阿拉伯人,身居沙漠卻早把海洋納入了視野。對一個生命意識與文化傳統(tǒng)都深深扎根于黃土之中的民族來說,海洋或者是遙遠傳說,或者就是外敵侵入的風險。所以,明代有出身于穆斯林家庭的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但他督造的七寶樓船,也只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孤獨的輝煌。鄭和的故事,只有在今天中國人充分意識到海洋重要的時候,才被重新發(fā)掘出來,這個另類的英雄才被真正地記憶。更能讓我們刻骨銘心的史實是,同樣是在明代,就在鄭和七下西洋的當時世界上最為浩大船隊消失于海上之后不久,并不是正規(guī)國家軍隊的倭寇,從海疆上不斷的襲擾,居然成為明帝國的心腹大患。中國在海洋上領(lǐng)受屈辱,并不是直到近代才有的事實,而是當中央之國尚稱強大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生。明代,鄭和們的船隊至少到達了非洲。但在同一個明代,面對倭寇的襲擾,來自農(nóng)耕文明的軍隊只是在陸地上筑起城墻,而不是到廣闊的大海上擺開抵御外侮的戰(zhàn)場。就在來自海上的倭寇之患平息不久,一個叫利瑪竇的傳教士經(jīng)過漫長的充滿風險的海上航行登陸中國。他在書信中向自己遠方的國人報告對這個新到國家的印象:“我們依然很難相信,一個疆域如此廣闊的龐大帝國,擁有的軍隊不計其數(shù),卻始終生活在持續(xù)不斷的恐懼之中。”利瑪竇還有些費解地指出:“他們害怕那些小國家。”“中國人的火繩槍不多,沒有使用多少火藥,石炮和火炮極其短缺,炸藥使用量也極其有限。但是要說到每年春節(jié)燃放的煙花爆竹,其設計之精妙,無不讓我們?yōu)橹械襟@嘆?!幸荒暝谀暇夜浪懔艘幌?,在這個把月長的新春佳節(jié)里,他們所用掉的硝石與火藥,竟比我們持續(xù)一場持續(xù)二、三個月的戰(zhàn)爭耗費還要多。”明代早已成為編年史的一個段落,但這種文化習性還帶著巨大的慣性在持續(xù)著。中國人剛剛有一部分人小康了十年八年,但舉目所見,耽于逸樂歌舞升平的景象卻像是已經(jīng)國泰民安三五百年的樣子了。對于災難與風險,更多國人的選擇是視而不見,或者遺忘。面對來自海洋的危險,封建帝王的選擇是海禁。這讓我想起一個二戰(zhàn)時的故事。諾曼底登陸戰(zhàn)前夕,盟軍秘密集中了大量的艦船在英國海岸。艦船實在是太多了。為了不走漏風聲,艾森豪威爾為首的盟軍司令部,決定讓英國沿海居民后撤一段距離。但這個決定引得邱吉爾首相憤怒咆哮:英國人的習慣從來就是逼近,而不是離開海岸!不行,任何理由都不能讓我們作出這樣的決定!結(jié)果盟軍不得不采取別的措施來保證計劃的施行。但是,中國傳統(tǒng)對付海上威脅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海岸一帶堅壁清野,讓已經(jīng)去到近海的漁民,燒船毀網(wǎng),遠退到內(nèi)陸。以相對狹小的陸地的自我封閉來對付開闊狂蕩海洋上的危險!而在我們漫長的歷史上,海洋只是海邊草民收獲一點魚蝦的水上牧場,至多,也是在故鄉(xiāng)無以為生的人們流浪異國求生的危險叢生的通道。而不是一個民族豪邁的情懷,不是安身立命的堅實國土,不是富國利民的資源寶庫,當然,更不是不可侵犯的神圣主權(quán)。使國人海洋意識蘇醒,切膚感受到海洋主權(quán)之痛苦的是一部血腥的近代史,一個帝國的幻夢破滅,中華民族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這次有幸隨中國漁政南海總隊9天8夜的南海之行,絕對不是一次輕松的觀光之旅,其意義也絕不止于一個寫作者對漁政行業(yè)的一次貼身觀察與體驗。因為南??傟犙埠绞亟福@些作為本身,就蘊含了更為豐富的意義。一個后發(fā)的國家,開始意識到海洋的重要,并且行動起來,開始維護自己天然的權(quán)利的時候,卻因為曾經(jīng)的被殖民,因為后發(fā),因為文化基因中海洋意識的缺乏,使一個國家維護主權(quán)的行為,也那么航道曲折,波譎云詭,那么需要智慧與堅定。好在,我們已經(jīng)在海上了。海圖上的航線雖然有些曲折,但終歸是指向遙遠海疆,是前方,就像我站在302船的駕駛艙里,看到南中海上,臺風過后,終于迎來壯美的日出一樣!那時,我感到不是一艘船在劈波斬浪,而是整個中國,正在走向海洋!中國要走向世界,沒有辦法不通過海洋!

編輯推薦

《看見》編輯推薦:用心和腳丈量文明之間的距離,用口和筆雕刻靈魂深處的碑銘。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繼詩集《棱磨河》,長篇小說《塵埃落定》、《空山》、《格薩爾王》,長篇散文《大地的階梯》后,沉寂了兩年,首度結(jié)集出版隨筆精粹,全國各地同步盛大上市。在這個混沌的世界中,你我如塵埃般的生命,究竟該循著怎樣的軌跡,才能找到靈魂的棲居之地?他是自然之子,從生死邊緣活過來,面對這豐富多變的世界,他告訴我們要想看見世界,就請先看見自己。這是當代中國最美的散文,同您一起品位文學之真,感悟生活之善,游歷自然之美;這是當代中國的《瓦爾登湖》,為您展示一個清新明凈、詩意盎然的人生之境,帶您體會更簡單的生活、更純凈的心靈,更崇高的精神。

名人推薦

阿來的散文,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一種多維度交織的散文,一種有聲音的散文,也是一種重的散文。它的重,就在于他那干凈的文字后面,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世界、人生和存在的追問?!乃嚺u家 謝有順阿來的隨筆充滿了對工業(yè)文明深層次的思考,對不同文化之間進行對比、梳理,有縱與橫的比較,有內(nèi)與外的比較,有中與西的比較??芍^是一曲生活交響曲,更是時代的進行曲,但它是多聲部的?!袊鲄f(xié)創(chuàng)研部主任 胡平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看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04條)

 
 

  •   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阿來隨筆,當代中國最美的散文!
  •   阿來的散文集。我只要看見有關(guān)介紹書籍的文章里有自然、草木、行走、讀書等字眼時,就恨不得趕快下單買來看看。阿來的這本書是其近來年行走的經(jīng)歷和讀書心得,當然就少不了自然之美。
  •   一直以來,喜歡阿來的作品,幾乎收藏了老人家所有的書。隨筆,能讓人近距離的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以及一個作家的良心。
  •   第一次讀阿來的隨筆,跟他的小說一樣,也與西藏有關(guān),我喜歡與西藏有關(guān)的文字,喜歡了解西藏,了解,神往。。。。。。
  •   一直喜歡阿來的文字,從《塵埃落定》到《看見》,都是我非常喜歡的。值得看一看。
  •   阿來的隨筆寫的這樣美,令人震撼,好句比比皆是,字字珠璣,現(xiàn)場感也很好,向往西藏啊,在阿來的筆下,此情可慰。
  •   阿來的書一直很有撼動人心的力量,對自然、生命的認知發(fā)人深省?!犊匆姟芬彩侨绱恕?nèi)容自不必說,此版紙張硬度適中,文字大小適中,閱讀觀感很好。推薦!
  •   看過阿來的小說,隨筆這是頭次閱讀。期待很精彩
  •   看過阿來作品的人都會知道他的文筆很質(zhì)樸。這本書似乎是他的《格薩爾王》的番外吧~~慢不得錯的~
  •   阿來老師的看見,很能沉淀人的心性。我們一直在路上,看不同的風光??匆娛裁矗蛉硕?。
  •   以前看過阿來的《塵埃落定》,這次又讀,感覺良好
  •   阿來是我的精神導師,看他的隨筆,精神的超度!
  •   阿來的散文,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簡單而別致,精致而典雅
  •   喜歡阿來的塵埃落定,就買了他的這本書。書的質(zhì)量不錯。
  •   是看了《塵埃落定》才注意到這本書的,喜歡阿來
  •   初識阿來是讀到他的一篇文章【大地的語言】,買這本書是為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包裝很好,送貨速度一如既往的快
  •   吸引人的是作者阿來對事對物對生活對當下的思考
  •   阿來作品,百讀不厭
  •   喜歡阿來的作品
  •   阿來是真正用心用情寫作的人
  •   真實的阿來!
  •   很喜歡阿來的書,讓人受益匪淺。
  •   阿來的文字總有神奇的魔力,很安靜很舒暢,享有股流水緩緩的從身上流過~
  •   還沒有看!阿來的書挺喜歡的,看完再來評論yn
  •   阿來大家手筆!
  •   阿來的書總能讓我平靜下來
  •   阿來的書,都很好。
  •   喜歡阿來的書,這本一直等著看呢。
  •   一如阿來文風
  •   阿來的書一定要看!
  •   阿來的文筆很好
  •   一直喜歡阿來的書,文風大氣,才思淵博,很滿意!
  •   很好的一本書。呵呵,度過之后,覺得韓寒是炒作出來的作家。
    同時買了塵埃落定和看見
    決定先讀《看見》,,,了解一下作者,,,再讀《塵埃落定》。。。
  •   細膩的筆端亦如細膩的人,有些細膩的情感本不知如何去抒發(fā),在這本書里卻可。適合安靜下來,掠去浮躁,沉沉穩(wěn)穩(wěn)的與有些陌生的世界人生錯交流對話。隨筆,赴隨筆端,人生展現(xiàn)。
  •   讀書,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感覺了。讀啊來的《看見》就找到了感覺。書中比較爛漫的思想、讀起來很輕松,卻又不失思考的空間。建議一讀
  •   之前看過他的塵埃落定,相信這本也是不錯的選擇,待讀
  •   這本書能讓人體悟生活,感受自然的樂趣
  •   看見了你的世界,照亮了我的遠方。
  •   喜歡隨筆,靜下心慢慢的欣賞。
  •   看了一些,讓人產(chǎn)生深刻的感悟,不應忽視了生活中的美。
  •   更喜歡他的塵埃落定,現(xiàn)在的筆澀了。
  •   看塵埃落定的時候,幾度看哭,我喜歡的作家,喜歡的描寫方式,
  •   女兒喜歡這本散文,提高孩子閱讀力和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   美,經(jīng)典,淡然的生活
  •   很久沒讀他的文字 熟悉的感覺 舒服的文筆
  •   我最初認識他是在高三語文卷上,后來看他的塵埃等作品,漸漸喜歡他,不是他文字多么華麗而是那種情感豐富
  •   以前看過他的《大地的階梯》,如今捧起這本隨筆集,更有意義,更好看。只是紙張稍差一點。
  •   讀起來很悠然。。。。感覺很好,文字描寫很清晰
  •   ?。。?!我居然忘了還有這一本,,書非借不能讀也!
  •   正在讀,紙張質(zhì)量不錯,內(nèi)容不敢對大家作什么評價,但是不是我期待的
  •   很好 還沒讀完
  •   適合安靜的讀
  •   好像看看外面的世界!
  •   好!中華文化的新元素!
  •   要細細品味,有意義
  •   相信讀后會有許多感悟
  •   別人推薦的,很好看,本人很喜歡。
  •   內(nèi)容豐富,能啟發(fā)人的思考
  •   書挺厚,內(nèi)容很有深意,文字精煉適合慢慢閱讀,平裝。
  •   不錯的故事,很好的商品,物流速度很快,給好評
  •   今早看了幾篇文章,很喜歡,推薦
  •   非常喜歡,這本書很好看
  •   這次購買的幾本書非常滿意,印刷質(zhì)量很好,并且內(nèi)容都是我想要的。
  •   值得推薦的幾本書
  •   孩子非常喜歡這本書,收到貨后就一直抱著看,下次還會再來的。
  •   好書要大家分享,看書不能只看一方面,應該吸收百家所長
  •   到現(xiàn)在為止,我好像還沒有看。
  •   朋友推薦的,很期待
  •   買錯了,同名書的遺憾
  •   很好很強大!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質(zhì)量!
  •   我買書都是在當當
  •   隨筆集合綜合了許多內(nèi)容不便細言,但其沉靜的思路非常適合于今年身處這個浮躁時代之中的年輕人品讀
  •   書還沒看,朋友推薦的!
  •   還沒有看,寄給弟弟了,他看完我會分享。
  •   沉淀
  •   很好,就是封面有一點皺,不幸的是剛買就降價了
  •   很少看這類型的書,感覺還不錯
  •   包容的智慧
  •   慢慢享受~
  •   一直很喜歡白色主調(diào)的封面,內(nèi)容也很不錯。有所收獲
  •   排版也不錯
  •   啊來的文章看了很多,這本一樣的好
  •   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純文學。在當今這個時代,這樣的作者不多,這個水平的作者也不多呀。
  •   果然是好00,沒買錯!
  •   沒看,送給朋友的
  •   收到書的時候還是很驚喜的,因為封面很干凈,而且也沒有折損。

    封面干凈大氣,就和作者的文字一樣。
    我一直很想去別處看看,領(lǐng)略一下這世上的各樣風景和風情,可是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未能成行,因此我對那些看過許多風景的人總會有些許的羨慕。
    阿來的散文很好,不過我說不出好在哪里,呵,我覺得在閑暇時拿本散文,懶懶的讀上幾頁,是非常美的享受,能夠讓人去去心底的浮躁。
    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許多許多,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事,可是我們看見的太多東西,都是被動的接受的,無用的有用的混雜在一起,我們每天所接收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的想法。看見的會影響你所思想的。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分辨,去主動的看,不是有句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么
  •   這是第一次讀阿來的短篇散文,之前看了他的長篇散文《大地的階梯》感覺很好所以才買這個短篇散文的集子,但是有點失望,覺得短篇散文里的阿來由于過于讓自己的視角邊緣化(用一種獨立于漢族、獨立于現(xiàn)代化的眼光),而顯出一些造作。當然,這只是部分文章給我的感覺,還是有一部分不錯的作品的。和短篇散文比,阿來的中短篇小說還是不錯的。
  •   作家多年的隨筆集,有些參差不齊。
  •   這本書是作者主要收錄的是作者寫的關(guān)于自己寫的不同小說的感觸和一些獲獎致辭等等,建議讀過阿來寫的小說的朋友看看,會對他有更深刻的了解。對于從來沒有讀過他的作品的讀者來說,如果不是特別需要,這本書也可以不買,我是在搞活動的時候買的。不過,對于對作者一無所知的讀者,比如我,通過讀了他的這本書,還是有點感觸的。建議:按需購買!
  •   很不錯的書,買了很久了,今天才有時間來寫評論。很值得買。
  •   這本書對我來說讀起來比較吃力,可能不太習慣作者天馬行空的形象力和無與倫比的類比能力。書的內(nèi)容比較雜,讓我很難讀進去,可能是我欣賞不了吧。
  •   還沒拆,還沒送,看起還好吧。
  •   內(nèi)容印刷都非常好。物有所值
  •   買了兩本,送了一本給朋友。
  •   大概瀏覽了一下,沒有《塵埃落地》那樣給人以沖擊力,看以后會不會再看了,不看似乎有些對不起阿萊……
  •   看得見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看見這個世界!當初就是被這句話吸引的,封面也很有感覺,到手后覺得一般,看不太懂。
  •   太喜歡阿來,以至于滿100元選擇贈書時毫不猶豫的點了這本,阿來其實不是很適合寫散文,整體看來質(zhì)量有些參差啊,但可以從中了解一點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最深的來源。還是看塵埃落定吧,百讀不厭的。
  •   還是喜歡阿來以前的文章,更有民族性和文化深度!
  •   本人沒看。這本書剛出來的時候是八月份在新浪微博上看到的。然后我打算買了送給我一朋友。 這就買了
  •   由大地的階梯開始看阿來的書,這本還不錯,書里有的觀點挺贊同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