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作者:陸天明 頁數(shù):475 字數(shù):40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三十年了。 我的文學創(chuàng)作又走過了三十年的路?! ∈恰耙桓惋L月”,還是“一蓑煙雨”,抑或是“波濤萬頃”? 上小學三年級時,寫作文:《我的理想》。我說我要當“作家”。我上學早。寫作文的那年我七歲。我那個被多年的肺癆病已經折磨得幾乎要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父親,看到我的那篇作文,非常欣慰地說:“好啊。我兒子也想當作家了。”他年輕時的理想就是要當作家。但不幸的是,他是巴金筆下“覺新”式的人物,一個大家族的長房長子,終歸屈服于生活的壓力,為了顧全家族的生活“大局”,無論哪方面,都“痛苦”而又“自覺”地放棄了他個人的理想?! ∪旰螅懒?。還是死于肺癆。死的時候才三十歲。 在此之前和之后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并不知道他曾經想當一個作家,并不能體會那天晚上他站在寫作文的我身后,所發(fā)出的那一聲喟嘆里所飽含的全部傷感意味。也許他活著時,覺得我太小,就沒想到還有那個必要跟我細細地說說這些?! ∮诌^了十年,我離開上海,離開母親,要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戰(zhàn)天斗地”。母親為我準備行裝。全部的行裝就是一個舊帆布箱和一個舊鋪蓋卷。她卻把父親十九歲時發(fā)表的一些小說和詩歌,還有抗戰(zhàn)時期他流亡昆明一路上寫的日記當作唯一的“遺產”放進了我的行李里?! ∥疫@才知道自己和畢生經商的父親在精神上一度是多么的接近。兩代人的文學夢,兩個世紀的掙扎生涯,讓我覺出許多的心酸和沉重。所幸我迅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社會變革的大洪流中去了。我可以活得和父親不一樣。雖然,我也曾得過肺結核(是父親傳染給我的?說不清),但我可以不再用一個“舊時日肺癆病人”和“只屬于一個大家族”那樣的蒼白軟弱和絕望去處置自己的一生,去處置自己的文學夢?! 〈笪鞅鞭r場難以想象的艱苦貧瘠,不僅讓人同樣難以想象地徹底治好了我的肺結核,還給我心底鑄進了西北漢子常有的那種倔強和愚拙。大概就是因了這種“倔強和愚拙”,農場十二年,我一次又一次主動放棄了種種充滿另一類誘惑的人生選擇,執(zhí)著地在那戈壁荒漠上做著文學夢?! ∫痪牌呷?,在到農場的第十個年頭,我終于寫出了平生第一部“大作品”,一個知青題材的四幕話劇《揚帆萬里》。這部作品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關注。西安電影制片廠要將它拍攝成電影。上海要發(fā)表它。蘭州北京西安烏魯木齊以及東北和別的一些地方的大大小小的劇團將它搬上舞臺演出。其實那時候,我一共只看過三個國產的劇本:《槐樹莊》《第二個春天》和《年青的一代》。只看過一個話劇演出,還是那個永遠激動我的《年青的一代》。那還是在離開上海前看的。后來在農場宣教組倉庫里,翻揀到一本契訶夫的戲劇集,半本易卜生的劇本集。記得當時反反復復地讀,一直到把它們讀破。也就是像羅蘭·巴特說的那種“抬頭閱讀”,讀一段,抬起頭來默想細究,“將其切割,亦因迷戀,又將其恢復,并從中汲取營養(yǎng)……”我的倔強和愚拙,同時也體現(xiàn)在:我寫作,只是覺得自己心里有話要說,要對這個世界表白什么。我要叫喊。要喊出屬于我的那一聲來。在底層的十多年生活,面對這個世界,我總覺得自己心里有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的聲音要發(fā)出??偸侵庇X到,這個世界需要這樣一種聲音。這愿望,這直覺,這沖動和向往極其真誠而又無比強烈。甚至強過初戀時的那種可以說無與倫比的沖動和向往。至于這樣喊出的“聲音”是否時下或教科書上界定的那種“文學”,我不管。也許正是因了這種愚拙的真誠,我的這第一部“大作品”在當時確實打動了不少的人。后來,也是因了這部作品,我才被北京一個專業(yè)文藝團體看上,把我全家調進北京。我也因此開始了自己三十多年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生涯。 但我創(chuàng)作上真正的新生,卻開始于“四人幫”倒臺?!八娜藥汀钡古_,讓起步于“文革”期間的我,有可能開始一場徹底的“蛻變”。這對我個人,對我這一代人來說,在精神上,具有哈姆雷特式的“絕對意義”:“是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道必須跨過去的大坎。當文學藝術的春天重歸人間,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將充滿藝術個性地回歸到它的本真意義上來。因為時代使然,我們這一代人曾經一度失去過,或者說忽略過自我和藝術個性,而要重新找回自我,談何容易!要重新確定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作個性,同樣“談何容易”??!我們必須要像幼蛇蛻變那樣,從緊緊包裹束縛著自己的“舊殼”中蠕動掙脫出來,必須先用鋒利的“手術刀”細細地解剖自己。需要認真地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人”。而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恰恰是認識自己和認識“人”這樣一種最復雜又最完美的“東西”。是自己拿著刀,一刀一刀地切割自己的肌膚。是舐食自己的血水,以此去重新獲取新生的力量?! ∥矣谜荒甑臅r間徹徹底底地沉到一個鋼廠里去生活。每天跟著工人三班倒,春夏秋冬、日日夜夜,以重新獲得普通人的生存感覺,站在普通人的立場去重新認識眼前的這個世界,借此來擺脫那個舊我。同時又大量閱讀能找到的新小說、新理論著作。并且寫了兩部長篇小說,一部是《桑那高地的太陽》,用它來回顧自己這一代人是怎么失去自我的,以從容告別過去。然后又寫了那個《泥日》,以確立自己新的創(chuàng)作定位。學會不看任何人的臉色,只憑自己的心靈感覺和感悟去創(chuàng)作。尋找一種完全屬于那個叫“陸天明”的男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力圖發(fā)出一種只有那個叫“陸天明”的男人才發(fā)得出的聲音。邁出這沉重而又必需的一步,找回創(chuàng)作上的自我,我用了將近四年的時間。那時我已經快四十歲了…… 不蛻變便會被閹割?!笆腔钪?,還是死去?”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之所以能堅持著寫下來,還是得歸功于自己那個最原始的創(chuàng)作動機:要對這個世界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同時也要歸功于一種最本真的生命動因:視天下為己任。我清楚地知道,我們這一代人是有許多東西可以總結和必須加以糾正的。但是,我們幸運地從時代那兒獲取了匯聚了又膠結了這樣一種熱源,把文學創(chuàng)作和民族命運、人民需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那樣,就沒有人能擋住一個男人發(fā)出自己的聲音。我們和每一代的年輕人一樣,都做過一些錯事,但許多事情我們是在自己心里的真實感受驅使下去做的。錯了,也該由我們自己來負責。我們的靈魂是真實的,是完全可以面對歷史的。我始終堅信,文學必須屬于人民,是應該也是能夠在歷史的進程中發(fā)揮它可以發(fā)揮的那一點作用的。我們不能把文學創(chuàng)作所必需的個性化,擴大到,以至于極端化到私人化隱私化的地步,更不能因此極端地認為,文學只有在脫離現(xiàn)實脫離社會,完全不講它的社會功用和大眾閱讀權利的情況下才能完成它的升華。這也是我在發(fā)覺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國當代文學不可避免地開始萎軟蒼白,決定實現(xiàn)我自己創(chuàng)作的第二次回歸——向現(xiàn)實回歸,向大眾回歸的主要原因。它讓我在整個中國發(fā)生巨大社會變革的歷史進程的關鍵時刻,下決心要用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去參與這場變革。即便這樣的寫作被一些先鋒的“理論家”冷落過,也絲毫不能動搖我繼續(xù)實現(xiàn)這二次回歸的決心。這樣的作品,最典型的就是《蒼天在上》《大雪無痕》和《省委書記》。這幾部作品,嚴肅,沉重,樸實,沒有任何時尚元素和花哨的個性玩弄,卻在大眾中引起極其強烈的反響,一版再版,印數(shù)已達幾十萬,至今還在不斷的再版中,不僅被收到各種集子里,還被改編成電視劇、舞臺劇。由它們而拍成的電視劇,播出時,最高收視率達到百分之三十九……即便如此,我并不認為,它們是完美的。我不認為它們是完美的,并不是因為它們曾經被那些“理論權威”冷落,而是以我的文學感覺和文學本真的意義去衡量,我始終認為,一個作家和一個民族的文學創(chuàng)作,真正成熟的標志應該是既被自己的人民認可,又在文學史的進程中有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中國的文學產生在中國這塊土壤上,又要讓它在中國的歷史進程中發(fā)揮它能夠發(fā)揮的應該發(fā)揮的那點作用,就不能回避我們大眾的閱瀆接受程度。它應該是既深刻,又好讀,既文學,又大眾,既充滿著深層次的形而上意味,又洋溢著當代的生活氣息,既有作家獨特的個性魅力和獨立思考的張力,又具有涵蓋時代和歷史的廣度和深度……我知道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但我將繼續(xù)努力。我的《木凸》《黑雀群》《高緯度顫栗》,包括最近創(chuàng)作的《命運》,都屬于在向這個目標靠攏的嘗試之作。我在一點一點地積累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我一定要再向前跨那么一大步,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真正接近這個目標…… 這些年,我常常深夜捫心自問:天明,你在變嗎?你變了嗎?是的,我在變。我變了。我不斷地在變。一種不可推卸的使命感讓我不能重復自己,不能在原地踏步。我必須在變。但我又沒有變。我要求自己不變。不變的是,我希望自己永遠能夠以一個“熱血青年”的面貌出現(xiàn)在中國文壇上,出現(xiàn)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始終那樣真切地關注著,并全身心地融入到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自己的人民為爭取更加美好未來的奮斗中去,雖然老之將至,老已降至,我必將不可挽回地衰老……一天比一天地衰老…… 去年,我回老家南通一次。到墓園去看望了父親。一個六十歲的兒子去祭掃三十歲的父親??粗鴺O其簡陋粗糙的水泥墓碑上他那個極年輕極清瘦極憂郁極聰慧又極無奈的神情,我哽咽了。我該對他說些什么呢?“父親,你兒子終于成了一個作家了?!边@話好像三十年前就該說了?!拔疫€會寫下去的,直到把心里要說的那些話都說出來為止?!边@話好像也不準確,只要你關注人民的命運,心里的話有說得完的那一刻嗎?“我知道自己還沒寫出最好的作品,為此,我將不懈努力?!睅资炅耍€用得著來對父親表這個態(tài)嗎?三十歲的父親早就了解了自己這個六十歲的兒子:他一生的努力就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寫出一部更好的作品而不惜一切。兩代人的文學夢。兩個世紀的生存努力。我和我妹妹,我和我兒子,我和我的作家朋友們,我和我那些親愛的讀者們,我和所有還活著的中國人,中國的平民大眾,我母親,我弟弟,我親戚和非親戚們……我們不曾放棄,也不會就此止步,為了兩代人的強國夢,為了那兩個世紀的復興之路……我將持續(xù)地用我固有的那種倔強和愚拙寫下去,而不管別人會說些什么!
內容概要
《省委書記》是第一部全面表現(xiàn)我國當代高層政治生活和高層政治人物的長篇小說。作家以史家的氣魄、恢宏的氣勢、懸念迭出的筆法,在雄渾厚重的底色上,大膽地進入“省委書記”這一鮮為知的領域,成功地塑造了以省委書記貢開宸為代表的三代省委書記形象,生動細膩地描繪了他們面對信念、事業(yè)、良心、家庭、情感、挫折和失誤所表現(xiàn)出的激情和英雄主義悲壯。
作者簡介
陸天明,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成員,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石河子大學、原江西大學客座教授,曾當過農民、農工、小學教師、農場機關干部?,F(xiàn)供職于中央電視臺電視劇制作中心。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命運》、《泥日》、《蒼天在上》、《省委書記》、《大雪無痕》、《桑那高地的太陽》、《黑雀群》、《高緯度戰(zhàn)栗》、《木凸》。同期創(chuàng)作的同名長篇電視連續(xù)劇《蒼天在上》、《大雪無痕》、《省委書記》,播出后,在國內均引起強烈反響。作品曾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飛天獎、金鷹獎等多種國家級大獎。
章節(jié)摘錄
相安無事地跟隨貢開宸六年的那雙皮鞋,竟然在那一剎那間,露出了它早該顯露的那種頹相:鞋跟突然松動,并眼看就要脫落下來。當時,他正應中央領導的緊急召見,要從省委大樓前那個極其莊重開闊的院子里,趕往十六公里外的軍區(qū)空軍專用機場,飛赴北京。鞋跟的脫落,著實讓他好一陣不自在,不痛快。夫人病逝快一年,類似這種小小不言的“不自在”“不痛快”已經發(fā)生過多起。比如,忽然的,怎么也找不見那支他特別喜歡的英雄金筆了……忽然的,那年冬天為去德國訪問而特意添置的黑呢大衣上居然出現(xiàn)了一批大小不等的蛀洞,而這件高檔的黑呢大衣至此為止,一共才穿過三次,完全應驗了夫人生前反復叨叨過的一句話:呢料衣服越是久藏不穿,越容易招蟲蛀……然后,忽然的,又發(fā)現(xiàn)臥室大衣柜柜門上的鉸鏈和通往院子去的那條木板廊檐上的木頭欄桿紛紛開始松動……繼而,包括早年寫的那份自傳、一直在手頭放著的幾本相冊、臨睡前經常要隨手翻它一翻的那套中華書局影印版的《資治通鑒》……統(tǒng)統(tǒng)找不見了,完全莫名其妙、一頭霧水。有一回,甚至連身份證也找不見了。平時,像身份證這一類小零碎東西都是由秘書郭立明替他保管的。而那天,這個郭秘書居然聲稱一個星期前貢書記親自從他那兒取走了身份證,并強調,一直也沒將它還回來。為此,郭秘書還出示了《工作日志》為證。郭立明在貢開宸身邊已經工作了好幾年。這人心細,從被調到貢開宸身邊的那一天起,就堅持每天使用一本很厚的《工作日志》,記錄貢開宸的每一點活動。這本《工作日志》足有四五公分厚,用褚石色磨砂小牛皮精心裝幀?! 鞍?,你這個郭立明!我取身份證,干嗎使啊?”貢開宸啞然失笑道。他如此反問,當然有充分理由。因為,平時在省里,他的確用不著這身份證,即便去坐民航班機,臨行前,省委辦公廳肯定會給機場有關方面打招呼,機場方面肯定會安排一條重要貴賓專用通道供他使用。他和他所有的隨行人員就可以一律地免去必須使用這身份證明的一套又一套“麻煩事兒”?! 拔也恢滥翘炷鸀槭裁匆獜奈疫@兒取走您的身份證。但,您確實取走了……”三十剛出一點頭的郭立明紅起臉,惶惶地站著。那本大十六開本的《工作日志》則攤開在辦公桌上。“您取走后,一直也沒還給我。要不然,在《工作日志》上我一定會有記載的?!逼綍r性子顯得有些過分陰柔的小郭,每每到這種“關鍵時刻”,就會特別的固執(zhí),甚至會“寸步不讓”。后來,貢開宸恍然想起,身份證確是他自己取走了的:有一回去省人民醫(yī)院住院部干部病房看望一位老朋友。老朋友的孫女剛考上大學,聽說了他的身份,十分好奇地問: “你們這些當省委書記的,人稱‘封疆大吏’,聲名顯赫,權重一時,大概就不必像我們這些平頭百姓那樣,還要辦什么身份證之類的東西了吧?”他笑道: “那,也得辦哦。我們都是共和國公民嘛?!蹦桥⒃趺匆膊恍?。他就笑道: “好嘛好嘛,有機會一定讓你親眼瞧瞧‘省委書記的身份證’?!贝蟾啪褪悄翘鞆尼t(yī)院回來,向郭秘書取了身份證。但后來,再沒可能擠出一塊完整的時間去看望那位老朋友。老朋友的那位孫女因此至今也沒見著“省委書記的身份證”。而身份證也就一直在他辦公桌抽屜的一只角落深處,靜靜地撂下了?! ∩宪嚽埃昧Φ囟辶藥紫履_,把松動的鞋跟又強安到鞋底上。 家里應該還有幾雙質量很不錯的皮鞋。但他懶得去找。 假如夫人還在,這樣的事,應該說是絕對不會發(fā)生的。但她先他而去了…...她跟他同歲,不過小他幾個月而已。她在一個直屬中央部委管轄的駐省科研單位里做行政工作,算起來也是個老資格的副廳級領導干部,也是大忙人,忙得連雙休日都不照面。很多年前,他曾經笑著跟她感嘆過,說自己“苦啊”,有老婆跟沒老婆一個樣。她默默地一笑,然后很平靜地告訴他,肯定不一樣。 “如果有朝一日,我走在你前邊,你就能體會到了,這個家……”說到這里,她忽然停頓了下來,神情略有些黯淡,過了好大一會兒,才恢復了常態(tài),淡淡一笑地繼續(xù)說道, “有我,跟沒我,還是很不一樣的?!薄 ‖F(xiàn)在,他確實體會到了.有她,跟沒她,真的不一樣?! ∷f話,總是那么平靜、簡潔、準確、有條理,跟她的微笑和為人一樣?! ≤囮牶芸祚偝隽耸∥笤耗莻€用花崗巖砌成的大門樓子。他喜歡花崗巖。它樸素、堅硬、大氣。當時有人建議用較為華麗的云紋大理石來裝飾,被他一口否決,各種規(guī)格的大理石板都已經拉到工地上了。還是被他一口否決。他就是希望省委大院能夠整體體現(xiàn)一種他追求的“樸素、堅定、大氣”。他認為,這對于全省幾十萬干部也是一道無聲的命令、一種有形的腳注和潛移默化的滲透、輻射,既是永恒的昭告,又是借政治場景去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一次絕好機會,是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大院整修完工后,果不其然,許多人,尤其是頭一回踏進此大院的人,紛紛感受到一種“震撼”。那一片片烏黑的樹林和傍晚時分從樹林深處掀起的陣陣林濤,映襯著大樓略顯生硬而又堅定的線條,再加上院子里那種難以名狀的安靜和潔凈,似開闊又幽深,既包容又單一,無處不顯現(xiàn)著某人雄渾厚重而又孤獨的背影…… 說到“背影”——其實,貢開宸很少有那個閑暇時間,獨自在他精心構筑的這個大院里散上一會兒步。充其量,驅車進出大院時,假如心情還不錯,他會略略地側過臉去,透過那深色的車窗玻璃,朝著大院的某個角落愜意地瀏覽上幾眼。而今天,他連這種瀏覽的心情都沒有。
編輯推薦
《陸天明文集6:省委書記》是第一部全面表現(xiàn)我國當代高層政治生活和高層政治人物的長篇小說。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