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年01月 出版社:湖南文藝 作者:(奧)茨威格 頁數:286 譯者:周正安
Tag標簽:無
前言
文學作品四大門類里,散文不同于詩歌、小說,如果說詩歌是屬于精神史的,小說是屬于社會史的,集中眾多藝術功能的戲劇是屬于廣義文化藝術史的、超越文字符號表達的多功能空間藝術,而散文則是最具群眾性的、最廣泛地介入生活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的獨特文學現象。莫里哀的一部喜劇里有一則這樣的對話,甲問乙:什么叫做散文?乙答:你現在說的就是散文??刹豢梢赃@樣理解:散文,其實很平常,我們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對散文感到親切。也因為這樣,散文作為文學術語,表述的是相對說比較寬松的概念,它當然必須具有不可缺少的文學素質,但又不是很規(guī)范的,而是比較自由的,英語Essay,一般譯作隨筆、絮語、試筆、小品,都強調書寫的自由。它是一種文體,然而自由到可以有多種不同形態(tài),涵蓋書信、日記、游記、回憶錄、札記、序跋、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雜感,甚至政論中“筆端常帶感情”的那一種。隨著文學的發(fā)展,十九世紀初還開始出現了詩與散文之間的邊緣門類散文詩。文學家以外,它的作者廣泛到包括藝術家、音樂家、演員以及哲學家、科學家、史學家,乃至政治家、宗教徒、旅行家,等等。自然表達寫作的散文成為最富親切感的文體,書寫時幾乎不必考慮詞語或文辭的張揚,不用防備文采文風對心靈本真自然流露的掩蓋,真實成為散文的根本特征。散文寫作最能完好保存并凸顯作者被觸動的瞬間感覺,和深入思考的曲折反復原初狀態(tài),成為與他人對話同時也和自己對話的最優(yōu)選擇,理解自我和重構自我的最佳方式。它“載道”,是說理的,但不是說教的;它“言志”,是抒情的,但不允許矯情。它的最優(yōu)化境界是融“載道”與“言志”為一體。樸素的寫作排除最小的做作的干擾,散文的本性是真實。散文藝術的最高目的只是強調真實。散文求美,而美是真實的伴隨物。正因為這樣,散文擁有最多讀者。可能有多種不同原因,有的人很少讀詩,有的人不愛看戲,有的人不看小說。不是文學愛好者也讀散文,也寫散文,不一定為表示文化能力高低,表示興趣廣泛或精神境界雅俗,散文作為文化現象對任何人都是親切的,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成為散文愛好者,成為散文的“編外”作者,不是想成為散文家,只是有那么一種自信,一種需求:我可以也應該寫。就這樣,和其他文學門類相比,散文的閱讀頻率最高,影響面最廣、最持久,散文有著最強大的作者隊伍,多種文化力量推動散文藝術不斷發(fā)展。因此當然,眾多散文名作成為世界文學寶庫最吸引人的亮點。西方和我國的古代典籍幾乎都是散文的經典之作。在我國,舊時沒有讀過四書五經的算不得讀書人,沒有讀過《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的被認為是沒有文化的人,就像西方沒有讀過《圣經》的不算有教養(yǎng)的人,沒有讀過荷馬、柏拉圖不算有文化的人。中華民族是善于創(chuàng)造也善于通過文化交流吸取他人長處的,五四新文學運動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本國文學歷史和現狀的重新審視,對世界文學的成就和走向的高度關注,成為新時期文學發(fā)展的巨大推動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被“四化”浪潮激活的出版事業(yè)噴發(fā)出多年受壓抑的無窮潛力,呈現空前的蓬勃發(fā)展勢態(tài),湖南文藝出版社的前身湖南人民出版社文藝部及時推出的數量可觀的外國文學名著中譯本中,就有選譯從古代到現代世界散文名著的《散文譯叢》,受到讀者的熱情支持,幾乎每隔不到兩個月就有一種新書出版,大多數讀者都以讀到每一種新書為快。這使我們受到極大的鼓舞。我們體會到:出版工作的起點是對讀者需求的理解,出版物的生命在于是否恰好滿足讀者的欲望,不會讓讀者失望的出版物,必須是內容充實精粹、高文化品格、高人文素質的。我們仍將朝這個目標努力。改革開放二十五年不算大的時間跨度里,從開始興起緊接著不斷升溫的、為回應讀者渴求而日趨熾熱的出版熱,是我們國家走出封閉后最引人注目的革命性變化之一,這個變化還在不斷擴展和深入。出版事業(yè)高速度發(fā)展的大格局下,讀者的選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強烈而持久的挑戰(zhàn),我們的應對首先是全面認知、嚴肅考慮讀者的需求,依據它迅速作出編輯、出版、發(fā)行運作流程的必要調整,《散文譯叢》要努力做到成為一系列真正意義上的散文名著組成的具體可見的散文藝術史。散文先賢的貢獻燦爛豐饒,必須努力從散文史的高度上把握散文藝術發(fā)展脈絡,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地展示散文藝術達到的高度和動人魅力。必須從宏觀上把握散文名著的經典性。除已知的有顯赫地位的公認具有散文文獻價值的名著,還應該注意到那些可能存在的缺口,那些不顯眼的永恒的文學火種,那些不應該被遺忘而曾經被遺忘,因其永恒的輝煌而終于不再被遺忘的名著,這對于一套系列展示散文名著的叢書是不可缺少的,缺少將是叫人感到遺憾的失誤。翻譯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工作質量,根本的保證是譯文的質量。譯者的責任是提供忠實的譯作、用傳神之筆消除不同語種形成的閱讀障礙,盡可能讓讀者如同讀原著一樣通過本國語言欣賞、解讀原著。對于準確理解原著,善于用本國語言表達原著內容的譯者,讀者是會像尊敬原著作者一樣尊敬他的。我們頗感欣慰的是,讀者對《散文譯叢》的譯文總體上說是肯定的、滿意的。譯介外國文學作品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們的選擇表示我們的鑒別能力、我們的欣賞水平和高標準的需求,其意義已經超越局部文化事業(yè)而屬于全球性文化建設系統(tǒng)工程的一部分。我們相信,在專家和廣大讀者不斷的關愛支持下,我們將能盡心盡力把工作做得盡可能好些。
內容概要
約瑟夫·富歇,在世時是最有權勢的,也是自古以來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生前很不受人喜愛,身后也很少得到公正評價。無論身陷圣赫勒拿島的拿破侖,雅各賓派的羅伯斯庇爾,還是撰寫回憶錄的卡爾諾、巴拉斯、塔列朗,無論保王派、共和派還是波拿巴派,法國歷史上的名人一提起他,就人人咬牙切齒,個個口誅筆伐。說他是天生叛徒、可憐術士的有之,說他陰險狡猾、見風使舵的有之,指責他是卑鄙警探和無恥小人的有之。一句話,謾罵之聲不絕于耳……對于這位法國政壇上的不倒翁,惟一在幾個朝代都吃香走紅、在心理決斗中戰(zhàn)勝了拿破侖和羅伯斯庇爾的人物,史書避而不提。他的形象,即使偶爾出現在以拿破侖為題材的戲劇或輕歌劇中,也都是可笑的跑跑龍?zhí)椎呐浣恰? 1919年至1933年,茨威格住在薩爾茨堡,在題為《匆忙的鏡中一瞥》的文章中總結了自己在大戰(zhàn)中的經歷:“失去的:從前的悠閑自在,活潑愉快,創(chuàng)作的輕松愜意……留下來的:對世界的更好認識……”茨威格一生著有十二部傳記、九部散文集、七部戲劇、六本小說集、兩部長篇(一部未完成)以及題為《昨天的世界》的自傳。他的作品被譯成近四十種語言。本書作者用獨到的眼光和流暢的語言來為我們描述一個更真實的茨威格。
作者簡介
周正安,湖南大學外語學院資深教授,曾長期從事新聞與文學翻譯工作,在德語國家生活多年,有多部譯著及學術專著出版。
書籍目錄
叢書前言名家評價關于作者作者前言第一章 平步青云 1759—1793第二章 里昂屠夫 1793第三章 戰(zhàn)勝羅伯斯庇爾 1794第四章 政府部長 1799—1802第五章 皇帝大臣 1804—1811第六章 與皇帝斗爭 1810第七章 強加的插曲 1810—1815第八章 決戰(zhàn)拿破侖 1815 百日政變第九章 失落與沉淪 1815—1820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平步青云1759-1783約瑟夫·富歇1759年5月31日出生于海港城市南特,父母親當過海員和商人,祖祖輩輩在海上漂泊,并不是奧特朗托公爵!子承父業(yè)當海員、水手或者船長,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了。但是這個瘦弱、內向、貧血、神經質、丑陋的小伙子,看來根本不具備從事當時確實需要一點英雄氣概的艱苦工作的氣質,他出海兩里就暈船,跑步或者玩男孩游戲一刻鐘就累得不行。父母親不無憂慮地思索,該讓這樣一棵弱不經風的幼苗長成什么樣呢?要知道,1770年前后的法國,還沒有為思想成熟、追求上進的市民等級提供適當的空間。法庭、管理機構的各種職位,形形色色的官員,所有的肥缺,仍然由神職人員把持著。在宮廷任職需要爵位,起碼也得是個男爵。市民們即使在軍隊服役,熬到頭發(fā)花白也不過是個下士。在這個歪風邪氣橫行、腐敗透頂的王國,第三等級處處受到排擠。二十五年以后,這個國家的人民揮動拳頭,要求結束長期被壓抑的狀況,就不足為怪了。
編輯推薦
《一個政客的圖像》由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英雄傳記陶冶情操,激發(fā)感情,催人奮進,毫無疑問,今后的幾十年乃至幾百年,英雄人物仍將以其純潔的本質,主宰著人類的精神生活,但僅僅是主宰精神生活而已。正如拿破侖在一百年前所說的那樣,政治已成為“現代毒瘤”和新的災難。如果確實如此,那么,我們就必須自衛(wèi),看清這些勢力的幕后人物的真面目,揭開他們權術的危險秘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