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

出版社:羅曼·羅蘭、 趙向前 湖北辭書出版社 (2013-01出版)  

前言

提起羅曼·羅蘭,想必大家不會覺得陌生。他曾經(jīng)被《不列顛百科全書》稱為“二十世紀法國文學中最偉大的神秘主義者之一”、“人類深深愛戴的作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1903—1912)、《母與子》(又譯《欣悅的靈魂》1922—1934)在中國擁有著眾多讀者。    1866年1月29日,羅曼·羅蘭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zhèn)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86年,羅曼·羅蘭進入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攻讀歷史,其后又到羅馬法國考古學校(1889—1891)開始研究日耳曼文化。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shù)史,后來又辭去了大學教職,潛心文學創(chuàng)作。這一時期他主要是寫劇本,多取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shù)。    20世紀初,他的創(chuàng)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xù)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fā)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羅曼·羅蘭的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19)、散文集《內(nèi)心旅程》(1942)、回憶錄《貝璣》(1944),以及大量音樂評論,包括七卷本的《貝多芬的偉大創(chuàng)作時期》(1928—1943)。    《名人傳》是他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建功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jīng)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現(xiàn)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就像他在《名人傳》的開篇所寫的那樣:“我們周圍的空氣多么沉悶。古老的歐洲在污濁敗壞的空氣中昏睡。卑鄙的物質(zhì)主義壓迫思想,阻止政府和個人行動。社會在機巧、卑下和自私中窒息。人類喘不過氣來。讓我們打開窗戶!重新讓自由的空氣吹進來!呼吸英雄的氣息?!?   他所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物質(zhì)利益決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為國際秩序的時代,也是一個亟須高貴的精神,甘愿自我犧牲、以痛苦為人類獻祭的榜樣的時代。于是羅曼·羅蘭精心挑選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三位藝術(shù)巨匠,希望以他們所帶來偉大的信息,來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無怪乎傅雷先生在翻譯《名人傳》時也說,他從這些偉人的生涯中汲取了生存的力量和戰(zhàn)斗的勇氣:    “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qū)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著‘我不入地獄誰人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名人傳》又能給予我們什么呢?與羅曼·羅蘭所處的時代相仿,今天的我們,仍然置身于一個物質(zhì)生活極度豐富而精神生活相對貧弱的時代,置身于一個人們紛紛躲避崇高、告別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會里。英雄精神同樣為我們這一代所需要。    在《米開朗琪羅傳》的結(jié)尾,羅曼·羅蘭說,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不說普通的人類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們應上去頂禮。在那里,他們可以變換一下肺中的呼吸與脈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們將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們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滿了日常戰(zhàn)斗的勇氣”。對于我們的時代,這實在是金石之言。    為生活奔忙、擔憂和不由自主的人,以及那些原因各異生活在悲慘境遇中的人,請勿忘記時常來靠在這些偉人身上休息片刻,回憶高尚的情操,超越平庸和狹隘,增加忍受痛苦的力量。那么就讓我們一同走近羅曼·羅蘭,走近他的作品《名人傳》,同他一起探討“什么樣的人才算英雄?英雄人物在歷史上有什么作用?”一起感受英雄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吧。希望每一個有幸閱讀本書的讀者,都能尋找到前進的動力!

作者簡介

作者:(法)羅曼·羅蘭 編者:趙向前

書籍目錄

書路導航主要人物關(guān)系表(一)主要人物關(guān)系表(二)主要人物關(guān)系表(三)典型人物典型語言貝多芬大事年表米開朗琪羅大事年表列夫·托爾斯泰大事年表    貝多芬傳卷首語正文    米開朗琪羅傳引言米開朗琪羅傳    上篇  搏斗一  力[精讀]二  力的崩潰三  絕望    下篇  放棄一  愛[精讀]二  信念三  孤獨[精讀]尾聲死這就是他神圣的痛苦生涯    列夫·托爾斯泰傳正文試題練習參考答案

章節(jié)摘錄

米開朗琪羅傳    開篇數(shù)語    天才,尤其是具有偉大創(chuàng)造能力的天才,通常全有一些異于常人的稟賦,米開朗琪羅就是這樣的例子。孤獨、軟弱與他形影不離的痛苦都不能將他打倒擊潰,對藝術(shù)的狂熱頑強地支撐著這位天生的“工作狂”,并創(chuàng)造出了豐碩的成果。    一位活了九十歲而從未休息過一天的曠世奇才,以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工作,向世人昭示著他存在的價值。    他是佛羅倫薩市民。    ——這佛羅倫薩,到處是陰沉沉的宮殿,塔樓高聳,酷似長矛;起伏的山巒,線條柔和而清晰,仿佛精工裁剪出來置于紫色的天際;低矮的柏樹像黑色的紡錘,橄欖樹似銀色的披巾,波浪般微微顫動著。    ——這佛羅倫薩,典雅異常,面色蒼白而帶有譏諷表情的洛倫佐·德·梅迪契,嘴巴闊大、神態(tài)狡黠的馬基雅弗利,與波提切利的《春》及顏色萎黃的金發(fā)維納斯在那兒相聚在一起。    ——這佛羅倫薩,是一個狂熱、驕傲、神經(jīng)質(zhì)的城市,動輒耽于盲目的信仰,不斷因宗教與社會的歇斯底里動蕩不寧。在這個城市里,人人都有自由,人人都是暴君,在這兒生活既快樂逍遙,又如同下了地獄。    ——佛羅倫薩的居民聰明、偏執(zhí)、熱情、易怒,嘴尖舌利,生性多疑,動不動相互窺伺,彼此嫉妒,互相吞噬。這個城市容不下具有自由思想的達·芬奇,波提切利也只好在蘇格蘭清教徒的神秘主義幻覺中了其一生。目光灼灼形似公羊的薩伏那洛拉焚燒藝術(shù)品并要僧侶們圍著火堆跳舞,三年之后,火堆重又燃起,燒死的卻是他這位先知。    他就是當時那個充滿偏見、激情和狂熱的城市的居民。    當然,他對他的同胞也不溫情。他眼光開闊、志存高遠,看不起他們那個藝術(shù)圈子,看不起他們矯揉造作的心態(tài)、平淡的寫實主義風格、他們的感傷主義和病態(tài)的精雕細刻。他對他們態(tài)度粗暴,但他愛他們。他不像達·芬奇那樣用含笑的冷淡態(tài)度對待祖國。離開了佛羅倫薩,他會為思鄉(xiāng)所苦。他一生都千方百計,設法留在佛羅倫薩,卻往往不自如愿。在戰(zhàn)爭的悲慘歲月,他曾想,“既然活著的時候不能在那里,至少死后要回去”。④    他們家在佛羅倫薩歷史悠遠,他對自己的血統(tǒng)和家族甚至比對自已的天才還感到自豪。他不允許別人把他看作藝術(shù)家:“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琪羅我是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    他是精神上的貴族,具有這個等級的一切偏見。他甚至說:“從事藝術(shù)的應該是貴人,而不是平民。”    他對家族懷有一種宗教般的、古老的,幾乎是未開化蠻族的觀念。他愿為家族犧牲一切,且要求別人也這樣做。據(jù)他的說法,“為了家族他賣身為奴也在所不惜。”在這方面,一點小事他也會動感情。他看不起他沒出息的兄弟。看不起他的侄子——他的繼承人,雖然仍尊重他們作為家族代表的身份。他在信里不斷提到他的家族:    “我們的家族Ia nostra gente維護我們的家族好使我們的家族不致后繼無人”    這個家族所具有的一切迷信、狂熱,他都具備。他整個人就是用這些迷信和狂熱的泥土塑造出來的。但從這泥土里進射出一道光焰,將這一切都凈化了,這就是:天才。    不相信天才,亦不知何謂天才的人,請看看米開朗琪羅吧。從來沒有人像他那樣為天才所俘虜。這天才似乎不同于他的本性:那是一個征服者,沖進他的內(nèi)心,將他牢牢抓住。他的意志對此無能為力。幾乎可以說:他的精神和他的心靈無能為力。這是一種狂熱亢奮狀態(tài),一種可怕的生命力,他的身心過分瘦弱,無法控制。    他不斷生活在亢奮的狀態(tài)之中。體內(nèi)聚積著旺盛精力讓他痛苦,迫使他行動,不斷地行動,難得有一小時的休息。    “我干得精疲力竭,從來沒有人這樣干過?!彼麑懙?,“我日夜工作,其他什么也不想?!边@種病態(tài)的活動需求不僅使他工作量日增,還使他接受了許多難以兌現(xiàn)的訂單。他簡直成了工作狂。他甚至想雕刻整座山。如果要建造某個紀念性建筑,他會長經(jīng)年累月地跑到采石場里挑選石頭、修筑道路運輸石頭。他什么都想做:工程師、操作工、鑿石工。他事必躬親,修建宮邸、教堂,樣樣自己動手。簡直是苦役犯的生活!連吃飯、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在他寫的信里,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字句:    我?guī)缀踹B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沒有時間吃飯十二年來,我累垮了身體,連日常必須的東西都沒有我一文不名,身無長物,渾身是病生活在貧困和痛苦之中我在和貧困作斗爭    這種貧困純屬臆造。他有錢,掙了很多錢,非常富有??慑X對他有什么用?他日子過得像窮光蛋,干起活來像拉磨的馬。沒有人明白他這樣自虐的原因。誰也不明白他為什么不能適可而止地工作,誰也不明白這樣自討苦吃已成為他的一種需要。甚至許多特點與他極為相似的父親也來信責備他:    你兄弟告訴我,你生活非常節(jié)省,甚至到清苦的地步。節(jié)儉固然好,自虐就不好了,這是上帝和人類都不喜歡的事,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年輕時還過得去,待年紀一大,貧苦生活帶來的病痛會一起冒出來。別再過苦日子,生活要有所節(jié)制,必需的營養(yǎng)還是要的,千萬別過分勞累    但怎么勸也沒用,他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他只吃面包,喝點葡萄酒。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在波倫亞忙著為尤里烏斯二世塑銅像時,他和三名助手只睡一張床。睡覺時衣服靴子都不脫。有一次他腿腫了,只好將靴子割開。脫靴時,腿上的皮也被扯了下來。    這種可怕的衛(wèi)生習慣,恰如他父親警告過的那樣,使他經(jīng)常生病。從他的信中可以看到,他患過十四或十五次大病?!抻袔状胃邿铧c要了他的命。他的眼睛、牙齒、頭部、心臟,都有病。他常被神經(jīng)痛所折磨,尤其是睡覺的時候,真是苦不堪言。他未老先衰,四十二歲便感到老了。四十八歲時,他寫信說,如果他工作一天,就要休息四天。但他頑固地拒絕就醫(yī)。    這種工作狂的生活,對他精神的影響比對身體的影響更甚,悲觀主義侵蝕著他。這是一種遺傳病。青年時期,他想盡辦法去安慰不時突發(fā)受迫害妄想的父親。米開朗琪羅自己比父親的癥狀更重。永無休止的工作,難以承受的疲勞,使他從來得不到恢復,總是處于多疑的精神誤區(qū)之中。他猜疑他的敵人,猜疑他的朋友、父母、兄弟和養(yǎng)子,總懷疑他們盼著他早死。    P37-39

編輯推薦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創(chuàng)作的傳記作品,它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chuàng)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jīng)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jīng)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xiàn)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每一個閱讀《名人傳》的讀者首先都會強烈地感受到作品中無法抑制的熱情,都會為羅蘭那極富感召力的語言而怦然心動。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