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5-10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作者:孟軻 頁數(shù):165 字數(shù):114000
內(nèi)容概要
《孟子》是儒家《四書》之一,它在儒家典籍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關(guān)于《孟子》一書的作者,著名學者楊伯峻先生總結(jié)了三種說法:一是孟子自己所著的,東漢趙岐在《孟子題辭》和清代焦循在《孟子正義》中都持這種看法;二是認為《孟子》是孟軻死后由其門人弟子萬章、公孫丑之徒記述的,唐代韓愈、宋代晁公武等人都主張這種觀點;第三種看法認為《孟子》一書是由孟子和弟子們合定的,司馬遷在《史記·孟荀列傳》中說:“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朱熹的觀點與司馬遷相近,他一方面認為孟子必定親自下手,所以才“首尾文字一體”,少有瑕疵;另一方面又認為有些內(nèi)容是“其徒所記”,由孟子加以刪定。楊伯峻和現(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司馬遷的觀點是最為可信的。
作者簡介
作者:(戰(zhàn)國)孟軻
書籍目錄
導讀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卷二 梁惠王章句下卷三 公孫丑章句上卷四 公孫丑章句下卷五 滕文公章句上卷六 滕文公章句下卷七 離婁章句上卷八 離婁章句下卷九 萬章章句上卷十 萬章章句下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卷十三 盡心章句上卷十四 盡心章句下評價
章節(jié)摘錄
孟子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一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二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姟吩疲骸?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曰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王在靈囿,麀鹿攸伏,扈鹿濯濯,白鳥鶴鶴。王在靈沼,于牣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吩唬骸畷r曰害喪,予及女偕亡?!裼c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大意第一章闡明了儒家對待義利關(guān)系的看法。孟子認為,如果大夫、士子、百姓等各階層的人都只強調(diào)自己的利益,那么國家就很危險了。國君只要講“仁義”就可以了,不必什么利益。因為仁義就是最大的利益,有仁義,大家就都會有利益;無仁無義,所有的人都不會有利。第二章闡明了“與民同樂”的思想。在孟子看來,國君只有實行仁政,使百姓富足,才能與民同樂;反之,實行暴政,引起百姓的怨恨,只能走向滅亡,更別說什么享樂了?!?/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