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作者:馮玉祥 頁數(shù):332
Tag標簽:無
前言
馮玉祥(1882-1948),是一個身經(jīng)兩朝(清、民國)數(shù)代(從光緒、宣統(tǒng)以至蔣介石)的著名歷史人物。細捋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發(fā)展的脈絡,許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幾乎都與馮玉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的影響已非常人可及。1922年9月,上海英文《每周評論》評選“十二名在世的最偉大的中國人”,馮玉祥名列第二,僅次于孫中山。而時隔幾年之后,他成為繼吳佩孚、蔣介石之后,第三個登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中國人。由此可觀,時人對其關注已非一般。 馮玉祥一生留下的作品頗多,僅民國一個時代,其著作可數(shù)者多達數(shù)十種。隨筆、詩歌、軍歌、演講集在其時之書店中,隨處可尋,部分作品更是多次出版。民國三戶圖書社及作家書屋便是印行馮玉祥作品比較有代表性的出版機構(gòu)。 本書的編輯及出版正是在原本的基礎上進行的。馮玉祥一生經(jīng)歷了保定練軍、灤州革命、興兵討袁、討伐張勛、驅(qū)逐溥儀,以至誓師北伐、西安事變、八年抗戰(zhàn)等全過程。此中情形,馮玉祥均留有大量親筆撰寫或口述的文字,材料極為珍貴。 本書原稿為馮玉祥的《我的生活》、《我的抗戰(zhàn)生活》及《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三卷。為了幫助讀者直接而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認識馮玉祥,本書依照原本章節(jié)對文字做了部分壓縮和調(diào)整,對部分章節(jié)題目也做了相關的修改。編輯中,原本整體結(jié)構(gòu)并未做較大改動。 由于資料、時間及技術上的原因,本書在編校中難免仍有錯漏之處.請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以期再版勘正。 2012年是馮玉祥誕辰130周年,謹以此書獻給那些研究和喜愛馮玉祥的朋友們!
內(nèi)容概要
作為唯一完整輯錄馮玉祥六十六年人生與言論的自傳作品,獨家揭秘他的傳奇人生!
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為什么會如此“多變”?為什么會“忽是革命忽而不是革命”?為什么他說“蔣介石是敵人,閻錫山是仇人”?他一生的成就究竟在哪里?
本書參考民國時期出版的諸多馮玉祥作品,力圖揭開馮玉祥六十六年的不尋常生涯!
身居高官,卻始終保持平民本色,一年四季灰布軍裝、打裹腳,吃窩窩、小米飯,與士兵同吃同住,促膝談心,婚姻、家庭、興趣、理想、學習、工作……
《馮玉祥自述》,真實重現(xiàn)那個會寫詩會作畫又會打仗的馮玉祥!
作者簡介
馮玉祥(1882-1948),是一位身經(jīng)兩朝數(shù)代的著名人士,1922年9月,上?!队⑽拿恐茉u論》曾評選“十二名在世的最偉大的中國人”。馮玉祥名列第二,僅次于孫中山。時隔幾年之后,他成為繼吳佩孚、蔣介石之后,第三個登上美國《時代》雜志封面的中國人。
書籍目錄
我的家世
幼年生活
保定練軍
甲午風云
義和團起事
辛丑締約
庚子之役后
清末軍演
武昌起義
灤州革命
民國初建
北京兵變
擴充北洋
追剿白朗
北京帝制
倒袁之役
段祺瑞執(zhí)政
討伐復辟
反對內(nèi)戰(zhàn)
駐守常德
直皖戰(zhàn)爭
武力統(tǒng)一
督陜
督豫
陸軍檢閱使
北京政局
首都革命
……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在保定府城里住了不久,全家即遷移到康格莊。遷移的動機,主要是為減輕經(jīng)濟上的負擔。那時我大概才三歲的光景??蹈袂f距保定府城東約有二里之遙。我們初搬到這兒,在村的小西頭路南賃了陳家的兩間西房住著。大約房主人的狀況也很艱難,房子很不好,房間只有一丈余長的光景,房身也非常低矮,父親立起身來,舉手可觸著頂上的梁木。屋內(nèi)除了土炕及地鍋之外,很少再有空隙的地方。桌凳的陳設不消說都是沒有的??腿藖砹?,連坐的地方都感到困難。就是這樣兩間齷齪不堪的房屋,成了我們?nèi)野采砹⒚?。?jīng)過長時期的辛勞刻苦,家里積聚了一百六十吊京錢,始在康格莊南頭典了一所葛姓家的房子。這所房子一共七間:三間正房,兩間東房,正房東頭另外還有兩間小房間。能夠住這么多的房間,比較以前總算寬敞了許多。搬家的那天,孩子們固然興高采烈地呼喊,就是大人也是異常欣慰的。幼年的生活是艱難的,年幼的孩子也不得不幫大人操作。我七八歲的時候,便有時同家兄到野地里拔草拾柴。一到收割麥子的時期,保定府附近,衣服襤褸的農(nóng)夫常常成群結(jié)伙地去拔麥子。這時我也隨著大家同去工作。如果不去實際體驗農(nóng)民生活的艱苦,是難以想象的。勞動者的苦楚,只有勞動者自身才能夠知道。后來我自己難以克服的農(nóng)民性格,都是我過去的生活遺留給我的。這種生活與環(huán)境,深切地影響到我日后的思想與情緒,影響到我日常處理事務的習慣,以及我訓練軍隊的方法,同時也間接地使我傾向革命,并且時時刻刻忘不掉改革勞苦大眾生活的職志。家里日常生活差不多天天要同當鋪發(fā)生關系。父親的薪餉不到月杪不下來,在那青黃不接的時期,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唯一的門路就是上當鋪。大人因為礙著顏面,不好意思上當鋪去,每次都是由我同父親的一個外號叫竇老魁的護兵一同去。贖當?shù)臅r候,也是他跟著我去贖。每月上旬,所當?shù)拇蠖际切┍容^值錢的衣服??墒强斓较卵?,不僅家中隨手應用的什物要拿去典當,就是炕上鋪墊的褥子也要揭下來送進當鋪。這樣勉強支持著,一直要到眼看著快斷炊,家中再也找不出可典當?shù)臇|西來的時候,父親的餉才能發(fā)下來。餉—領到手,頭—條事就是贖當。當鋪在保定府東大街,每逢贖當,東關是我們必經(jīng)之地。每次到這里的時候,父親的朋友老遠地就笑著問我:“餉下來了嗎?”這樣的一問,不由得我臉上就有點兒發(fā)熱。說也奇怪,這種羞怯的心理,只有在我經(jīng)過東關的時候,才顯著地感覺到。一到東大街,特別是快要進當鋪的時候,不知怎的,羞怯的心一點兒也沒有了,代替而來的是一股憤懣之氣,從心里一直沖到腦門上。每次進當鋪,總要使我感到一種莫可名狀的苦惱。最可恨的是掌柜的那副冰冷的面孔。每次走進去抬頭一望,柜臺后頭站著的就是那個害貧血病的尖頭鼠腦的怪東西。這時我的心驀地感到壓迫。等到把要當?shù)臇|西雙手遞上柜臺,自己動也不動地在那比成年人還要高過一頭的柜臺旁邊靜靜地靠著。待不上半分鐘,就聽見一種好像含有槍藥的聲音爆裂出來:“三百錢能當?shù)昧税??”每個字眼里都吐露著一種惡意:“你多嘴,就立刻滾出去!”頭一兩次,我把東西遞上去以后,還離開柜臺退后一兩步,看看他的臉色,希望他能多給我當些錢。后來,我簡直不敢再望他了。我?guī)缀趺刻煲M當鋪受這樣的晦氣。那時心里不禁反復地想:“這比坐監(jiān)牢好些嗎?”家里日常吃的米面,都是在一家雜糧店里賒取。這家雜糧店的字號,現(xiàn)在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地址在保定府東門外,正對著城門,因此外號就叫“迎門沖”。掌柜的姓米,人都稱他小米。這位小米先生做生意,那種精奧巧妙的手段,真叫你不能不嘆服。我們賒用的糧食,都是暫時不付錢,按日把賬目記上折子,日后再算賬。這樣的辦法,表面上好像小米先生吃了虧,可是實際上他卻大施其剝削手段,比現(xiàn)錢交易還要賺的多。到了月杪,餉下來了,白花花的銀子再給他送了去。 在康格莊,我的母親戒鴉片時那種痛苦的情狀也是我不能忘記的。父母早年都有鴉片煙的嗜好。這在清末已成為—種最普遍的風氣,尤其是軍政界,簡直無人不吸。那時鴉片雖然便宜,可是我父親每月只有十二兩銀子的餉,維持全家日用必需已經(jīng)捉襟見肘,當然難有余力來負擔一筆鴉片煙的開銷。不得已,父母下了極大的決心,決計要戒煙。戒煙以后不久,母親就病了。那時我年歲還小,她生的什么病也弄不清楚。只記得她因為家里煮的面條吃著沒有味,叫我到保定府城里玉美軒去端面條,并且順便請來一位姓宋的大夫。這位先生據(jù)說是專門針灸。到了家里,醫(yī)生照例必須有的“望”、“聞”、“問”、“切”四步手續(xù)也沒做,他就從腰里掏出一根九寸多長的銀針,也不消毒也不揩拭,對準母親胸部一直刺了下去,停留了好久才拔出來。俗話說:“炕上有病人,不得不信神?!蔽夷菚r年紀小,每天受著迷信的熏陶,而且又一心希望母親的病快好,于是許多迷信的勾當我都愿意扮演。比如在家里燒香禱告,遠遠地向著真高莊的劉爺廟叩頭,我都虔誠地照做。母親的病并沒有因此減輕分毫,對于神的信念第一次在我心目中起了動搖。庚子年義和團起來,八國聯(lián)軍打到保定,劉爺廟遂被毀掉。它的無邊的法力也竟降伏于洋大人之手??墒锹犝f現(xiàn)在又有人重新把它修建起來,恢復昔日的盛況了。母親死了,照北方的風俗在家里停靈三日?!敖尤钡哪翘?,才到安徽義地找了一塊地方安葬。說起義地,我還記得當日家里的悲苦情況。母親死后,家里一文不名。我同家兄終日啼哭,父親雖幾經(jīng)籌思,也是一籌莫展。后來實在無法可想,才決定葬到義地里去。當時假使稍微有一點兒辦法,是絕不會把母親埋到那里去的。以后我一想起這件事來,就覺著如芒在背。民國十一年,我從河南回到保定,才把母親的靈柩從義地起出來,同父親的靈柩合葬于保定府西北新塋。幾十年來的夙愿,這才得以償還。我的家庭給我的影響固然很大,但同時整個康格莊的環(huán)境影響我的地方亦不小。在這里,我覺得也有一述的必要。康格莊的居民大約不下二百家。討飯的人雖然少見,但大部分都是窮苦的。他們大都以農(nóng)為生,其中以自耕農(nóng)和半自耕農(nóng)為最多。每家土地多在十畝上下。做生意的人這里很少。販賣油鹽醬醋,算是村內(nèi)唯一的營業(yè)。兒童玩具以及婦女用品,在康格莊都不容易買到。村里不到過年的時候看不見穿新衣服的人。在平常,人民的衣著十有八九都是襤褸不堪。綢緞綾羅不消說在這里壓根兒就沒見過,就是洋布之類這里也很少有人穿。這種種現(xiàn)象,都在反映著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干枯與貧乏。人民除了完糧之外,很少和政府接觸。政府既不注意人民的生活,人民也不關心政府的作為。兩方面只是一面收稅,一面納糧,此外再無關系。保定府距這里雖然僅二里,然而村民對于那里的城市文明并不感到多大的興趣,有時卻反而以鄙夷憎恨的眼光去看它。這里聽不到關于政治的談論,也聽不到列強侵略中國的痛史,外面種種巨大的時變,如同隔成兩個世界,很少波動到康格莊來。離開康格莊后,隨軍漂流各處,再不曾回去住過,然而這里一切情狀,我一經(jīng)回憶,依舊宛然在目。這是我幼年時期的生長之地。它給我的印象,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編輯推薦
《馮玉祥自述》編輯推薦:唯一完整輯錄馮玉祥六十六年生平與言論的自傳作品;馮玉祥誕辰130周年雙色圖文紀念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