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江蘇文藝 作者:羅曼·羅蘭 頁數(shù):全兩冊 譯者:傅雷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傅譯羅曼·羅蘭,從西方文化中拿來一種可貴的異質(zhì):力的頌揚。貝多芬與近代世界之貝多芬——約翰·克利斯朵夫,以他們雄強的個性,對大多萎弱的個性,自是一種補濟。正是出色的傅譯,使羅曼·羅蘭得以廣泛傳布我國,《約翰·克利斯朵夫》哺育幾代學(xué)人,功不可沒。 傅雷先生是把羅曼·羅蘭當(dāng)精神導(dǎo)師來引介的。先生早年之志,似在人生修養(yǎng)。所譯莫羅阿《人生五大問題》《戀愛與犧牲》,和羅素《幸福之路》等,都是縱論人生大事,探索幸福之道的。而《貝多芬傳》與《約翰·克利斯朵夫》,則旨在提供一種理想的范本。貝多芬與命運搏斗的氣概,克利斯朵夫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熱忱,在當(dāng)年“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無疑是亟需發(fā)揚蹈厲的。傅雷在陰霾蔽空的抗日時期,譯出《貝多芬傳》與《約翰·克利斯朵夫》,當(dāng)不是無所用心于世的。表現(xiàn)了譯者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像普羅米修斯把火種盜給了人類一樣,為中華民族的苦難歲月出了一份力,做了一份貢獻。事實上,這兩本書,給處境險惡的知識青年,帶來了光明,指引他們沖出黑暗的包圍,開始勇敢的迸發(fā)。不少讀者,即便后來已擁有新譯,還把早年讀過的駱駝版《克利斯朵夫》當(dāng)做珍藏,以為紀(jì)念。真正的名著,不會過時發(fā)黃,依然取之不竭。一九四九年后,改革開放以來,這兩本書又在青年學(xué)生中,招來一批又一批的新讀者。筆者認為,《約翰·克利斯朵夫》像《苦兒流浪記》,像《魯濱遜漂流記》,像《牛虻》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為修養(yǎng)讀物,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良師益友。尤其是《約翰·克利斯朵夫》,作品恢弘的蘊涵,一直予人強烈的感應(yīng)。 羅曼·羅蘭及其《約翰·克利斯朵夫》,在我國的知名度,遠遠大于其在本國的影響,不能不歸功于其超拔的譯者。法國學(xué)者稱,羅曼·羅蘭只在國外才被視為法國的大作家。其間可看出“傅譯效應(yīng)”!局外人以為翻譯無非亦步亦趨,有一句譯一句,殊不知譯者的主體意識有著舉足輕重,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試想譯得不忍卒讀,還能談什么影響?傅雷可說是以虔敬的心情來譯這本書的,“一邊譯一邊感情沖動得很”,融進了自己的朝氣與生命激情,自己的頑強與精神力量。先生自稱不能詩,但譯完第一冊,欣然命筆,寫下一篇詩一樣的《譯者獻詞》;為第二冊,又寫有《譯者弁言》,對一時不易把握作品真際的讀者,“做一個即使不高明,至少還算忠實的向?qū)А?。既是向?qū)В赜袑?dǎo)向。導(dǎo)向就在于把這部偉大的史詩,定位在——“所描繪歌詠的不是人類在物質(zhì)方面而是在精神方面所經(jīng)歷的艱險,不是征服外界而是征服內(nèi)界的戰(zhàn)跡?!薄八栽谀阋獞?zhàn)勝外來的敵人之前,先得戰(zhàn)勝你內(nèi)在的敵人;你不必害怕沉淪墮落,只消你能不斷的自拔與更新?!? 傅雷先生是集中用四五年工夫,專心致志,譯出全書,于一九四一年初版問世,十年里先后印行七版。莫羅阿盛贊《約翰·克利斯朵夫》是部學(xué)習(xí)人生的“修業(yè)小說”,寫主人公從出生到死去完整的一生,處理人生中所碰到的種種重大題目,不愧大家手筆,可師可從。作品的主旨,似乎圍繞著生存更新,激揚生命力,以艱苦的奮斗去開拓人生道路,做一個德才兼?zhèn)?、獨立不羈的強者。這是一部對人的一生,尤其在青年時代,會有重大影響的書。一九四九年后,為適應(yīng)新時代讀者,譯者于一九五二至五三年間,又投入一年,重譯一遍,是為平明版;一九五七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據(jù)平明版紙型重印一版。在海峽兩岸壁壘森嚴(yán)的時期,港臺盜印版不絕。改革開放以來,人文版、安徽版、漓江版競相印行。這皇皇四巨冊,一九八。年代曾進入十大暢銷書之列。累計印數(shù)當(dāng)在百萬部以上,可見受歡迎的程度。傅雷譯《貝多芬傳》譯《約翰·克利斯朵夫》,“個人的理由”是想“把我所受的恩澤轉(zhuǎn)贈給比我年青的一代”;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價值,也在幫助人的能力上。 約翰·克利斯朵夫這個人物,可以認為是法國文學(xué)中最有生命力的人物;《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小說,無疑也是法國文學(xué)中最有生命力的作品。傅雷先生自己說過,“他受這本書影響很大”(轉(zhuǎn)引傅聰語)。誠然,“翻了他一百二十萬字的長篇免不了受影響”,小至行文方面,一九四五年辦《新語》半月刊,覺得自己“寫的文章每句脫不了羅曼·羅蘭的氣息和口吻”!“君子之學(xué)也,以美其身”,以為變化自己氣質(zhì)、陶冶自己性情的養(yǎng)料。而且,此書對譯者一家也影響至大。傅家子弟從小熟讀克利斯朵夫,傅聰“小時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兒媳還沒過門,已在閱讀這部巨著,“我相信對你一定大有啟發(fā)”!哪個孩子纏于煩惱,做父親的便建議“多聽聽貝多芬的第五,多念念克利斯朵夫里幾段艱苦的事跡(第一冊末了,第四冊第九卷末了),可以增加你的勇氣。”翻到第一冊末了,高脫弗烈特儼然一副托爾斯泰面目,指著在絢爛而寒冷的天邊顯現(xiàn)的朝陽說:“對這初升的日頭,得抱著虔敬的心……便是像今天這樣灰暗愁悶的日子,你也得愛··…·現(xiàn)在是冬天,一切都睡著了。將來大地會醒過來的。如果你是好人,一切都會順當(dāng)?shù)摹8蓡嵋獮樽霾坏降氖卤瘋??一個人應(yīng)當(dāng)做他能做的事……竭盡所能……英雄就是竭力做好他所做的事,而平常人就做不到這一點?!钡览黼m淺,激勵我們凡事竭盡全力,發(fā)掘潛能,增長才干。 傅譯羅曼·羅蘭——這六個字,今天看來平淡無奇,焉知其中還隱伏禍機。此譯予譯者以早期的榮名,中年的困頓,晚年的罹難。正當(dāng)譯者的事業(yè)和活動進入高峰時期,反右派斗爭不期而至。運動中,有些青年學(xué)生“犯了錯誤”,挖思想根源時,發(fā)覺受了克利斯朵夫的影響。面對大量這樣的事例,該書的譯者當(dāng)然難辭其咎。再加上些別的言論,傅雷先生由此開始憂患余生?!肮?jié)場”上轉(zhuǎn)了一圈,鎩羽而歸,還是回進書房。視患難如無物,他自稱“只要一上桌子,什么苦悶都會暫時忘掉”。仍以堅毅的秉性,每天譯書不輟。辭別了一度的煩囂,又獲得一份寧靜的反思,氣度從貝多芬式的精神,轉(zhuǎn)向東方式的恬淡與明哲。早年在貝多芬樂曲里捕捉到象征十九世紀(jì)“人類活動的基調(diào)——力!……反抗一切約束,爭取一切自由……第一是:我!然后是:社會?!边@時從貝多芬晚年的四重奏中,看到了“隱忍與舍棄”,看到了奮斗后的失敗,抗?fàn)幒蟮臒o奈。“掙扎了一輩子以后再放棄掙扎,當(dāng)然比一開場就奴顏婢膝的屈服高明得多,也就是說‘自我’的確已經(jīng)大大的擴張了;同時卻又證明‘自我’不能無限止的擴張下去……”音樂趣味,也由貝多芬轉(zhuǎn)向莫扎特:“因為貝多芬的音樂幾乎每頁都是與命運肉搏的歷史,他的英勇與頑強對每個人都是直接的鼓勵;莫扎特卻是不聲不響地忍受鞭撻,只憑著堅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著溫馨甘美的樂曲安慰自己,安慰別人?!币痪帕?。年給傅聰信里議論道:“大概中國的傳統(tǒng)哲學(xué)和藝術(shù)理想越來越對你發(fā)生作用了。從貝多芬式的精神轉(zhuǎn)到這條路在我是相當(dāng)慢的。”他認為,“中華民族從古以來不追求自我擴張”,“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從理智上求覺悟,求超渡;覺悟是悟人世的虛幻,超渡是超脫痛苦與煩惱”。——純是悟道之言。 歐戰(zhàn)紛亂,羅曼·羅蘭可以隱居瑞士,超乎混戰(zhàn)之上;動亂初起,羅曼·羅蘭譯者雖然自反右以后,一直蟄居斗室之中,造反派還是從門外殺了進來。傅雷本無黨無派無所歸屬,“文革”一開始,成了上海第一批沖擊對象,造反派來自上海音樂學(xué)院。先生沒在上海音樂學(xué)院任過教,傅聰也未在上海音樂學(xué)院念過書,想必還是音樂家克利斯朵夫給他惹的禍。傅雷在向未來兒媳介紹《約翰·克利斯朵夫》時,漏出一句含混的話:“就說我自己,也還沒有渡完克利斯朵夫的最后階段。”羅曼·羅蘭在《卷十初版序》中稱:“我寫下了快要消滅的一代的悲劇。”真是一言而成讖語?從《遺書》得知,對寄存物中搜出的所謂“反黨罪證”,傅雷夫婦不愿連累他人,“強者不吐實,弱者吐不實”;明知這點事也不至判重刑,但橫逆其來,一代巨匠,寧以剛折,遺世高蹈。古人云:“辱若可避,避之而已;及其不可避,君子視死如歸?!鄙某绺吒校劤闪恕敖?jīng)歷過大時代動蕩的人的悲劇”……這人生的最后一步,跨入了歷史的界域,無愧于《約翰·克利斯朵夫》譯者的人格尊嚴(yán):人品與譯品臻于完美契合??梢哉f,傅雷借克利斯朵夫,構(gòu)建了自己的生命形象。先生的學(xué)問品德,足以見重于世。撥亂反正以來,該書一印再印,十倍于譯者生前的印數(shù),繼續(xù)嘉惠后學(xué)。 傅譯羅曼·羅蘭,是欲借天下之大言,以自勵兼勵人,以自鑄兼鑄人,以自樹兼樹人。傅譯的輝光,至今不滅于神州大地,留下了對后進英才的關(guān)垂與殷盼。讓我們依譯者遺訓(xùn):“以虔敬的心情來打開這部寶典吧!” “蒙蒙曉霧初開,皓皓旭日方升……” “江聲浩蕩……鐘聲復(fù)起……” “天地重光……英雄出世!” 愿廣大讀者,今日的讀者,未來的讀者,共此浩蕩,在人生道路上從荊棘走向坦蕩! 附記:名著復(fù)譯,改頭換面,鼠竊狗偷,不算本領(lǐng)。能譯得比“江聲浩蕩”(Le grondement du fleuve)更加浩蕩,后來而確乎居其上,讀者自會佩服,瀟灑地扔棄傅雷的譯品與人品! 羅新璋 一九九四年元月
內(nèi)容概要
江聲浩蕩,鐘聲復(fù)起……在江聲與鐘聲中,音樂家克利斯朵夫成長,反抗,進取,成名……這是一部昂揚奮斗精神與人格力量的書沖破狹窄的天地,邁向更高的境界。浩瀚的篇章,恢宏的蘊涵,使《約翰·克利斯朵夫》這部長篇超越主人公個人的歷險記,而成為人類的一部偉大史詩。十年積思,十年命筆,小說逐卷發(fā)表時,已譽滿全歐,羅曼·羅蘭(1866-1944)亦于一九一五年榮獲諾貝爾文學(xué)獎。《約翰·克利斯朵夫》早在一九三七年傅雷先生即已著手譯介,一九四六年出駱駝版全譯本。一九五二年出平明版重譯本,半個多世紀(jì)來,累計印數(shù)百萬余部,一代名譯哺育了幾代學(xué)人。
相關(guān)推薦:
悲慘世界(上、下)(名家全譯本,地球上每個國家的人們都讀過的雨果,一部黑暗社會里掙扎與奮斗的悲愴史詩)
懺悔錄(名家全譯本。一部摻合著辛酸的書,細數(shù)盧梭不幸歲月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內(nèi)容。)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羅曼·羅蘭(Roltand.R.) 譯者:傅雷
書籍目錄
傅譯《約翰·克利斯朵夫》序
譯者獻詞
譯者弁言
獻詞
原序
卷一·黎明
第一部蒙蒙曉霧初開,皓皓旭日方升
第二部天已大明,曙色倉皇飛遁
第三部日色喉嚨微晦
卷二·清晨
第一部約翰·米希爾之死
第二部奧多
第三部彌娜
卷三·少年
第一部于萊之家
第二部薩皮納
第三部阿達
卷四·反抗
卷四初版序
第一部松動的沙土
第二部陷落
第三部解脫
卷五·節(jié)場
卷五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六·安多納德
卷七·戶內(nèi)
卷七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八·女朋友們
卷九·燃燒的荊棘
第一部
第二部
卷十·復(fù)旦
卷十初版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約翰·克利斯朵夫
章節(jié)摘錄
插圖:過了幾天,曼希沃知道了這件事,立刻大發(fā)雷霆。他不管克利斯朵夫怎樣的哀求,竟跑到爵府里去吵了一場。回來的時候他可是垂頭喪氣,對經(jīng)過的情形一字不提。原來人家對他很不客氣,告訴他關(guān)于這件事他不應(yīng)該有這種口吻,——他還能有這份薪水,是靠兒子的面子,將來他再要胡鬧,哪怕是一點兒小事,就得給取消了。所以,曼希沃馬上接受了這個辦法,還在家里得意揚揚的自吹自捧,說這個犧牲的念頭原是他第一個想起的。這樣,克利斯朵夫也覺得良心平安了。另一方面,曼希沃卻在外邊訴苦,說他的錢給女人跟兒子搜刮完了,自己一輩子為他們賣命,臨了倒給人家管束得連一點享用都沒有。他也設(shè)法騙克利斯朵夫的錢,甜言蜜語,花樣百出,使克利斯朵夫看了好笑,雖然他并沒笑的理由??墒强死苟浞驔Q不讓步,曼希沃也不敢堅持。這個十四歲的孩子把他看透了;曼希沃對著這雙嚴(yán)厲的眼睛只覺得心虛膽怯。他常常在暗地里搗亂一下,作為報復(fù)。他上小酒店去開懷暢飲,一個錢都不付,推說兒子會來還的。克利斯朵夫怕丑事鬧大了,不敢爭論;他跟母親倆千辛萬苦的去償還曼希沃的債?!⑶衣N肿约侯I(lǐng)不到薪水以后,更不注意樂隊里的職務(wù)了,缺席的次數(shù)愈來愈多,終于給人家開了差,連克利斯朵夫代他央求也沒用。從此父親與兄弟的生活,全家的開支,都只靠孩子一個人了。這樣,克利斯朵夫在十四歲上就做了一家之主。他毅然決然挑起這副沉重的擔(dān)子。他的傲氣不許他向別人求助。他發(fā)誓要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解決困難。母親的到處央求,到處接受那些難堪的幫助,他從小就看了痛苦極了。逢到她從有錢的女太太們家里,高高興興的拿了些錢回來,母子之間就得吵一架。她并不以為人家的施舍有何惡意;而且這筆錢可以使克利斯朵夫少辛苦一點,給菲薄的晚飯?zhí)韨€菜,她還覺得挺快活呢。可是克利斯朵夫沉下了臉,整晚的不開口了,對那個添的菜一口也不吃。魯意莎看了很難過,還不識時務(wù)硬要兒子吃,而他又偏不吃;結(jié)果她生了氣,說些刺耳的話。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