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作者:葉圣陶 頁數(shù):282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潘先生是小鎮(zhèn)的一個教員,他的靈魂是灰色的。他沒有銳氣、沒有理想、安于現(xiàn)狀、滿足于既得利益,是個茍且偷生、逆來順受的市民式的知識分子。在軍閥混戰(zhàn)的年月,逃難是人們常遇到的事。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難中的三個片段來塑造這個小人物。
書籍目錄
這也是一個人兩封回信歡迎伊和他一個朋友萌芽隔膜阿風地動小蜆的回家火災小銅匠病夫錯過了校長潘先生在難中外國旗前途城中在民間搭班子遺腹子一包東西抗爭夜赤著的腳某城紀事李太太的頭發(fā)投資秋多收了三五斗半年“感同身受”鄰居一篇宣言英文教授一個練習生我們的驕傲鄰舍吳老先生辭職春聯(lián)兒
章節(jié)摘錄
搬運行李貨物的工人,露出他們筋肉墳起的手腕,推著小鐵輪的車子,像機器一般地向月臺走來;那鐵輪碾地的聲音高亢而煩躁,引起人不快的感覺。旅客都守著他們自己的東西,站在月臺的邊沿:他們一會兒彎著身子,側(cè)著頭,向西面眺望,目力盡處,那平行的鐵軌交于一點,成為一線,這時候還不見有火車來;一會兒又收轉(zhuǎn)身子,很注意地看著自己擺在地上的東西。有幾個客人提了提箱,在密排著的人叢中擠向前去,因此這個人陣就起了輕微而不停的波動。對面的月臺上,一樣有許多人站著,都是來候他們的親戚朋友從將到的這一趟車里下來的。“杜威是哪一國人?”一個紳士模樣的人——目眶深陷,臉皮帶著青色,兩頰和口的四圍滿被著烏黑的短胡,——向他一同站著的七個人中一個少年問道。“他是美國人,”那少年隨口回答。他那平滑的臉上微微露出輕視的笑。其余六個人都是紳士模樣,齊現(xiàn)出和那少年同樣的微笑。那發(fā)問的人聽了少年的回答非常滿意,捻著他頷下的短胡出神。汽笛的聲音聽見了。車輪和鐵軌磨擦的聲音也聽見了。濃黑的煙在西面一線的軌道上涌起來了。兩面月臺上排著的人頓時波浪一般地移動,混亂的噪音籠罩著車站的全部?;疖囃T趦蓚€月臺的中間,車廂里走下許多旅客。他們攜著行李,同著伴侶,都急急欲趕出車站,趨他們的目的地;或者因為坐車倦了,趕緊要出站舒一舒腿力,透一透氣;有幾個預知有人來等候的,便停著步,向人叢里搜尋他們的親戚朋友。這時候杜威先生和兩個同伴也從車上下來,正在尋人。剛才談話的那個少年和他七個同伴便迎上去。少年向杜威先生說了幾句歡迎的話,說的是中國話,他的臉微微紅著。其外七個人很局促的站著,臉也微微紅著。杜威先生答了幾句,由他的一位同伴譯給他們聽。他們并不注意聽,只依舊紅著臉。上車的客都上了;下車的客都散了。汽笛響了響,車輪又徐徐轉(zhuǎn)動,載著列車往東去了。車站上一切清靜,微風吹著叢開的羊腸菊搖動,小工也喝茶去了,——和平常日子每回車過之后沒什么兩樣。一個園里的一個廳,壁上掛著黝暗的對聯(lián)畫幅;玻璃書櫥里藏著一部《圖書集成》,紙色如新,可以見得從沒有人翻過;居中一張大紅木炕床;兩旁四只茶幾,陳設在六把椅子之間,那椅子深而且大,可以容三個人并坐;靠墻桌子上,陳列著幾件古銅尊彝,上邊點綴著翠綠的斑。已經(jīng)斜了的陽光透不到深邃的廳里,便覺這個廳幽寂,沉郁,像什么地方的一個古物陳列所。一個人在這巨大的炕床上躺著,眼睛欲闔未闔,只剩一線,一定忘了他到這里來的原由了。他的國貨草帽擺在炕幾上,馬褂全卸了鈕扣。深黃的面色,眼眶和口的四圍有很深的皺紋,是他的特征。剛才在車站歡迎杜威先生的少年,尋尋覓覓的模樣,闖進廳來,見了炕床上躺著的人,便喊道:“子兄,只你一個人在這里么?”“來了么?”躺著的人聞聲,突然豎了起來,搓著眼睛說。少年就坐在六把椅子的第一把里,不住的扇著扇子,一面喘著氣。隨后取出煙匣,燃了一支香煙吸著,才答道:“沒有哩?!薄八麄兊侥睦锶チ??”那人重又坐下,扣著他馬褂的鈕扣?!拔覀冇硕磐壬?,他要看看這里的公共事業(yè)。我們想學校醫(yī)院,各地都有,算不得特色,就引他去看清節(jié)堂?!薄八戳苏f些什么?”那人聽了很感興味,所以用極沉著的聲音發(fā)問,兩目直注少年,眼眶的皺紋更為顯著?!拔覀儗λf:‘這里的婦女,進來之后,永不出去。這都是本邑幾位前輩先生的苦心孤詣,才成就了這一樁善舉?!犃艘晃幌壬姆g,很注意又很慈憫地問道:‘他們既然永遠住在這里,他們的兒女怎樣呢?’我們回答:‘都帶進來住。’他益發(fā)注意,聲音更為悱側(cè)動人,問道:‘那么他們兒女的教育怎樣呢?’虧得逖老心思靈捷,回答說:‘有個為他們特設的學校。’其實只有個私塾,教學生念《學》《庸》呢……”那個帶著笑容連連點頭,口的四圍的皺紋也更加顯著起來。停了一會,又問道:“他們現(xiàn)在在哪里?”“他們又引他去看普濟堂了。我因為要到這里來招呼歡迎的人,所以先來,那知只遇著你一個。”“他明天演講,不知講些什么?”那人自言自語?!按蠹s不過自動主義罷了,”少年也自言自語。香煙的灰積了一寸光景,經(jīng)了震動,寂寂地落在少年的雪青熟羅衫上。天色晚了,廳里聚了五六十人,彼此不能夠細認面目。不知哪一個人說了一聲“來了!”大家就趕忙走到對面一個戲廳里去。那戲廳一共三間,許多人分為兩起,站立在旁邊兩間預備著一排排的座位的前面。正中一間,靠近戲臺,橫擺著一張大菜桌,桌上鋪著臺毯,供著三瓶花。居中和戲臺同一方向,擺一把可容三人的大紅木椅子。左右兩旁,各設兩個座位,椅子卻比較小了,兩橫頭各設兩椅——和數(shù)十人將要坐的同一式樣,是廣漆的單靠。戲廳里時時聞得陳腐東西的臭氣,還可聽得像蚊一般細碎的說話聲。皮鞋著地的聲音從回廊里送來,大家便噤住了聲,齊回轉(zhuǎn)頭去看。杜威先生和他的同伴走了進來。大家站得非常恭敬,頭也不回轉(zhuǎn)去了,氣息也不使他發(fā)聲,但斜睨著這位奇異的來客,不能了解的來客,顯出一種好奇,猜測,懔栗的態(tài)度。杜威先生停了步,那雙深沉的眼睛看著大眾,不曉得他們是什么一回事。他覺得站在人叢里沒意思,便和同伴退到古物陳列所里,靠近墻壁,看掛著的書畫。大家待他轉(zhuǎn)了身,全身方才輕松了好些,無數(shù)的目光也跟著送出那戲廳,腳還站著不動。又隔了二十分鐘,才有人請杜威先生坐在戲臺前大紅木椅子里。兩旁和兩橫頭的座位,自然是先生的同伴和幾個紳士模樣的人坐了。大眾也朝著戲臺坐了。問題發(fā)生了,誰致歡迎詞呢?大家用極細的語音交頭接耳,推了半晌,方才由坐在橫頭的一個紳士起立,用中國話說了幾句普通的頌揚語,聲音低而細,或者他旁邊的人可以聽見。他說完了,也沒有人譯給他們所歡迎的人聽。杜威先生知是歡迎的話,便發(fā)出懇摯的語音作答。他的大意是“我知你們這里是歷史上文化先進的地方,所以很愿意到這里來。你們能根據(jù)了這一點,使文化永永持續(xù),進步,才是你們的光榮,也是我的私愿”。照相師在外面喃喃地說:“日光快沒了,要拍照須得趕緊?!贝蠹冶銚碇磐壬綀@庭里,排著高低簇齊的五排。照相師手忙腳亂對了光,胡亂開了鏡頭。這算留了個永久的紀念了。1920年7月2日作。潘先生在難中》是葉圣陶先生發(fā)表的作品,以當時軍閥間的江浙戰(zhàn)爭為寫作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處于戰(zhàn)亂中的小知識分子——潘先生的形象。通過描寫他在軍閥混戰(zhàn)中逃難與謀求生存的故事,充分顯示了潘先生的思想性格。在戰(zhàn)爭威脅之中,竭盡全力地保全身家性命,是潘先生的一切行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小說也著重表現(xiàn)了他這個特點,并且“把他們在虛驚來了時最先張皇失措,而在略感得安全的時候他們又是最先哈哈地笑的,是一些沒有勇氣和環(huán)境抗爭,揉揉肚子就把他的‘理想’折扣成為零的妥協(xié)者”這一類人描寫得淋漓盡致,十分透澈。兩封回信他尋常寫封信,右手握著筆,便快快地移動,——頭微微地側(cè)著,有時舌端舔著上唇——從頭至尾,決沒有一刻停留,下一會思索的工夫?,F(xiàn)在這封信,他覺得關(guān)系的重大,什么都比不上。自己是怎么一種心情,要借這封信去傳達?是怎么一種言語,應該顯露在這封信上?他自己簡直糊糊涂涂,弄不明白。他早上晚上睡在床上的時候,腦子里的想念和大海里的波浪一般,繼續(xù)不斷,而且同時并作。他總希望有一個波平浪息的時候,這變動遷流的海,頓時化為智慧的泉源,能夠去解決他那糊涂不明白的疑問;可是永永做不到。他自己想,不寫這封信吧;但是又覺得有一種偉大而不可抵抗的力促迫著他,仿佛說,“你要使你的靈魂有歸宿,你要認識生命的真意義,非寫這一封信不可?!彼麑掖伪贿@個使令催促著,自覺拗它不過。這一天硬著頭皮,決定寫這一封信,但是他那疑問終究還沒解決,寫是決定寫了,然而寫什么呢?因此他尋常寫信很迅速的慣技,此刻竟有了例外。暖烘烘的陽光從半開的窗簾里射進來,熏得他有些醉了。窗外墻上,開滿了紅薔薇,微風吹著,時有二三花片寂寂地落下。蜂兒從花心里飛出來,發(fā)出一種催眠的聲音——這是唯一的聲音了,此外只有他自己能夠聽得脈搏的跳動。他這時候什么都像在夢里,環(huán)繞他的四周,他也辨不出是美麗,是閑適,或者是無聊,是沉寂。他只對于將要寫的這一封信的受信人艷羨,愛慕,想象,猜度……總而言之,種種心緒都集中在伊身上了。
編輯推薦
《潘先生在難中》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