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概論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作者:吳梅  頁數(shù):230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文庫”主要收選20世紀以來我國出版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科學文化普及等方面的優(yōu)秀著作和譯著。這些著作和譯著,對我國百余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fā)展產生過重大積極的影響,至今仍具有重要價值,是中國讀者必讀、必備的經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時代震撼智慧的學論、啟迪民智的典籍、打動心靈的作品,是時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寶,均應功在當時、利在千秋、傳之久遠。“中國文庫”收集百余年來的名著分類出版,便是以新世紀的歷史視野和現(xiàn)實視角,對20世紀出版業(yè)績的宏觀回顧,對未來出版事業(yè)的積極開拓,為中國先進文化的建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大凡名著,總是生命不老,且歷久彌新、常溫常新的好書。中國人有“萬卷藏書宜子弟”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有當前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時代要求,中華大地讀書熱潮空前高漲?!爸袊膸臁边x輯名著奉獻廣大讀者,便是以新世紀出版人的社會責任心和歷史使命感,幫助更多讀者坐擁百城,與睿智的專家學者對話,以此獲得豐富學養(yǎng),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此,我們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統(tǒng)領,堅持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要求,以登高望遠、海納百川的廣闊視野,披沙揀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賾索隱的嚴謹態(tài)度,投入到這項規(guī)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來?!爸袊膸臁彼諘至杏?個類別,即:(1)哲學社會科學類(哲學社會科學各門類學術著作);(2)史學類(通史及專史);(3)文學類(文學作品及文學理論著作);(4)藝術類(藝術作品及藝術理論著作);(5)科學技術類(科技史、科技人物傳記、科普讀物等);(6)綜合?普及類(教育、大眾文化、少兒讀物和工具書等);(7)漢譯學術名著類(著名的外國學術著作漢譯本);(8)漢譯文學名著類(著名的外國文學作品漢譯本)。計劃出版1000種,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輯,每輯約100種?!爸袊膸臁彼諘猩倭科贩N因技術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調整,大多數(shù)品種則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庫,千種書籍,莊諧雅俗有異,版式整齊劃一未必合適。況且,版式設計也是書籍形態(tài)的審美對象之一,讀者在攝取知識、欣賞作品的同時,還能看到各個出版機構不同時期版式設計的風格特色,也是留給讀者們的一點樂趣?!爸袊膸臁庇芍袊霭婕瘓F發(fā)起并組織實施。收選書目以中國出版集團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為主要基礎,逐步邀約其他出版機構參與,共襄盛舉。書目由“中國文庫”編輯委員會審定,中國出版集團與各有關出版機構按照集約化的原則集中出版經營。編輯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國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領導同志擔任顧問,以確保我們的事業(yè)繼往開來,高質量地進行下去?!爸袊膸臁保櫭剂x,所收書籍應當是能夠代表中國出版業(yè)水平的精品。我們希望將所有可以代表中國出版業(yè)水平的精品盡收其中,但這需要全國出版業(yè)同行們的鼎力支持和編輯委員會自身的努力。這是中國出版人的一項共同事業(yè)。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志存高遠且持之以恒,這項事業(yè)就一定能持續(xù)地進行下去,并將不斷地發(fā)展壯大。

內容概要

本書是吳梅在戲曲理論方面的主要著作,包括《顧曲麈談》和《中國戲曲概論》兩部分。 探究了戲曲理論、曲律、曲譜,論述了元、明、清三代的雜劇、傳奇和散曲。資料豐富、論述精當,是為“專家之學”。

作者簡介

吳梅(1884——1939),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字瞿安,號霜臣,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吳梅一生致力于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譜》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培養(yǎng)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吳梅對古典詩、文、詞、曲研究精深,作有《霜崖詩錄》、《霜崖曲錄》、《霜崖詞錄》行世。又長于制曲、譜曲、度曲、演曲。作《風洞山》、《霜崖三劇》等傳奇、雜劇十余種。老先生終生執(zhí)教,自1905年至1916年,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堂、存古學堂、南京第四師范、上海民立中學任教。1917年至1937年間,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光華大學、金陵大學任教授。他精通昆曲,他不但整理了唐宋以來的不少優(yōu)秀劇目,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昆曲,并且是第一個把昆曲這一民間藝術帶入大學的教授,在北京大學文學系教昆曲和戲劇。他的弟子既有名教授大作家又有梨園界的大師,如朱自清、田漢、鄭振鐸、齊燕銘,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俞振飛,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東京大學校長也是吳梅的弟子。可謂桃李滿天下,目前臺灣的昆曲名家,都是吳梅的第二代弟子。1993年,中國文聯(lián)、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等在吳梅故里蘇州召開了吳梅誕生100周年學術討論會,海內外特別是寶島臺灣,來了不少專家、學者。

書籍目錄

顧曲麈談 第一章 原曲  第一節(jié) 論宮調  第二節(jié) 論音韻  第三節(jié) 論南曲作法  第四節(jié) 論北曲作法 第二章 制曲  第一節(jié) 論作劇法  第二節(jié) 論作清曲法 第三章 度曲 第四章 談曲中國戲曲概論 卷上  一、金元總論  二、諸雜院本  三、諸宮調  四、元人雜劇  五、元人散曲 卷中  一、明總論  二、明人雜劇  三、明人傳奇  四、明人散曲 卷下  一、清總論  二、清人雜劇  三、清人傳奇  四、清人散曲

章節(jié)摘錄

而蔣心馀作《臨川夢》曲,亦信此說,且云:“畢竟是桃李春風舊門墻,怎好把帷薄私情向筆下?lián)P,他平生罪孽這詞章?!庇谑侨羰看饲?,乃為端人正士所不取,豈知皆子虛烏有乎?朱竹坨《靜志居詩話》云:“世或傳《牡丹亭》刺曇陽子而作,然太倉相君實先令家樂演之,且曰:‘吾老年人,近頗為此曲惆悵。’假令人言可信,相君雖盛德有容,必不反演之于家也。”即玉茗集中,《寄張元長吊俞二姑》二絕句,其序中亦記太倉相君之語,與《靜志居詩話》適合。可知此說實是不確,而后人反言之鑿鑿,不惟可笑,抑且有乖典則矣。是故作傳奇者,切要滌去此種肺腑,務存忠厚之心,勿為殘毒之事,則令德令聞,始足與元明諸家并壽矣。

后記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匡,江蘇長洲(今蘇州)人。近代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現(xiàn)代曲學的奠基人。1905年起,先后在蘇州東吳大學堂、存古學堂、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光華大學、中央大學任教,首倡“曲學”并施以教學,培養(yǎng)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主要著作有《顧曲麈談》、《曲學通論》、《中國戲曲概論》、《元劇研究》、《南北詞簡譜》等。又作有傳奇、雜劇十二種。吳梅以畢生精力致力于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中國戲曲概論》便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記述了金元直至明清時期包括散曲、戲曲在內的中國曲學的發(fā)展史。1926年由上海大東書局正式出版。1949年后,上海書店等出版社曾多次再版。此書內容全面,論述精當,影響深遠,自問世以來,其重要價值得到諸多有識之士的肯定和推崇,是戲曲研究的必讀之書。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吳梅先生是我國教育史上第一位主持大學詞曲講壇的名教授,是金元明清七百余年來散曲、戲曲的著名收藏家,是近百年來散曲雜劇、傳奇的格律謹嚴、詞藻壯麗的名家之一?!  挝踔僮越鹪燎宕?,溯流派,明正變,指瑕瑜,辨盛衰,舉平日目所瀏覽,心所獨得者,原原本本,傾筐倒篋而出之。  ——王文濡

編輯推薦

《吳梅:中國戲曲概論》由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戲曲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在閱讀正本之前,就聽說吳梅此書是“放眼全局的第一部中國戲曲通史”,于是就想,這必定是一部大部頭的著作、必定又是滿紙老學究的咬文嚼字、必定又是“上溯商周儺舞之興盛、下陳今世戲曲之凋敝”的枯燥乏味之作。卻不想,真的將書本拿到手上的時候竟然只有那么薄薄的72頁,于是甚為欣喜,決定通讀全文。讀罷全本后,略有幾點感想:其一在治學,其二在著書。
      先說治學。在我看來,吳梅先生在《中國戲曲概論》一書中表現(xiàn)出了顯而易見但又極易被我們忽視的治學態(tài)度——通讀文本、實事求是。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習當中,我們也一直強調:必須從文本出發(fā)。但是具體落實到對戲曲的研習時,很多時候我們會更傾向于認為“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覺得我能聽戲、能唱一兩段、能大概知道戲曲的發(fā)展流變就可以了,于是我們就很自然地忽略了戲曲文本的閱讀。
      但是在吳梅先生的書中,他大量地羅列了自金元以來的院本、諸宮調、雜劇、散曲和傳奇。并對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逐個進行摘錄、賞析??梢妳敲废壬诒緯蚱渌髦械膽蚯碚摫囟ㄊ窃醋杂谖谋镜?。
      這種通讀文本再基于文本進行研討的治學方法,確實不是我們現(xiàn)在寄望于通過一兩本《概論》《通覽》去學習戲曲的態(tài)度所能比的。
      此外,作為第一部中國戲曲通史,吳梅先生并沒有像現(xiàn)在的人一樣,喜歡“追本溯源”。今人治學的一大特點是:凡研究中國之文化必溯其起源,凡溯其起源者必追及堯舜。大約是因為郭沫若在《今昔集?論古代文學》里說過:“中國文化大抵濫觴于殷代”,從此以后,不論書畫、哲學、史學、文學還是戲曲,就恨不得都源自于上古神話時代,似乎年代越是久遠現(xiàn)如今的成就便越高。然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不可取的、非常唯心的、非常小民意識的學術行為。
      所幸,在吳梅先生的書中,他非常認真地寫道“樂府亡而詞興,詞亡而曲作,大率假仙佛、里巷、任俠及男女之詞,以舒其磊落不平之氣。”簡簡單單一句話,點名了戲曲興盛的起因。再然后以“今日流傳古劇,其最古者出于金元之間,而其結構,合唐之參軍、代面,宋之官劇、大曲而成,故金源一代始有劇詞可證”一句,點名金元以前并非沒有“歌舞演故事”之事,只是唐宋時期的表演在形勢、體制上都并不完善,也沒有相關古本留存,并不能成為“劇”,更不可能是戲劇的源流。那么中國的戲劇究竟從何而來?吳先生說:“則諸宮調詞,實為元明以來雜劇傳奇之鼻祖?!?br />   可以說,在本書中吳梅先生以其所讀、所藏之劇本,非常事實就是地向讀者展示了金元明清中國戲曲的全貌。他對三個階段的戲曲特點、戲曲形式都做了簡單生動但入木三分的闡述。有人說王國維是研究戲曲的第一人,但在他之后的研究成果就微乎其微了。然而在通讀了《中國戲曲概論》之后,卻覺得,大約只是某一個年代的動蕩埋沒了大師罷了。
      說罷治學,再說著書。
      初讀此書,看前言中說本書作者與明國時期的國學大師們“開創(chuàng)了一種圓融通博且富于個性特征的治學門徑與學術風范?!背鯐r并不相信,覺得就算學者本身有自己的學術風格,但在寫《概論》這樣的書的時候,必然還是枯燥乏味的大段論述罷了。沒想到的是,真的翻開先生著作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并無一絲一毫的迂腐,相反全文條例清晰、言語優(yōu)雅,不時穿插著先生自己對于某個時期、某部作品的見解,讀起來十分的親切易懂。
      最有趣在去全書開端處,吳先生在論述了戲曲興起的原因和戲曲的總體特征之后,寫了這樣一句話:“余嘗謂天下文字,惟曲最真,以無利祿之劍,存于胸臆也?!边@一句話無疑說出了吳先生研究戲曲的原因所在。
      很多時候我們在看一些學術性的著作的時候,都很注重“專業(yè)性”,似乎將自己與書中的概念、論述隔得越遠越好。我們絕少會在某一本課本中看到“我認為”“編者以為”這樣的句式。甚至在點評作品的時候,也都是給出一個結論,而從不像吳先生在《中國戲曲概論》里那樣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是知識的灌輸與被灌輸?shù)年P系,而沒有交流。而吳梅先生的書里,他反反復復地提到“戛戛獨造,余甚稱之”,會論及同一曲目不同的版本去感慨“試讀臧晉叔刪改本,律則合矣,其詞何如”,會在提及作者的時候不住贊嘆“諸作秀麗,無愧大家”,也會在寫到清代戲曲的時候屢次惋惜“惟作者無多,未免見絀”。
      總覺得吳梅先生此書的寫作方法更接近于《曲話》,而非《概論》《曲史》。但是細想來,以個人的研究視角和情感體驗去完成一部梳理性的著作又有何不可呢?也許寫專業(yè)書并不一定要板起面孔去作出一派嚴謹相來。學術著作同樣可以像《人間詞話》《中國戲曲概論》這樣娓娓道來。
      最后還想說得就是,覺得相較于我們早先學習的《中國戲曲史教程》來說,著一本薄薄的《中國戲曲概論》真的要更生動、更好讀。如果可以的話,用吳梅先生的書做教材,大約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既然已經有大師們寫好的書放在那里,為什么我們還非要用那些艱澀難啃的、邏輯關系永遠理不清楚的、所謂“教材”呢?僅此為建議,希望老師可以考慮。
      
      最后的最后,想提出一個問題。
      在這本書里,吳先生對戲曲三個歷史時期的概括可以歸結為“稱心而發(fā)、藻飾詞華、協(xié)律訂譜”。金元是戲曲真正成型之時,此時的戲曲大多是稱心而發(fā),在辭藻上相較于后世可以用一個“粗”字概括。而當戲曲發(fā)展到明代以后,就十分注重雕琢言語用詞,可稱“妍麗”。之后到了清代,作者少了(當然有社會原因)但是修訂劇詞協(xié)調音律的人卻并不少,而且也取得了相當?shù)某删汀?br />   事實上,并不只是戲曲有這樣的發(fā)展規(guī)律。縱觀文學史,不論中外皆是如此:越發(fā)展越精致。每種文學形式剛出現(xiàn)的時候多少都帶著些粗俗的、不登大雅的內容,但隨后它就會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華麗優(yōu)雅,而之后等著一種文學衰敗了,很快又會有一種“俗”文學去替代它原來的位置。
      那么文學的發(fā)展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展現(xiàn)“美”還是“普通”?是華美的辭藻,還是平實的生活?文學存在于人類文明中的目的在于提供給美的享受,還是成為“史詩”?
      嗯…這是目前在想的問題,這個其實涉及到對“藝術”的定義了…有點鉆牛角尖…但是覺得值得去想。
      
      以上
      
  •   深以為然。我們現(xiàn)在通常所犯毛病之一便是根本未曾細讀原著,便人云亦云地隨便表達“自己”的看法。先生治學之嚴謹以及論及物事作品均提出自己看法,雖可能稍存偏頗,但未嘗不是提醒我們如今做學問之法,抒一己之見,當然是要在充分研究基礎上。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