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老子、 李正西 時代出版?zhèn)髅焦煞萦邢薰?,安徽文藝出版? (2010-10出版) 作者:老子 頁數(shù):102 譯者:李正西 注解
內(nèi)容概要
《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的作者是老子,這是沒有疑問的。老子,春秋末期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據(jù)專家考證,老子約生于公元前570年左右。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今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人。老子做過周王朝守藏史(管理國家圖書的史官)。老子在周王朝待了很長時間,看到周室日漸衰微,就離開了。出關時,守關的官員見他要歸隱,就請他寫書。于是老子就寫了一部五千余言的書,分上下篇,講的是“道”和“德”的問題,后人尊之為《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 《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的評注采用的是逐句翻譯加評述的方式,力圖通過這種方式,將各章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揭示出來,同時也努力做到盡量貼近《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文本的原意。這樣做是希望能夠更好地讀懂、理解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歷代學者對《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的解讀各有所本,各有所據(jù),《道德經(jīng):時代經(jīng)典文庫》的注釋力求簡約,擇善而從。
作者簡介
作者:(春秋)老子 注釋 解說詞:李正西
書籍目錄
前言上篇 道經(jīng)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十七章十八章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一章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二十四章二十五章二十六章二十七章二十八章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三十四章三十五章三十六章三十七章下篇 德經(jīng)三十八章……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簡評]本章緊接上一章繼續(xù)論述任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策略。本章提出了三條政治主張和兩個治國原則。這三條政治主張是:第一,“不尚賢,使民不爭”,即不崇尚賢明的人或者說不給賢明的人以特殊的地位和待遇,就可以使老百姓不去爭奪功名利祿;第二,“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即不貴重珍貴難得的財貨,就可以使老百姓不去做盜賊;第三“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即不顯露足以引起欲望的東西,就可以使老百姓的心思不混亂。“不爭”,是老子哲學中的重要表述。老子的兩個治國原則是:其一,圣人之治是“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即使老百姓的思想簡單,讓他們填飽肚皮,削弱他們的意志,增強他們的筋骨;其二,“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即永遠使老百姓沒有欲望,使那些有聰明才干的人不敢妄做主張。老子認為,只有這樣,“為無為,則無不治”,即只要執(zhí)行這一任其自然、無為而治的主張,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老子這一政治主張與治國原則顯然是針對他生活的春秋時代的統(tǒng)治者而發(fā)的。當時諸侯爭霸,戰(zhàn)爭頻仍,盜賊蜂起,智巧之士穿行其間,推波助瀾,民心混亂。老子認為,正是崇尚賢人,引起了人與入之間的紛爭;正是重視難得的財貨之利,才使老百姓去做盜賊;正是有各種欲望,才使老百姓心思混亂。因此要遵循無為而治的原則,使老百姓不要想得太多,沒有意圖,沒有欲望,滿足于生活,強健筋骨,不使他們在名利、財貨、欲望面前迷失本性,就會使智巧之士不能隨意造作生事,以致偏離人性的軌道,而去追求更高的價值。
編輯推薦
《時代經(jīng)典文庫:道德經(jīng)》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